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化学 第六章_酶

第三节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是通过吸附、偶联、交联和包埋等物理或 化学的方法把酶连接到某种载体上,做成仍具有酶 催化活性的水不溶性酶。
作用特点:稳定性提高,易分离,可反复使用,提 高操作的机械强度。
1.固定化酶的制备
2.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最大弱点是不稳定性,对
体。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 加快反应速度;
◦ 不改变平衡常数;
◦ 自身不参与反应。
专一性:即酶只能对特定的一种或一类底物起作用。 可分为:
◦ 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 一个反应,而不作用于任何其它物质。 ◦ 相对专一性:这类酶对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都 有作用。包括键的专一性和基团的专一性。 ◦ 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类酶只对底物的某一种构 型起作用,而不催化其他异构体。包括旋光异 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
(ES),再分解成产物( P)并释放出酶,使反应
E1
能 量 水 平
ES
E2
E+S
G
沿一个低活化能的途径进
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
P+ E
反应过程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
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称为酶
原的激活。
本质:酶原的激活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
的过程。
第二节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一、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 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 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ax),此时再增加底 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表现为零级反应。
酶解工艺的好处

酶解工艺的好处引言酶解工艺是一种利用酶催化反应来转化化学物质的过程。
它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生物燃料生产等。
本文将探讨酶解工艺的好处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酶解工艺的定义酶解工艺是一种利用酶催化反应来加速或促使化学物质转化的工艺。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具有高效催化作用并且在反应结束后会保持相对稳定。
酶解工艺通过加入适当的酶,使得反应速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高效转化化学物质的目的。
酶解工艺的好处酶解工艺具有许多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的独特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酶解工艺的好处。
1. 温和的反应条件酶解反应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常温和中性pH。
这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温和的反应条件不仅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还可减少能量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2. 高效催化作用酶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性,可以在较低浓度下实现高反应速率。
这一点在工业生产中尤为重要,它可以节约酶的使用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选择性和特异性酶对于特定的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精确地催化特定的反应,而不会干扰其他化学反应。
这对于合成复杂化合物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4. 可逆性和可重复性与许多化学催化剂不同,酶是可逆的,并且在反应结束后可以被分离和再利用。
这种可逆性和可重复性使得酶解工艺更加经济和环保。
5. 适应性和容忍性酶能够适应多种反应环境,并且对一定程度的温度和pH变化具有一定的容忍性。
这使得酶解工艺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业条件和生产要求。
酶解工艺的应用酶解工艺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酶解工艺在食品加工、药物开发和生物燃料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1. 酶解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酶解工艺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酶解可以被用于催化面包发酵的过程,以及制作乳制品时的乳化、凝固和清洁。
酶解还可以用于提取植物蛋白、果汁酶解和味精生产等过程。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还使得食品加工工艺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酶技术原理与应用

酶法提取原理摘要:简要介绍了酶法提取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提取速率的影响因素,结合酶法在提取有效成分中的应用实例和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对酶法在中药提取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酶法;中药提取;综述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一朵盛开的奇葩,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中药成分复杂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因此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即为如何有效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传统提取方法如煎煮、回流、浸渍、渗漉法,存在着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中药提取中,对中草药细胞壁的有效成分进行分解破坏,从而降低传质阻力,提高提取率;可改变中药目标产物的生理生化性能,优化产物效用,并且酶法提取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环保无毒,现已将其用于中药提取过程。
本文就酶法的提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1酶法提取的基本原理大多数中药为植物性草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多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溶剂需要克服来自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传质阻力。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选用合适的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能分解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产生局部的坍塌、溶解、疏松,减少溶剂提取时来自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阻力,加快有效成分溶出细胞的速率,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1]。
而且,在中药提取中酶法可作用于目标产物,改善目标产物的理化性质,提高其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少溶剂的用量,降低成本;也可改善目标产物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提高其效用。
2酶法提取的特点2.1反应条件温和,产物不易变性酶法提取主要采用酶破坏细胞壁结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的特点,而酶的专一性可避免对底物外物质的破坏。
在提取热稳定性差或含量较少的化学成分时,优势更为明显。
杨云龙等[2]用酶法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酶解法来处理洋葱皮,避免了因高温对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破坏,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生姓名许超班级****** 学号********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周亚军摘要:介绍了现代酶工程、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近况。
现代酶学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酶;食品工业;应用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Enzymatic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Abstracts:This paper introduces important effect 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 in the production of flesh,fish,eggs,milk,vegetable,beverage,vintage,toast food and refine suger,and gives development prospect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Key words:enzyme;food industry;application;1.前言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在各种各样酶的作用下进行的[1]。
由于酶反应温和,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容易控制,因此十分适宜食品加工应用[2]。
酶用于食品加工中具有以下优点:改进食品加工方法;改进食品加工条件,降低成本;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风味、颜色等。
目前酶工程、酶制剂已在食品加工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几千年前,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将酶应用于制作发酵饮料等生产中,我国早在夏禹时代酿酒就已出现。
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如制糖工业、饮料工业、焙烤工业、乳品工业等[3]。
酶工程2-2 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3. 红曲霉(Monascus)
• 红曲霉: 菌落初期白色, 老熟后变为淡粉色、紫 红色或灰黑色,通常形成红色色素。菌丝具有隔膜, 多核, 分支甚繁。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支 的顶端, 单生或成链, 闭囊壳球形, 有柄, 其内 散生10 多个子囊, 子囊球形, 内含8 个子囊孢子, 成熟后子囊壁解体, 孢子则留在闭囊壳内。
细 菌
1.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形态:呈杆状, 有的近似球状, 大小为0. 5μm ×1~3 μm , 一般无荚膜, 无芽孢, 运动或不运动, 运动者周生鞭毛。菌 落从白色到黄白色, 光滑闪光, 扩展。
• 革兰氏染色阴性。 • 产生的酶一般都属于胞内酶, 需要经过细胞破碎才能分离 得到。 • 采用大肠杆菌生产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 N A 聚合酶、 D N A 连接酶、核酸外切酶等, 在基因工程等方面广泛应 用。
• 枯草杆菌是应用最广泛的产酶微生物, 可以用于生产α-淀 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等。 例如,枯草杆菌BF7658 是国内用于生产α-淀粉酶的 主要菌株;枯草杆菌AS1.398用于生产中性蛋白酶和碱性磷酸 酶。 • 枯草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都是胞外酶, 而其产 生的碱性磷酸酶存在于细胞间质之中。
霉 菌
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是曲霉属黑曲霉群霉菌。
• 菌丝体由具有横隔的分支菌丝构成, 菌丛黑褐色, 顶囊大球形, 小梗双层, 分生孢子球形, 平滑或 粗糙。 • 黑曲酶可用于生产多种酶, 有胞外酶也有胞内酶。 例如, 糖化酶、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果胶酶、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核糖核酸酶、脂肪 酶、纤维素酶、橙皮苷酶和柚苷酶等。
第三章酶的生产

2023年5月15日星期一
第三章 酶的生产制备
酶的生产方式
1.提取法: 植物、动物、微生物
2.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 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合成。 上个世纪50年代起利用微生物生产酶
。 1949年细菌发酵生产淀粉酶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植物细胞和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酶。
木瓜细胞培养生产木瓜蛋白酶和木瓜 凝乳蛋白酶 人黑色素瘤细胞培养生 产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34
2.生长偶联型中的特殊形式——中期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 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合成也随着停止。 特点:酶的合成受产物的反馈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
所对应的mRNA是不稳定的。
枯草杆菌碱性磷酸酶合成曲线 35
3.部分生长偶联型(又称延续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 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 特点: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和产物阻遏。
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
黑曲霉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曲线 36
4. 非生长偶联型(又称滞后合成型)
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并 大量积累。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 特点:受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
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合成曲线 37
总结: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主要因素
②发酵代谢调节:理想诱导物的添加,解除 反馈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难利用的碳 氮源的使用,补料发酵)。
③降低产酶温度。
二、细胞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
Monod方程:
S-限制性基质浓度; μm—最大比生长速率; Ks —Monod常数
高中生物教案(人教课标版)选修 2 第 4 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 1 节

2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课下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生物性污染的情况,课堂安排同学们对搜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识生物性污染的严重性,并运用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从社会中来──入侵植物水葫芦,紫茎泽兰等,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2.通过实例分析识别生物性污染。
3.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课题。
本节教材是让学生了解生物性污染的基本知识,及其防治措施。
因为学生在小学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
本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则更多地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呈现一些生物性污染的现象,通过生物性污染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2.酶在基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小学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
但以前往往比较注重从宏观方面组织教材,内容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而本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则更多地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呈现一些生物性污染(赤潮)、光化学污染(伦敦烟雾事件)和物理性污染(电磁辐射)的基本的事实或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得出答案,总结出生物性污染的本质和概念。
运用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要治理生物性污染也需要人们拿出实际的行动。
在“到社会中去”的栏目中,教材又安排了一项针对性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防治生物性污染的方法去查找资料,研究和分析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造纸用淀粉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造纸用淀粉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淀粉酶是一类能够分解淀粉为可溶性低聚糖的酶。
在造纸工业中,淀粉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淀粉作为造纸过程中常用的添加剂之一,可以提高纸张的强度、平整度和耐久度。
然而,纯淀粉不易溶解并添加到纸浆中,它往往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
淀粉酶的引入使得淀粉的应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分解,使其转化为糖分子,从而提供了纸浆中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此外,淀粉酶还可以降解淀粉颗粒的粘性,促进纤维之间的结合,增强纸张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在纸浆加工过程中,淀粉酶还能够帮助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颜色。
淀粉酶在造纸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被添加到纸浆中,以增强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淀粉酶还可以用于纸张的预处理过程,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低聚糖,从而提高纸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在纸浆的漂白和脱墨过程中,淀粉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总而言之,淀粉酶在造纸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纸张的强度、平整度和耐久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颜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淀粉酶在造纸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淀粉酶的更多新应用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造纸工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简要介绍了淀粉酶在造纸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最后概述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淀粉酶在造纸中的作用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淀粉酶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淀粉酶在造纸中的应用。
在2.1节中,将介绍淀粉酶的定义和作用。
首先给出了淀粉酶的定义,即一类能够降解淀粉分子的酶类。
接着详细介绍了淀粉酶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功能。
包括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以及在生物体内起到调节淀粉代谢和供能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酶工程的资料
一、酶工程内容:
(一)“产酶”模块,包括微生物发酵产酶、细胞工程产酶和现代分子技术产酶等;
(二)“分离酶”模块,包括酶的酶学性质、酶的分离纯化等;
(三)“改造酶”模块,包括酶的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和酶的有机催化等;
(四)“用酶”模块,包括酶在医药、食品、轻化工、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二、酶的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其催化的多样性已使其在生物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自然
界酶分子进化原理,构建具有实际应用所需的高催化效率、高稳定性的酶是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
要目标。随着人们对酶的三级结构了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合理设计方法,比如定点突变和结构
域重组,被用来改变酶的性质和功能。通过合理设计改造的酶,不仅在工业和医药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也加深了人们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认识。结构域重组是自然界中蛋白质进化的一
个重要途径,也是人工设计和改造酶蛋白的有效策略。天然存在的与多种功能和性质相关的蛋白
质结构域为人们构建新型酶蛋白提供了重组素材。传统的结构域重组方法通过重组同源蛋白质的
结构域,已经成功地构建出了许多嵌合酶。它们或具有新的催化活力,或改变了底物特异性,或
在稳定性上获得了提高,等等。一般来讲,重组亲本的同源性越低,嵌合酶获得新功能的可能性
越大。重组低同源性的亲本蛋白质的困难在于,来源于不同亲本的结构域在重组过程中往往会破
坏结构域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导致无活力的嵌合酶。因此,蛋白质工程的合理设计需要加深对蛋
白质进化机制的理解,以及有效地构建嵌合蛋白质的新策略。
蛋白质的合理设计是最早出现的蛋白质工程方法,它发展迅速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合理设
计是在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定点突变等技术对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进行
改造的一种方法。应用合理设计改造蛋白质依赖于对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了解。随着计算生物学的
发展,即使目标蛋白质并没有获得解析的晶体结构,人们也可以通过与其同源的蛋白质结构进行
计算机同源建模,获得其可能的结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特性使得合理设计成为研究蛋白质结
构-功能关系的强有力的途径。根据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合理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tion)
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向目的 DNA 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包括
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等[5]。定点突变能迅速、高效地提高 DNA 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的性质。
2
根据已知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信息以及对其性质的了解,可以推测出特定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结构
中的作用,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也为预测特定氨基酸残基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综合利用这些
信息,对具有重要功能的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可以有效地改变蛋白质的性质。
定点突变与随机突变组合应用也是改善酶的性质的有效途径。漆酶由于其宽的底物谱和催化
反应类型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却受到它们低表达量和催化活力的限制。oschorreck
等人通过随机突变和定点突变方法的结合,使该酶的表达量提高了 11 倍,其催化酚酸聚合的活
力也比野生型得到明显提高
2、蛋白质的结构域重组(domain recombination)
定点突变只集中在对蛋白质分子的小范围改造,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得到功能上的跃迁。随着
对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结构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虽然具有相似的折叠,
但在一级序列和功能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随着对酶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
酶的作用机制具有模块化性质。将与酶热稳定性或底物特异性相关的基本模块如二级结构元件、
亚结构域、结构域进行重组构建嵌合蛋白质,一方面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序列和功能之间的关
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大量新的蛋白质。
传统的结构域重组方法是在结构域之间的柔性连接区(loop)将来源于不同亲本的结构域连
接起来。人们利用这种结构域重组方法已经成功地改造了一些酶的性质。例如 Griswold 等人重
组了来源于人和鼠的 GST 蛋白的结构域,得到的嵌合酶获得了催化谷胱甘肽转化成利尿酸的活
性,这种活性在亲本蛋白质中是不存在的。一般来讲,重组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获得的杂合蛋
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大,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残基之间的冲突。事实上,当亲本的
一级序列一致性小于 70%,利用传统的结构域重组得到的杂合蛋白质往往会产生错误的折叠。这
就是低同源蛋白质结构域重组带来的交叉破坏。人们希望打破这一限制,因为同源性越低的蛋白
质之间进行结构域重组产生具有新功能的杂合蛋白质的可能性越高。
3、全新的蛋白质分子设计也叫从头设计。它是从一级序列出发,设计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序列,
使其折叠成一个复杂的,有功能的蛋白质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蛋白质的功能与它的三级结构
密切相关,通过序列的改变可以实现结构的改变从而获得功能的多样性。从头设计自然界不存在
的蛋白质是蛋白质工程中的一个重大挑战。近年来,复杂的计算机算法的迅速发展,使这一领域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3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的酶封锁在固体材料或限制在一定
区域内进行的活跃的,特有的催化技术,并可回收长时间使用的一种技术。固定在一定载体上,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的酶。
1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
2包埋法:
将酶和细胞包埋于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载体【小球】内,制成固定化酶。
3、吸附法: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活性炭、多孔陶瓷等】将酶吸附在包面,使酶固定的方法。
优点:
固定化酶可以重复,使用效率高,成本低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简化了提纯工艺;
2001年世界酶制剂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我国各种工业酶制剂总产量超过32万吨,产值6
亿多元,应用覆盖洗涤剂、纺织、酒精、白酒、啤酒、味精、有机酸、淀粉糖、制药、制革、饲
料、造纸、果汁、肉、蛋、豆、奶、面制品加工等诸多工业领域,创造工业附加值数千亿元。
据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我国2001年酶制剂生产量为32万吨。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酶
种有20多种。产品以糖化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三大类为主,此外还有果胶酶、β-葡聚糖
酶、纤维素酶、碱性脂肪酶、木聚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植酸酶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水平
达到国外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酶制剂产品主要应用于酿酒、淀粉糖、洗涤剂、纺织、皮
革、饲料等行业,对这些行业改革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得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
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酶制剂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食品工业,全世界食品工业用酶约占总量的60%,我国更高达
85%以上。
果胶酶的综合:
4
果胶酶是一种水解酶,可以将果胶水解成为半乳糖醛酸,
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可以利用黑曲霉生产果胶酶
利用固化技术可以将酶固定在固体材料上,酶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变,通过固化技术可以使酶
不溶于水,却可以反复利用,这样,果胶酶就可以“永存”。
在实践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果汁纯化的过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