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小儿呼吸道疾病防治ppt课件

感冒
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
感冒通常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高发,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营养和锻炼等。
喉炎
喉炎是一种喉部炎症,常见症状 包括喉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就医时机
指导家长在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 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提高儿童健康意识
定期健康检查
健康教育
鼓励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传授儿童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 的健康素养。
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儿呼吸道疾病防治ppt 课件
• 引言 • 小儿呼吸道疾病概述 • 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 •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小儿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疾病 ,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 严重影响。
主题目的
通过本次ppt课件,向家长和医护 人员介绍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知识,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
根据需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特定呼吸道疾病疫苗。源自 05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呼吸 道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过度使用
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
抗病毒药物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呼吸道 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但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或清热解毒 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3
并发症
一些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并发症, 如肺炎或耳部感染。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 勤洗手 • 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定病毒性,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来 缩短病程。
飞沫传播
通过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释放 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通过与感染物质接触,如共用的 玩具或被污染的表面。
密切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拥抱、亲 吻或分享食物。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病程
1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喉咙
病程
2
痛和呼吸急促。
病程通常为数天至数周,症状在第一周
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轻。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次关于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 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定义以及探讨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病程。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它通常影响呼吸道的各个部位,包括鼻子、喉咙、 气管和支气管。
治疗
治疗通常包括休息、饮食调整、保持水分摄入 和疼痛缓解药物。
康复和预防复发
及时治疗、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感染物 质有助于康复和预防复发。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注意事项
在家庭和学校中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定期开窗通风、避免人员拥挤和保持清洁卫生。
常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可引起严重 的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包括引起普通感冒和严 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毒。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方案PPT课件

危害程度及影响因素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轻重不等的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喘息等,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毒感染的危害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儿年龄、免疫状况、并发症情况等。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免疫缺陷等高危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 危害程度更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 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
科。
RSV是导致婴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RSV感染呈季节性流行,冬季和 春季为高发期。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
呼吸道症状
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常表现 为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下 呼吸道症状。
发热
其他症状
部分儿童可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 振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乏力、头痛等 全身症状。
感染后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 以上,热程一般持续3-5天。
挑战分析
新病毒株的出现和变异可能对现有诊疗方案构成挑战,需要加强病毒监测和预 警体系建设,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病毒株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改进方向
进一步完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的诊疗流程和技术规范,提高基层医 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加强患儿家庭护 理和康复指导。
目标设定
降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 生活水平,实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的有效防控和治疗。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 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发热(83%)、咳嗽(75%)、咽充血(100%),全部病例均有阵发性喘 憋和闻及细湿啰音,喘憋经Lowell临床评分5例为重症患儿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 部位的炎症
编辑版ppt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 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 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 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
➢ 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为小儿CAP重要病原, 但培养阳性率仅5~15%
-, absent
编辑版ppt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编辑版ppt编辑版ppt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编辑版ppt病毒是主要病原约占90rsv是毛细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970其次是pifadvifhmpv和呼肠病毒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性存在编辑版ppt因接种于细胞培养后产生细胞融合病变而被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ab两个抗原型各有6个和3个亚型抗原变异主要存在于g蛋白上编辑版pptrsv为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15222个核酸10个蛋白质g蛋白病毒的吸附表面蛋白f蛋白病毒的穿入和胞膜融合sh蛋白增强膜融合作用非糖基化膜蛋白mm2蛋白ns1ns2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rsv编辑版pptrsv通过飞沫或被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rsv感染呈常年散发和间歇流行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发生于春夏和夏秋编辑版ppt在上呼吸道感染23d后出现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 部位的炎症
编辑版ppt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 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 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 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
➢ 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为小儿CAP重要病原, 但培养阳性率仅5~15%
-, absent
编辑版ppt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编辑版ppt编辑版ppt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编辑版ppt病毒是主要病原约占90rsv是毛细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970其次是pifadvifhmpv和呼肠病毒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性存在编辑版ppt因接种于细胞培养后产生细胞融合病变而被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ab两个抗原型各有6个和3个亚型抗原变异主要存在于g蛋白上编辑版pptrsv为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15222个核酸10个蛋白质g蛋白病毒的吸附表面蛋白f蛋白病毒的穿入和胞膜融合sh蛋白增强膜融合作用非糖基化膜蛋白mm2蛋白ns1ns2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rsv编辑版pptrsv通过飞沫或被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rsv感染呈常年散发和间歇流行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发生于春夏和夏秋编辑版ppt在上呼吸道感染23d后出现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
儿童呼吸道的感染和抗生素的使用PPT课件

肝肾损伤
抗生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 肝肾等器官造成一定的负担,长期 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耐药性增强
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 生抗药性,使抗生素失去 效力,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疾病恶化
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 病情恶化,甚至引发其他 并发症。
增加医疗费用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治疗周 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的原则,根据感 染的具体病菌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滥用,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遵循医生 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03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抗生素
病毒感染的特点与抗生素的适用性
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是由特定细菌引起的,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生素对应关系
每种抗生素针对特定的细菌种类,因此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 关重要。
抗生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种类
抗生素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 抗菌谱和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来发挥作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 。
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飞沫传播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 方式传播。
接触传播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或污 染的物品传播。
空气传播
部分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 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 通过空气传播。
02
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抗生素
细菌性感染与抗生素的对应关系
抗生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 肝肾等器官造成一定的负担,长期 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耐药性增强
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 生抗药性,使抗生素失去 效力,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疾病恶化
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 病情恶化,甚至引发其他 并发症。
增加医疗费用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治疗周 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的原则,根据感 染的具体病菌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滥用,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遵循医生 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03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抗生素
病毒感染的特点与抗生素的适用性
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是由特定细菌引起的,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生素对应关系
每种抗生素针对特定的细菌种类,因此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 关重要。
抗生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种类
抗生素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 抗菌谱和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来发挥作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 。
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飞沫传播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 方式传播。
接触传播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或污 染的物品传播。
空气传播
部分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 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 通过空气传播。
02
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抗生素
细菌性感染与抗生素的对应关系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科普知识PPT

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口唇发 紫,需及时就医。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与感染者接触பைடு நூலகம்触摸带毒污 染的表面。 飞沫传播:与感染者相距太近时,呼吸 道飞沫直接传播。
传播途径
疾病媒介物:例如被污染的手 帕、餐具等。
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时间 不少于20秒。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 滋生。
预防方法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与感染 者保持距离,减少接触飞沫。 使用口罩:在人多的公共场所 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预防方法
强化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 足睡眠。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 炎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介绍 症状 传播途径 预防方法
介绍
介绍
孩子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小儿呼吸道合胞病 毒肺炎! 本PPT将科普小儿呼吸道合胞病 毒肺炎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 防方法。
症状
症状
咳嗽:干咳或咳痰,并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或全身 不适。
小儿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4. 环境因素:环境对婴幼儿呼吸道的影响也很大,
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忌烟,家庭其他成员 吸烟时要远离孕妇及婴幼儿,以免引起婴幼 儿的呼吸道损伤。如果家族中有过敏疾患的 也要避免接触孕妇及婴幼儿,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损害。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母亲围产期及产后指导
3.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中医特色预防疗法─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利用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敷贴的外敷膏于每年“三伏”及“三九”期间 敷贴于患儿肺俞、膏肓、大椎、天突四个穴位 上。 敷贴时间每次4—6小时,年长儿可适当延长时 间,以患儿耐受度为限。每伏贴3次,每隔2天 敷贴1次。
3. 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尤其是冬天,病毒比较 容易传播的时候。但也不要过于忧虑,如果在一个温 暖的秋日清晨,带着你的宝宝出去散个步是不会让他 得病的。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日常生活指导
4. 一个正患感冒的人,假如不小心朝着宝宝咳嗽一下或 打个喷嚏,他们娇弱的免疫系统也许不足以抵挡感冒 病毒或细菌,那样一来,他们也可能生病了,因而, 不要让正生病的人接触孩子,以免他们把病传染给孩 子。
2. 做好孕妇围产期保健: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 孕期指导及查体,定期检查羊水情况。生产 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新生儿窒息,因为羊水呛 入呼吸道可直接造成肺部损伤,容易留下成 长中呼吸道感染的隐患。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母亲围产期及产后指导
3.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很多免疫物 质。这些物质能提高婴幼儿的抗病能力。
小儿呼吸道感染护理及预防
tommy
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忌烟,家庭其他成员 吸烟时要远离孕妇及婴幼儿,以免引起婴幼 儿的呼吸道损伤。如果家族中有过敏疾患的 也要避免接触孕妇及婴幼儿,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损害。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母亲围产期及产后指导
3.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中医特色预防疗法─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利用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敷贴的外敷膏于每年“三伏”及“三九”期间 敷贴于患儿肺俞、膏肓、大椎、天突四个穴位 上。 敷贴时间每次4—6小时,年长儿可适当延长时 间,以患儿耐受度为限。每伏贴3次,每隔2天 敷贴1次。
3. 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尤其是冬天,病毒比较 容易传播的时候。但也不要过于忧虑,如果在一个温 暖的秋日清晨,带着你的宝宝出去散个步是不会让他 得病的。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日常生活指导
4. 一个正患感冒的人,假如不小心朝着宝宝咳嗽一下或 打个喷嚏,他们娇弱的免疫系统也许不足以抵挡感冒 病毒或细菌,那样一来,他们也可能生病了,因而, 不要让正生病的人接触孩子,以免他们把病传染给孩 子。
2. 做好孕妇围产期保健: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 孕期指导及查体,定期检查羊水情况。生产 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新生儿窒息,因为羊水呛 入呼吸道可直接造成肺部损伤,容易留下成 长中呼吸道感染的隐患。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母亲围产期及产后指导
3.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很多免疫物 质。这些物质能提高婴幼儿的抗病能力。
小儿呼吸道感染护理及预防
tommy
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ppt课件

激素,抗菌素 3.预防复发 :菌苗;色甘酸钠,酮替芬为吸入 治疗时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病程, 因人而异选择防治方案
哮喘的药物治疗
长期控制用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布地奈德(BUD) 丙酸氟替卡松(FP)
快速缓解用药
速效吸入型2受体激动剂 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物 甲基黄嘌呤
(2)抗病毒:干扰素、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3.对症治疗: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
4.重症肺炎的治疗
(1)心力衰竭的治疗:
休息 、镇静、O2吸入
限制液体量《5-6ml/kg
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
(2)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①主要是纠正缺氧:保证呼吸道通畅,面罩 给氧,高压氧舱治疗 ②脱水剂的应用:甘露醇 Q6H ③激素的应用 ④能量合剂 ATP+CO-A
观察病情
用药指导
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
内因:解剖特点
生理特点 免疫特点 外因:病原体感染方式 (呼吸道入侵 环境因素 淋巴、血行入肺)
三、 临床表现 1.一般肺炎: 发热— 热型不定、体温不升 咳嗽— 早期:频、干咳 极期:减轻、“闷咳” 恢复期:湿咳 气促— 呼吸40—80次/分 呼吸困难— 鼻扇、吸气性三凹、 点头呼吸、 青紫 肺部体征— 中、细湿罗音,实变体征
父母均有哮喘,小
孩哮喘比例达70% 一、病因
母亲有哮喘,孩子
哮喘比例高达40%
内因:机体特应性,多基因遗传病,有一定遗传倾向
综合作用
外因:吸入性抗原 螨虫
病原体感染 食物性抗原 药物(如心得安、阿斯匹林等); 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
哮喘的药物治疗
长期控制用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布地奈德(BUD) 丙酸氟替卡松(FP)
快速缓解用药
速效吸入型2受体激动剂 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物 甲基黄嘌呤
(2)抗病毒:干扰素、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3.对症治疗: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
4.重症肺炎的治疗
(1)心力衰竭的治疗:
休息 、镇静、O2吸入
限制液体量《5-6ml/kg
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
(2)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①主要是纠正缺氧:保证呼吸道通畅,面罩 给氧,高压氧舱治疗 ②脱水剂的应用:甘露醇 Q6H ③激素的应用 ④能量合剂 ATP+CO-A
观察病情
用药指导
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
内因:解剖特点
生理特点 免疫特点 外因:病原体感染方式 (呼吸道入侵 环境因素 淋巴、血行入肺)
三、 临床表现 1.一般肺炎: 发热— 热型不定、体温不升 咳嗽— 早期:频、干咳 极期:减轻、“闷咳” 恢复期:湿咳 气促— 呼吸40—80次/分 呼吸困难— 鼻扇、吸气性三凹、 点头呼吸、 青紫 肺部体征— 中、细湿罗音,实变体征
父母均有哮喘,小
孩哮喘比例达70% 一、病因
母亲有哮喘,孩子
哮喘比例高达40%
内因:机体特应性,多基因遗传病,有一定遗传倾向
综合作用
外因:吸入性抗原 螨虫
病原体感染 食物性抗原 药物(如心得安、阿斯匹林等); 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流感 症状不典型,患儿突发高热伴全身中 毒症状,轻微流涕,常伴胃肠道症状,部分表现 为喉支气管炎
新生儿流感 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败血症表现,如 嗜睡、拒奶、呼吸暂停,常伴肺炎,病死率高
小儿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 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多发性肌炎、脑炎或 Reye综合征等
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 2~6 月龄是发病高峰年龄段,男婴重症较多
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 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
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后发展为支气管 哮喘
+
Group A streptococci
--
Mycoplasma pneumoniae ±
Chlamydia pneumoniae
--
3 months ~5 years
+++ +++
+ -+ + +++ + ++ +
>5 years
+++ ++ + -± + + + +++ ++
+++, very frequent; ++, moderately frequent, +, rare, ±, very rare; -, absent
国外文献报道人群对金刚烷胺耐药性达33% 付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头晕、嗜睡、失眠、易激动,共济失调等)
.
流感的治疗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 菲)、扎那米韦(Zanamivir ),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 苷酶,阻止唾液酸的分裂,抑制病毒的释放和传播
疑似诊断流感
1. 分泌物中找到病毒颗粒 2. 呼吸道上皮细胞流感病
病抗原阳性
回顾性确诊流感
1.早期抗病毒治疗 2.对症治疗 3.休息
.
早期确诊流感
流感的治疗
M2通道阻滞剂:阻止病毒脱壳过程。金刚烷胺 (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 )
对A型流感预防效果85~90%,作为流感流行期间高 危人群的预防用药。轻症流感起病48小时内用药可 降低发热程度,缩短病程;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
5~20岁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高发年龄,在大流
行期该年龄段流感感染率可达50%左右,比成人高
1.5~3倍
临床表现常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持续高热、头痛、畏 寒、四肢肌肉酸痛、明显乏力等 呼吸道局部症状:流涕、流泪等呼吸道卡他 症状及咽痛、咳嗽
.
小儿流感的特点
年长儿流感 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急骤,全身症 状明显,随后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
血凝素(HA)
病毒蛋白 神经氨酸酶(NA)
基质蛋白(M2)
.
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的 差异将病毒分为A、B、C三型
A型 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有H和N变异,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
B型 可以引起局部地区流行
症状较A型轻,不再分亚型
C型 只引起散发病例
不再分亚型 .
小儿流感的特点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 药物合理应用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培训项目
.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s):包括了以急性鼻 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 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病原学因感染部位 不同---有同有异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 部位的炎症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 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 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
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为小儿CAP重要病原, 但培养阳性率仅5~15%
肺炎支原体 重要性在增加,但季节、流行年份 的影响很大,占病原10~30%以上;衣原体 沙 眼衣原体以6个月内,尤其3个月内婴儿多见,肺 炎衣原体5岁以上多见,约占病原0~15% 混合ຫໍສະໝຸດ 染 占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机
率越高
.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4
CAP 病 原 学
Pathogen
<3 month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Viruses
+++
Enteric bacilli
+++
Group B streptococci
+++
Chlamydia trachomatis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2002.9-2003.5 1230例肺炎住院患儿病原检测结果
细菌
460例(37.4%)
病毒
233例(18.9%)
细菌+病毒
75例(6.1%)
肺炎支原体
126例(254%)
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 85例(917.1%)
.
流感病毒与流行性感冒
.
流感病毒的结构
正粘病毒科,含8个核酸的单链 RNA 病毒 外层包膜由一脂质双层构成,上面嵌有三种
.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图
流行病学
一个单位、地区出现 大量呼吸道感染患者
或 医院门、急诊上呼吸 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 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1.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少 2.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排除其他疾病
疾病初期及恢复期双 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 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
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不良反应少,不受抗原 变异的影响,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
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 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 毛细支气管炎
.
概况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 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 特殊类型
.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病原
新生儿流感 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败血症表现,如 嗜睡、拒奶、呼吸暂停,常伴肺炎,病死率高
小儿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 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多发性肌炎、脑炎或 Reye综合征等
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 2~6 月龄是发病高峰年龄段,男婴重症较多
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 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
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后发展为支气管 哮喘
+
Group A streptococci
--
Mycoplasma pneumoniae ±
Chlamydia pneumoniae
--
3 months ~5 years
+++ +++
+ -+ + +++ + ++ +
>5 years
+++ ++ + -± + + + +++ ++
+++, very frequent; ++, moderately frequent, +, rare, ±, very rare; -, absent
国外文献报道人群对金刚烷胺耐药性达33% 付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头晕、嗜睡、失眠、易激动,共济失调等)
.
流感的治疗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 菲)、扎那米韦(Zanamivir ),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 苷酶,阻止唾液酸的分裂,抑制病毒的释放和传播
疑似诊断流感
1. 分泌物中找到病毒颗粒 2. 呼吸道上皮细胞流感病
病抗原阳性
回顾性确诊流感
1.早期抗病毒治疗 2.对症治疗 3.休息
.
早期确诊流感
流感的治疗
M2通道阻滞剂:阻止病毒脱壳过程。金刚烷胺 (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 )
对A型流感预防效果85~90%,作为流感流行期间高 危人群的预防用药。轻症流感起病48小时内用药可 降低发热程度,缩短病程;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
5~20岁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高发年龄,在大流
行期该年龄段流感感染率可达50%左右,比成人高
1.5~3倍
临床表现常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持续高热、头痛、畏 寒、四肢肌肉酸痛、明显乏力等 呼吸道局部症状:流涕、流泪等呼吸道卡他 症状及咽痛、咳嗽
.
小儿流感的特点
年长儿流感 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急骤,全身症 状明显,随后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
血凝素(HA)
病毒蛋白 神经氨酸酶(NA)
基质蛋白(M2)
.
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的 差异将病毒分为A、B、C三型
A型 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有H和N变异,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
B型 可以引起局部地区流行
症状较A型轻,不再分亚型
C型 只引起散发病例
不再分亚型 .
小儿流感的特点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 药物合理应用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培训项目
.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s):包括了以急性鼻 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 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病原学因感染部位 不同---有同有异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 部位的炎症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 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 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
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为小儿CAP重要病原, 但培养阳性率仅5~15%
肺炎支原体 重要性在增加,但季节、流行年份 的影响很大,占病原10~30%以上;衣原体 沙 眼衣原体以6个月内,尤其3个月内婴儿多见,肺 炎衣原体5岁以上多见,约占病原0~15% 混合ຫໍສະໝຸດ 染 占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机
率越高
.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4
CAP 病 原 学
Pathogen
<3 month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Viruses
+++
Enteric bacilli
+++
Group B streptococci
+++
Chlamydia trachomatis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2002.9-2003.5 1230例肺炎住院患儿病原检测结果
细菌
460例(37.4%)
病毒
233例(18.9%)
细菌+病毒
75例(6.1%)
肺炎支原体
126例(254%)
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 85例(917.1%)
.
流感病毒与流行性感冒
.
流感病毒的结构
正粘病毒科,含8个核酸的单链 RNA 病毒 外层包膜由一脂质双层构成,上面嵌有三种
.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图
流行病学
一个单位、地区出现 大量呼吸道感染患者
或 医院门、急诊上呼吸 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 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1.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少 2.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排除其他疾病
疾病初期及恢复期双 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 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
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不良反应少,不受抗原 变异的影响,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流感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
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 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 毛细支气管炎
.
概况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 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 特殊类型
.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