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高二历史2023年上册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福建高二历史2023年上册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选择题据史料记载,在殷代前期继王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

而《史记殷本纪》曾有这样记载,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因为他的母亲在宫中地位低下,而没有被立为嗣子。

小儿子辛,因为他的母亲是正后,辛就被立为嗣子。

帝乙驾崩,辛继位为王,就是帝辛,也就是历史上的殷纣王。

与这一历史现象主要说明了A. 殷代王位继承混乱B. 宗法观念开始形成C. 血缘关系亲疏远近D. 殷代宗法制度萌芽【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辛,因为他的母亲是正后,辛就被立为嗣子。

帝乙驾崩,辛继位为王,就是帝辛,也就是历史上的殷纣王。

”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在商末开始出现,故选D。

殷代王位继承从早期的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到后来逐渐实行嫡长子继承,排除A。

宗法观念始于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后期,排除B。

宗法制是依据血缘的亲疏划分的,但相对于D项,说法不够全面,排除C。

选择题杜维明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

从此,中国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

这主要是指A. 社会从巫术走向礼治B. 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C. 国家从混乱走向统一D. 国人从平等走向等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政治制度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从此,中国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这表明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的巫术走向了“礼乐”文明的礼治社会,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走向礼治,不是从野蛮走向文明,B项错误;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国家从混乱走向统一,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的地位的信息,D项错误。

故选A。

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这说明西周春伙时期贵族A. 享有特权,免于诉讼B. 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 集权专制,无视法律D. 地位高级,免于处罚【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贵族的保护,体现的是贵族的特权,即等级森严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贵族是不能免于诉讼的,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贵族也是得视法律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贵族是不能免于处罚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

三人的这些言论都()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2.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乃至更小的地名,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

据此可知,秦汉帝国()A.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C.官员下乡视察成为定制D.地方行政区划一致3.有学者认为,下图大陆轴线的走向关乎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和其他发明的传播。

早在公元前,农作物就从两河流域向西向东传播,平均每年传播约0.7英里,但墨西哥3500年前已被驯化的玉米北上美国东部则是从公元900年开始,每年传播不到0.3英里。

据此推断()A.农作物在各大洲间传播B.欧亚文明高于非洲美洲C.全球已初步建立起联系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表可用于说明西汉至明代()A.主粮变化与赋税制度的关系B.农民的赋税负担不断加重C.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趋势D.主粮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5.唐初推行的“籍帐”制度,包括“手实”、“计帐”和“户籍”三部分。

“手实”是唐代民户以户主的名义按期向政府申报户口、土地等情况的文书;基层官员根据手实的内容汇总成计帐,将手实和计帐逐级上报,最后上报至户部。

唐推行这一制度意在()A.保证政府的赋役征发B.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C.限制阶层之间的流动D.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6.1886年,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发布通令,补充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

各关在实行进口货物检验时,要求货商到场查看,并亲自搬移货物及拆包开箱,对因查验而损坏的货物,海关概不负责。

福建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礼”B.“仁”C.“德”D.“孝”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朱熹在福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他的历史地位是A.开创了宋明理学B.开创清代考证学之先河C.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D.建立心学理论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学说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6.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7.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8.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风情。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陆游10.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这位诗人是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1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1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点P(3,-4)是角α终边上一点,则下列三角函数值中正确的是( ) A.34tan -=α B.43tan -=α C.53sin -=α D.54cos =α 2.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1名男生和至少有1名女生B .至多有1名男生和都是女生C .至少有1名男生和都是女生D .恰有1名男生和恰有2名男生3、若事件A 与B 互斥,已知52)()(==B P A P ,则()B A P ⋃的值为( ) A.52 B.54 C.254 D.0 4.如果点P (tan θ,cos θ)位于第四象限,那么角θ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用秦九韶算法求函数4324321)(x x x x x f -+++=,当x =1的值时,3v 的结果是( ).A.2B.3C.4D.56.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3,再减去3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3.6,方差是9.9,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11.2, 1.1 B. 33.6 ,9.9 C.11.2 ,9.9 D. 24.1 ,1.17.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x 与销售额y (单位:万元)之间有下列对应数据:已知y 对x 呈线性相关关系,且回归方程为ˆ 6.517.5yx =+,工作人员不慎将表格中y 的第一个数据遗失,该数据为( )A.28B.30C. 32D.358.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班级中选出5人负责校园开放日的接待工作. 现从这5人中随机选取2人,至少有1名男生的概率是( )A.110 B.310 C.710D.9109.已知一个扇形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054,半径20r cm =,则该扇形周长为( ) A.6cm π B.60cm C. 1080cm D.(406)cm π+10.已知某射击运动员,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0.8.现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该运动员射击4次至少击中3次的概率:先由计算器算出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指定0,1表示没有击中目标,2,3,4,5,6,7,8,9表示击中目标;因为射击4次,故以每4个随机数为一组,代表射击4次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如下20组随机数: 5727 0293 7140 9857 0347 4373 8636 9647 1417 4698 0371 6233 2616 8045 6011 3661 9597 7424 6710 4281据此估计,该射击运动员射击4次至少击中3次的概率为( ). A.0.85 B.0.8 C.0.75 D.0.819 11.已知53cos sin =+θθ,(0,)θπ∈,则=-θθsin cos ( )A . 541±B .541 C. D . 12.程大位是明代著名数学家,他的《新编直指算法统宗》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它问世后不久便风行宇内,成为明清之际研习数学者必读的教材,而且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对推动汉字文化圈的数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卷八中第33问是:“今有三角果一垛,底阔每面七个.问该若干?”如12题图是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求得该垛果子的总数S 为( ) A .28 B .56 C .84 D .120x40mINPUT x IF 1x >= THEN y = x ^ 2 ELSEy = -x ^ 2+1 END IF PRINT y EN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求374与238的最大公约数结果用5.进制..表示为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1.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如微元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法、类比法等。

这些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动摩擦因数的定义用的是比值定义法B.卡文迪许巧妙地采用了放大法,运用扭秤测出万有引力常量C.瞬时速度的定义用到极限的思想方法,且瞬时速度方向和平均速度方向总是一致的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采用的是微元法,且位移方向与平均速度的方向总是一致的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变力作用下,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能相同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在不断改变D.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3.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固定在通过O点的水平转轴上,另一端固定一小球,轻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经A,B,C,D四点,其中A点为最高点、C点为最低点,B点与O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经过B点时,所受杆的作用力方向沿着BO方向B.从A点到C点的过程,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做正功C.从A点到C点的过程,小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保持不变D.小球经过D点时,所受杆的作用力方向可能沿切线方向4.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如图(a)所示;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图像如图(b)所示,和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时刻,则()A.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二次的大B.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二次的大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5.人造地球卫星失效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案,即“火葬”与“冰冻”。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2021年整理)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2021年整理)

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全部内容。

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y is the man working late?A. He has to do some extra work。

B. He wants to ask for leave tomorrow.C. His boss is not at work today.2.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Clean the window.B. Get a job。

C. Wait for the man.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She will watch a film tonight.B。

She won't go to the film festival。

C.She will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tomorrow。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规矩大于人情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规矩大于人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收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危患者。

经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

事后,患者的父亲李先生要求医院赔偿1500元。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李先生解释说,他非常感激医护人员救了他儿子性命,但一码归一码,索赔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在抢救中剪坏了他儿子的衣裤,还弄丢了他儿子的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和500元现金等物品。

医院应当保管好患者的财物,弄丢了就是医院的工作疏忽,就应当赔偿。

在索赔要求遭到医院拒绝后,李先生选择向警方报案。

经过警方调解,医院同意赔偿李先生1000元,这笔钱是由最初参与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凑的。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激烈的争论。

请你选择医院或者李先生一方的行为,阐发你个人的见解看法,体现你对当事一方行为的的思考和分析。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作文规矩大于人情一名病危患者,经过急救医生的奋力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事情到此本应圆满结束,然而却因患者的父亲以医院遗失患者的财物为由索赔而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纷纷跳出来,以“不近人情”的理由抨击患者的父亲李先生,更有甚者甚至认为李先生纯粹是来讹钱的。

姑且先不谈李先生心里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动机,就李先生表面上给出的理由,我认为他不仅做得对,还做得好。

这件事表面上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但倘若追根究底,却是所谓的“规矩”与“人情”的一次无声对抗,自古以来,二者便纠缠不断,一面是理,一面是情,总是让人难以取舍,然而,真正理智的人会发现:“规矩”永远要大于“人情”。

古人有云:“以墨家治人,以儒家治家,以法家治天下。

”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三者的重要性,推动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从来都是所谓的“规矩”。

法律与法规的建立往往被视为文明的进步,而法律法规是什么?法律法规不就是规矩吗?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过着宁静平安的日子,而不是像野兽一样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毫无疑问都是“规矩”的功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段__历史__学科期末联考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1月30日上午)分值:__100分完卷时间:__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1.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

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

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

2.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

这些现象反映出A. 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B. 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C. 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D. 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答案】B【解析】抱怨“儒”生过于迂腐等字眼可以看出独尊儒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阻力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代中央当然真正掌握选官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懦家并非崇尚空谈,也被社会尊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

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A. 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B. 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C. 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 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答案】B【解析】据材料“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学不是对传统懦学的否定,而是发展,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心学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故C 项错误;致良知主张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这符合封建君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故选B。

4. 有学者认为:“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

”材料意在说明A. 理学和佛学没有根本不同B. 理学借鉴了佛学部分理论C. 理学不符合当时社会现实D. 心学与佛学应该合二为一【答案】B【解析】外来的佛学与本土的理学不可能没有根本的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和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佛教的相关成分,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不难得知,理学是符合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可知,该学者认为理学与佛学的相似之处主要是在良知领域,“二者该合二为一”的说法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5.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故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D项正确。

题干恰恰体现顾炎武反对程朱理学,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排除A。

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与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无关,排除C。

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而没有提到治学的方法,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6.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举证=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材料反映了A. 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B.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 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D. 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代……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代,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题干反映了印刷术的进步推动商业活跃,故选C;题干虽然反映民间私印影响政府管理,但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故排除D。

7.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

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材料“《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重诗的社会风气,故A项正确;BC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切入,结合唐诗进行思考。

8. “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

下图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B.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C. 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D. 汉字应用已深入社会各领域【答案】C【解析】“书法则不同”等字眼足以证明当时社会流行字体已经多元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个人行为,不能反映出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各领域”的说法过于夸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9. 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

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

该材料旨在说明A. 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B. 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C. 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D. 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明清“部分”画家的不足之处——只注重表面笔墨而不注重质量,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中国绘画艺术当然不是杂乱无章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功利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 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杂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伦理教化作用,D正确。

作者强调元曲不仅具有演绎历史故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伦理教化功能,A错误。

本题未涉及戏曲高峰,B错误。

从“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可知作者认为金之院本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功能,没有涉及杂剧,C 错误。

11. 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学者以新的眼光来审视,“海外各国己开智、施仁、崇义、国富、兵强,(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

以至道光末年鸦片之乱为英国所挫。

”这反映出日本学者A. 正确揭示中国战争失败的根源B. 提倡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C. 认为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D. 对传统的“华夷”观有了质疑【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材料并未涉及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日本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的主张,故B错误;“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并不能说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故C错误;“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体现了清朝的传统“华夷”观,这说明日本学者对此的质疑,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朝的传统“华夷”观出发,注意区分制度腐朽、闭关锁国等概念的不同,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2.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这折射出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表象,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选项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被历史证明。

13. 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D. 清政府的强力推行【答案】A【解析】从1898年到1905年,对于废除科举制的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变化主要是新式教育的推广收到了成效,受到了认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