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合集下载

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丽水市农村 金融改革的主要 内容
作为 全 国农村金 融 改革 的先行 区和 金融 创新 的示范区 ,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区不 同 ,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将依循 “ 八大体 系” ,分 别涉 及农 村金 融组织 、农村 金融产 品、金融惠农政策 、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 融 信 用 、金融服务平 台、农村支 付服务体 系以及 农村 金融 生态 体 系 ,来 制定 改革 创新 发展规 划 ,从而为广大 山区探索 出一 条可持续 、可复 制 、城 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的 “ 普 惠型”农村金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9 7 2 . 2 0 1 3 . 0 8 . 0 9 0
丽水市农村金 融改革 与彬
丽 水 学 院 商 学 院 , 浙 江 丽 水
摘 要 中国是世 界 最大 的发展 中国 家, 中国是个 有 1 0 4 L多农 民的农 业大 国 ,农村经 济 的发展和 我 国经 济的 发展 息 息 相 关。2 0 1 2 年5 月,中 国人 民银 行 、浙 江省 人 民政 府联 合 印发 《关 于在浙 江省 丽 水市开 展 农村金 融 改革 试 点工 作 的通知 》 并 同意 实施 《 丽 水市 农村 金 融改 革 试 点总体 方 案》 ,决 定把 丽水建 设成 全 国 农村 金 融 改革 的 先行 区和 金 融创 新 的示 范 区。 本文通 过 简述 丽水市 农村 金 融改革 的 内 容 , 分 析 丽 水 市 农 村金 融 改革 的进 程 和 成 效 ,提 出促 进 丽 水市金 融 改革 发展 的 几点建
融发展之路 。 此外 , 《 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 案》还提 出将综合运用 货币财 税政策工具 ,提

从“三权”抵押贷款看丽水农村金融改革

从“三权”抵押贷款看丽水农村金融改革

2018年第19期产经纵横从“三权”抵押贷款看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俞滨郭延安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在浙江省丽水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12]82号),在丽水市正式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

实践证明,以龙泉农信联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所推出的“三权”抵押贷款在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必要对“丽水模式”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这对进一步做好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对新时代全国地方农村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三权”抵押贷款:龙泉的具体做法所谓“三权”抵押贷款是指林权、农房财产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龙泉农信联社通过积极推进“三权”抵押贷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7年底,龙泉联社各项存款余额51.06亿元,比年初新增8.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50亿元,比年初新增2.2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0.66亿元,比年初新增了2.2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72亿元,比年初新增0.81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13.87亿元,比年初新增1.87亿元,贷款增幅均居丽水农信系统第一位。

组建村级担保合作社,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

一直以来,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农民贷款难的瓶颈,而农村产权权能不完整、流转不开放,也一直是人们在深化农村改革中企盼突破的问题。

龙泉农信联社牵头成立的惠农担保合作社由当地村民共同出资60万元组建,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级经济组织,担保合作社对村内农户的山林、土地、房屋进行价值评估,如村民需要贷款,将相关证件抵押至担保合作社,担保合作社审核同意并签核意见后,村民可以直接去信用社申请贷款,不需要再提供担保。

这一模式在村级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了一个简便的流转平台,极大地盘活了农户资源资产,解决了农民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

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破解林权抵押贷款瓶颈。

2013年,龙泉市出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用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承包权)作为林地流转关系和权益的有效凭证,完成了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和其他行政审批等事项中林地的权益转移,为维护林地流转当事人的合562018年第19期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村金融改革问题探讨——以丽水市为例

农村金融改革问题探讨——以丽水市为例
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改革 问题探讨
以丽水 市 为例
■ 郑海勇
摘要 :解 决银行放 贷难 、农 户难 贷款 的 问题 需要 找到 弱点 、抓住要 点 、突破 难点 ,选择 适合 自己的发展 道路 本 文通过 对 丽水近 年来 农村金
全市 的 “ 林 权 抵 押 贷 款 ”金 融 服 务 体 系就 此 建 立 。据 统计 ,截至 2 0 1 2年 1 2月 底 。全市 “ 林 权

2 . 信 用贷 款模式 由于 以前农 村没有 建立 信用体 系 .所 以银行

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背景
不 敢 放 贷 丽 水全 市从 农 户信 用 等 级 的评 价 人
手 ,在政 府 的支持下 ,率 先在全 国建 立 了县 、市
两 级联 网型 的 “ 农 户信 用信 息 数 据库 ” .解 决 了

构 的配合 下 .丽水市 在农 村便利 店设 立 服务 点并
配 上三样 东西—— 一 台验 钞机 、一个 保 险箱 、一 台专 用 P O S机 ,为农 民提 供小 额 取 款 服 务 。 除 了一些 城 中村 与镇 中村 .已经 有 2 1 1 4个行 政 村 设 立 了服务 网点 .实现 了我 国首个 “ 银 行卡 助农 取款 服务 ”在农 村 的全覆 盖 截 至 2 0 1 2年 9月 底 .全 市 已 经 通 过 P O S机 累 计 办 理 小 额 取 现 4 8 . 2 6万 笔 .代 理 转 账 4 1 6 2笔 .涉 及金 额 分 别
丽水 有 2 8 5 2个 行 政村 .大 量行 政村 地 处 偏
僻 以前 金融 网点少 .农 民上镇 里取 钱 既耽误 时 间又浪费 交通 费 近 年来 在政府 支持 和各 金融 机

丽水金融改革中的助农取款服务模式

丽水金融改革中的助农取款服务模式
过1 0 0 0 元, 确保安全性 ; 在商户选 择的工作 中, 充分发挥乡镇 供给 , 优化服务 网络结构 , 改善服务质 量 ; 重 视针对商户 的奖 村两委 的优 势 , 挑 选信誉 良好 、 具备一定 的资金实力 、 热心于 励 , 提高商户参与 的积极 。
作 者 单位 : 浙 江省 社 会 科 学 院产 业 经 济 所
以 乡镇 为单 位推行 “ 分片包 干 ” 负责 制促进 有序 竞
争 。多家收单机构 扎推布点 , 势必导致服 务点设置的无序和 首先 , 明确 银行卡助农取 款服务点 的定 位。随着助农取 款服 不均衡 , 造成资源浪费 , 而“ 分片包 干” 有利于避免 扎堆促进服 务 点业务的逐步 完善和功能 的不断拓展 , 未来需要对 助农取
了财政补贴 资金的顺利输送 , 促进公 共事业结算业务 的开展
和完善 , 这为 引导助农 取款服务点服 务民生创造 了政策性平 送平台 , 扮演着 “ 带 金融知识 下乡” 的重要角色 , 如增强农 民的 现代金融意识 、 促进 欠发达 山区形成 自觉使用现代 化金融产
开展“ 银 行卡助农取款 服务” 试点, 通 过在 行政村指定商店 助 台 。更重要 的在于 , 助农取款服务站 作为政府政 策的重要输
务 网点 的合理布局和有序竞争 。地方政府协 调主要涉农银行 款服 务点的定位作 出进一步 的梳 理和由农村信用合 作社 和邮政储蓄银 及的责任和义务作 出明确和规范 , 对 小额 存款新业务 的开展 ,
行 分别在负责 区域包 干 、 发卡, 设 立银 行卡助农取款服 务点 。 片包干 ” 后备类涉农 补贴金融统一 归并到一张专用借记卡上 , 从 而实现涉农补发放与各类缴费 、 购物消费的统一便捷 式。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也逐渐发展壮大,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足和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风险挑战。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边陲,以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为主,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丽水农村金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丽水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究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和原因。

3.带着风险防范的视角,分析各种风险隐患的危害性和影响因素。

4.探究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预警机制,来有效降低各种风险隐患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5.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和优化方案,为丽水农村金融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丽水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3.丽水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4.丽水农村金融操作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5.丽水农村金融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6.丽水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7.丽水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

具体方案如下:1.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丽水农村金融市场的数据和发展趋势,明确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丽水农村金融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客户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利用文献调查法,系统梳理和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分析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制定防范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丽水方案”的成效与经验研究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丽水方案”的成效与经验研究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丽水方案”的成效与经验研究曾淯榆(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撑能够保证乡村振兴具有稳健的脱贫基础以及可持续的脱贫成果。

浙江省丽水市在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金融惠农支农效果明显。

“丽水方案”为打造农村金融新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分析丽水农村金融实践的基础优势和取得的成效,预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发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乡村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丽水方案中图分类号:F323;F8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24)02-0011-13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曾淯榆(1997—),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多元治理研究。

一、引言“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局良好[1]。

促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基本遵循。

与脱贫攻坚服务模式相比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为农村带来更大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市场活跃,农村金融有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现有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研究可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研究视角,可分为对国家整体乡村金融、城乡金融发展问题的宏观研究[2-4],以及对省、市、县等区域进行微观研究,梳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农村金融阻断返贫、农村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等的具体路径和机制[5-7];二是切入角度,阐述农村金融相关内容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农业产业化、相对贫困治理等农村具体发展问题的影响、作用以及改进措施[8-10],乡村振兴发展趋势给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11-12];三是研究方法,可分为基于面板数据或调查问卷对具体金融实践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13-15],以及基于政策文件及相关材料进行的文本梳理、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16-17]。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要: 中国农村金 融存在 的两大难题是 : 三农 需求大, 融资难 ; 城 乡差距大、 普 惠难 。解决银行信 用采集以及 有
效担 保物缺 失问题 来缓解融 资困境 , 而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在各 乡镇布置金 融网点有利 于金 融普 惠的推 广。通过对 丽水农村金 融改革的背景 以及现状的介绍 , 分析改革过程 中存在金融主体缺位 、 金 融服 务弱化、 信 贷制度 不够健全 以 及金 融生态环境不佳等不足 。从 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 提 高金融服务质量和 改善金融环境三个 方面对未来农村金 融改
数 理 金 融研 究 。

9 9 —
点, 结合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 组建 了林权管理 中心 、 森林 资源 资产收储 中心 、 林权交易 中心以及 森林 资源资产调查评级机 构等“ 三 中心一机构 ” 的森林资源流转平 台, 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 了林权抵押贷款 工作效率 。 为提高金 融机构 、 林业 企业和林业农 民的积极 性 , 促进 林权抵押贷款长效发展 , 丽水市还建立 了多项林权抵押贷款 的配套政策 , 包括: ( 1 ) 利率 优惠政策 , 要求 金融机构 对林权 金融普 惠 ; 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4 ) 2 4 — 0 0 9 9 — 0 4
引言
改革开放 以来 , 中国一直 坚持 以经 济建设为 中心 , 深化 金融改革 , 把健全 国家金融体系 、 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 “ 十 二五” 期 间金融改革 与发展 的战略重点 。中国 自古 以来便是
年浙江丽水成 为中 国人 民银 行全 国首 批唯一一个农 村金融 改革试 点。 丽水市政府积极探索 , 努力创新 , 坚持服务于广大

农村金融改革的“丽水模式”

农村金融改革的“丽水模式”

为 目标 , 住金 融便 民普 惠 上迈 f ¨r大 步 子 。丽水农村 “ 金改”f 作取得 阶段性 成
果, 取 得 r较 好 成 绩 。 2 0 1 2 年末 , 全 市 已
覆盖 、 可持续 、 风险可控 、 适度竞争 的现代 农村金融体系 。以“ 信贷 支农 、 信用惠农 、 支付便 农 、 创新利农 ” 等 四大 丁程 为主要
试 点 内容
水素有“ 浙南林海 ” 之称 , 全市有森
丽水在破解农村抵押担保缺 失 、 银农
茶 叶等均 可 进行评 估 作 为贷款 抵 押物 .
浙江 经济 Z HE J I A NG E CON0MY
的问题 , 在推进城 乡一体化 的过程 中作用 不可低估 , 对于 突破原有 的金融体 系和服 务模 式有很大的创新 , 也有利 于提高农村
金 融 的 服 务 能 力 通 过 实 施 农 村 金 融 改 革创新 , 能 够 引 导金 融 资 金 转 向 农 村 , 把
2 0 1 2 年, 丽水成为全 国茸个经央行批 准 的农 村金 融改 : 革试点 地 区 , 重 点 同绕 “ 八大体系” , 包括创新农 村金融服务平 台体 系 、 改进农 村支付 服务体 系 、 优 化农 村 金融生 态体 系等进行改 革 。开展农 村 金融改革 试点 , 着 力破 解 农需 求大 、 融 资难 , 城 乡差距 大 、 普惠难 的“ 两大两难 ” 问题 , 重点 围绕农村金融 的“ 八大体系” 开
林 资 源 价值 达 2 1 0多亿 ) £; 相 对 于 当地
2 1 0万 农 村 人 【 _ _ = I = 米计 算 , 人均 可超 万元 . .
广林权抵押货款为载体 , 为拓展农村货款 抵押物探索 r 新思路 ; 以} 佯 进农村信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242期2014年第24期Serial No .242No .24,2014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金融改革,把健全国家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是天生的弱质产业。

农村金融是当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但是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中国整体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长足的意义。

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两大难题是: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

根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只有32%的农户能获得正规渠道贷款,同时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1]。

这些都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入,在2012年浙江丽水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首批唯一一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丽水市政府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坚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

一、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同时丽水又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区域经济欠发达,多年来经济水平一直处于浙江省末端。

而丽水民营经济活跃,已形成了茶叶、香菇、竹木制品等多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林产品专业市场,带动了全市农林产业化的快速发展[2]。

自开展农村金融改革以来,丽水市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协调的发展。

丽水地区的农村金融改革从地域特色出发,以打造全国农村金融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寻改革路径,提出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等“四农”工程,为改革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信贷支农工程———重点破解农村抵押担保物缺失问题农村地区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缺少有效的担保物问题。

丽水市是浙江省第一林业大市,拥有森林面积2193.7万亩,约占浙江省森林面积的1/4,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67个百分点。

丰富的林业资源是丽水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长期以来,林农和林业企业虽然拥有森林资源,但是不能把其作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无法解决生产急需资金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担保物缺失问题,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创造了以林权抵押贷款的样本。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以借款人或第三人依法拥有的森林资源、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

它拓宽了《担保法》抵押资产的范围,使得林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改善,从而有效解决林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截至2012年末,丽水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21万笔,金额61.84亿元,贷款余额29.29亿元[2]。

抵押物除了约束借款人的行为,还有一个作用是当借款人到期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变卖抵押物作为补偿。

但是如果抵押物变现能力差,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丽水市充分利用林权抵押的特收稿日期:2014-06-18作者简介:蔡雨晴(1993-),女,浙江丽水人,本科在读,从事农村金融研究;周易(1992-),男,浙江桐庐人,本科在读,从事数理金融研究。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蔡雨晴,周易(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金融系,杭州310023)摘要: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两大难题是: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

解决银行信用采集以及有效担保物缺失问题来缓解融资困境,而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在各乡镇布置金融网点有利于金融普惠的推广。

通过对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以及现状的介绍,分析改革过程中存在金融主体缺位、金融服务弱化、信贷制度不够健全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不足。

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改善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对未来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普惠;金融改革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99-0499——点,结合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组建了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资产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级机构等“三中心一机构”的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效率。

为提高金融机构、林业企业和林业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林权抵押贷款长效发展,丽水市还建立了多项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政策,包括:(1)利率优惠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50%,对两万元以下的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2)财政贴息政策,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利率优惠部分给予50%的财政贴息。

(3)风险补偿政策,按照《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办法》规定给予风险补偿并建立风险补偿资金。

(4)费用减免政策,适当减免林权抵押贷款涉及的评估、担保、登记、处置环节的费用,减轻借款人的成本。

(5)林业保险政策,由于林业资源面临一定的自然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对用于抵押的森林资产申请政策性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信用惠农工程———重点破解银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信用作为社会信用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前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关系到农村金融稳健的运行以及农村基础建设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而长期以来,银行和农民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普遍贷款难。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帮助金融机构挖掘农民信用信息,从而降低贷款信息搜集、信用评价、资料管理成本,缩短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稳定农村地区金融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建立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监督信用调查工作。

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信用政策,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农户给予不同的利率优惠政策和贴息政策。

加强宣传,把农户信用与荣誉感联系在一起,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第二,推动农户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应用。

为解决农户信息采集涉及广、工作量大、成本高的困境,丽水市抽调机关代表17265人,按照“一村一组”,全面开展农户信息采集,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信用采集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采取“事先通告、分片负责、定时上门、一对一服务”的方法,最终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

第三,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制度管理平台、金融管理服务平台、农户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项工作实施到位,日常工作有序进行。

丽水市还自主研发了数据库,用于农户信息管理。

(三)支付便农工程———重点破解农民取现难问题2010年7月,经人行总行批准,丽水市率先在全国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试点。

在农村地区选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却信誉良好的便利商店作为助农取款服务点,由涉农机构在服务点安装专用POS机终端设备,借助POS机的刷卡转账功能,以制定商户垫付现金并通过银行网络实时进行资金结算的方式为借记卡持卡人提供账户余额查询和小额取现服务等业务。

实现农村居民小额提现“不出村、零成本、零风险”的愿望。

各县市安排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专项资金。

对助农取款服务点根据业务量、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承办银行向指定商店发放5万元以内的小额贷款,由当地财政给予全额贴息,确保助农取款服务有效、持久开展。

按照“应布尽布、先远后近、先急后缓”的原则,丽水市在2011年6月底完成了对所有行政村的布设。

丽水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展,方面了农民的小额取现。

截至2012年6月底,累计为农民办理小额取现38.36万笔,金额达到7681.48万元,惠及全市130多万农户。

助农取款具有金额少、次数多的特点,将支付结算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节省了农户往返取款的时间和成本。

丽水市农村地区公布设ATM机456台,POS机8261台,较2008年末分别增长了165.21%和394.67%,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银行卡市场支付环境,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城乡支付环境的二元化结构,为全面完善农村金融生态服务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利农———重点破解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单一问题金融是经济的血脉。

作为欠发达地区,有限的政府财力与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形成鲜明的矛盾。

因此,丽水市在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服务、产品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初步建成一个多元化、适度管理、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三农发展。

重点着力于金融创新,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问题。

推进信贷产品的创新,根据丽水地区自身的地域特色,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开发金融支农产品。

先后推出以茶园、石雕、香菇仓单质单等抵押贷款,有效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

拓展贷款抵押物范围,利用企业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展贷款抵押物范围,有效解决品牌或技术优势的企业融资难问题。

向“惠明茶叶”等知名品牌企业发放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

开展特殊群体信贷产品创新,针对特殊群体,如农村基层党员、妇女、低收入农户等,指导金融机构开发特色信贷产品,有力支持不同类型的农民群体创业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发展林业、茶叶、香菇、杨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保险品种,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农村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丽水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金融是支持三农发展的核心力量。

尽管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广大农户“贷款难”,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普惠金融的工作也没有惠及到每一个农民身上,三农发展的资金的需求依然得不到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将难以实现,最终制约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农村金融主体不足、农村金融服务弱化、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弱化等问题上。

100——(一)农村金融主体缺失农村金融主体的缺位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稳健发展。

首先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为由,吸收农村剩余资金,大量投放到城市化建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