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bA大调即兴曲》的分析及其教学价值
舒伯特《 bA大调即兴曲》Op90,No.4的分析与演奏

姬永利
伏瑞契克( n ・V r e 7 112 )9 Jn a oi k l9.8 5 ̄ s 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弗朗兹 ・ 彼得 ・ 舒伯特(r z e r 现在捷克作曲家杨 ・ Fa  ̄ nP
Shbr19. 2 ) cue, 71 8在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音 作品 o .中 。 t7 8 p 7 在这部作品中, 他共写 了六首即兴曲, 12 于 82 乐作品 。 他在艺术歌 曲、 交响乐 、 室内乐等方面都取得 了突 出 年 在 维 也 纳 出版 。作 品模 仿 其 老 师 托 马 斯 克 (o ae Tm s k
作者简介: 姬永利(9 4 ) 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17~ 女,
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09 20 年第4 期
舒伯特的八首即兴 曲是钢琴音乐文献中的艺术珍宝 , 在 培养学生较强的音乐结构组 织能力 以及掌握早期浪漫派演奏
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开拓 了钢琴创 风格等都十分有益。一般来说 , 具有车尔尼 70莫斯科夫斯 4、
严 谨, 极富有音乐表现力, 是我国钢琴教学 中经常使用的教材 。 为我国的钢琴教学提供一些 参考 。 它 们对 培养演 奏者歌 唱而有表情 的触键和长 线条的旋 律感 ; 帮助学生建立 良好的音乐感和深刻的理解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 这首乐曲是 O .0的最后一首 , P9 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 中间部有 明显的对 比, 展示了不同的音乐 『格 。 生 曲式图示如下:
作的新领域 , 是后来的门德尔松、 舒曼 、 肖邦等浪漫主义作 曲 基练 习曲程度的演奏者就可 以选择其作 为演奏 曲。 本文拟对 家创作钢琴小品的楷模和先驱 , 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 占据着 0 .0的最 后一首 《 p9 b A大调即兴曲》 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作简 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些 乐曲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 结构高度 要分析 , 希望能够丰富和扩展世人对舒伯特钢琴音乐的研究,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要点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要点摘要在浪漫主义的艺术年代,舒伯特在作曲界是当之无愧无冕之王,其作曲中显而易见的情感流露征服了一大批的观众,其创作的钢琴曲作品至今仍被封为音乐界的不朽瑰宝。
《降B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广为流传、颇享盛誉的钢琴即兴曲作品之一,其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给即兴曲增添了新的色彩,音乐风格较于以往有所创新,且作为钢琴曲中弹奏难度较高的作品,要呈现较高的弹奏水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明确演奏要点并切实掌握是核心。
本文将围绕《降B 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降B大调即兴曲》;舒伯特;钢琴曲;弹奏舒伯特经典的即兴曲OP.142共囊括了四首即兴曲,其中《降B大调即兴曲》为第三首,这首即兴曲的即兴意味相当浓重,虽然曲式相对简单,但演奏的效果却极为惊艳,这与其包罗了诸多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有关,自然涉及到的演奏要点在提炼与掌握上也存在较高的难度,如何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充沛的情感、饱满的艺术性将《降B大调即兴曲》呈现给受众成为该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降B大调即兴曲》创作概述舒伯特身处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年代,所以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其既承接了古典主义的精髓,也为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启做除了诸多贡献。
1928年去世,而在1927年他创作了OP.90(D.899)与OP.142(D.935)两首即兴曲作品,可以说这两首即兴曲就是舒伯特投入毕生心血创作的。
舒伯特的作曲走向成熟期实在1820年,但三年后舒伯特就陷入了疾病的折磨,他向朋友诉说痛苦但仍旧无法改变这种身体上的痛苦,舒伯特便将注意力身体上的折磨转移到乐曲创作上,在这个时期,舒伯特的作品更上一层台阶。
1827年12月,舒伯特完成了即兴曲OP.142的创作,其中的第三首《降B大调即兴曲》更是成为对舒伯特整个人生的一个艺术缩影,不仅在演奏技术的应用方面令人瞩目,在曲式结构与情感流露层面也表现出划时代性,被公认为即兴曲OP.142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曲,因此在一个多世纪后仍然在音乐会最受欢迎、演奏最多的钢琴曲名单中熠熠生辉。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分析8首即兴曲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
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
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
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
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
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
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
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
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
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
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
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63/ 14可,让后面的主音准确无误地出现在正拍上;在弹奏波音时也需注意手指的力度控制,前面的装饰部分应弹奏的弱而清晰,主要力度放在主音的弹奏上;左手弹奏时注意跳音和连音的切换,跳音不宜过于突出,应强弱适度而富有弹性,犹如大提琴拨弦的感觉;该音乐主题是这首即兴曲的基调,完美地演绎这个音乐主题,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该曲的风格特点、韵味。
(二)第一变奏这一部分的调性及和声均无变化,节奏有所变化,采用了附点节奏。
演奏时,首先应该分清该部分的各个层次,共有四个层次:主要层次是右手4、5指演奏的附点音符的旋律,该旋律为第一变奏的主要旋律;次要层次为左手5指演奏的二分音符的低音;第三层次为左手1指演奏的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第四层次为右手1、2指演奏的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左右手都需要同时控制两个声部。
演奏者需要有较强的手指力度控制能力,做到主次分明、线条清晰。
右手需要控制的是高音声部的主旋律和内声部的分解和弦,应将主旋律和伴奏声部通过手指的控制将其强度和音色都明显地区别开;左手需要控制的是低音声部和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力度的控制和右手相似,强调低音部分地二分音符,使其和声色彩更加突出,内声部也加强了乐曲的律动,从而形成一个小的推动力,推动着主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的向前推进。
(三)第二变奏前半段主旋律演奏时应轻盈、连贯,手腕放松,注意重音记号,应强调而不能过分突出,否则容易破坏乐曲的美感。
左手则为切分节奏,每个切分节奏的第一个八分音符都是跳音,手腕应灵活,保持左手伴奏的弹跳性。
该变奏的后半段,主旋律从右手变到左手,有大量的八度进行和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在进行八度演奏之前,应先进行手指快速的八度交替练习,做到快而准确;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时,首先应找出相应的把位,使手指进行肌肉记忆,才能快速而清晰地演奏出来。
相应地,伴奏声部从左手变到右手,右手是切分节奏的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意趣盎然,回味无穷,演奏时应注意重音和跳音记号,使伴奏富有活力,干净而清脆。
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舒伯特的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声乐技巧,提升表现力,深化对声乐的理解,以及表达更丰富的情感。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使他们在音乐表演中更加专业和出色。
在声乐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并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舒伯特的作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技术,还可以带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音乐体验,使声乐教学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 声乐教学, 声乐技巧, 声乐表现力, 声乐理解, 声乐情感, 声乐修养, 重要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作用, 未来声乐教学, 论文1. 引言1.1 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父。
他创作了大量美妙的艺术歌曲,通过音乐和词语的完美结合,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声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既富有表现力,又具备技术性,是声乐学习者学习和提升自身声乐技能的重要素材。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情感,既有悲伤和忧伤的曲调,也有欢快和活泼的旋律。
学习和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助于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舒伯特的歌曲常常探讨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歌词和音乐将情感深刻地展现出来。
学生通过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声乐技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舒伯特的作品不仅是音乐的艺术品,更是声乐教学的宝贵资源。
1.2 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扮演着培养学生声乐技能和音乐素养的关键角色。
通过声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习正确的歌唱技巧、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要点分析与教学价值

(一)难易程度分类舒伯特的这套《即兴曲》在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大家应用。
《即兴曲》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灵性,富有诗意。
音乐明澈、舒展。
从教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训练,从演奏的角度来讲,就是表现音乐艺术。
就《即兴曲》这套作品而言,在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即兴曲也是我国钢琴教学中经常选用的教材,一般来说演奏者具有中、高级以上的技术水平,可以选择其作为演奏曲目。
(二)演奏要点分析“众所周知钢琴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使音真正延续一个音,不象人声与弦乐那样,能做连贯线条。
”。
将人声的歌唱性完美的融合于钢琴作品中,通过歌唱性的旋律,把作品丰富情感世界表达。
如何演绎歌唱的旋律,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1.旋律歌唱性的把握(1)手指触键面积可大一些,触键时轻柔、平稳地把琴键深一些按下去,声音仿佛从钢琴内部挤出来一般,手臂的重量自然送到指尖“这种声音之美,你会觉得,你仿佛是要用一个手指去捏碎一只浆果一样的感觉”。
这种重量弹奏法,能使钢琴发出如歌而优美的旋律,这种演奏方法的重点是按键,整个旋律线条的力度在一个层面上,随着旋律的起伏作渐强、渐弱变化。
(2)另一种歌唱性的旋律用音阶或短琶音的形式表现的。
作品OP.90NO.2连续三连音如奔流歌唱之溪。
弹奏这类旋律时动作幅度相应减少。
手指指尖与琴键表面之间距离要小。
在弱奏时,用半触键来弹奏。
(3)处理好伴奏与旋律的关系。
(4)要弹好歌唱性的旋律还要在乐句起伏、乐句之间的连接、呼吸和韵味下功夫,从而传达出音乐表现的感受与情绪。
2.各声部线条的层次舒伯特的即兴曲声部的多层次,也是其主要特征,弹奏时的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让每个声部都听清楚。
声部力求清晰。
(2)安排好主次。
主调音乐,主旋律必须是最重要的声部。
接着应是低声声部,要深厚,具有自己的线条。
最后才是均匀的中声部。
(3)在音色上要有区别,不同声部的性质,地位不同,要求的音色也不尽相同,旋律声部弹奏抒情、歌唱,音色稍亮。
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大调

摘要: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出8首钢琴即兴曲。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色,是钢琴音乐中重要的文献,也是钢琴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曲目。
他的音乐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复杂多样的技巧为主,刻画了多种鲜明且丰富的音乐形象。
本文以即兴曲OP.142No.3这首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兴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声运用的色彩、调式及调性的转换,阐述即兴曲等音乐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即兴曲;舒伯特;抒情性;色彩性;多样性一、作曲家背景及体裁由来(一)舒伯特生平简介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在十九世纪众多艺术家之中,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从小学习小提琴及钢琴,同时在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学生乐队中演奏小提琴,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担任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在此期间进行作曲学习。
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
作为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音乐瑰宝。
除了在艺术歌曲及交响乐以及室内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在钢琴演奏创作中也获得了巨大的突出成就,为发展钢琴艺术作品创作发展带来了许多经典之作。
(二)即兴曲的体裁由来十九世纪之初,即兴曲这一体裁就开始渐渐涌现出来。
这类音乐是带有一种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和幻想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 大调◎ 李旭航曲相比,即兴曲在形式上并不自由,会采用正规化的形式来表现,如三段式、变奏曲、复三段式等。
我们将在乐器上一边演奏一边创作来表现作曲家当时的情感称为即兴创作。
舒伯特创作的八首钢琴即兴曲大多数都运用到了复三段式的形式。
他的音乐将情绪与灵感相融合,自然而然地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大气自如,并不感觉传统压抑,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更具艺术价值。
二、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一)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1827年9月完成了第一组即兴曲,而第二组则是在当年12月完成的。
舒伯特《降 B 大调即兴曲》(Op142.No.3)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外国文艺
舒伯特《降 B 大调即兴曲》(Op142.No.3)
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
丁新媛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院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钢琴特性小品,虽然形式短小,但构思严谨,和声和情感也十分 丰富。本文主要对《降 B 大调即兴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进行分析,期望能对今后的演奏有所帮助。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之一,虽然他的作品充满了 一些紧张感。
。 浪漫时期的性格,但是在乐曲的框架和发展动机上还是深受古
变奏三是一个单三部结构,调性在同主音小调降 b 小调上,
典乐派的影响。在他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中,给世人留下了许多 原本开朗的情绪瞬间转为悲伤的小调情绪。这一段调性变化十
优秀的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歌剧、交响曲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本 分频繁,70 小节调性转到降 D 大调,而后转到了降 b 小调,紧接
三、《降 B 大调即兴曲》的音乐特点 (一)曲式结构 《降 B 大调即兴曲》是一个变奏曲式,这种曲式在先前的即兴 曲中从未出现过,且乐曲结构十分规整,每段几乎都为两个八小 节的乐句加尾声构成。而且调性转换十分频繁,近关系转调时常 发生。 主题部分、变奏一、变奏二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调性为 降 B 大调,且都使用了近关系转调。例如主题部分,1 到 8 小节 为降 B 大调,第 9 小节转到关系小调 g 小调上。除了主和弦和属
关键词:舒伯特;《降 B 大调即兴曲》(Op142.No.3);音乐特点;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055-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 经过发 展的再现 , 使主题 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
( ) 性 方 面 一 调
乐曲的第一段 中, 右手几乎都 是快 速流 动的分解和 弦的下行 。 演奏时要求用指尖触键 , 并且声 音清楚透彻。
技巧 , 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情感的深化都得到了重大发
乐 曲节奏的变化也加深 了音乐 的感染力 , 第一段的 主体节奏是以连续 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分解和弦 . 音乐 形象非常灵 动 ,中断的节 奏大多以连 续的八分音符构 成, 由于节奏的变化 , 使音乐语言更富有歌唱性 , 在低声 部和声的衬托 下 , 声部 旋律显得张 力十足 , 高 但又不乏
艺术感染力 , 人以清新特有的气质感受。 给
( ) 律 方 面 二 旋
虚”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计 划进行练习 , 首先 , 通过慢 练及分手练习 , 奏的练习 , 使弹奏的节奏均 匀流
畅: 最后 。 通过 以上两步的不断练习总结 , 使弹奏 的乐句 清晰 , 弹奏的音色统一。
自由 , 旋律优美 , 和声色彩强烈 。
由此看 出 , 舒伯特 的音乐创作使作 品融 入了新的特 点, 新的理念 , 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 , 乐旬结构 的伸缩 也很大 , 和声是重要 的表 现手段 , 在功 能和声的基础上 加强了色彩变化 , 乐曲中音凋 的直率和 其内在 的气质是
许多作品都不 能及 的。
情感的 自然流 露 , 自始至终都 隐伏 着一种 郁 、 热情 、 急 切的想摆脱束缚的渴望 。
展; 其天才的音乐想 象力突破 了从前钢琴技巧以及作 曲 技巧的局限 , 无论对于演奏技 巧 , 是对于作 品情 感的 还 深化都得到 了重大的发展 . 他的钢琴音乐语言是建立在 深厚的德 奥民族 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即兴曲是 1 世 9 纪的抒情特性 曲, 长度适 中, 形式精致 , 带有 自由的即兴 创作特点 的中小型乐曲 ,相当于钢琴 中的艺术歌 曲 , 旋 律大多是作 曲家真挚情 感的真实流露 , 结构 简单 , 织体
乐 曲的调性转换构思巧 妙 , b — 从 A
- - -
b _b a _C… _
初学时学生并不易完全掌握好 , 易造成节 奏的不 容
平均 , 下键深度及力度不到位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声音
#… b g A.运用了 C大调与 B大调 、g 小调与 a 小调 的等音关系进行转调 . 形成同名大小调的对 比。不 同调 性之 间衔接地 自然酣畅 , 和声色彩变幻多样 。舒伯 特运用这些多样 的转 调方式 , 丰富了音乐 肉涵 , 增加 了 音乐 的抒情性 , 刻画出生 动的音乐形象 , 增强 了音乐的
又止的 内心冲动 , 把旋律不断的推 向高潮 。乐曲的中段 有着强烈的歌 唱性 , 以无与伦比的音乐美感构造 了热情 的旋律 , 和声 的变化色彩斑斓 , 在一 片和声的海洋里 又 清晰的飘浮出动人的音符 。 这种抒情的旋律又给人以充
分的想象空间。
( ) 三 节奏 方 面
品却完全是浪漫主 义的。 其音乐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 称他为“ 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 的音乐家” 。 整体来说 , 舒伯特 的钢琴音乐以抒情 为主 , 在创作 中, 他运用丰富 、 微妙的优 美旋 律线条 , 节奏变化多 样 , 因此 , 旋律 中有着明显对 比的和声 、 转调等新 颖的作 曲
下面笔者 就以《A大调 即兴 曲》 b 为例 , 曲式结构 、 从
调性变化 、 旋律进行和节 奏编 排 . 等几方面 阐述其音乐
创作的特点及其教学价值。
一
.
二.b 《 A大调 即兴 曲》 的教学价 值
在高 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 . 这首乐 曲的运用还是
《A大调 即兴 曲》 b 的音乐 分析
比较普遍且具有 一定教学价 值的 。通过 这首乐 曲的练 习, 可以培养并提高一些 钢琴演奏 的技 能技巧 , 以及对 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
触键清晰度的练 习
这酋乐 曲的曲式结 构简洁 明了 , 运用了音乐创作中 最常用 的曲式 : 复三部 曲式结构 , 通过重复再现 的手 法 ,
I 影 月 报 艺术教育 尉
舒伯特 《A大调即兴曲》 b 的分析及其教学价值
一朱 瑾
弗朗茨 ・ 舒伯特 (rn e r c u e 19 — 8 8 Faz Pt h br 77 1 2 ) eS t, 生活在古典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 他的交 响性风 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 。 但他 的艺术歌 曲和钢琴作
歌唱性旋律的练 习
其音乐的主题旋律通过不断下行 的分 解和 弦 , 刻画 出活泼快乐 , 轻松欢 畅的曲调 , 清脆 的琶音如 同月夜清 风 迎面吹拂 而过 . 手弹 奏的旋律淡雅 、 左 素净 而引人入 胜、 清新独特 。 犹如心灵深处欢乐 的歌唱 。 一层进一层的 转调 . 使情 感的表现 更加深化 。 第一段 的第二动机 , 左手
一
乐曲的中段 . 舒伯特以极具推动力的歌唱性旋律 来
表达 内心的热情和憧憬 。再加上左手不断变换 的和弦 , 使听者完全沉 浸在一片绚烂多姿的听觉感受 中。 该段右手的弹 奏要求较高 , 需要 表现出两个层 次 ,
第一个 层次是 飘扬 在上 方的深 沉优 美的旋律 线条 , 第
层高于一层的旋律动感带给我 们一种 深厚温暖 , 欲言
二个层 次是 隐含在中 间的和声背景 。演奏时如何 既要
—
—
1 6 — 0 —
艺术教育 刷 影 月 报 I
艺 术职业教 育人才培 养模 式的研 究与实践
— —
浅 论 舞 蹈 柔 韧 训 练
■ 朱 敏
舞蹈艺术是依靠人体 的动作作为主 要表现手段 , 通 过人体及其运动来塑性 造像 、 传情 达意 。我 国古代称上 肢体 的动为 “ , 舞” 下肢体的动 为“ ”配 合起来称 为“ 蹈 . 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