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概要
介入治疗用微导丝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结果

微导丝由逐渐变细的锥形不锈钢丝和焊接在 锥形丝部位的铂合金螺旋圈组成(图 $)。
微导丝制作
一、材料选择 钢 丝 采 用 不 锈 钢 丝 (江 苏 常 州 医 用 钢 丝 厂 ),牌 号为 !>-$9*?<,物性刚柔,不易折断。螺旋圈为铂合 金 丝 (昆 明 贵 金 属 研 究 所 ),牌 号 @4AB-!" 或 @4AC9, 该 材 料 弹 性 好 ,强 度 高 ,不 易 拉 丝 断 裂 ,化 学 性 能 非 常稳定,不透 D 射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焊剂 为锡银(EFG0)合金(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以上均为 医用材料。 二、制作方法 不锈钢丝为 !>-$9*?< 不锈钢丝直条,经去 应 力 、退 火 处 理 。 表 面 光 滑 、洁 净 ,无 结 疤 、折 弯 、氧 化 皮、裂纹、麻面和划伤等对使用者有害的缺陷。不锈 钢丝的抗拉强度为 $ H%"I$ <%" * J 38!。长度为($H%K "7%)38,直 径 ("7#%K"7"$)88,不 锈 钢 丝 的 不 圆 度 ! 直径公差的一半。在其一端 :%I%" 38 长度经电化学 处理,制成尖端直径为("7"HK"7"$)88 的锥形。锥形 部分光滑、无突变。螺旋圈选用 "7"; 88 铂合金丝, 绕 制 成 外 径 为 "7!9 88 或 "7#! 88 的 两 种 螺 旋 圈 , 并经高温定型,其抗破坏变形拉力L "7"! *。然后将 螺旋圈套在不锈钢丝的锥形部位,并用 EFG0 合金 将螺旋圈与锥形丝焊接。焊点!螺旋圈外径 !"M, 抗破坏拉力L "7$ *。微导丝经超声波清洗后包装1环 氧乙烷气体消毒备用。 三、规格
导丝简介

导丝简介
产品名称:导丝
产品分类: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药监械【2002】302号)文件规定导丝为血管内介入器材,属于Ⅲ类。
预期用途:导线是诊断和治疗性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用辅助器械的基础必备耗材产品,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
原理说明:插入导管时,J形导丝的柔软段应始终超出于导管,将导管引至靶血管附近后退出导丝,由塑形的导管头作选择性插管,因#型导丝头端圆钝柔软,不易损伤血管,遇到粥样硬化斑块也会自然滑过,不会顶落造成误栓.
结构组成:导丝的基本结构包括内部的坚硬轴心和外部紧紧缠绕的弹簧圈。
内部轴心导丝称为轴丝,保证了导丝的硬度,其向尖端逐渐变细,使尖端较柔软。
轴丝外部由不锈钢弹簧圈缠绕而成。
导丝内含有一较细的安全导丝,其作用是连接轴丝至外部弹簧圈的顶端,防止两者分离。
“J”型头创伤最小,不容易形成夹层或导致血管穿孔,。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概要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使用说明书器械概述: 本产品的设计为用于微导管输送时的导向。
是一根不锈钢输送钢丝,在其远侧逐渐变细的锥形部分(芯丝套装一段铂金螺旋圈(绕丝组成,使微导丝的远段变得柔软。
铂金螺旋圈不透X射线,在透视下操作清晰可见,可引导微导管输送到位。
为一次性植入性无菌器材,主要用于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疾患。
微导丝规格型号单位:mm规格螺旋圈外径螺旋圈长度微导丝直径微导丝长度SWD-100.28±0.0515********.28±0.01SWD-140.32±0.0515********.32±0.011750±5忠告:1. 使用微导丝前一定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2. 本产品只允许具医师资格并有神经介入治疗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和神经放射科医师使用。
3. 本产品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
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包装的完好性,如过期或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4. 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器材,不可重新处理、消毒再用。
重新处理、消毒可能破坏产品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和/或引起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包括同一病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的微导丝一般也不再用。
适应症:微导丝主要适用与微导管配套使用,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疾患的介入栓塞治疗。
如颅内动脉瘤。
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穿刺局部血肿、血管穿孔、栓塞、缺血、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以及严重的卒中甚至死亡。
配套器械:1. 波士顿/Target公司或cordis公司的-10”或-14”双标记微导管及其配套的导引导管。
2. 一套连续加压冲洗液装置,备带旋转止血阀的三通和三通或单通开关。
3. 一只扭转器和一只微导丝导入器。
使用前准备:1.本器材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
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包装的完好性,如过期和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2.确认微导丝要与双标记微导管配套使用。
3.加压冲洗液的准备。
微导管在精细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微导管在精细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摘要] 介入的精细治疗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医源性损害及术后并发症。
该治疗模式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微创治疗的发展。
其中,微导管在介入精细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介入器械之一,并依然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微导管精准介入治疗随着精细化治疗理念的深入研究,临床上追求既要控制疾病,还要最佳的术后康复。
这不仅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思维上要有保护意识,而且要求相关的器械及技术上的改进与革新。
微导管在介入精细化治疗中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点[1-3]。
微导管一般为单腔,管径比常规导管小,更加柔软的导管。
因其有造影、灌注、栓塞、支撑等作用,而在介入精细治疗中应用广泛。
微导管灌注良恶性肿瘤的灌注治疗中,微导管与常规导管(5F)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常规导管更加方便快捷。
溶栓治疗中,常规导管对于外周静脉内血栓的取栓、溶栓更好,但因为本身管径较大,管身较硬,不能超选择,而不能直接用于脑血栓的溶栓治疗,仅能起支撑辅助作用。
然而微导管却能用于脑微血栓溶栓治疗。
其顺应性好,不易损伤血管,而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几率,管细等优点让其可以超选择进入血栓形成部位而精确溶栓[4]。
这是常规导管所不能够办到的。
微导管栓塞微导管的栓塞治疗主要是针对小肝癌[5]、咯血、呕血、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
小肝癌因为其供血血管少而细,常规导管难以超选择进入,故用微导管可行准确的供血动脉栓塞,减少正常血管的损伤。
呼吸系统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致人死亡,尤其是肺癌、胃癌引起的出血,内科治疗效果一般,介入急诊行责任血管栓塞,能有效减少出血,为外科手术赢得时间。
因脑血管的特殊要求,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微导管不同于用于肿瘤的,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需要特殊的神经介入微导管,主要起输送微弹簧圈的关键作用,其稳定性几乎决定了栓塞的效果,尤其是双微导管技术在治疗宽颈动脉瘤上的应用[6]。
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主要是通过微导管向病灶内注入生物胶而起到治疗作用,对微导管的稳定性要求依然严苛。
导丝及微导丝概述

导丝及微导丝概述导丝及微导丝是一种用于医疗领域的重要器械,用于指导和引导手术器械、植入物或其他医疗器械的位置和移动。
它们通常由柔软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钨合金。
本文将对导丝及微导丝的定义、应用、制作工艺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一、定义导丝是一种细长的金属线或管道,直径通常较小(通常在0.1-1mm 之间),用于引导和指导其他器械的进入,有效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微导丝更细,直径通常在0.01-0.1mm之间。
二、应用导丝及微导丝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领域,例如心脏介入手术、血管内治疗、神经外科手术以及内窥镜和微创手术等。
通过导丝的使用,医生可以准确地引导植入物到达目标位置,进行病变部位的治疗,或进行组织采集等操作。
三、制作工艺导丝及微导丝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选择:根据导丝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不锈钢、钨合金等具有良好柔性和强度的材料。
2. 加工处理: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如拉丝、研磨、蚀刻等,以获得所需要的导丝直径和表面粗糙度。
3. 表面处理:导丝的表面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如电镀、涂覆等,以提高其润滑性和耐腐蚀性,减少与组织的摩擦。
4. 检验质量:导丝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其尺寸、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四、发展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导丝及微导丝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导丝及微导丝已经在心脏介入、血管内治疗和神经外科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制造技术等领域的进步,导丝及微导丝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总结导丝及微导丝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引导和指导其他器械的进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制作工艺复杂,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导丝及微导丝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们对导丝及微导丝的研究仍有许多机会和挑战,相信未来它们将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导丝及微导丝概述

导丝及微导丝概述根据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一级产品类别二级产品类别产品描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心血管介入器械导丝引导导管或扩张器插入血管并定位的柔性器械。
预期用途品名举例管理类别用于引导导管或扩张器插入血管并定位。
硬导丝、软头导丝、肾动脉导丝、微导丝、推送导丝、超滑导丝、导引导丝、造影导丝Ⅲ因此,按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微导丝属于导丝的一种。
而新目录相比原6877分类目录,新增了导引导丝、造影导丝两项品名举例。
导引导丝是进入冠脉的,沿导引导丝上球囊和支架可以做冠状动脉内治疗。
而所谓的超滑和非超滑都是不进冠脉的,又叫做造影导丝,他们的作用是指导造影导管的前进,指引造影导管到了冠状动脉窦内,导丝就撤出来了。
超滑和非超滑是使用范围不同,以桡动脉为例,超滑用于桡动脉屈曲,锁骨下动脉转折较大的情况,也就是说导丝进去以后在透视下看到老是在一个地方打圈,或者推送阻力较大,那么这时候就要换超滑导丝,这种导丝表面有亲水涂层,更“滑”,但是这种导丝偏软,容易误入分支,而正常的非超滑就没这个问题。
微导丝则是用于插入微导管内,提供导引和支撑介入诊疗用器材。
头端比较柔软,便于选择性进入血管;尾端较硬,可很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一、 导丝的基本概念作用:导丝具有将导管经皮引入血管或机体其它管腔的作用,而且是协助导管选择性进入细小血管分支或其它病变腔隙,以及操作中更换导管的重要工具。
结构: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与核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
尖端设计:Core-to-tip设计:较好的操控性,触觉反馈性能,增加了尖端硬度,适用于通过阻力较大的病变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血管的操作。
Shape ribbon成型丝设计:一般与NiTi合金一起使用,提高其塑形持久性。
也可以设计成刚硬的类型。
柔顺性能好,适用于扭曲、成角病变,对血管的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性能差。
扁平结构以增强头端的塑形能力和扭控性能导丝护套设计:弹簧护套优点:提高了触觉反馈能力;若为不透射线的金属材料,可增加导丝的可视性能;缺点:增加了导丝和病变区的摩擦力,不利于通过严重钙化、扭曲及闭塞病变;聚合物护套优点:使导丝表面光滑,提高了导丝的通过能力;缺点:降低了导丝尖端的触觉反馈能力;聚合物护套+弹簧圈护套优点:提高导丝的支撑力,可视性和跟踪性表面涂层:涂层为了降低导丝表面的摩擦力,改善器械间(球囊/导丝、支架/导丝)的相互作用,提高导丝在血管中的跟踪性。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第一步动脉穿刺,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进导丝的操作技巧。
导丝类型目前常用的造影导丝有两种。
一种是超滑导丝,又称泥鳅导丝,这种导丝主要用于辅助送入造影管,并且造影完成后可以直接交换导丝,开始介入治疗,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导丝的特点就是「滑」,很容易进入分支。
另一种导丝是J 型导丝,又称诊断导丝,这种导丝不容易进入分支,但是长度较短,造影完成后无法直接交换导丝。
个人比较常用超滑导丝,因此,本文重点阐述超滑导丝的使用。
操作步骤完成桡动脉穿刺后,超滑导丝送入造影导管但不出导管口,造影导管送入动脉鞘,这时开始进导丝。
导丝会通过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然后进入主动脉窦底打个弯,这时就可以固定导丝。
最后沿着导丝送入造影导管至窦底,这一操作便完成了。
常见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步骤都如此顺利,以下4 点细节问题需特别注意。
动作轻柔、全程透视规范操作要求进导丝时动作轻柔、全程透视,切忌进导丝有阻力时暴力前送导丝,这样导丝有可能进入分支造成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出现过导丝进入颈动脉捅破颈动脉斑块造成脑梗塞的案例。
实际操作中并非全程透视?确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多不采用全程透视,而是先把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再行透视,但仍需强调,这仅限于导丝送入顺利且没有阻力的情况。
有部分经验丰富者,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会将导丝直接送至窦底再透视,但本人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会将导丝误送入颈动脉,造成严重的后果。
导丝在桡动脉受阻,反复调整方向仍然送不上去?这时我们可将导丝和造影导管退出动脉鞘,通过动脉鞘进行桡动脉造影。
若出现桡动脉痉挛,我们可通过动脉鞘注入硝酸甘油解除痉挛;若桡动脉分支太多或桡动脉迂曲,我们可以桡动脉造影图为参考图,根据参考图的桡动脉主支方向,慢慢调整导丝的送入方向,轻柔送入导丝。
导丝总是进入降主动脉而不进入升主动脉?遇到这类问题时常有两种解决方法。
血管颅内瘤用微导丝辅助电解脱卸弹簧圈治疗的探讨

血管颅 内瘤 用微 导丝辅助 电解脱卸弹簧 圈治疗 的探讨
河 南宏 力医 院
滑 修之 河南 新 乡
4 5 3 4 0 0
摘要 : 目的:讨论 采用微导丝 、微导管辅助 电解可脱 卸弹簧 圈实施血管 内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 的效果 。方法:选取 2 0 1 1 年 6月- -2 0 1 3 年 9月在本 院进行血管 内介入治疗颅 内动脉瘤 患者 2 0例为研 究对 象,1 3例患者采用微 导丝、微 导管辅助 电解 可 脱 卸弹簧 圈实施血管 内栓塞治疗 ,7 例 患者 以双导 管、球囊辅助及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术后采用抗凝治疗及 高血压 、高血 液 稀释度 进行 治疗,观察 患者 病情改变,及 时给 予相应 的处理 。结果 :2 0 例 患者 经过 治疗动脉瘤栓塞成功 ,术 中有 4例患者 为近致 密填塞 ,1 5例患者为致密填塞,1 例患者 出现部 分闭塞情况。结论 :采用微导丝 、微导管辅助 电解可脱卸弹簧 圈实施 血 管 内栓塞 治疗可以提升动脉瘤栓塞成功率和安全性 能。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2 0 1 1 年 6月一2 0 1 3 年 9月在本院进行血管 内介入 治 疗颅 内动, 女性患者 1 1 例, 年龄在 3 6 —7 0岁之 间,平均年龄为 5 6岁 。 临床 症状为患者 出现头痛 、恶心 、呕吐等情况 。采用 H u n t _ H e s s 临床 分 级L J 标准对 2 O例 患 者 进 行 划 分 : I 级 患者 有 3 例 ,I I 级 患者 为 6例 ,I I I 级 患 者 是 7例 ,Ⅳ 及 级 患 者 有 3 例 。所有患者都采用数字坚硬脑血管造影剂 C T检 查,经过 C T检查得 出有 1 6例患者属于蛛 网膜下腔 出血 。2 O例患者 中一个有 2 0个动脉瘤;有 3例患者 的动脉瘤长在颈 内动脉 床 突上 段;有 4例患者为大脑 中动脉瘤 ;6例患者是宽颈动 脉瘤 , 这种 动 脉 瘤 的 瘤 体 与瘤 颈 之 比 小 于 2 : 1 。 1 . 2方法 手 术之前先对所 有患者进 行全 脑血 管造 影, 清洗观察患 者 动脉 瘤的大小、位置 、方 向等一般情况 。实施气管插管之 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手术 的整个过程在 X线透视屏监控 的状态下完成。选用 S e l d i n g技术进行穿刺动脉 ,选取直径 比动脉瘤颈大的微螺旋圈展开血管 内栓 塞, 慢慢释放到各个 微螺旋圈,并及时进行造影全面观察瘤腔栓塞的实际情况 。 根据血管路 图的引导, 依照动脉瘤及颈测量效果选择适应的 微 螺旋圈进 行治疗。手术 中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微螺旋 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患者 1 2例 ,由球囊及微螺旋栓塞结合 治疗动脉瘤的患者 4例, 采用动脉支架与微螺旋圈栓塞治疗 动脉瘤 的患者 6例。经过手术治疗后 ,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 予其高血压、抗 凝、高血液稀释等相关治疗 ,时刻观察患 者的病情,便于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 2 结 果 2 O例动脉瘤患者 中,在发病 7 2 h之 内进行栓塞治疗 的 患者 1 6例 ,4例患者选择其他 时期展开治疗 。手术 中有 1 例 患者产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 , 通过罂粟碱注射之后患者 的 情 况有 所缓解,没有 出现缺血性脑卒 中。 手术 中出现消化道 出血及 多功能不全的患者 4例 , 没有 出现其他并发症 。 经过 治疗,得到治愈的患者有 1 5例 ,术后 出现一侧肌体肌力下 降的患者 2例 ,出现两侧肢体肌力下 降的患者 3例 。本组 2 0例 患 者 有 1 5 例 患 者 为致 密 填 塞 , 其 闭塞 范 围大 于 9 5 %, ; 有 4例 患 者 为 近 致 密 填 塞 ,闭塞 范 围在 8 0 %- -- 9 5 %;有 1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
使用说明书
器械概述: 本产品的设计为用于微导管输送时的导向。
是一根不锈钢输送钢丝,在其远侧逐渐变细的锥形部分(芯丝套装一段铂金螺旋圈(绕丝组成,使微导丝的远段变得柔软。
铂金螺旋圈不透X射线,在透视下操作清晰可见,可引导微导管输送到位。
为一次性植入性无菌器材,主要用于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疾患。
微导丝规格型号单位:mm
规格螺旋圈外径螺旋圈长度微导丝直径微导丝长度
SWD-100.28±0.0515********.28±0.01
SWD-140.32±0.0515********.32±0.01
1750±5
忠告:
1. 使用微导丝前一定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2. 本产品只允许具医师资格并有神经介入治疗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和神经
放射科医师使用。
3. 本产品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
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包
装的完好性,如过期或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4. 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器材,不可重新处理、消毒再用。
重新处理、消毒
可能破坏产品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和/或引起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包括同一病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的微导丝一般也不再用。
适应症:
微导丝主要适用与微导管配套使用,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疾患的介入栓塞治疗。
如颅内动脉瘤。
可能的并发症:
可能的并发症:穿刺局部血肿、血管穿孔、栓塞、缺血、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以及严重的卒中甚至死亡。
配套器械:
1. 波士顿/Target公司或cordis公司的-10”或-14”双标记微导管及
其配套的导引导管。
2. 一套连续加压冲洗液装置,备带旋转止血阀的三通和三通或单通开
关。
3. 一只扭转器和一只微导丝导入器。
使用前准备:
1.本器材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
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
包装的完好性,如过期和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2.确认微导丝要与双标记微导管配套使用。
3.加压冲洗液的准备。
在使用前,一定连续并开放加压冲洗液, 检查加
压冲洗液系统确保无泄漏。
4.微导丝进入微导管后,建议保持至少1-3秒一滴的加压冲洗液持续灌
注。
使用说明:
1. 本器械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
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
包装的完好性,如过期或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2. 根据需要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对微导丝的头端进行塑形,不可用金属
物强力塑形,否则容易导致微导丝头端的损坏性变形或螺旋圈与芯丝的断裂。
3. 由微导丝的近端套入专用的导入器,确认微导丝头端进入导入器
内2-3cm,全部侵入肝素盐水中。
4. 微导管手柄安装带止血阀三通,并连接加装冲洗液灌注,导入器连同
微导丝穿过止血阀推送至顶紧微导管的手柄,推送微导丝确认微导丝柔软部分已进入微导管的主干,退出导入器,由微导丝的近端加装扭转器。
推送微导丝至头端缩进微导管头端2-3mm。
5. 操作 4 时确认微导丝推送阻力,阻力过大应检查原因,解除阻力或
更换有缺陷的组件。
注意:
●扭转微导丝时,不可强力扭转。
必须与推送或退回的动作同步操作,
可减少微导丝的扭转阻力。
保证扭转角度,防止强力扭转微导丝断
裂损坏。
● 由于微导丝前端螺旋圈的结构,微导丝的扭转只允许顺时针扭转。
否则会影响微导丝的性能甚至会损坏。
6. 装好的组件通过带止血阀三通的导引导管继续推送,进入血管弯曲部
或血管分叉时微导丝头端应穿出微导管,不可顺时针扭转微导丝进行导向。
7. 微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到位后,缓慢退出微导丝,确认微导管头
端的位置,有移位重新放置。
8. 全部操作中保持加压冲洗液的灌注。
9. 微导丝退出后浸于肝素盐水中。
10. 手术结束,所用器材均按一次性使用器材规定处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强力或使用金属物对微导丝头端塑形会造成螺旋圈和螺旋圈与芯丝
连接的破坏,应避免。
2. 微导丝再微导管内的推送阻力过大,组件存在缺陷或变形。
更换有
缺陷或变形的器件。
3. 微导丝在微导管内强力扭转会造成微导丝的损坏,请按操作7的描
述操作。
4. 微导丝露出微导管头端不可太长,否则可能穿破血管或动脉瘤,引起
出血。
推送微导丝和微导管必须在透视下轻柔操作。
5. 微导丝在同一病人同次手术中,多次使用,器械的弹性记忆性能可能
变差,可以更换新的微导丝。
禁忌症:患者高血压、血液粘稠度过高不宜使用本产品。
包装:微导丝包装在一个具防护作用的塑料护套管内,使用纸背塑膜封装。
可在未打开或未破损条件下保持无菌状态。
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如果包装已经破损,则不可再用。
也不可重新包装、灭菌再用。
有效期: 2年。
保证事项:
本厂保证对本器械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按严格的规范进行生产。
本保证只对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保证条款负责。
在说明书中未明确规定的,无论(是法律规定的或法律未规定的是明示的或暗示的其他保证,本厂不负责。
对该器械的处理、储存、清洁、灭菌以及涉及病人、诊断、治疗、手术程序和其他本厂控制的因素都会影响该器械的品质及器械的使用效果。
本厂根据本保证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负责修理或更换该器械。
本厂不直接或间接地对因使用该器械所产生的任何意外的或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赔偿或费用负责。
本厂既不承担也不授权其他任何人就该器械承担其他或额外的责任或义务。
本厂就该器械的重复作用、重复处理和重复灭菌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对包括但不限于该器械的通用性或专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
产品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770502号(更
执行标准号:YZB/国0197-2005
生产许可证号:津(食药管械生产许 20050097号
天津市环湖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地址:武清区石各庄镇天津飞鹰集团院内
邮编:3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