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生物制药、诊断试剂、组织工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对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的详细回答:一、生物制药1. 替代疗法:某些疾病,如罕见的遗传病或罕见的癌症,可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通过使用酶工程,我们可以开发出针对这些疾病的替代疗法,例如用酶替代缺失的酶,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疫苗生产:利用酶工程技术,可以高效地生产疫苗,如COVID-19疫苗。

通过表达和纯化特定的病毒蛋白,可以使用酶将它们转化为用于免疫反应的疫苗。

3. 生物类似药物:生物类似药物是针对已经存在的药物的模仿。

它们通常使用酶工程技术来生产这些药物,以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替代品。

二、诊断试剂1. 抗原制备:利用酶可以高效率地分解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同时保留所需的功能特性,例如催化活性、抗原性等。

通过特定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特定的抗原,可用于制备诊断试剂。

2. 抗体制备:酶同样可以用于制备用于诊断的抗体。

这些抗体通常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用于检测特定生物标志物或疾病状态的抗原。

三、组织工程1. 细胞替代疗法:通过使用酶对组织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这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治疗心肌梗塞或软骨损伤。

2. 生物材料辅助再生:利用酶辅助组织再生技术,可以在生物材料表面实现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这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策略。

四、临床治疗1. 酶替代疗法:某些疾病,如血友病和庞贝病等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注射特定的酶替代剂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的基因工程技术和适当的酶制剂。

2. 酶诱导疗法:对于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症性疾病,可以利用酶作为催化剂来调节免疫反应或细胞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特异性酶抑制剂的配合。

3. 合成生物学与细胞疗法:通过使用合成生物学工具,我们可以创建出能够在体内定向诱导、繁殖、编程并持久存在的人源性分泌型表达分泌酶的细胞株或复合体,它们能够在多种类型和病因的基础上催化效应增强炎症细胞的调节效能而治疗许多现有的无法有效解决的顽症难病。

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步伐愈发迅猛。

相比传统的化学工艺,生物酶催化技术具有选择性强、反应时间短、废弃物少、安全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制药公司的青睐。

一、酶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酶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1. 中间体的生产。

酶催化技术可以制备很多药物活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如基于抗胆碱酯酶(AChE)活性物质的阿托品,利用酶生产中间体有助于减少废物和降低反应时间。

2. 合成药物。

酶催化技术可以制备新药物,例如已获批准并用于治疗腹泻的丙戊酸钠。

生物酶催化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合成方法,进一步提高药物合成效率。

3. 扩大化学反应范围。

酶催化技术可以使传统合成化学反应变得可能,例如将蛋白磷酸酶催化转化为磷酸酯类化合物。

二、制药领域中酶催化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酶催化技术在制药领域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空间选择的精确性。

繁重的氧化剂、还原剂和酸碱等操作均被置于酶的催化作用之下。

这种选择性高的特性有助于制订生产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并可使药品更符合人体特征。

2. 生物催化的速度快。

传统化学反应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而酶催化化学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在合成中使用酶作为催化剂,可以保证快速、高效合成药物,减少制药公司的生产和成本。

3. 安全性和环保性好。

酶催化技术所使用的催化剂酶是天然的生物大分子,不会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环境造成伤害,安全性和环保性极高。

4. 延长药物半衰期。

酶可以在体内不断释放药物,从而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临床用药的频率。

三、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案例1. 营养剂领域酶催化技术在人体营养剂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酶解的葡萄糖醛酸钙(GA)通过添加酶再次进行酶解,使其生成小于六个糖单元的寡糖,增加粉末口感和溶解性,同时允许制造额外的产品,如牛奶等。

2. 抗感染药领域利用微生物培养和酶的多样性,制造含抗菌素成分的类固醇激素,可以直接在细胞内作用,延迟抗菌素的分解速率,使抗菌素在体内停留更长时间,从而更好地发挥抗感染药物的作用。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工程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医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具有高效、专一和温和的催化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酶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酶的来源、分离纯化、固定化以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论述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多个应用方面,如药物合成、药物转化、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酶工程技术在提高药物生产效率、降低药物成本、改善药物质量和提高疾病诊疗准确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对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酶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例如,新型酶的发现与改造、酶固定化技术的创新、酶反应器的优化以及酶工程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酶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酶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酶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应用生物技术的分支,其基础理论主要涵盖酶学基本原理、酶反应动力学、酶分子设计和改造以及酶固定化技术等方面。

酶学基本原理是酶工程技术的基石。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性。

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生物化学反应,使得原本难以进行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也能迅速进行。

了解酶的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酶工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酶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科学。

通过对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反应机制等,为酶工程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酶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酶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酶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研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由蛋白质组成,能够促进物质转化反应的进行。

近年来,酶催化反应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研究。

一、酶催化反应的应用酶催化反应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酶催化反应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酵素提取食品添加剂、果酶催化膨化和解淀粉等。

通过酶催化反应,可以使食品中某些成分得到改良或者改进,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2、制药工业酶催化反应在制药工业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酶制药和抗生素生产等。

酶催化反应在制药工业中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环保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基础化学品的生产酶催化反应在基础化学品的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纤维成型、糖果制造和醇的制备等。

通过酶催化反应,可以将一些化学反应转化为更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

二、酶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研究虽然酶催化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在工业化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在工业化应用中,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优化,以达到更高效、更环保和更经济的效果。

1、酶的固定化研究酶的固定化是一种将酶固定在载体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酶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和操作性。

因此,在酶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中,酶的固定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酶催化反应的工艺优化在酶催化反应的产业化应用中,工艺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酶催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等。

3、酶催化反应的反应器建设反应器是酶催化反应过程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

在酶催化反应的产业化应用中,需要进行反应器的建设和优化,以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

三、酶催化反应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催化反应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未来,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酶催化反应的规律研究在酶催化反应的研究中,需要对酶催化反应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酶催化反应机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酶催化反应机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酶催化反应机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

酶能够促进化学反应速率,减少化学反应所需的激发能,从而使反应发生在生物体内和寒冷的环境条件下,是生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酶催化反应的机制也是参透生物体化学的关键。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化学反应,它与一般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反应都是通过建立反应物-催化剂之间的作用而发生的,但其机理却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具体讲解酶催化反应的机制。

水解和酯化反应水解和酯化反应是酶催化反应中较为常见的反应种类。

酶可以通过与底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发挥其作用,改变反应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从而促进反应的发生。

当底物分子与酶发生作用时,酶分子会改变其构象并形成一种非常紧密的结合,称之为酶底物复合物。

酶底物复合物会改变底物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容易受到其他分子的进攻。

当底物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后,其他分子就更容易将其攻击,反应速率也因此而加快。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酶催化反应中的一种常见反应类型。

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很多有用的反应产物。

酶在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调节反应中的电荷和氧化状态,并利用这些参数来控制反应速率。

酶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时也能够减少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应用领域酶催化反应是工业化学及生物制药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利用酶作为催化剂能够使制药生产更加高效,而且成本也更加低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酶催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酶催化反应在工业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

在酶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制作出很多美味的食品,例如奶酪、酸奶、面包等。

这些现代食品的生产都离不开酶催化反应。

医药制造酶在医药制造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药物的合成需要先进行酶催化反应,才能最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青霉素的制造就离不开酶的介入。

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前景

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前景

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前景酶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催化反应的技术,由于其高效、环保、可控等优点,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综述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前景。

一、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 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药物是通过固定的化学反应合成的,而这些化学反应通常需要高温高压或者强酸强碱等条件,这些条件会导致化学物质的副反应,使合成的药物结构不稳定,效果不理想。

而酶在生物合成中,通过生物催化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同时具有高效、环保、可控等特点。

2. 酶在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可以识别药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并进行选择性的切割,从而实现药物的纯化分离。

3. 酶在药物转化代谢中的应用通过酶的作用,可以将药物原有的构型转化为更有效的代谢产物,并且这些代谢产物具有更小的解毒潜力,不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副作用。

4. 酶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代药物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药物质量控制中,酶可以通过检测药物的生物老化、降解和稳定性等方面,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二、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的普及,酶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技术升级和创新目前,固定酶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微生物代谢工程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酶的应用和生产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 生物制药市场的不断壮大在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和生物制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之下,将不断推动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 法规环境的优化在国家制药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政策法规将促进酶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生物制药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1. 行业标准化由于生物制药涉及的生化工艺和技术比较复杂,阶段性的标准化需求和产业链中下游一些制造商的需求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行业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资源和市场的不充分虽然酶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应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并不是非常充足,这是酶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酶催化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酶催化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论述酶催化在化学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手性技术和绿色化学的兴起,酶催化作为手性技术和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在化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酶催化工艺已经用于手性药物、农药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

酶催化剂催化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并且反应大部分可在水中进行。

随着制药工业对手性化合物的需求日益增长,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加,酶催化工艺作为一种绿色的手性技术,已成为目前化学制药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酶催化剂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酶的生产成本也有了显著地降低,人们对酶催化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一些传统概念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

我们都知道,根据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和作用的不同可将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

目前异构酶和联结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还较少。

所以,对此本文主要对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和裂解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是一类催化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被氧化的底物就是氢或电子供体,这类酶都需要辅助因子参与.据估计所有的生物转化过程涉及的生物催化剂有25%为氧化还原酶.根据受氢体的物质种类可将其分为4类: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加氧酶.。

这里主要介绍脱氢酶和氧化酶的应用。

(1)脱氢酶脱氢酶的受氢体绝大部分是尼克酰胺二核苷酸(磷酸),作为辅助因子的尼克酰胺核苷酸有两种:N A D+和N A D P+.氧化还原反应在尼克酰胺环上进行,氧化状态时环上N为4价,写成N A D ( P) + ,还原后则写成N A D ( P) H.脱氢酶是以辅酶或辅基为受氢体,所以又称为不需氧脱氢酶.B o m m a r i u s等利用亮氨酸脱氢酶,以不同的酮酸为底物合成了一系手性列氨基酸(图1) .在这一方法中,辅助因子通过甲酸脱氢酶再生O m a p a t r i l a t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肽链内切酶氨基酸氨基酸的抑制剂,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专一、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过程中。

本文将从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酶催化合成药物的优缺点、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酶催化反应是一种高效、温和、环保的化学反应。

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酶催化反应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通过微小反应条件来进行反应,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 反应速率快且选择性好,可以避免副反应的产生。

3. 反应温度低,减少能量的消耗和对物质的损伤。

4. 节省原料,使得反应过程更为经济。

酶催化合成药物是目前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成对反应:利用酶的专一性选择对应的底物,以高效、专一的形式合成目标化合物。

2. 化学反应辅助:利用酶催化反应强化化学反应,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反应难度,减少研究成本。

3. 氧化还原反应:利用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角色,不仅可以合成新药物,还可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中间体和化合物。

4. 美味反应:利用酶对于手性取向的选择性和反应特异性,在制备光学活性药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优缺点酶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具有以下优点:1. 反应速率快,效率高:酶具有高效的催化能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合成所需的目标化合物。

2. 环境友好:酶催化反应是温和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废物,并能够回收和利用反应副产物。

3. 选择性好:酶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减少了反应的副反应,提高了反应的成功率。

4. 反应底物价格低:酶可以利用细胞、生物组织等底物提取,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价格较低。

但是,酶催化反应也存在以下缺点:1. 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部分特异性反应缺乏研究和理解,致使药物研究难度加大。

2. 酶催化反应温度和酸碱度限制性较强,需要在相应的温度、酸碱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摘要:近1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催化技术已愈来愈多地用于有机合成,特别是不对称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及天然产物的合成,已在医药、食品、轻工业、纺织等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酶和细胞固定化、非水相介质中的酶催化、低共熔酶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与分离的祸合等酶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工业和临床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

关键词:酶催化医药工业应用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的特异立体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并在常温、常压和pH值中性附近条件下具有十分高效的催化活力。

利用酶的高效选择性催化作用可制造出种类繁多的目的产物,避免了化学法合成中的许多不足。

目前,酶催化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医药产品一般附加值高,且大多是光学活性物质,作为十分优良的手性催化剂—酶,用于多种高效手性药物的合成及制备将十分有效,潜力巨大。

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作为绿色化学和手性技术的总要组成,酶催已经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1、酶催化简介酶催化可以看作在酶的表面吸附了反应物,或者是酶与反应物形成了中间化合物后进行反应。

酶催化是酶的减慢或者加速化学反应作用。

在多数情况下,化合物作为底物的能力的丧失,其原因是因为底物分子中微小结构产生变化所致。

作为一种绿色的手性技术,酶催化工艺已经是化学制药领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酶催化剂催化的反应可在水中进行,其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是没催化剂催化的特点。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制药工业对手性化合物需求的增加,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没催化剂。

现代基因工程的应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也降低了生产酶成本。

作为有机化学合成工具,没催化剂的优点在于选择性好、合成步骤少、多数能够在水相中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酶催化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利用生物工程改造和筛选酶催化剂。

2、酶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生命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效认识的不断深人,对酶催化技术的研究及创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 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在实现酶催化生化或化学反应过程中,酶固定化技术可使酶长期反复和连续运行、大幅降低酶的应用成本、精简下游分离工艺,这已成为一个最主要和基础的酶催化技术,现已发展了吸附、共价、交联、包埋、微胶囊、膜法等数十种固定化方法(1),而对多酶系统的共固定化及完整细胞的固定化则是对酶固定化技术的重要发展(1)。

多酶系统的共固定化比单酶固定化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并可进行多酶协调催化反应,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现已获得了一批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成功。

Nishida等人(2)利用联合固定化棒杆菌和脱氨副球菌细胞体系,从乙酞氨基肉桂酸合成L-苯丙氨酸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其L-苯丙氨酸的产率明显高于两步分开的序列反应。

胡永红等(3-7)及徐虹等(8)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手性L-苹果酸及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均比相应的游离细胞生产工艺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2 非水相介质中的酶催化技术传统的酶催化反应主要在水相中进行,但1987年Kilibanov(9-10)等用脂肪酶粉或固定化酶在几乎无水的有机溶剂中成功地催化合成了肽以及手性的醇、脂和酞胺以来,对酶在非水相介质的催化反应技术的开发及研究报道迅速增加(10-11),特别在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及手性药物拆分的生物技术开发中得到了很多应用。

目前非水相中的酶催化技术已衍生出以下几类体系:①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均相体系;②水与有机溶剂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③单相有机溶剂体系;④反胶束体系;⑤超临界液体;⑥低温体系等。

不同的介质体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研究在不同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平衡以及酶催化机制将对某一特定催化反应所需介质的筛选和使用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樊可可和欧阳平凯在两相体系酶催化反应介质的选取方面做了很多的实验及理化研究,已初步归纳出经实验验证行之有效的两相体系中酶促肽键合成反应介质的筛选原则。

2.3 低共熔酶催化反应技术在有机相中进行的酶催化反应,找到一个合适的有机溶剂,既要使它对反应底物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又不使酶失活,且对反应平衡移动有利常常是困难的;另外,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回收或处理有机溶剂需要增加成本。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90年代初由Vulfson等人首先报道了应用液固共存的低共熔体系来克服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反应技术的局限性。

在不用任何溶剂的条件下,他们分别用固定化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和胰乳蛋白酶将一系列氨基酸酯和氨基酞胺组成的低共熔底物体系催化合成了一系列的多肽化合物,产率超过80%。

这一新型的酶催化反应体系与水相体系及有机相体系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①反应底物浓度高,反应速度快,产物收率高,副产物少,可较大幅度地缩短反应时间;②不用或极少用溶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对酶催化活力及选择性的影响;③大大降低了产物分离及纯化的成本。

因此低共熔酶催化反应被认为是一项新型的清洁高效反应技术,现已在多肽化合物、脂、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及特殊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上得到了应用(12-15)。

然而,严格按照物化概念上构成低共熔反应底物体系还是非常困难的,体系也十分有限。

vulfson等人(15)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入极少量的助溶剂(有机或无机成分)形成多组分低共熔体系或拟低共熔体系来克服上述困难。

沈树宝等人(16)通过筛选合适的助溶剂,用嗜热蛋白酶在拟低共熔状态下催化合成了阿斯巴甜前体—节氧拨酞天门冬氨酞苯丙氨酸甲酯(zAPM),其产物收率高达95%,明显优于文献中用两相体系合成zAPM的结果;而且反应时间仅需2h,是用两相体系方法所需时间的25%。

目前,南京化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还在将该技术推广到多肽药物的合成及蔡普生手性药物的拆分和DL-氨基酸的拆分上。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低共熔酶促反应技术对手性对映体化合物的酶法拆分要比常规的酶法拆分在对映体的选择性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光学纯度(17)。

2.4 酶催化反应与分离的祸合技术为了克服酶催化反应中底物或产物浓度较高时可能对反应生的抑制作用,及加快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移动,将酶催化反应与某种合适的分离过程相藕合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可大大提高产物收率,降低原料消耗。

因此酶催化反应与分离祸合技术已成为当今酶催化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胡永红等人(18-19)在用酶催化转化法生产L-苹果酸时,应用在生物反应器内原位结晶分离产品的方法,实现了酶催化反应与分离的有效祸合,使反应底物富马酸的转化率达99.9%,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且这种藕合不需要增加设备投资,工艺简单便于操作。

徐虹等人(20-21)也在L-丙氨酸酶法生产中使用了类似的反应与分离技术,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对L-天门冬氨酸的转化率近100%,最终L-丙氨酸的收率达90%。

3、酶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应用3.1 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应用酶催化技术可以生产许多成品药及医药中间体。

它是通过以制造初级代谢产物、中间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催化转化和拆分等形式来进行的。

这已成为当今新药开发和改造传统制药工艺的重要手段,特别在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生产中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重点介绍几个制药领域中酶催化技术的应用:(1)氨基酸(22)化学合成的氨基酸均D,L混旋型产物,药效差。

50年代以来猪肾和米曲氨基酰化酶已被用来拆分乙酰-D,L-氨基酸。

1969年日本田边制药会社成功地利用固定化酶催化技术连续拆分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和乙酰-D-氨基酸,乙酰-D-氨基酸用化学消旋后再在固定化酶柱上拆分大量生产L-苯丙氨酸、撷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

日本左右田等以α-酮酸为起始原料,在D-氨基酸转氨酶、谷氨酸消旋酶、谷氨酸脱氢酶及甲酸脱氢酶这4种酶的作用下,开发了D-氨基酸的合成方法。

南京化工大学国家生化技术工程中心则成功地利用较廉价的α-苯丙酮酸,通过转氨酶等催化生产L-苯丙氨酸并联产副产物丙酮酸。

Kula等(23)开发了酶拆分一原位连续再生辅酶系统一膜分离藕合工艺,可自动化控制及扩大规模生产L-氨基酸。

南京化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地利用多酶系统从D-对羟苯海因转化合成D-对羟苯甘氨酸,目前正在开发与膜分离相结的新工艺,他们还开发了酶法与原位结晶分离藕合技术生产L-丙氨酸的新工艺,并已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2)有机酸酶催化已用于柠檬酸、L-苹果酸、L-酒石酸、L-乳酸等多种具有光学活性有机酸的生产。

胡永红等将酶催化与原位结晶分离技术祸合生产L-苹果酸,底物的转化率接近10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抗生素多种青霉素酰化酶(如6-氨基青霉烷酸、氨苄青霉素和羟氨青霉素)、头孢菌素酰化酶(如7-烷基头孢烷酸)、链霉素等都是酶催化技术应用大规模抗生素工业生产的实例。

(4)肽类药物酶催化肽键合成可用来生产许多种多肽药物,如胰岛素、环孢菌素A等。

酶催化合成甜味二肽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3.2 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1)固定化的细胞和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首先固定化酶技术可用于治疗一些代谢障碍疾病。

已知人类关于新陈代谢的疾病已超过120余种,很多病因归结为人体缺乏某种酶的活性,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某种方式给病人提供他所缺乏的酶。

其提供的方式主要有:①将固定化酶用于体内作为治疗药物;②将固定化酶组装成体外生物反应器,通过体外循环作为临床治疗剂。

将固定化酶用于临床诊断的例子很多,如各种酶测试盒层出不穷,采用固定化酶柱反应器的IFA(流动注射法)可用于临床诊断检测尿酸、葡萄糖、氨、尿素、谷氨酸、乳酸、无机磷等。

参考文献(1)时钧,汪家鼎,余国琼,陈敏恒主编,《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下册,第26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Nishida Y.,etal,Enzyme Mierobiol.Technol.,1985,11(5):283-91; (3)胡永红,欧阳平凯等,工业微生物,1997,27(1):17-20;(4)胡永红,欧阳平凯等,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6,18(4):106-110;(5)胡永红,欧阳平凯等,生物工程学报,1995,11(4):395-398;(6)胡永红,欧阳平凯等,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5,11(1):13-17(7)欧阳平凯,胡永红等,中国专利CNl093752A,1993,4,16 ;(8)徐虹,王雪根,欧阳平凯,工业微生物,1998,28(l):38-39(9)Margolin A.L.,Klibanov A.M.,J.Am.Chem.Soc.,1987,109:3802-3803 (10)Klibanov A.M.,Tr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