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窗--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合集下载

语态转换理解考研语态转换的原则和实例

语态转换理解考研语态转换的原则和实例

语态转换理解考研语态转换的原则和实例语态是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概念,它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在考研英语中,语态转换是一个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句子,将其改写成相应的语态。

本文将介绍语态转换的原则和实例,并且以实例来解释原则,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态转换。

一、语态转换的原则在进行语态转换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主动语态转被动语态:将主动的动作承受者放在句子的前面,即成为句子的主语;动词变为被动形式,be动词根据主句的时态和语态进行变化。

2. 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将句子中的被动动词还原为主动形式,即成为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有需要,则加上合适主语。

3. 转换时保持句意的一致性:语态转换后,句子的主干内容和含义不能改变。

二、语态转换实例以实例来说明语态转换的原则:1. 主动语态转被动语态原句:They built a new bridge across the river.被动语态:A new bridge was built across the river by them.解析:在原句中,主语是"They",动词为"built"。

按照原则1,将动作承受者放在句子的前面并成为主语,同时将动词的形式改为被动形式"was built",并根据主句的时态和语态确定be动词的形式。

最后,加上介词"by"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2. 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原句:A new book was given to him by his teacher.主动语态:His teacher gave him a new book.解析:在原句中,主语是"A new book",动词为"was given"。

按照原则2,将句子中的被动动词"was given"还原为主动形式"gave",同时加上合适的主语"his teacher"。

英汉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英汉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以上句子均译成了形式上的主动句,但原文的主 谓顺序没有改变,如果将这些英文句子翻译成带 “被”的句子,必会显得拗口,不符合汉语的语 感。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2.译成系表结构的判断句
这种情况,原来的主语仍作主语,但汉语 的谓语变成了“是------的”这种系表结构, 与英文的被动结构“be+过去分词”的结 构十分相似,这类句子的翻译非常简单, 例如: 例13: The bridge is named after an engineer. 这座桥是以一名工程师的名字命名的。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上述几个例子中,adopt、save、contribute、 pursue本身或整个句子表达的都是褒义的动 作或事情,而且每个句子都由by引出了动作 的发出者,即“施事者”,所以可将“施 事者”提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2.“泛指主语+动词”的结构
如果原句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施事者,但根据上下 文可以推断施事者是泛指的人,此时,在汉语译 文中可以用“人们”“有人”“大家”或“我们” 等泛指名词做主语,也就是说译成“泛指主语+ 动词”的格式。这种情况下,原英文的动词往往 跟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原句中的谓语动词 表示人的感觉、意识、思想、看法、观点、感知 等,如see 、hear、observe、tasted、feel、find、 think、believe、know、doubt 等。例如:
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受限制

关于第一点,关于汉语中被动语态往往是“不如 意或不企望的事”,例子有很多,如“被 打”﹑“挨饿” ﹑“挨冻” ﹑“挨批” ﹑“挨打” ﹑“挨骂” ﹑“遭袭” ﹑“遭抢” ﹑“受骗” ﹑“受 伤” ﹑“受累” ﹑“给…撞见了”(一定是不好的 事)﹑“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 ﹑“让小偷 偷了”等等。大部分情况下,汉语靠主动句的语 义逻辑来显现被动意义。当然,这和汉族人的思 维方式有关。汉族人向来强调人的行为必须由人 来完成,所以导致汉语主动性相当强,即使有很 多时候明明是受事者作了主语,也不用于“被” 相关的字眼,而是用主动形式来表达。

中考英语时态与语态的转换

中考英语时态与语态的转换

中考英语时态与语态的转换时态转换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之一。

熟练掌握时态转换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利。

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中考英语中时态与语态的转换。

一、时态转换1. 一般现在时转换为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用于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一般过去时用于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例句1:现在时:She often goes to the park on weekends.(她经常在周末去公园。

)过去时:She went to the park last weekend.(上周末她去了公园。

)例句2:现在时:They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他们通常放学后打篮球。

)过去时:They played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yesterday.(昨天放学后他们打篮球了。

)2. 现在进行时转换为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用于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而一般过去时用于表示过去已经完成的动作。

例句1:现在时:I am reading a book now.(我现在正在看书。

)过去时:I read a book yesterday.(昨天我看了一本书。

)例句2:现在时:She is studying for the exam.(她正在为考试而学习。

)过去时:She studied for the exam last night.(昨晚她为考试而学习了。

)3. 一般将来时转换为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用于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而一般过去时用于表示过去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

例句1:将来时:She will go to the movies tomorrow.(明天她要去电影院。

)过去时:She went to the movies yesterday.(昨天她去了电影院。

)例句2:将来时:We will have a party next week.(下周我们要开个派对。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发表时间:2009-05-21T16:12:36.78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舒春霞[导读]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摘要]: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关键词]: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语态转换;原因分析;实例分析中英语言中均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语态,两者的使用也多有相似,但仍不乏相异处。

最明显之处,则在英语倾向被动表达,而汉语常用主动表达方式。

据统计,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前30页便有135个被动句,但老舍的代表作《骆驼详子》共211页,但仅近200句被动句,平均2至3页才1句,就汉语而言,被动表达方式使用较少。

除此,英语科技,新闻,论述及公文文体中,此倾向更明显。

英学者John Swales统计后表明,科技英语中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用被动方式来表达的。

由此,便可管中窥豹,得知英语中被动句使用范围较汉语更广泛。

Ⅰ.被动与主动语态(voice)是语言借助动词表示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完成后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英汉语中均有主、被动语态两种表达方式,但细究之则不难发现其不同之处。

其一,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广泛,汉语中被动句使用较少。

在英语语言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被动,其使用更是常见于科技文章、报刊文章和官方文章。

考研英语翻译常用三种翻译技法——转译法-陈鹏

考研英语翻译常用三种翻译技法——转译法-陈鹏

考研英语翻译常用三种翻译技法——转译法-陈鹏考研英语翻译常用三种翻译技法——转译法词类转译法之转译成动词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这是一个特点。

往往在英语句子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

例如,在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job.(他对总统声明为保住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英语的谓语动词只有admires一个词,其它用的是过去分词(stated)、动词派生名词(decision)、不定式(to fight)和前置词(for)等。

汉语没有词形变化,但可以几个动词连用。

因此,英语中不少词类(尤其是名词、前置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一)名词转译成动词英语中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以及其他名词往往可转译成汉语动词。

1.由动词派生的名词转译成动词,在政论文体中较常见1)One after another, speakers called for the downfall ofimperialism, abolition of exploitation of man by man, liberation of the oppressed of the world.发言人一个接一个表示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要解放世界上的被压迫人民。

2)Until 1972, all efforts by the two nations to curb the nuclear-arms race had foundered on one point: U.S.insistence on the right to make on-site inspections of the Soviet strategic arsenal and Russia’s refusal.到一九七二年为止,美苏之间关于限制核军备竞赛的一切努力都在这一点上失败了:美国坚持有权视察苏方战略武器现场,而苏联则拒绝这样做。

翻译中时态和语态的转换

翻译中时态和语态的转换

翻译中时态和语态的转换“转换”在翻译中是用的很广泛的一个概念,一种基本技法。

译词有转换,译句也有转换。

语态的转换1、汉语主动态→英语被动态(箭头表示转换)英语中被动态使用范围很广。

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行文上的方便,使上下文更连贯等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

汉语与英语不同。

汉语的被动式用的较少,这也是汉语的特征之一。

严格说来,汉语动词不具备以形态作依据的“被动范畴”。

汉语动词不具备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而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以及句式来表示被动。

就翻译而言,有显性被动特征的句子在英译汉时是比较好处理的。

但在很多情况下,汉语诸位之间的被动关系是隐含的,不一定非要借助“被”、“叫”、“给”、“受”、“遭”、“让”等助词来体现,也可以说汉语的被动在内容后和形式上并没有形成严谨的规范,以汉语做母语的人主要靠交流中的语感来表示主动与被动。

(1)、日本两位围棋高手接连受挫。

Two super go players from Japan were defeated one after another.(2)、错误不应当加以掩饰,而必须加以揭露,才能得到改正。

Mistakes must not be covered up. They must be exposed before you can correct them.(3)、这种行为将为所有有良知的人所蔑视。

Such conduct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all with sense with decency 解释:以上三例都有明显的被动标志:“受”、“加以”、“为……所”,这类汉语句子叫做显性被动语句,汉译英时可译成对应的英语被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这些显性被动标志在翻译是不一定要用英语动词的被动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也可以用含有被动意义的名词、分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来表达。

如下二例:(1)、他本想再去天津,遗憾的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没能看到经济建设给他的故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在英译汉时,人们常常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按照原句的语态处理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

如果一味按照英语的语态来翻译,往往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带有明显的翻译腔,甚至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一、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There are now more than60,000prosecutions a year for shoplifting.译文:每年有六万多人因在超市偷窃而被起诉。

二、被动句转换成主动句转换成含被动义的主动句汉语译文的句型从形式上看是主动语态,但其中被动的含义不言而喻。

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一般不用改变原句的结构,直接译出即可。

(1)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UNCTAD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it cannot be put off.(2)Most of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settled satisfactorily,only the question of when the transplanting will take place remains to be considered.译文:(1)若能普遍形成谅解,联合国贸发会议就能用协议取代对抗;这项工作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2)大部分问题已圆满解决,只剩下何时进行该移植手术问题有待讨论。

转换成带表语的主动句英语中许多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的被动结构一般应转换成汉语的系表结构,把原句中的有关状语或施事方移到汉语的表语之中。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译文:有一种方言是在座的每一位语言学家都懂得的。

转换成无主句无主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子形式,其作用和效果相当于英语中无施事方的被动句,因而可以用来翻译某些英语被动形式。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英汉互译时,译者经常要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实现高质量的译文。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这篇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典型。

本文以此为例,列举了英汉语态差异产生的原因,重点从语篇功能角度对被动语态的选择进行了解释。

分析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能够实现不同的语篇功能,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态转换;语篇功能引言在语法中,语态是描述句子中动词和参与此动作之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被动语态,这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

语言的共性是互译得以实现的基础。

但是由于思维文化差异和语言类型差异,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不同。

语篇功能也是语态选择的一大制约因素。

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及原因思维文化差异西方思维方式是客体型的,区分主体和客体,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多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而东方注重主体和客体相混融,以人为中心,多以有生命的名词即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主动动语态使用频繁。

此外,汉语中“被”常有遭受之意,因此使用时受到限制,而英语中则无此禁忌。

语言类型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多样的语法结构和灵活的语序;汉语是意合语言,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依据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缺乏形态变化。

功能语法学家除了考虑上述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况外,还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主动语态及被动语态选择的不同。

尽管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是相同的,二者在语篇上侧重点不同。

语篇功能视角下被动语态的作用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作语篇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在英译汉时,人们常常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按照原句的语态处理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

如果一味按照英语的语态来翻译,往往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带有明显的翻译腔,甚至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一、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
There are now more than60,000prosecutions a year for shoplifting.
译文:每年有六万多人因在超市偷窃而被起诉。

二、被动句转换成主动句
转换成含被动义的主动句
汉语译文的句型从形式上看是主动语态,但其中被动的含义不言而喻。

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一般不用改变原句的结构,直接译出即可。

(1)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UNCTAD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it cannot be put off.
(2)Most of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settled satisfactorily,only the question of when the transplanting will take place remains to be considered.
译文:
(1)若能普遍形成谅解,联合国贸发会议就能用协议取代对抗;这项工作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2)大部分问题已圆满解决,只剩下何时进行该移植手术问题有待讨论。

转换成带表语的主动句
英语中许多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的被动结构一般应转换成汉语的系表结构,把原句中的有关状语或施事方移到汉语的表语之中。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
译文:有一种方言是在座的每一位语言学家都懂得的。

转换成无主句
无主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子形式,其作用和效果相当于英语中无施事方的被动句,因而可以用来翻译某些英语被动形式。

anin
g of cloning.
(2)It is reported that robots,instead of human beings,are doing jobs as to assemble parts in dangerous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译文:
(1)必须承认,只有当我们尝到克隆被滥用的恶果之后,我们才会彻底明白其价值所在。

(2)据报道,我国已用机器人代替人去做危险环境下的零件组装工作。

转换成以施事方为主语的主动句
Our plans have been completely wrecked by bad weather.
译文:恶劣的天气使我们的计划完全落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