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知识之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医学知识之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医学知识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医学知识之新生儿溶血病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

ABO溶血病中,母亲多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E溶血病。

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一)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者严重。

1.胎儿水肿:宫内溶血严重者为死胎。

2.黄疸:黄疸发生早,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常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上升很快。

3.贫血:肝脾大多见于Rh溶血病。

4.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

首先出现嗜睡,喂养困难,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半天至1天后很快发展,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尖叫、惊厥,常有发热。

常出现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能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1.产前诊断:对Rh阴性的孕妇妊娠时应检测血中抗D、抗E等抗体,测定羊水中胆红素浓度,测定羊水中磷脂酰胆碱(L)鞘磷脂(S)含量,了解胎儿肺成熟程度,为决定分娩时间作参考。

2.生后诊断:(1)新生儿溶血的实验室检查:外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增多,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2)血型特异性抗体的测定①检查新生儿及其母血型。

②血型特异性抗体检查:Rh溶血病: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ABO溶血病:抗人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用改良法可提高阳性率,阳性具确诊价值;患儿血清游离抗体阳性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三)新生儿溶血病的鉴别诊断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乏症:从家族史、溶血程度、红细胞Heinz小体和G-6-PD活性降低等方面可鉴别。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本试验为将排阻层析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nIbS试验)相结合,即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不完全抗体在抗人球蛋白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反应,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该复合物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浮于胶表面或悬于胶中;如无相应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则不能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分散的红细胞可以通过凝胶间隙沉于微柱腔底部。

2.主要组成部分:本品系在聚丙烯塑料透明卡片上的六支微柱型管中填充葡聚糖凝胶和抗人球蛋白(多抗),制成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凝胶微管分为反应腔和凝胶分离柱两部分。

3.样本要求:3.1红细胞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用EDTA抗凝,配制成红细胞悬液(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配制成红细胞低离子溶液悬液(只适用于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红细胞最终浓度0.5%-0.8%o3.2血清样本: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放入含有兔脑粉或者其他促凝剂的试管中,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或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小时,或者37℃放置2小时后离心,20OrPmlO分钟,取上清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蛋白,否则标本中析出的或红细胞悬液中残余的纤维蛋白可阻碍红细胞沉降,使非凝集细胞离心后在胶表面形成一条红线,呈假阳性反应。

4.检验方法4.1.准备工作1)微柱凝胶检测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平衡至室温(18—25℃),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标本采集: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脐带血或静脉血,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浆标本。

3)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被检者红细胞标本至少洗涤4次,取被检者压积红细胞10微升,加入1毫升红细胞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外观应为均匀淡红色,无絮状物和血块。

4)血浆标本的处理:将被检者血浆标本进行离心,采用3000r∕min离心3min或3500r∕min离心2min(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2 0 1 1, 1 2: 1 21—1 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 常见 的危急症 , 基于冠状动 脉病变基 础, 因中断或急剧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造成心肌 出现严重 的 急性缺血性坏死 , 患者发病病情变化较快 , 常伴 有心律失 常 、 心 力衰竭 、 休克等并发症 , 预后效果相对较差 , 如果不能 实施 及时 有效的抢 救 , 将 会危 急患 者的生命 。通过 以上 分析表 明 , 护理
3 小 结
内蒙古 中 医药
与急救治疗均十分重要。做好基 础护理工作 的同时 , 还应 加强 重症护理 、 心理 、 饮食 、 生活护理 , 综合 运用一 系列护理 方式 , 将 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 提升 , 为患者 实施康 复指 导 , 让 患者 能够 积极接受治疗并配合 , 尽早康复出院 J 。 参 考文献 [ 1 ] 孙世 中. 非s T段抬 高心肌梗 死 7 5例 临床分析 [ J ] . 中国现
代 药物 应 用 , 2 0 0 9 , 3( 1 1 ) : 8 2— 8 3 .
[ 2 ] 黄晓丽.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 临床护 理体会 [ J ] . 中 国医药
指 南, 2 0 1 3 , 1 1 ( 1 6 ) : 7 4 6— 7 4 8 .
[ 3 ] 刘 红.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者 的 临床 护 理 [ J ] . 健康大视野,
新生儿与母亲 血型不合 引发 的同族免疫 性溶血病仍 然是 新生儿早期高胆红 素血症 的主要 病 因, 其中 A B O血型不 合为 最常 见类型 , 血 清胆红素 较高者需 要早期进 行光照 治疗 , 还有 发生胆 红 素脑 病 和 听力 损 害 的危 险… 。临 床路 径 ( e l i n i c l a l — p a t h w a y ) 是 一种针对“ 预先支付 ” 医疗 付费 系统而 产生 的标准 化的临床医护工作 管理模式 , 它通 过多专业人 员合作 , 使 医疗 服务对象从人院到 出院都依据 既定 的最 恰 当的诊 疗计划 接受 照顾 , 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并 控制 医疗 费用 J 。我 国卫生 部门 已经 制定 了新 生儿 A B O溶血病 的临床路径标准 。本文通 过对 分析 我科 新生 儿 A B O溶血病 实施 临床路 径后住 院 医疗 费用 、 平均住 院 日以及 家长满 意度 等指标 的 变化 , 评价 新生 儿 A B O 溶血病治疗 临床路径 的实施效 果 , 为推广 新生儿 A B O溶血 病 治疗 的临床路径提供参照标准。

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路径(医师篇)

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路径(医师篇)
□苯巴比妥8mgq12h
□茵栀黄3ml tid
□住无陪病房
临时医嘱:
□丙球2.5givdrip
□白蛋白3givdrip
□必要时行换血治疗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碱性液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7-8天年 月 日-- 月 日
长期医嘱:
□新生儿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配方奶喂养
□住保暖箱
□新生儿蓝光灯照射
□经皮测黄疸 qd
临时医嘱:
□尿、粪常规
□肝肾功、离子生化、心肌酶、病毒血清学检查、溶血试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肝胆超声
□选项检查:头颅彩超或颅脑MRI,心脏彩超,血培养+药敏,胸片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2-6天年 月 日-- 月 日
长期医嘱:
□新生儿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配方奶喂养
□住保暖箱
□新生儿蓝光灯照射
□经皮测黄疸 qd
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路径(医师篇)
适用对象:新生儿ABO溶血病(ICD-10:P55.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1天年 月 日
长期医嘱:
□临床路径管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配方奶喂养
□住保暖箱
□新生儿蓝光灯照射
□经皮测黄疸 qd
□苯巴比妥8mgq12h
□茵栀黄3ml tid
□住无陪病房
□苯巴比妥8mgq12h
□茵栀黄3ml tid
□住无陪病房
临时医嘱:
□肝功,离子Βιβλιοθήκη 化□血常规+网织红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9天年 月 日
长期医嘱: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溶血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ABO溶血病(l)母亲不具有的胎儿显性红细胞A或B血型抗原(由父亲遗传)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分娩时),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当再次怀孕(其胎儿ABO血型与上一胎相同),不完全抗体(lgG)进入胎儿血循环,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被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引起溶血。

(2)由于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IgG)效价较高,怀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

2.Rh溶血病(l)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即D、E、C、D、E、C (D抗原未测出只是推测),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RhE溶血病罕见。

(2)红细胞缺乏D 抗原称为Rh阴性,具有D抗原称为Rh阳性,中国人绝大多数为Rh 阳性。

(3)母亲Rh阳性(有D抗原),也可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如E 等,若胎儿有该抗原也可发生Rh溶血病。

(4)由于自然界无Rh血型物质.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5)首次妊娠末期或胎盘剥离时,Rh阳性的胎儿血(>0.5-1ml)进入Rh阴性母血中,约经过8-9周产生IgM抗体(初发免疫反应),此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以后虽可产生少量IgG抗体,但胎儿已经娩出,如母亲再次妊娠(胎儿Rh血型与上一胎相同),若孕期有少量胎儿血(0.05-0.1ml)进入母血循环,则几天内便产生大量IgG抗体(次发免疫反应),该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红细胞溶血。

(6)当Rh阴性母亲既往输过Rh阳性血或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因其怀孕前已被致敏,第一胎可发病。

(7)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其第一胎发病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第一胎发病(外祖母学说)。

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路径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病症的症状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有哪些表现,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有哪些表现后才能早发现早治疗,但是大家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症状吗?一起来看看。

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主要目的防止胆红素脑病。

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μmol/L,亦需换血治疗。

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

产前治疗产前治疗的目的为纠正贫血,减轻病情。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孕妇治疗:包括综合治疗、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

2、综合治疗:为减轻新生儿症状,减少流产、早产或死胎,在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用法:维生素K1 2mg/d,维生素C 500~1000mg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注射,氧气吸入,20min/d。

口服维生素E 30mg,3次/d,整个孕期服用。

3、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其作用为抑制母体抗血型抗体的产生,阻止母体抗体进入胎儿,封闭胎儿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阻止红细胞被破坏。

用法:对于中、重度ABO致敏的孕妇静滴,1次/d,每次200~400mg/kg,4~5天为1个疗程,2~3周后重复1次。

4、血浆置换:分娩过重症ABO溶血病的产妇,再次怀孕后,若抗人球蛋白法测定抗体效价高于1∶64,可考虑作血浆置换术(孕妇的浓缩血细胞以生理盐水悬浮后当即输回,用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作置换剂)。

一般在妊娠20周后开始,每次1000ml左右,为保持抗体低于治疗前效价常需作多次血浆置换术。

胎儿处理1、宫内输血:目的是纠正贫血,防止胎儿宫内死亡,仅限于严重受累、肺部尚未发育成熟的胎儿。

2、提前分娩:因妊娠越接近足月,抗体产生越多,对胎儿的影响越大,故接近足月时可考虑提前分娩。

产时处理溶血病新生儿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出生时容易窒息,临产时应做好抢救准备,防止窒息。

10新生儿溶血病

10新生儿溶血病
儿科学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室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系指母、型不合最常 见,其次Rh血型不合。有报道新生儿溶 血病中,ABO溶血病占85.3%,Rh溶血 病占14.6%,MN溶血病仅占0.1%。
1.ABO溶血 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 如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则不发生ABO溶血病。
(1)40%~50%的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其原因 是:O型血的母亲在首次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 血型物质(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 白喉类毒素等)的刺激,产生了抗A或抗B抗体 (IgG)。
4)指征:①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②已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若生后血清胆红素>85μmol/L(5mg/dl)便可光 疗;③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血清胆红素>85μmol/L (5mg/dl)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血清胆红素 >103μmol/L(6mg/dl) (因小早产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此 外,也有学者主张,对所有高危儿进行预防性光疗。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多数ABO溶血病患儿除黄疸外,
无其他明显异常。Rh溶血病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 1.黄疸 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生后第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 为主,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2.贫血 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胎儿水 肿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于生后 3~6周发生晚期贫血。 3.肝脾大 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ABO溶血病 患儿则不明显。

ABO溶血临床路径(复旦儿科)

ABO溶血临床路径(复旦儿科)
2、总胆红素达接近换血线或以上;或光疗后 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3、出生日龄72小时以内。
丙球使用
➢ Coombs’阳性定义:直抗和或释放试验阳性 ;单纯游离试验阳性但伴有贫血和或网织升 高>6%;
➢ 决定换血,确定血源可在4小时内准备就绪, 静脉丙球可在换血后使用。
➢ 完善输血前全套检查:肝筛、梅筛、HIV
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 鲁米那镇静; ➢ 换血记录表;
其他检查
➢ 最高胆红素大于接近换血标准患儿申请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及头颅MRI;
➢ 最高胆红素接在近换血和光疗之间申请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异常,需完善头颅MRI检 查;
➢ 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 ➢ 随访血色素
变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需退径。
胆红素随访
➢ 胆红素随访:总胆红素大于换血标准q4h; 总胆红素大于接近换血标准q6h; 总胆红素大于光疗标准q8h;
(接近换血线定义:换血准下3mg/dL以内) 根据最近的胆红素值确定下一次随访时间
大于等于35周新生儿换血标准
丙球使用
➢ 丙球使用指征:以下3条全部符合 ➢ 1、Coombs’阳性。
路径进入
➢ Coombs’试验、网织红、病史等可明确ABO 溶血,进入临床路径;
➢ 入院时有发热、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可疑或 明确脑损伤/胆红素脑病患儿均应剔除;
变异或退径
➢ 考虑白蛋白或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异常,或临 床疑有胆红素脑病,应用白蛋白者为变异;
➢ 2次或以上使用丙球患儿均作为变异; ➢ 2次或以上换血者为变异; ➢ 合并其他疾病:如果影响路径的进行(医嘱
出院前评估
➢ 胆红素稳定下降,未光疗24~48小时,胆红素 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黄疸标准,且没有显著 上升(24小时大于5mg/d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行光疗99.83或换血治疗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黄疸出现早,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多为O型,婴儿血型为A型或B型。

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55.101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外周血血细胞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
(3)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电解质;
(4)患儿及其母亲血型鉴定;
(5)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

2.如需行换血,则要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光疗和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光疗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
液丢失过多;
(3)注意监测体温,光疗特别是荧光灯管光疗时可因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发热;
(4)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5)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必须签署换血同意书。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胆红素、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黄疸标准。

2.血红蛋白稳定。

3.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加理想。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加重的其他情况,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如发生胆红素脑病,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及处理,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二、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行光疗99.83或换血9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