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小结课件:《第四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资料精品PPT课件

植物细 胞的质 壁分离 及复原
实验现象:
蔗糖 溶液
清水
中央液 泡大小
变小
逐渐恢复 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原生质层脱 离细胞壁
原生质层恢 复原来位置
细胞 大小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得出结论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成熟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细胞液 与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交流
1.实验结果与你与预期相吻合吗?它是否支持你所作出 的假设?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你认为应当作 怎样的解释?
2.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3.如果滴加的是0.5克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 么不同?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 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 有普遍性。
巩固练习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D)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
3.用小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盖上盖 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
4.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 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收, 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质壁分离现象缓慢复原。
设计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PPT 课件

例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 (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 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 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 质的渗透压 注释: 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 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 入细胞,A错误; B、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 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 C、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 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 D、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 的渗透压,D错误. 故选:C.
①葡萄糖是以何种方式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 协助扩散 ②为了满足主动运输对能量的需求,你觉得小肠上皮细胞的 线粒体会集中分布在哪? ③由于主动运输的原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大于 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你觉得葡萄糖又是以何种方式通过 上肠上皮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 主动运输
6、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应用
①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降低土壤 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②盐碱地中植物不易成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都是因为土 壤溶液浓度过高,超过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吸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 成的。
③糖渍、盐渍食品不宜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 高浓度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PPT课件

第1页/共21页
注: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大,达到动态平衡 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第2页/共21页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动态平衡。
。
(3)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 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 ,
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
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 运载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有关。
第18页/共21页
4.探究实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①发生的条件: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细胞壁); 活细胞(死细胞的细胞膜变成全透性的)
②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第4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作装片 2、先低倍后高倍观察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使得洋葱鳞片叶表皮浸 润在蔗糖溶液中。 4、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5、方法同3,让已质壁分离的细 胞浸润在清水中。 6、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19.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L)和硝酸 钾溶液(0.45 mo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 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你能以活细胞为材料 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吗? 实验材料:3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 水。 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 镜等。 实验步骤: (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 (2) 制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 。
注: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大,达到动态平衡 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第2页/共21页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动态平衡。
。
(3)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 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 ,
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
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 运载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有关。
第18页/共21页
4.探究实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①发生的条件: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细胞壁); 活细胞(死细胞的细胞膜变成全透性的)
②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第4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作装片 2、先低倍后高倍观察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使得洋葱鳞片叶表皮浸 润在蔗糖溶液中。 4、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5、方法同3,让已质壁分离的细 胞浸润在清水中。 6、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19.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L)和硝酸 钾溶液(0.45 mo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 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你能以活细胞为材料 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吗? 实验材料:3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 水。 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 镜等。 实验步骤: (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 (2) 制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共39张PPT)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 动运输。
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
•【例2】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 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 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A.曲线O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 K+载体数量未达到 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 K+过多,细胞大量排 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关 思维导图:
•特别提醒 表中“高浓度”、“低浓度”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 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在的溶液的浓度。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运输方向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低浓度→高浓 度 需要 消耗
主动运输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不需要 不消耗
需要 不消耗
图例 小肠上皮细胞吸 O2、CO2、H2O、甘油、 红细胞吸收 举例 收葡萄糖、氨基 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葡萄糖 酸、无机盐等
规律方法 坐标曲线题的解法 (1)理解纵坐标与横坐标表示的含义 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即纵坐标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 (2)学会曲线中限制因素的判断 在曲线上升阶段,限制其增长的因素为横坐标 所表示的因子,如图中限制 EF段的因素为氧气的 相对含量;当曲线不再上升时,限制其增长的因 素需要从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如图中限制 FG 段的因素为载体数量 ( 内部因素 ) 和 温度(环境因素)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落实 1.下图实验装置中,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 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出现的实验 现象是( A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 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检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知识点三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筛查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流程
3.现象与结论
4.特别提醒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涉及“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唯一“只 在低倍镜下”(不换“高倍镜”)观察的实验。
知识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知识筛查 1.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2)类型 比较项目
概念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 转运蛋白 是否消 耗能量
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的方式 高浓度→低浓度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一般需要进行三次显微观察,第 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观察,第二次是对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观察,第三次是 对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观察,三次观察均为低倍镜观察,A项错误。第 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 象;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项错误。紫色洋葱 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但其细胞液中不含色素,不容易观 察,C项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紫色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 液,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时作业
解析: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 (即方式a)运 输,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B错误;方式 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抑制 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和 协助扩散无关,D错误。
答案: C
生物 必修1解析: 图Ⅰ中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但相应物质进入细 胞不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 CO2和O2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出细胞的;图Ⅱ中物质的运输过 程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对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其中葡萄糖除了进入红细胞外,进入其他细胞均为该方式。性 激素为脂溶性物质,是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的,而胞吞 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记知识纲要]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背关键语句]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浓度差。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 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载体数量。
课时作业
解析: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 过程中既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 协助。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数目不同,故细胞吸收不 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A错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 性,导致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B错误;只有活细胞 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 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 胞中,C正确;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 子,D错误。
第四章 第1节 《被动运输》课件ppt

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 a>b>c,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的细胞液浓度最大,所以b和c都失水,a吸水;b>c,所以b又从c吸水,C项 正确。
3.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 装置中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 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与Ma的关系是( ) A.MA>Ma B.MA<Ma C.MA=Ma D.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开始时Ma>MA,水分子从水槽中进入漏斗,达到平 衡时,因液面高的一侧溶液的压强大,会阻止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 扩散,故达到平衡后MA<Ma。
2023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 第一册
第 4 章 第1节 被动运输
内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容
索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引
1.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明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 的原理,阐释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 2.通过对水分子进出细胞方式的探索学习,初步建构被动运输的 学习目标 概念,能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3.通过对被动运输的具体实例的讨论,分析细胞膜的成分、结构 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 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原理。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该作用发生须具备两个条件:
要点笔记 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而不是单向运动,观察 到的现象是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异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答案 C 解析 a的细胞液浓度最大,所以b和c都失水,a吸水;b>c,所以b又从c吸水,C项 正确。
3.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 装置中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 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与Ma的关系是( ) A.MA>Ma B.MA<Ma C.MA=Ma D.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开始时Ma>MA,水分子从水槽中进入漏斗,达到平 衡时,因液面高的一侧溶液的压强大,会阻止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 扩散,故达到平衡后MA<Ma。
2023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 第一册
第 4 章 第1节 被动运输
内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容
索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引
1.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明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 的原理,阐释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 2.通过对水分子进出细胞方式的探索学习,初步建构被动运输的 学习目标 概念,能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3.通过对被动运输的具体实例的讨论,分析细胞膜的成分、结构 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 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原理。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该作用发生须具备两个条件:
要点笔记 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而不是单向运动,观察 到的现象是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异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全章章末高效整合精讲ppt课件

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刚刚发生质壁
分离时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时间越短,细胞
液浓度越小)。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4.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同一植物的相同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镜―检→记录刚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 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 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只发生质壁分离 现象→溶质不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如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如 KNO3 溶液)。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 果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解析: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之外的部分。 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ab段 原生质体体积变小,液泡内失去水分,故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 大,B正确;只有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c段因细胞 吸 水 使 原 生 质 体 体 积 增 大 , C 错 误 ; 用 一 定 浓 度 的 KNO3 溶 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D错误。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都 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运输的动力都是浓度差,与
O2浓度无关。 (2)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在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2.(2009·广东-2)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
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载பைடு நூலகம்参与
) B.为自由扩
•(
散 •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现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列表如下:
自由扩散 运输 方向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
• 答案: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为 20%,烧杯内蔗糖 溶液浓度为 10%,而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 但水分子可以自由出入,因此烧杯内的水 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量会增加,这样蔗糖溶 液的浓度会增加。一段时间后,水分子进 入鱼鳔内使得鱼鳔两侧的浓度相等,这时 水分子进出鱼鳔达到平衡,浓度不再变化。
章末小结
• 1.(2008·江苏高考)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
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 大的是 (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知:若线粒体 DNA受损伤,则线粒体功能也受损。线粒
高浓度—低 高浓度—低 低浓度—高 浓度 浓度 浓度
是否 需 否 是 是 要 • 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 载 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 D。 体
• 3.(2009·海南-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 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 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 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 图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