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与视图-教师版
《投影与视图》教案

(三) 、精讲点拨 典题 1、右上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是 A.5 B.6 C.7 D.8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变式拓展: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 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 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______ 主视图 左视图 典题 2、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A.52 B.32 C.24 D.9
9.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 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五)、布置作业:
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 B 出发,沿表面爬到 AC 的中点 D,请你求出这个 线路的最短路程. 2、画出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A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
B
2.如图,水平放置的下列几何体,主视图不是长方形的是
)
3.如图①放置的一个水管三叉接头,若其正视图如图②,则其俯视图是(
)
4.如图,是有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图, 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 的个数是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王坟初级中学 姓名:李家宝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wfczljb@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初级中学 个人介绍: 李家宝,男,出生于 1979 年 1 月,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98 年 7 月毕业 于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2005 年 12 月自学本科毕业。现任学校教导主任,同时担任初三 数学、政治两科的教学工作,分管八级部工作。曾先后被评为青州市优秀共青团员、青州市 教坛新秀、青州市优秀教育工作252d380eb6e0c.html 2、李刚同学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摆弄,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的是 ( )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非常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逻辑梳理不够。我打算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提前给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
-投影变换的理解,包括如何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转换成二维平面上的视图。
-视图的精细绘制和尺寸标注,如何确保视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对透视图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透视图与实际物体对应起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如何将传统视图绘制方法与现代化工具相结合。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1.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斜投影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等轴测图
3.视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确定投影方向
-绘制主视图
-绘制俯视图Leabharlann 左视图-标注尺寸和细节4.空间几何体的视图识别与应用
-立方体
-球体
-圆柱体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透视图的理解,我会通过实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视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从给定的视图重建三维模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增强对空间物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2.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3.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和球的三种视图;4.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投影1.投影现象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2. 中心投影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结论:点光源、物体边缘上的点以及它在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其中两个点,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点的位置.知识点诠释:光源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影响物体的中心投影,光源或物体的方向改变,则该物体的影子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光源、物体的影子始终分离在物体的两侧.3.平行投影1.平行投影的定义太阳光线可看成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②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2. 物高与影长的关系①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也是由长变短再变长.②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即:.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以计算高大物体的高度,比如旗杆的高度等.注意:利用影长计算物高时,要注意的是测量两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长.知识点诠释:1.平行投影是物体投影的一种,是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的.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题要分清不同时刻和同一时刻.2.物体与影子上的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就说明是平行光线.4、正投影如图所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我们也称这种情形为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像图(3)这样,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知识点诠释: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它不可能是中心投影.知识点二、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故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都与物体高度成比例;灯光是发散的,灯光下的影子与物体高度不一定成比例.(2)同一时刻,太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总是在同一方向,而灯光下的影子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同方向.2.联系:(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都是研究物体投影的一种,只不过平行投影是在平行光线下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的平行光线有太阳光线、月光等,而中心投影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状况下,灯泡的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都可看成是从某一点发射出来的光线.(2)在平行投影中,同一时刻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固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改变灯光的位置,物体投影的方向和位置也要发生变化.知识点诠释:在解决有关投影的问题时必须先判断准确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具体特点进一步解决问题.知识点三、视图1.三视图(1)视图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2)三视图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人们常常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分别得到这个物体的三个视图.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叫做物体的三视图.2.三视图之间的关系(1)位置关系一般地,把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下面,把左视图画在主视图右面,如图(1)所示.(2)大小关系三视图之间的大小是相互联系的,遵循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的原则.如图(2)所示.知识点诠释:三视图把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面反映到各个视图上,具体地说,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抓住这些特征能为画物体的三视图打下坚实的基础.3.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从三个方面观察几何体,具体画法如下:(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的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几何体上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知识点诠释: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关键是把从正面、上方、左边三个方向观察时所得的视图画出来,所以,首先要注意观察时视线与观察面垂直,即观察到的平面图是该图的正投影;其二,要注意正确地用虚线表示看不到的轮廓线;其三,要充分发挥想象,多实践,多与同学交流探讨,多总结;最后,按三视图的位置和大小要求从整体上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4.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主体图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知识点诠释: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分析:(1)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2)根据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轮廓线;(3)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会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有帮助;(4)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由几何体画三视图为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投影的作图与计算1.如何才能使如图所示的两棵树在同一时刻的影长分别与它们的原长相等,试画图说明.【答案与解析】(1)如图所示.可在同一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长,此时为平行投影.(2)如图所示,可在两树外侧不同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子,连结影子的顶点与树的顶点.相交于点P.此时为中心投影,P点即为光源位置.【总结升华】连结物体顶点与其影长的顶点,如果得到的是平行线,即为平行投影;如果得到相交直线,则为中心投影,这是判断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方法,也是确定中心投影光源位置的基本做法.但若中心投影光源在两树同侧时,图中的两棵树的影长不可能同时与原长相等,所以点光源可以选在两树之间.特别提醒:易错认为只有平行投影才能使两棵树在同一时刻的影长分别与它们的原长相等,从而漏掉上图这一情形.举一反三:【变式】与一盏路灯相对,有一玻璃幕墙,幕墙前面的地面上有一盆花CD和一棵树AB.晚上,幕墙反射路灯,灯光形成那盆花的影子DF,树影BE是路灯灯光直接形成的,如图所示,你能确定此时路灯光源的位置吗?【答案】作法如下:①连结FC并延长交玻璃幕墙于O点;②过点O作直线OG垂直于玻璃幕墙面;③在OC另一侧作∠POG=∠FOG且交EA延长线于点P.P点即此时路灯光源位置,如图所示.2.(2015·盐城校级模拟)如图,小明与同学合作利用太阳光线测量旗杆的高度,身高1.6m的小明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BC=2.4m.(1)请你在图中画出旗杆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下落在地面上的影子EG;(2)若小明测得此刻旗杆落在地面的影长EG=16m,请求出旗杆DE的高度.【思路点拨】(1)连结AC,过D点作DG∥AC交BC于G点,则GE为所求;(2)先证明Rt∥ABC∥∥RtDGE,然后利用相似比计算DE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影子EG如图所示;(2)∥DG∥AC,∥∥G=∥C,∥Rt∥ABC∥∥RtDGE,∥=,即=,解得DE=,∥旗杆的高度为m.【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也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小亮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某旗杆AB的高度.(1)请你根据小亮在阳光下的投影,画出旗杆AB在阳光下的投影.(2)已知小亮的身高为1.72m,在同一时刻测得小亮和旗杆AB的投影长分别为0.86m和6m,求旗杆AB 的高.【答案】解:(1)如图所示:(2)如图,因为DE,AB都垂直于地面,且光线DF∥AC,所以Rt△DEF∽Rt△ABC,所以DE EF AB BC=,即1.720.866AB=,所以AB=12(m).答:旗杆AB的高为12m.类型二、三视图3.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该立体图形,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答案与解析】从正面看该几何体是三角形,从左面看该几何体是长方形,从上面看该几何体是一长方形中带一条竖线.如图:【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判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画出这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答案】(1)如图:(2)如图:(3)如图:(4)如图:4.(2015·惠州校级月考)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可知,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2,3,左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3,2.据此可画出图形.【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及小正方形内的数字,可知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列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该列小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相应行中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类型三、三视图的有关计算5.某工厂要对一机器零件表面进行喷漆,设计者给出了该零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三视图确定其喷漆的面积.【思路点拨】首先要根据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实际形状,然后再计算表面积.【答案与解析】解:长方体的表面积为(30×40+40×25+25×30)×2=5900(cm2),圆柱体的侧面积为3.14×20×32=2010(cm2),其喷漆的面积为5900+2010=7910(cm2).【总结升华】由该机械零件的三视图,可想象它是一个组合体,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组成.其表面积是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与圆柱体的侧面构成.(圆柱体的上表面补在长方体的上表面被圆柱体遮挡的部分).该组合体是由一长方体与一圆柱体组合而成,但不能认为组合体的表面积就是两几何体的表面积之和.举一反三:【变式】某物体的三视图如图:(1)此物体是什么体;(2)求此物体的全面积.【答案】解:(1)根据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以及左视图都为矩形,俯视图是一个圆,故可判断出该几何体为圆柱.(2)根据圆柱的全面积公式可得,20π×40+2×π×102=1000π.。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1)学习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学习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互动设计备注(一)创设情境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二)你知道吗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三)问题探究(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1、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还有其他情况吗?(四)应用新知:(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投影的概念、分类以及投影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投影在数学、物理、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2.正投影和斜投影3.投影的基本性质4.平行投影5.中心投影6.投影变换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投影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投影的性质和变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
2.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特点。
3.能够运用投影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2.投影的基本性质。
3.投影变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投影的分类、基本性质和变换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投影知识。
4.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投影仪、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
2.投影习题、测验题。
3.投影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投影的概念。
例如,用一个三角形模型在灯光下投影,让学生观察投影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投影的分类,包括正投影和斜投影。
通过示例,使学生了解正投影和斜投影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投影练习,掌握投影的基本性质。
例如,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画出其正投影和斜投影。
4.巩固(10分钟)讲解投影变换,包括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视图、投影等知识。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巩固了学生以前所学的几何知识,又为后续的立体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2.正投影和斜投影3.视图的概念和分类4.一视图、二视图、三视图的画法5.几何体的三视图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另外,学生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
2.让学生掌握视图的分类,学会画一视图、二视图、三视图。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2.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3.视图的画法4.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视图、二视图、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投影仪、实物、模型等教学道具。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投影和视图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PPT,详细讲解投影的分类、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以及视图的分类和画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它的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于投影与视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5.2视图(教案)

(1)视图的概念及其分类: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举例:通过展示实际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视图,并能够指出各个视图所呈现的物体面。
(2)视图的画法:掌握根据物体形状绘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方法。
举例:以简单的几何体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和规范步骤进行视图绘制。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和操作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视图的画法。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视图的基本概念。视图是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是工程绘图和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视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和画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视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的空间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增强几何直观:让学生在绘制和观察视图过程中,培养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为解决几何问题奠定基础。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视图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视图数据来描述物体形状和结构,提高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2 视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2 视图》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2 视图》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以及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视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建立起对三维空间物体的直观认识,以便于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
2.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视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用于导入课堂。
2.准备一些三维物体模型,如球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投影,从而引入视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并通过三维物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
同时,讲解三视图的画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三维物体模型,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视图概念和画法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影与视图专项训练隋老师
家长签字
一、填空题
1.在平行投影中,两人的高度和他们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成正比
提示:根据平行投影及三角形相似.
2.小军晚上到乌当广场去玩,他发现有两人的影子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于是他肯定地说:“广场上的大灯泡一定位于两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之间
提示:由投影规律.
3.画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______________,看不见的部分通常画成____________.
答案:实线虚线
提示:由画视图的规定.
4.直角坐标平面内,一点光源位于A(0,5)处,线段CD⊥x轴,D为垂足,C(3,1),则CD 在x轴上的影长为________________,点C的影子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75 (3.75,0)
提示:如图,通过△DEC∽△OEA从而求出DE的长度,即CD在x轴上的影长进而求出E点的坐标,即C点影子的坐标.
5.教室中的矩形窗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地面上的影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行四边形
提示:由平行投影性质.
6.圆柱的左视图是________________,俯视图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矩形圆
提示:由圆柱的性质及视图.
二、选择题
7.(2010浙江中考)小华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
图9-49
答案:D
提示:阳光下投影为平行投影,所以不可能形成平行四边形.
8.如图9-50,棱长是1 cm的小立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是
图9-50
A.36 cm2
B.33 cm2
C.30 cm2
D.27 cm2
答案:C
提示:可以看作将该几何体从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上分别“压扁”后,求6个面积分别为6的图形的面积.
9.如图9-51,将图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的侧面,使AB、DC重合,则所围成的几何体图形是
图9-51
图9-52
答案:D
提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的一部分.
10.小丽制作了一个如图9-53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图9-53
图9-54 答案:A
提示:正方形的对面图案相同想侧面展开图.
三、解答题
11.画出下面实物的三视图.
图9-55 答案:(1)
(2)
12.楼房、旗杆在路灯下的影子如图9-56所示.试确定路灯灯泡的位置,再作出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图9-56
答案:A 点即为光源位置,线段BC 就是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 提示:先确定光源的位置,再确定小树的影子.
13.如图9-57,已知AB 和DE 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 m,某一时刻AB 在太阳光下的投影BC=3 m.
图9-57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 在阳光下的投影;
(2)在测量AB 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 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 m,计算DE 的长.
(1)答案:连结AC ,过D 作AC 的平行线DF 与地面交于F ,则EF 就是DE 在阳光下的投影. 提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 (2)答案:根据题意
BC AB =EF DE ,即35=6
DE
,得DE=10.
提示: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
14.如图9-58,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长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
1.5米,在同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影长为21米,留在墙上的影高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
图9-58
答案:根据题意,设旗杆的高度是x 米,则
15.1=21
2 x ,得x=33.5. 提示:关键是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2米的影长与产生该影长的物高的长度是一致的.
15.为解决楼房之间的挡光问题,某地区规定:两幢楼房间的距离至少为40 m ,中午12时不能挡光.如图9-59,某旧楼的一楼窗台高1 m ,要在此楼正南方40 m 处再建一幢新楼.已知该地区冬天中午12时阳光从正南方照射,并且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最小为30°,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请问新建楼房最高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 m.3≈1.732,2≈1.414)
图9-59
解:过点C 作CE ⊥BD 于E ,∵AB=40 m, ∴CE=40 m.
∵阳光入射角为30°, ∴∠DCE=30°. 在Rt △DCE 中,tan ∠DCE=
CE
DE
, ∴
40DE =3
3
. ∴DE=40×
3
3
≈23,而AC=BE=1 m, ∴DB=BE+ED=1+23=24(m). 答:新建楼房最高约24 m.
提示:将BD 的长度转化成DE 与BE 的和,在△CED 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DE 的长度,从而求解.
16.小明在公园游玩,想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测量一棵大树AB 的高。
他发现大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假山坡面CD 和地面BC 上,如图所示。
经测量CD=4m ,BC=10m ,CD 与地面成30度的角,此时量得1m 的标杆的影长为2m ,小明应怎样求出大树AB 的高度?
A
B
D
E
C 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