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商品与货币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

货 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是怎样的?
交换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
交换
20KG大米 十尺布 其他商品
扩大的物物交换的缺点—— 交换过程太费周折;有时交换不能实现。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假如某个地方,羊这种商品 此时“羊”就为一般 大家都喜欢。
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如
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
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法定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货币)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电子货币出现的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 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 电子货币的含义: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 存、转帐、购买、支付的“无纸贸易”行 为。
药品治病
既然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物品的共同属性,那么作为 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什么呢?千差万 别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互相交换呢?
共同的东西
(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1件衣服
交换
20斤大米
是使用价值相等吗?
究竟是什么“共同的东西”使它们相等呢?
在产品中都凝 结了人类劳动 (尽管所使用 的工具、材料 以及生产的方 式、方法各不 相同)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现代化是 “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众多的 企业通过改进管理,创新务实,成为世 界知名企业,例如,麦当劳就是一个非 常典型的例子。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问题探究 什么是商品?
妈
大 自 然 的 阳 光 空 气
妈 给 孩 子 织 的 毛 衣
医 院 用 的 氧 气
商
收
电
场
到
影
变
的
战
质
生
狼
的
日
月
礼
饼
物
2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l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l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
l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流通手段
l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
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贮藏手段
l中国以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
飞机。
——世界货币
问题探究
货币的演进
纸币的产生过程:
足值的金银条块
足值的铸币
纸币
麻烦的物物交换 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
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 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茶叶
衣服
盐
大米
棉布
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 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 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 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电脑
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有很 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商品 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知识点复习(人教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分工,有了商品和商品交换,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根本原因),第二次分工出现,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2、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4、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性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5、商品经济的类型:小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6、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二者是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第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出商品的价值。
)9、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地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第1课 商品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 品承担。
天然海贝(中国,日本,东印度群岛,美洲,非洲,) 牛,羊等牲畜(古代欧洲的雅利安民族) 盐 (埃塞俄比亚) 烟草,可可豆 (美洲)
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 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商品。
贵金属金、银,它具 有不易变质、易于分割和 熔合、体积小而价值大、 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
P4《知识链接》 货币的演变:
(一般等价物→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
纸币是用于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 。 纸币只是货币的一种符号,没有价值。 纸币的优点
A、成本低;B、防磨损;C、流通畅;D、易携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请问如果当年只有 价值100万亿元的商品,而国家发行了200 万亿元的货币,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津巴布韦是目前世界 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 家,目前一个普通汉堡 的售价是1500万津元, 美联社称其官方通货膨 胀率估计高达25000%。
P4《走进生活》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CPI
(3)货币的其他职能
A、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保存 起来,这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功能。 执行该功能的货币应该是金属货币。 B、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支付债务、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等手段叫支付手段。 C、和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货币支付 国际收支差额的手段。过去是贵金属, 现在,美元有了世界货币职能。
(三)科学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 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本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王军义班级:2015中医康复保健2015中职检验12015中职检验22015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时间:2016.9——12月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周次:2 时间:2016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二)商品价格变动三、教学步骤及方法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1、什么是商品2、货币的产生过程3、货币的基本职能(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四、学习思考题: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五、教师参考资料:(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二)网络新闻时事六、课后分析小结: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周次: 3 时间:2016节次:授课时数: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一)教学内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一)健康的消费观念(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第一课(一)商品和货币

用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单位 “元” “镑” “铢”
价值尺度
观念的 货币
价格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你能看出他们买卖商品 中有什么共同点吗? 2.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 真实的货币了吗?
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交换媒介
流通 手段
现实 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一) 什么是商品?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想一想: 商品必须是劳动 产品。劳动产品也一 定是商品,这种说法 对吗?
劳动产品
商品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不是劳动产品) ①自然界的阳光和空气。
②农民自己生产自己享用的粮食。(不用于交换)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③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Page 14
想一想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两 种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
1把斧子
=
20千克大米
结论:不同商品相交换,说明两者都有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斧子和大米的使用价值不同,它们能进行 交换说明它们的价值相等。
我们在学校超市获得物品的方 式是?人类早期的商品交换形 式是怎样的?
1 395 470750
法币的购买力
数额 时间
1937年 1939年 100元 1943年 1947年 1948年
购买力
黄牛2头 猪 1头 鸡 1只 煤球1个 大米3粒
思考讨论:
1、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只能买 到三粒大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纸币
知识链接
宋代商业发达,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堪,极大 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换的发展,要求有大量轻便的 货币。 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 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 行交易,16家商号承诺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 就是最初的纸币。 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能兑现的情况, 引起了民众的诉讼和不满。1023年,宋朝政府禁止私 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了大量的金属货 币以备兑换。这就是最早的纸币。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第1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件 (62张)3

D
判断:执行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淘宝上某台联想电脑标价4199元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某公司向张先生发6000元工资
张先生在超市购物支付120元
银行支付200元利息给张先生
李先生收藏10块中华民国银元 网络购物中货到付款
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20亿美元贷款 世界货币
价格(标价): 800元/辆
观念上的货币 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例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超市购物时用现金支付、刷卡支付, 用的是现实的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 的代表保存起来,储蓄存款、收藏银元、黄金储 备,执行了贮藏手段职能。
补充:
判断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
商品的两个条件 必须是劳动产品 必须用于交换(销售、买卖)
(2)领域法:是否在流通领域中。 某件劳动产品,在交换时是商品,在消费、使用 时并不是商品。 捐献、赠送、抽奖、中奖获得的东西并不是商品。 (3)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以下四种情况并不是商品: (1)本身并不是劳动产品。 如:自然界的空气。 (2)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3)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了相应的使用价值。 如:市场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 (4)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如:学生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
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A.价值和价格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B
小高采用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标价190万元 的新房,首付金90万元,然后在25年内付清银行 贷款100万元及利息。这里执行的货币职能依次 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第1课 商品的交换

CPI
•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 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 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指数是对一个固 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 价格变化情况,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一般说来当CPI>3%的 增幅时可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 胀。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备五个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 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 手段的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 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5、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商 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 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 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
互动空间
• 请说说你对金钱的看法。你认为金钱怎么 样获得?
价格和价值规律
• 请大家想想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为 什么会有不同?(视频) •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影响商品价格高低有两点: 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2、其他因素影响(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科学的消费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师: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每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叫做“个别劳动时间”。无论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此这三个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
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如几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例:冬天卖棉衣——棉衣价格高,夏天卖棉衣——棉衣价格低;
在超市买方便面便宜,在火车上买方便面贵;
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卖便宜,在国外卖贵。
3、价值规律(3分钟)
价值规律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P7)
3、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
提问,讲述,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习题册第1课设计个人月生活费得表格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课题序号
2
授课时间
9/19 9/21 9/22
授课课时
2
授课班级
1008 1019 1020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情感体验: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教学书设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理论课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2分钟)
播放介绍上海特产(组图),引起学生兴趣。
师:在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美食和生活用品,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度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买卖商品的货币、以及我们买卖商品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思考:如果大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都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
(三)消费和消费观(15分钟)
1、不同的消费行为
消费的方式:钱货两清;信贷消费——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等。
2、常见消费心理
①求同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实心理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师:商品的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你能说说近一两年你所感受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吗?
2、影响价格的因素(5分钟)
①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反过来则越低。
例:生产一件短袖T恤和一件长袖T恤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所以价格有区别。(复习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文化产生的供求差)
4、货币(10分钟)
(1)货币产生的过程
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①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②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③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P4
组图: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5分钟)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
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了解商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思考:水里的雨花石很漂亮,是天然产生的,那么雨花石是商品吗?
师:雨花石虽然是天然产生的,但是人们收集它、选取它也付出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所以用来买卖的雨花石也是商品。
师:都不好,通货膨胀使得百姓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使得商品不值钱了,生产动力减弱,经济停滞不前。
③贮藏手段(目前货币只能是金银,美国国库的金砖)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思考:电子货币是商品吗?
师:不是,电子货币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代替货币行使其职能,和纸币是一样的。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1、商品价格(2分钟)
课后小故事:李嘉诚的儿子们;中国当代富二代炫富。
四、布置作业(30分钟)
1、习题册第1课选择题
2、设计个人月生活费的表格
3、P6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5分钟)
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小游戏: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折幸运星,分别记录下每人完成的时间。
思考:这些幸运星的价值相同吗?
思考:价格和供求间是相互影响的,试从P7的养鸡图中体会两者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作用(10分钟)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例:以学生劳动课中的人员分配为例。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效益。(看P8的图片)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