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ppt课件
合集下载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二)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加快商品流通,加深商品 经济的内在矛盾。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价格 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铸币: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态、重量、成色并标明面 额值的金属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 有价值。需要现实的货币(通货)。
二、市场机制
(四)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参与 市场竞争时可能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压力,迫使市场主体在 市场竞争中作出明智决策的机制。
三、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 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 用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 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经济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社会生产是如何实 现有序发展的?
价值规律在支配 商品经济的发展。
头脑风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
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一、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作用
1、价值规律能够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 在各个生产部门 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篇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2、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
芽
3、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剩
余价值理论,它们都是建立在商品分析的基础之
上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 ——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结构。商品这个东西,千百 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 睹。只有马克思科学的研究了它,他 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作了巨大的研究 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 的理论来”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 始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
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 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 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甚至人和人之 间的一切联系,也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
第一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 商品二因素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得到了很大
⑤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的交换价值
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不能 自我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 表现出来。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就是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一是待售商品总量 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4 .货币流通的一般公式: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 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2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须的金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型、奔腾型、恶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成本 、结构
3.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叫通 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 有效需求不足、
等份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W—G—W ◆商品流通公式与物物交换公式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物物交换的形式W—W 商品流通公式W—G—W
内容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的后果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货币当作财富而被贮藏起来或 积累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足值的货币 ◆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 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 .货币流通的一般公式: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 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2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须的金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型、奔腾型、恶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成本 、结构
3.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叫通 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 有效需求不足、
等份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W—G—W ◆商品流通公式与物物交换公式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物物交换的形式W—W 商品流通公式W—G—W
内容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的后果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货币当作财富而被贮藏起来或 积累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足值的货币 ◆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 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试问:每尺布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总产量
18年甲乙两企业生产M商品,甲产量为12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10小时, 乙企业产量为8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5小时,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时间:120+40=160万小时 总产量:12+8=20万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60/20=8小时
商品的价值和交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
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 而不会是商品
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体现商品的社会
属性。
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需要通过商品能够交换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体现)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必定存在着共同的可以 相互比较的东西——人类劳动。
商 品
目 录
01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商品开始?
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任务 之一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 化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资 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是自然经济),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采取了商品生产的形式。 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 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因此马经 的研究从商品经济的细胞——商品开始。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 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总产量
18年甲乙两企业生产M商品,甲产量为12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10小时, 乙企业产量为8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5小时,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时间:120+40=160万小时 总产量:12+8=20万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60/20=8小时
商品的价值和交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
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 而不会是商品
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体现商品的社会
属性。
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需要通过商品能够交换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体现)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必定存在着共同的可以 相互比较的东西——人类劳动。
商 品
目 录
01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商品开始?
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任务 之一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 化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资 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是自然经济),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采取了商品生产的形式。 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 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因此马经 的研究从商品经济的细胞——商品开始。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 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ppt.ppt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一、资本的循环
二、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3、产业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二、资本的周转
1、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二、资本的有机构成
生产资料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决定
劳动力
技术构成
反映
价值构成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C 劳动力需求减少 V 劳动力供给增加
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生产的社会化
相对过剩人口
(无产阶级贫困化)
பைடு நூலகம்
资本积累的结果
私有化程度的加深
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灭亡
供
< 求
价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价值
求
<
供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3)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本身有缺陷。因此, 对政府干预范围应作严格限定。
14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私有制和自由市
场制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因此, 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市场货币关系存在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
21
三、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市场缺陷分析,成 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完全竞争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 仅依靠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经济干预应局限于征税和补贴
22
三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续)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理论作出贡献 ➢ 自由市场时有效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有缺 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干预,否定了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措施干预
其次,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所谓政府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
—服从关系,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而市 场则是通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 配置。
最后,从交易目标来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
共选择”,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 选择”的制度安排。
15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设想 ✓ 从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的管理 ✓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途径来实现 ✓ 坚持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坚持若干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16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二)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学派对政府与 市场的认识 一些书刊的发表或出版 ➢ 1871年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 卡尔.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原理》 ➢ 1874年利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4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私有制和自由市
场制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因此, 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市场货币关系存在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
21
三、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市场缺陷分析,成 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完全竞争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 仅依靠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经济干预应局限于征税和补贴
22
三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续)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理论作出贡献 ➢ 自由市场时有效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有缺 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干预,否定了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措施干预
其次,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所谓政府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
—服从关系,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而市 场则是通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 配置。
最后,从交易目标来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
共选择”,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 选择”的制度安排。
15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设想 ✓ 从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的管理 ✓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途径来实现 ✓ 坚持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坚持若干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16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二)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学派对政府与 市场的认识 一些书刊的发表或出版 ➢ 1871年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 卡尔.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原理》 ➢ 1874年利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货币

(中国的刀布、五铢、 开元通宝)
(中国的银元)
称量货币: 中国的元宝
(三)纸制货币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 接受。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 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 金、银等。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 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易伪造和损坏。
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说
(一)只要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上的 困难就克服了。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从何、因何、如何”而 生——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1、货币从何而生——货币起源于商品 2、货币因何而生——商品内在矛盾(二因素) 3、货币如何而生——价值形态的演变(四种形式)
结论:
第一章
商品经济和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或性质综述
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进
第四节 货币的功能 第五节 货币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
1、货币的起源 2、货币的基本功能 3、货币流通规律 4、货币的基本作用
货币银行学
关键字
货币 银行
金融工具
最基本的问题 ch1、5、6、7 一种金融机构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 货币具有直接同一些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 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 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 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
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 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 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教程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Page 2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原因:
➢ 第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广泛 、最一般的客观存在;
➢ 第二,商品中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萌 芽;
Page 5
4.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体
➢ 统一性:只有同时具有这两种属性才是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对立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属性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才能解决。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Page 6
Page 16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 货币的职能(五种)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特点: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Page 14
3. 一般价值形式
2 把石斧 =
1 件上衣 =
3 公斤茶叶 = 1 只绵羊
一般等价物
20 公斤小麦 =
(实际上已经发挥货币的作用)
‥‥‥
=
➢ 进步性:各种相对价值形式可以通过同一商品来反映
质的飞跃:扩大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 局限性:一般等价物没有固定在贵金属上,不便携带、不好度量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二者关系:
(1)二者相互排斥——1种商品只能处在一种形式上
(2)二者互相关联——价值量变化引起比例变化
(3)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两种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Page 13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
= 2 把斧头 = 1 件上衣 1 只绵羊 = 3 公斤茶叶 = 20 公斤小麦 = ‥‥‥ ➢ 进步性:从质上说,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劳动的凝结; 从量上说,第一次真正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消除了价值量决定的偶然性 ➢ 局限性:交换者对商品的特殊需要和物物交换形式的矛盾 交换困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力)成反比。
Page 9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基础矛盾 ➢ 如果交换不成功,私人劳动无法转化,矛盾出现。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成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age 10
六、商品和价值的本质 ➢ 商品和价值实际上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
较劳动和交换各自劳动的经济关系
➢ 商品和价值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 济关系
Page 11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 商品价值形式的含义
商
使用价值 表现形式
商品的形状、性能、用途等自然形式
品
二
因
素
Page 15
4. 货币形式
2 把石斧 =
1 件上衣 =
3 公斤茶叶 = 1 克黄金
20 公斤小麦 =
‥‥‥
=
➢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优越性: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便于携带等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世界分成两极:一极是具体商品,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矛盾。
Page 4
2. 商品的交换价值
➢ 含义: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只绵羊=50斤大米
➢ 特点:具有多样性—— 一种使用价值可以同多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3. 商品的价值
➢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或外在现象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价值
1. 具体劳动
➢ 含义: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 性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
2. 抽象劳动
➢ 含义: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创造)商品的价值,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简单劳动 ➢ 复杂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Page 8
3.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商品价值量—劳动的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力)
➢ 第三,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Page 3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二、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产品————自然属性——使用价值
商品
交换价值
为交换而生产——社会属性——价 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 含义:物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 特点:具有多样性;不断被发现和利用 ➢ 性质:由物理、化学、生物的性质决定
➢ 性质:历史范畴,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成为社会承认的劳动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 统一性:两者同时进行 ➢ 矛盾性:二者反映了不同的的关系和范畴
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取决与商品交换是否成功
?
Page 7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价值
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是货币, 因此,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就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Page 12
➢ 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值)
(使用价值)
特点: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Page 2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原因:
➢ 第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广泛 、最一般的客观存在;
➢ 第二,商品中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萌 芽;
Page 5
4.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体
➢ 统一性:只有同时具有这两种属性才是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对立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属性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才能解决。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Page 6
Page 16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 货币的职能(五种)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特点: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Page 14
3. 一般价值形式
2 把石斧 =
1 件上衣 =
3 公斤茶叶 = 1 只绵羊
一般等价物
20 公斤小麦 =
(实际上已经发挥货币的作用)
‥‥‥
=
➢ 进步性:各种相对价值形式可以通过同一商品来反映
质的飞跃:扩大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 局限性:一般等价物没有固定在贵金属上,不便携带、不好度量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二者关系:
(1)二者相互排斥——1种商品只能处在一种形式上
(2)二者互相关联——价值量变化引起比例变化
(3)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两种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Page 13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
= 2 把斧头 = 1 件上衣 1 只绵羊 = 3 公斤茶叶 = 20 公斤小麦 = ‥‥‥ ➢ 进步性:从质上说,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劳动的凝结; 从量上说,第一次真正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消除了价值量决定的偶然性 ➢ 局限性:交换者对商品的特殊需要和物物交换形式的矛盾 交换困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力)成反比。
Page 9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基础矛盾 ➢ 如果交换不成功,私人劳动无法转化,矛盾出现。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成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age 10
六、商品和价值的本质 ➢ 商品和价值实际上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
较劳动和交换各自劳动的经济关系
➢ 商品和价值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 济关系
Page 11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 商品价值形式的含义
商
使用价值 表现形式
商品的形状、性能、用途等自然形式
品
二
因
素
Page 15
4. 货币形式
2 把石斧 =
1 件上衣 =
3 公斤茶叶 = 1 克黄金
20 公斤小麦 =
‥‥‥
=
➢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优越性: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便于携带等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世界分成两极:一极是具体商品,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矛盾。
Page 4
2. 商品的交换价值
➢ 含义: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只绵羊=50斤大米
➢ 特点:具有多样性—— 一种使用价值可以同多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3. 商品的价值
➢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或外在现象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价值
1. 具体劳动
➢ 含义: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 性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
2. 抽象劳动
➢ 含义: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创造)商品的价值,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简单劳动 ➢ 复杂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Page 8
3.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商品价值量—劳动的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力)
➢ 第三,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Page 3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二、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产品————自然属性——使用价值
商品
交换价值
为交换而生产——社会属性——价 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 含义:物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 特点:具有多样性;不断被发现和利用 ➢ 性质:由物理、化学、生物的性质决定
➢ 性质:历史范畴,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成为社会承认的劳动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 统一性:两者同时进行 ➢ 矛盾性:二者反映了不同的的关系和范畴
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取决与商品交换是否成功
?
Page 7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价值
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是货币, 因此,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就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Page 12
➢ 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值)
(使用价值)
特点: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