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1
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1

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
• 朝服衣冠 • (服,穿戴,名词作动词)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 闻寡人之耳者 • (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 今齐地方千里 • (土地方圆)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国君旁边的近臣) • 明日,徐公来。 • (第二天)
文言朗读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朗读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周详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解释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修:身高昳丽:光艳美丽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窥镜:照镜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复:又,再及:比得上旦日:第二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次日,第二日孰:同“熟”,仔细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弗:不寝:躺着休息曰:“吾妻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美:认为……美私:偏爱于:向,对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诚:确实,的确不私王,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认为。
地方:土地方圆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莫: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之:取独,无意蔽:所受的蒙蔽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上:上等上:进献,呈上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初:刚市:集市时时:常常,不时间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朝于齐:到齐国朝见。
于,到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二、全文翻译:(重点句划线)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 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 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吾暠, 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1).

• 四国朝齐说明了什么? 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也从侧面反映了齐王纳谏的巨大成果。
一
身 边 事
三问 三 三 三答 邹忌
头脑冷静
三 叠 之 二 美
三
三思 三 三比
讽
贤 臣 观察敏锐
实事求是 心系国家 勇于纳谏
国 家 事
三赏 齐王 三 三 三变
纳
明 虚怀若谷 君
广开言路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若
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 反问句 及君也?” 由衷的爱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反问句 怕失宠,有顾忌
三答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否定句 有求于人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对象不同 语气不同
身份不同
思考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 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 令初下:门庭若市
三赏
中赏:上书谏寡人者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三变
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1
四国朝齐 (结局)
1
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多次 从三方面加以显现,我们把 这种写法叫三层排比,也叫 三层重叠。仔细品味,我们 会品出三叠之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妻:“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背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 貌昳美。朝服衣冠,窥镜。 语气充满自信,沾沾自 喜的。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背景: 城北徐公,齐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语气严肃,疑虑,急切。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背景:旦日,客从外来,与 座谈,问之客 试探着小声问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21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臣妾.(qiè)期.年(qī)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弗.如(fú)皆朝.于齐(cháo)C.窥.镜(kuì)昳.丽(yì)数.月之后(shuò)D.王之蔽.甚矣(bì)暮寝.(qīn)时时而间.进(jiā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孰.视之(2)徐公何能及.君也(3)旦日..,客从外来(4)私.我也(5)期年..之后(6)朝服.衣冠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闻寡人之耳者D.吾妻之美我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由此观之.B.暮寝而.思之时时而.间进C.客之美我者.闻寡人之耳者.D.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6.填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战国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
o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o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古代政治智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
o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
o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
o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机智和齐王的开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o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o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o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体会古代政治智慧。
o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战国策》:o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内容及特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和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o提问:你们知道《战国策》中记载了哪些著名的故事或人物吗?2.引出课题:o教师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指出这是一则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o提问:你认为邹忌为什么会选择讽谏齐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朗读课文:o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2.学习字词:o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如“敝”、“弗如”、“美”、“徐”、“孰”、“忌不自信”等。
o学生根据讲解,自己查找和标注这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练习:o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例句,让学生翻译和解释。
o学生互相检查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复述课文:o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o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补充。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以下是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笔记:- 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 古今异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义指长,这里指身高;今义指修理。
- 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指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
-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指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等。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指国君身边的近臣;今义指方位词。
-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公开指出、指责别人的过失;今义指诽谤嘲讽。
- 一词多义:- 朝:a.早晨(朝服衣冠);b.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c.朝见(皆朝于齐)。
- 之:a.的(齐国之美丽者也);b.助词,的(孰视之);c.代词,他(暮寝而思之);d.指示代词,这(吾妻之美我者);e.助词,不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于:a.介词,对于(欲有求于我也);b.介词,向(于是入朝见威王);c.介词,比(皆以美于徐公)。
- 特殊句式:-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 状语后置句:能谤讥于市朝。
-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 重点语句翻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 人物形象:- 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劝说齐王广开言路。
- 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
-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威王进行讽谏,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能兴国的道理。
- 写作特色:运用设喻、类比的手法说明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