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并学习闻一多的崇高品质。
2、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3、练习概括、提炼主题,揣摩语言。
【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文思路,结构特点。
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一)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背景1、作者: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
他的山水画变革,使中国画得到了世界的重视。
其艺术成就被称为“李家山水”。
代表作品:《万山红遍》《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画论《谈山水画》。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
13、最后一次演讲课件“最后一次演讲”课件一、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学者品格、崇高爱国情怀,感受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学习本文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3、领会本文语言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2、领会本文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本文用典较多、言辞犀利,运用的都是新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2、有些语句含义深刻,不易理解。
3、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把握,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引导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由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引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
)2、简介闻一多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正音正字后强调重点词语。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演讲)。
(2)分析问题(如何对待三中一大的召开)。
(3)解决问题(行动起来,制止内战)。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 ,疯狂筹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 ,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 ,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 ,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 ,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 ,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 ,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 ,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 ,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 ,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 ,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 ,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煽动和教育作用 ,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根底检测1.指出以下词语的感情色彩:〔6分〕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愤痛恨〔〕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劣无耻〔〕2.指出以下句子是什么句式 ,分析其表达效果 .〔8分〕(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表达效果:(2)今天 ,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呀 !句式:表达效果:(3) 你们完了 ,快完了 !句式:表达效果:(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 ,杀|死几个 ,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表达效果:3 指出以下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 ,恰是李先生的荣耀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 ,杀|死几个 ,就可以了事 ,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3〕我们看 ,光明就在我们眼前 ,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 ,争到光明 .〔〕〔4〕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 ,快完了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 ,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比照的是李先生的荣耀 ,李先生的荣耀表现在什么地方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 - -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 - -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三、拓展延伸"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 ,有什么根据 ?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 ,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 ,这是他们自己在慌 ,在害怕 ,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 ,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消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 - -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 ,随时准备献身 .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 ,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 ,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 ,掌握本领开拓未来 ,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 ,警惕资本主义的 "和平演变〞 ,立志成才 ,献身四化 ,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荣耀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课后集训】阅读下面的选段 ,答复后面的问题 .2021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 ,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 ,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 ,都是我们的人 ,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阔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消灭的 !B希特勒 ,墨索里尼 ,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 ,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 ,光明就在我们眼前 ,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 ,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 ,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1〕文中 "你们〞指的是 , "我们〞指的是 .不断变化人称 ,表达了什么感情 ?〔4分〕〔2〕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 ?〔3分〕〔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 ?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4〕 "希特勒 ,墨索里尼 ,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 ,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分〕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第7课 最后一次演讲学案

1、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卑劣.()诬蔑.()卑鄙.()挑拨离间.()蛮横.()2、解释下列词语:(1)卑劣:(2)挑拨离间:(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湖北省浠水县人。
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4、背景介绍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5、演讲词的特点: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探究案】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6、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检测案】阅读理解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林肯①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②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考验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演讲教案主题:成长与改变目标:激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积极适应变化,不断成长和进步。
引入(10分钟):1. 观看一段短视频,讲述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挑战,最终成功克服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让学生思考,这个人是如何在困难中成长和改变的。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面对过哪些挑战和困难?你们是如何应对的?主体(20分钟):1. 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讲述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并取得成功。
如:乔布斯、马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功人士们是如何在挫折中成长和改变的。
通过努力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等方式,他们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 分析改变的重要性,并引用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如:“没有什么比人更高贵的了,因为没有什么比人更具有适应力了。
”等。
4. 给学生一些成长和改变的建议,如:培养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问题、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等。
总结(5分钟):1. 强调成长是一个漫长而不断的过程,没有人能一蹴而就。
只有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努力克服困难和向前迈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2. 鼓励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敢于面对、勇于改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超越自己。
3. 最后请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打算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地改变自己,追逐自己的梦想呢?扩展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组,选择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分析他们在成长和改变过程中的经历和教训,并进行小组展示。
2. 邀请演讲嘉宾:邀请一位成功人士来校进行演讲,分享他们的成长和改变经历,并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这将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追逐自己的梦想。
3. 组织成长计划:学生们可以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列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进步和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最后一次演讲的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的教案教案标题:最后一次演讲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展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演讲能力,以便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效地进行演讲和表达。
教学准备:1. 确定演讲主题:让学生选择一个与他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题相关的话题。
2. 提供参考资料:收集一些与学生所选主题相关的资料,以便学生在演讲中提供支持和证据。
3. 准备演讲评估标准:明确评估演讲内容、语言运用、表达技巧和演讲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最后一次演讲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演讲对于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一个与他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题相关的演讲话题。
主体(30分钟):3. 提供演讲技巧指导:向学生介绍演讲的基本要素,如演讲结构、语言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控制等。
4. 演讲主题讨论:学生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演讲话题,并与同学讨论该话题的重要性和相关的观点。
5. 演讲准备:学生根据所选择的话题进行研究,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支持性证据。
6. 组织演讲结构:指导学生组织演讲的引言、主体和结论,并确保逻辑清晰和连贯性。
7. 演讲练习:学生进行演讲练习,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10分钟):8. 演讲评估:根据事先准备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估,并向学生提供个别反馈和建议。
9. 提供鼓励和支持:表扬学生在演讲中的优点和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10. 总结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分享他们在演讲中的体验和收获。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演讲比赛,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演讲,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各自的演讲话题。
教学资源:- 演讲技巧指南和范例- 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演讲评估表格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 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 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 大家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 (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