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3功授课课件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3功授课课件新版苏科版
知识点 1 什么是功
F
没有成效
知1-导
搬而不动
F 拉而不动
感悟新知
F F
知1-导
f
将货物提高 拉小车前进
汽车受阻力滑行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
了一种“贡献”和“成 有成效
效”意思在里面。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或 垂直无功)
感悟新知
知1-讲
不做功的情况 1. 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 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 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感悟新知
知1-讲
例 1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 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B )
感悟新知
知3-讲
解析:分析数据有一些发现,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发现 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作机械功原 理.C 选项是D 选项基础上的延伸,故C 选项是具 有较高水平的发现.
课堂小结
功 力
课堂小结

1. 功的计算:(1)公式: W=Fs。 (2)注意: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感悟新知
知1-讲
导引:本题中表述的四种情景,既有力也有距离, 但如果力和运动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下力 不做功。
感悟新知
总结
知1-讲
力对物体做功,一要有力,二要有距离,三是 距离必须在力的方向上。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中考·北京】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 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则下列 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B.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C.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D.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单元复习课件(共36张)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单元复习课件(共36张)

F F
G
G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1源自F=G21
F=
G
3
斜面作用:省力
轮轴实质:省力杠杆
二、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 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功的计算: W=FS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 册第十一章《简单机 械与功》单元复习课
件(共36张)
教学目标
▪ 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 2、了解滑轮的特点,会组装滑轮组。 ▪ 3、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了解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 4、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间的关系,能计算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解释有关现象。 ▪ 5、能在具体实际中找到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
• (1)若F1=12N,方向竖直向下,问作用在B点的力F2的最小值为多大?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n
钩码移动的距 离/m
弹簧测力计移 动的距离 /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3
1.2
0.1
0.3
例.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表中空白处写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值;
(3)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答: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支点到钩码的距离就是力臂,此时杠杆如果不水平,则支点到钩码 的距离就不是力臂。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 读出.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件(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件(新版)苏科版

【典例3】(2013·无锡中考)木块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作用
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2m,拉力做功为
J力对木块做功为
J。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 到了拉力并且移动了一段距离,水平拉力做功W=Fs=5N×2m=10 其功率 P W10J重力1W 的。 方向竖直向下,木块在竖直方
高频考点2 中考题眼
滑轮及滑轮组
①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②计算加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大小 ③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判断:提升重物时,转轴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转轴随重物一 起移动的是动滑轮。 (2)实质及特点。 ①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 ②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 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力F= 1
n
(G物+G动)。
(3)滑轮组的组装。
①首先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有两种方法。
a.已知物重G和动力F且不计摩擦和绳重时,则n= G ;
F
b.已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则 n
s。
h
②然后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奇偶性确定绳子固定端的
位置,即“奇动偶定”。
为奇数,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4)杠杆的分类:
种 类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特 点 实 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l1_>_l2 l1_<_l2 l1_=_l2
F1_<_F2 F1_>_F2 F1_=_F2
_省__力__费__距__离__ 起子 _费__力__省__距__离__ 钓鱼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F1/N L1/cm F2/N L2/cm2634(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0.5N63NG=⨯=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L=⨯=2cm36cm右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5N 6cm 10cm 3NFL L G ⨯===右左 即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10cm 。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点简单机械的综合应用1.如图11-D-1所示,利用四种机械分别提升同一个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图11D-12.山区的公路多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A.提高功率B.提高机械效率C.减小所必需的D.减小所做的功3.如图11-D-2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A.定滑轮,可省力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图11-D-24.如图11-D-3所示是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与教堂建设中常用的吊车,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吊车实质上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机械的组合.图11-D-35.如图11-D-4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来搬运砖块的两种机械(滑轮组和起重机).观察甲、乙两图可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图丙和图________可得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起重机比滑轮组做的功多.图11-D-46.如图11-D-5甲所示是一台正在建筑工地作业的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为1.2×103 kg的重物竖直匀速提升3 m,拉力F的大小为8000 N, 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取10 N/ kg)图11-D-57.骑变速自行车(如图11-D-6所示)上坡时,要想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较大的,增大动力臂B.较大的,减小阻力臂C.较小的,增大动力臂D.较小的,减小阻力臂图11-D-68.如图11-D-7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定滑轮,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始终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棒和悬线足够长)(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D.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图11-D-79.如图11-D-8所示,斜面长6 m、高3 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 N的拉力F使物体在5 s内沿斜面移动了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D-8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B.物体重300 NC.拉力F做的功是600 JD.拉力F的功率是40 W10.如图11-D-9甲所示为一种搬运建筑材料的装置,AB是杠杆,O为支点.杠杆平衡时,B端受到向下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端受到的向下的拉力;用于装载货物的小车自重为500 N,若搬运2000 N的货物,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F甲=1600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________%;若用同样的滑轮按图乙组装,匀速提升相同的货物,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为F乙,乙滑轮组的效率为η乙,考虑实际情况,则F甲________F乙,η甲________η乙.(后两空均选填“>”“<”或“=”)图11-D-911.小聪估测书包重力.现有细绳、重力可忽略的长硬棒、刻度尺、一瓶600 mL的水,空瓶的质量忽略不计.(1)这瓶水的质量m=________,重力G=________.(1 mL=1 cm3,水的密度是1 g/cm3,g取10 N/kg)(2)手提细绳,如图11-D-10所示,硬棒水平静止.在图中标示需要测量的长度.图11-D-10(3)书包的重力约为______________(用上述求得的物理量及所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若测量中硬棒挂书包一端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硬棒恢复水平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图11-D-11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配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电动机和配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配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配重的质量为400 kg,空轿厢的质量是500 kg,额定载重量是1000 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一切摩擦.(g取10 N/kg)(1)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配重的重力做的功是多少?(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4)简述配重的作用.(至少两条)图11-D-1113.[2016·绵阳] 如图11-D-12所示,小丽用三个均重10 N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以1 m/s匀速起吊重470 N的物体,物体上升 5 m,不计绳的重力及一切摩擦.绳的拉力F=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图11-D-1214.[2016·菏泽] 组合机械的斜面长4 m,高2 m,将重为100 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11-D-13所示,需用的拉力为40 N,需要的时间是5 s.那么,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是________W.图11-D-13教师详解详析1.C2.C3.C4.定滑轮 轮轴5.做相同的功,起重机用时短 丁6.7.2×104 50%7.A 8.D 9.C10.小于 62.5 > >11.[导学号:29762032](1)0.6 kg 6 N(2)如图所示(3)l 2l 1×6 N (4)把书包向右移动一点(或把细绳向左移动一点)[解析] (1)水的质量m =ρ水V =1 g/cm 3×600 cm 3=600 g =0.6 kg ,水的重力G =mg =0.6 kg ×10 N/kg =6 N.(2)要得出书包的重力,还需测出书包及水瓶对杠杆的力臂.(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包l 1=G 水l 2,则G 包=G 水l 2l 1=l 2l 1×6 N. (4)若书包一端下沉,则说明书包对杠杆的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大于水瓶对杠杆的力与其力臂的乘积,所以应该减小l 1,将细绳向左移动或把书包向右移动一点.12.[导学号:29762033](1)由图像可知,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v =2 m/s ,匀速运动的时间t =6 s ;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h =vt =2 m/s ×6 s =12 m.(2)配重的重力:G 配重=m 配重g =400 kg ×10 N/kg =4×103 N ,配重下降高度h =12 m ,配重的重力做的功:W 配重=G 配重h =4×103 N ×12 m =4.8×104 J.(3)由平衡条件知,G 配重+F =G 轿厢+G 额定载重,故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 F =G 轿厢+G 额定载重-G 配重=(500 kg +1000 kg -400 kg )×10 N/kg =1.1×104 N ;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P =Fv =1.1×104 N ×2 m/s =2.2×104 W.(4)配重的作用:以其自身重力去平衡轿厢侧悬挂的重力,减小电动机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电动机的功率,延长钢丝绳的寿命等.13.125 94%[解析] 受力分析如下:根据图甲和二力平衡条件可得:2F ′=G +G 动,①因为定滑轮不省力,所以根据图乙和二力平衡条件可得:2F =F ′+G 动,②联立①②得,2F =G +G 动2+G 动=470 N +10 N 2+10 N =250 N , 则F =12×250 N =125 N. 根据图甲可知,因为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当物体上升5 m 时,右端F ′处移动的距离:s ′=2×5 m =10 m ;根据图乙可知,因为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右端F 处移动的距离:s =2×10 m =20 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Gh Fs ×100%=470 N ×5 m 125 N ×20 m×100%=94%.14.200 64[解析] 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Gh =100 N ×2 m =200 J.斜面长L =4 m ,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 =2L =2×4 m =8 m ,总功:W 总=Fs =40 N ×8 m =320 J ,总功功率:P =W 总t =320 J 5 s=64 W.。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绳自由端的拉力F/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η/%1 1.00.510302 2.00.951574.1(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66.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30cm310cmsnh===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111111N0.1m100%100%100%66.7%0.5N0.3mW G hW F sη⨯=⨯=⨯=⨯≈⨯有1有1总(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同时方便___________;(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如图乙所示的钩码,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增加钩码且不改变钩码悬挂点位置的前提下为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将____________即可;(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他们取下右侧钩码,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红的方案如图丁所示。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4功率课件(新版)苏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4功率课件(新版)苏科版

四、功 率
类型三 如何测量功率
例3
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明和几位同学准备开展“比一比
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他们设计了三套方案:①测量出各自的体 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的功率并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算出 爬楼做的功并进行比较;③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
物体做功的快慢.
[答案] 两次做的功相同,但在 做功过程中,做功的快慢不同.
图11-4-1
四、功 率
学点2 功率的定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完成问题.
小明体重500 N,教室在教学楼的二楼,他上楼用时8 s,小
红体重400 N,教室在教学楼的三楼,她上楼用时16 s,学校
每层楼高约4 m,两位同学学习了功的有关知识后,提出了以
W P=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 瓦特(W) . t ;单位: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
问题2: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是指
四、功 率
[拓展] 功率大小的比较:①在做功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
的长短,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②在做功时间相同时,比
较做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③比较单位时间内所
四、功 率
[方法指导]公式法求解功率相关题目:s、t、v、F、W、P 这六个量中包含三个 s W 基本公式:速度公式 v= ;功的公式 W=Fs,功率的公式 P= 、P=Fv.物理各 t t 量间可以利用公式相互求解,重点抓住功率的公式.
F W [易错辨析]公式 p= , P= , P=Fv 中压强符号和功率的符号是同一个英文字 S t 母的大小写,易混淆.
四、功 率
[易错警示]功表示做功的多少,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

初中2018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检测(答案解析)

初中2018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检测(答案解析)

2018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t cd,运动距离s ab=s 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A.ab段做功较多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C.ab段功率较大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B.做功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C.机械效率越高,则有用功越多D.增加物重,可以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填空题3.工人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在20 s时间内将700 N重的货物匀速提升了4 m,已知他对绳子的拉力为500 N.该工程中,工人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工人对绳子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4.如图所示,用力F提水桶:①由井底提起H高度;②提着水桶不动;③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s;④爬上长为L、高为h的楼梯.以上四种情况,力F对水桶有做功的是_____(填序号);若s>L>H>h,则做功最多的是_____(填序号).三、计算题5.小华参加体育中考的跳绳考试时,她在1min内连续跳了150次,获得跳绳项目的满分.已知小华的质量为45kg,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时,跳起时重心升高的平均高度为4cm.g取10N/kg.求:(1)小华站在操场上等待时对地面的压强;(2)小华跳一次所做的功;(3)小华跳绳时的平均功率.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体积为1 dm3、密度为3×103 kg/m3的石块从水面下2 m处用5 s的时间匀速拉出水面后,再匀速提升了5 m,动滑轮重为20 N。

(不考虑石块的厚度,不计摩擦,不计水的阻力)求:(1)在石块未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功率;(2)石块离开水面后,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