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赏析
【初中诗歌阅读】《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阅读答案(浙江省宁波市中考)

【初中诗歌阅读】《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阅读答案(浙
江省宁波市中考)
【初中诗歌阅读】《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阅读答案(浙江省宁波市中考)
席芬妃,Fuyang monk的家,代表毛庞(宋朝)道别。
眼泪是湿的,干花是露水,担
心绿色的眉毛。
这种仇恨是平均分配的,没有语言可以彼此对视。
雨停了,云停了。
我日
夜孤独。
今夜,深山深处,灵魂将破碎,潮水将退去。
【注】毛邦喜单独飞行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庞(宋朝)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日日夜夜,孤独,破碎的云朵。
今夜,深山深处,灵魂将破碎,潮水将退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
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3.李白的《王长岭左移的故事》
此寄》中有
“我把我的悲伤送给明月”。
用这句话来代替“断魂还潮”这个词合适吗?请根据单
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
附于李白的诗:杨树在规则的尽头啼叫,闻龙穿过五条小溪。
我把我的悲伤寄托在明
月上,随风直到夜晚的西边。
13.(4分)不合适。
“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感情和意境各2分,意对即可)。
长治市一小小学语文品味宋词二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题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此为毛滂代表作。
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
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
一日,苏轼于席间,听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
”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实。
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
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
另,根据史料,毛滂早在东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苏轼弟兄。
苏轼于元祐三年曾为毛滂写过“荐状",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保举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说明此词传诵人口之广.全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
上片,追忆两人恨别之状。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
“泪湿阑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诗意,写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
“阑干”眼泪纵横散乱貌。
“愁到眉峰碧聚”化用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忧愁得双眉紧蹙的神态。
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
“此恨平分取”一句,将女子的愁与恨,轻轻一笔转到自己身上,从而表现了两人爱之深,离之悲.“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语"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一个“空"字,下得好,它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一笔描来,不可思议。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古诗文系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赏析:
下片写词人深山羁旅的凄苦与思念。先写 别后的惆帐,再设想别后的心愿,愿付断 魂于潮水,由此再现二人的情义缠绵。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镂刻 藻绘的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浅近之语传 铱至之情而独擅胜场的。愁眉泪颊,断雨 残云,本是寻常物态,可是一经作者感情 之酝酿融注,便含情吐媚,摇荡人心。
古诗文系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鉴赏:
“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 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 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 语”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 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 胜有声”了。一个“空”字,下得好,它 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 “一笔描来,不可思议”。
古诗文系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赏析:
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 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 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然而这黯 然销魂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令 作者心碎的帷幕就从此拉开:“汨湿阑干 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挂满泪珠的脸 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像远山一 抹。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妙笔的摹 写,就这样呈现出来了。
古诗文系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赏析:
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所以这次分 离,多半成了长别。“更无言语空相觑” 一句,纯乎写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语 已尽,泪已枯,无声的饮泣往往比呼天抢 地的号啕更加沉痛,“空相觑”三字反映 出一种木然相对的绝望的悲哀。浯朴而情 挚,传神之极笔也。
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 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 的心境正相印合。
谢谢!
宋代毛滂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赏析WORD格式样本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赏析WORD格式样本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毛滂宋代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原文:碧浸澄沙上下天。
曲堤疏柳短长烟。
月明不待十分圆。
凿落未空牙板闹,阑干久凭夹衣寒。
婵娟薄幸冷相看。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拼音解读:bì jìn chéng shā shàng xià tiān 。
qǔ dī shū liǔ duǎn zhǎng yān 。
yuè míng bú dài shí fèn yuán 。
záo luò wèi kōng yá bǎn nào ,lán gàn jiǔ píng jiá yī hán 。
chán juān báo xìng lěng xiàng k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相关赏析:作者介绍作者生平介绍: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
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
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
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
铁面御史赵抃的长房孙女,宋元丰三年(1080)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
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
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受知府苏轼赏识并赞称:“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
”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县,崇宁元年(1102)由曾布推荐进京为删定官。
贮存器年曾布罢相,滂连坐受审下狱,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
后流落东京。
大观初年(约1108)填词呈宰相蔡京被起用,任登闻鼓院。
政和年间任词部员外郎、秀州(今嘉兴市)知州。
上林县四小小学语文品味宋词二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题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此为毛滂代表作。
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
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
一日,苏轼于席间,听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
”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实。
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
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
另,根据史料,毛滂早在东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苏轼弟兄。
苏轼于元祐三年曾为毛滂写过“荐状",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保举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说明此词传诵人口之广.全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
上片,追忆两人恨别之状。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
“泪湿阑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诗意,写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
“阑干”眼泪纵横散乱貌。
“愁到眉峰碧聚”化用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忧愁得双眉紧蹙的神态。
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
“此恨平分取”一句,将女子的愁与恨,轻轻一笔转到自己身上,从而表现了两人爱之深,离之悲.“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语"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一个“空"字,下得好,它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一笔描来,不可思议。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阅读答案

篇一: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两道题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两道题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毛滂毛滂(生卒年不详),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哲宗元祐间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任武康知县。
政和中,守嘉禾。
词文均知名于世。
有《东堂集》。
}(1)“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分别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和张泌《思越人词》中“黛眉愁聚春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1)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
(2)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断雨残云”喻男女分离,人分两地,相爱不能相聚。
本题从诗歌运用典故的作用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考查对诗歌的鉴赏。
(1)先总说出化用典故的好处是“是的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或优美而生动)”,然后进行分析,文中开篇一句“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
其中“泪湿阑干花著露”,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的诗意,写出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的情状。
而“愁到眉峰碧聚”又化用了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女子因忧愁致双眉紧蹙的神态。
(2)先回答“本词下片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接着进行详细的分析,“断雨残云”喻男女分离,人分两地,相爱不能相聚,怎不令羁旅者呼出“无意绪”呢?那别离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随,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强烈。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两道题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泪湿..”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
古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翻译赏析

古诗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翻译赏析《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毛滂。
其古诗全文如下: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前言】《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由北宋毛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青春恋情的悲歌。
上阕写别离画面。
起句写离别时对方珠泪纵横,有如花枝着露,教人既爱怜又心疼。
接着写伊人的悲哀:那紧蹙的眉头,如碧峰聚簇一样,显得哀愁态重。
第三句,说自己要与她平分愁苦,以无言的双眼细细打量。
下阕写别后在僧舍的刻骨相思。
“短雨残云”为离愁加声加色,使其更加农重。
“寂寞”句,则担心与她一别而成永诀。
而结尾三句,设想今夜情思;自己入住深山僧舍,而将“断魂”付与江潮,伴随对方飘流天涯。
其孤苦之情,愁思之意,尽在不言中。
全词感情自然真切,音韵凄惋,直抒胸臆,与形象比喻奇异想象相结合,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注释】①富阳:宋代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阑干:“阑干”通解为眼泪纵横之貌。
《韵会》云:“眼眶亦谓之阑干”,“泪湿阑干”则是含泪欲下的样子。
③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
④取:语助词。
⑤觑:细看。
空相觑:对面无语,默默相视。
⑥断魂:由于哀伤而魂销魄散的样子。
分付:付予、付给。
【翻译】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
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
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
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
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
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赏析】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
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
然而这黯然销魂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诗词鉴赏: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诗词鉴赏: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宋代: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
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
更无言语。
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
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
断魂分付。
潮回去。
译文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
这别恨不但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
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
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
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
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注释惜分飞:词牌名,又名《惜芳菲》、《惜双双》等。
毛滂创调,词咏唱别情。
全词共50字,双调,上、下阙各四句,句句用仄韵。
富阳:宋代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琼芳:当时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歌*。
作者任杭州法曹参军时,和她很要好。
阑(lán)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
取:助词,即“着”。
觑(qù):细看。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
喻失去男女欢情。
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
断魂:指极度的哀思。
分付:付予、付给。
潮:指钱塘江潮。
赏析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
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
不过这黯然*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从此拉开:“汨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像远山一抹。
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妙笔的摹写,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
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此二句所本。
然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
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
隋唐国力强盛,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的女性美。
宋朝国力渐衰,在审美观点上也一反唐代的标隹,以文弱清秀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据了文学作品的主导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赏析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
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
更无言语。
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
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
断魂分付。
潮回去。
【译文】
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
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
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
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
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
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注释】
惜分飞:词牌名,又名《惜芳菲》、《惜双双》等。
毛滂创调,词咏唱别情。
全词共50字,双调,上、下阙各四句,句句用仄韵。
富阳:宋代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琼芳:当时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歌妓。
任杭州法曹参军时,和她很要好。
阑(ln)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
取:助词,即着。
觑(q):细看。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
喻失去男女欢情。
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
断魂:指极度的哀思。
分付:付予、付给。
潮:指钱塘江潮。
【创作背景】
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
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
【鉴赏一】
一日,苏轼于席间,听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
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
毛滂因此而得名,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实。
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
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
另,根据史料,毛滂早在东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苏轼弟兄。
苏轼于元祐三年曾为毛滂写过荐状,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
保举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
但此故事正说明此词传诵人口之广。
全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
上片,追忆两人恨别之状。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
泪湿阑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诗意,写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
阑干眼泪纵横散乱貌。
愁到眉峰碧聚化用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忧愁得双眉紧蹙的神态。
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
此恨平分取一句,将女子的愁与恨,轻轻一笔到自己身上,从而表现了两人爱之深,离之悲。
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语
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一个空字,下得好,它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一笔描来,不可思议。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下片写别后的羁愁。
断雨残云无意绪二句,言词人与心上人别后的凄凉寂寞。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后指男女欢爱。
断雨残云喻男女分离,人儿两地,相爱不能相聚,怎不令羁旅者呼出无意绪呢?那别离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随,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强烈。
故结句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言羁者在富阳山深处的僧舍中,而所恋之人远在钱塘,他们相隔千百里,只有江水相连,在辗反侧中,听江涛拍岸,突发奇想:人不能相聚,那么将魂儿交付浪潮,随流水回到心上人那里。
结语的寄魂江涛,是个奇异的想象,如此将刻骨铭心的相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此词感情自然真切,音韵凄惋,直抒胸臆,与形象比喻奇异想象相结合,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秦少游也(周辉《清波杂志》)的艺术效果。
【赏析二】
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
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
然而这黯然销魂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令心碎的帷幕就从此拉开:汨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像远山一抹。
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妙笔的摹写,就这样呈现出来了。
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
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此二句所本。
然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
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
隋唐国力强盛,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的女性美。
宋朝国力渐衰,在审美观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标隹,以文弱清秀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据了文学作品的主导位置。
到明清时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欢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代表。
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
一个是宦游四海的贵胄公子,一个则是沦落风尘的烟花女郎。
但是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他们倾心相爱。
他们热恋着,共同承受着离恨的折磨。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种恋情是难以维持的。
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
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
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纯乎写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
语已尽,泪已枯,无声的饮泣往往比呼天抢地的号啕更加沉痛,空相觑三字反映出一种木然相对的绝望的悲哀。
浯朴而情挚,传神之极笔也。
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
这是一层意思。
另外,还有一层双关之意。
宋玉《高唐赋》有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之语,即后人所谓神女生涯也。
毛滂兼取此意来形容他与琼芳的恋情。
而这种残云断雨的凄凉景象,也正象征着这段露水姻缘已经行将结束了。
从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来折磨着这一对再见无期的离人了。
结拍两句,设想别后的思念,付断魂于潮水。
情景交融,绵绵无尽,可说是极悱恻缠绵之能事了。
总的来说,上片写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用画龙点晴之笔,特写泪眼愁眉,营造出一种凄丽哀婉的氛围。
接着以平分取、无言、空相觑’’写离愁的难言,从外表的神态写到内在的心态,简中有繁。
下片写词人深山羁旅的凄苦与思念。
先写别后的惆帐,再设想别后的心愿,愿付断魂于潮水,由此再现二人的情义缠绵。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镂刻藻绘的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浅近之语传铱至之情而独擅胜场的。
愁眉泪颊,断雨残云,本是寻常物态,可是一经感情之酝酿融注,便含情吐媚,摇荡人心。
【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
生于天下文宗儒
师世家。
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
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
铁面御史赵抃的长房孙女,宋元丰三年(1080)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
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
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受知府苏轼赏识并赞称: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
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县,崇宁元年(1102)由曾布推荐进京为删定官。
贮存器年曾布罢相,滂连坐受审下狱,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
后流落东京。
大观初年(约1108)填词呈宰相蔡京被起用,任登闻鼓院。
政和年间任词部员外郎、秀州(今嘉兴市)知州。
一生仕途失意。
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
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著《东堂集》10卷、《东堂词》1卷均收入《四库全书》。
《宋史·艺文世》列有《毛滂集》15卷。
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
其词对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
代表作有《秦楼月》、《水调歌头》(一)、《玉楼春》(三)、《菩萨蛮》(一)、《踏莎行》(一)、《点绛唇》(三)、《蓦山溪》(三)、《浣溪沙》([十]、[十七])等。
有《东堂集》,词集为《东堂词》,存词200余首。
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其词,则潇洒明润、情韵特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虽非作家之极,亦在附庸之列、有风致、有成就和有影响的作家,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他的词,有些文学史及词学专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词选本亦一首不录。
事实上,《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开潇洒俊逸之风,其毛滂实可称北宋一大家。
《东堂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还是词调发展等方面都对宋词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