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 小动物唱歌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 小动物唱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音的强弱。
2.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3.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你的动作和声音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学生起来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你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来打下招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动物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二、感受导入新课师:“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你们看这是谁来了,(PPT出示老虎)谁来模仿一下它的叫声?(指名回答)老虎的声音很大很宏亮,再看这又是谁来了?(PPT出示小猫的图片)谁来模仿一下小猫的叫声?(指名模仿)”对比两者的叫声。
师:“老虎和猫的叫声对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老虎的叫声很大很宏亮,小猫的叫声很小很温柔。
在音乐中,声音大我们就叫它强用“F”表示,声音小我们叫它弱用“P”表示。
那同学们能把你们刚才模仿的小动物的叫声分分类,哪些叫声强,哪些弱。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上的动物头像)师:你还能模仿生活中其他强的声音吗?学生回答(近处的雷声、牛、狼叫、近处刹车声等等,让学生并模仿)弱的声音还有哪些?(小雨的声音:沙沙沙、蚊子飞的声音:嗡嗡,远处的脚步声)三、游戏体验感受音的强弱1.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击声音,让学生分辨音的强弱,并且跳到相应带强弱圈里。
“下面我们来做个跳房子的游戏,跟据老师打击的强弱,跳到讲台上相应的强弱记号里,要求:强时请高高跳起重重地落到相应的记号里,弱时请轻轻抬起轻轻落下。
”教师敲打鼓、锣、叉。
2.按老师的强弱要求,编创音乐故事。
请按老师的强弱要求来用自己的方式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课题:《小动物唱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小动物唱歌》是人教版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这是一首描写动物的创作歌曲。
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弱起小数小节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按节奏读歌词等环节淡化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寻找并正确运用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正确演唱。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歌词、表演以及制作头饰等多种趣味性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发展其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品质和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2、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声音不仅有高低,还有强弱,认识力度记号f和p。
3、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在音乐中正确表现音的强弱,学唱并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重点:1、学习《小动物唱歌》根据歌词内容做体态律动。
2、感知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视唱,表现。
教学难点:跟琴唱准节奏、强弱,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伴奏带、打击乐器(铃鼓、沙锤、三角铁、鼓、锣),小动物头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律动2、师生问好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1、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生答)2、模仿小动物声音活动:大家一起学学它们的叫声,看谁学得最象,请他上台来带头饰角色扮演。
3、故事导入,理解声音的强与弱⑴教师导入故事:今天老虎看到和自己长得很像的猫,想和他比试比试谁的嗓门儿亮。
活动:请刚才角色扮演的“老虎”与“小猫”比赛,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行辨别声音的大小。
⑵小结:(出示强弱记号“f”与“p”)音乐中声音大的叫强,用“f”表示;声音小的叫弱,用“p”表示。
一年级音乐下册-小动物唱歌-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小动物唱歌-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本教案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在音乐下册中学习小动物唱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本教案是根据人教新课标版制作,旨在更好地配合教材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小动物唱歌的第二课时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让学生复习上一次课中学习的内容2.教学新歌曲《大象走路》3.教学歌曲中的节奏,及歌曲动作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配合本次教学,教师应提前准备好以下物资:1.教学用的CD,能够播放歌曲《大象走路》2.准备图画及玩偶等相关的教材,帮助学生学习歌曲。
3.准备大象耳朵和鼻子的模型。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上一次课中学习的内容1.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回忆起上一次课中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回忆起歌曲的内容,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快地回忆起前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教学新歌曲《大象走路》1.播放《大象走路》的CD,让学生听一遍。
这里可以使用小学生耳朵发育的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听一遍CD中的歌曲,因为小学生有很好的吸收音乐的能力。
2.介绍《大象走路》这首歌的歌曲内容,并通过图画和玩具等模拟大象和他的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歌曲和动作。
第三步:教学歌曲中的节奏,及歌曲动作1.利用教材中的大象耳朵和鼻子的模型帮助学生学习歌曲节奏并运用手势学习歌曲的节奏。
2.通过模拟大象的走路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动作,以便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作业1.在课堂上学习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大象走路》这首歌曲,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2.要求学生到家练习歌曲,以加深他们对这曲子的记忆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教学总结在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小动物唱歌的第二节,并通过歌曲《大象走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
教师通过模拟大象的走路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小动物唱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材分析《小动物唱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动物们唱歌的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感,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4.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和音高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 准备歌曲《小动物唱歌》的乐谱。
3. 准备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如小鸟、小狗、小猫等。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小动物的名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授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边听边跟随音乐节奏拍手。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分组进行教学,让学生互相纠正、鼓励。
4. 歌曲练习:教师设置歌曲练习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节奏、音高上进行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5.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描述的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唱歌?唱歌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快乐?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快乐,愿意唱歌?八、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掌握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旋律和歌词。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九、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小动物唱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年级音乐下册 小动物唱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小动物唱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
2. 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符。
三、教学难点1. 音乐节奏的把握。
2. 音符的识别和唱名。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乐器。
3. 歌曲《小动物唱歌》乐谱。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2. 歌曲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重点教授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学生跟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模仿其叫声和动作,唱出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收获、说感受。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模仿小动物叫声和动作时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过程中,对音乐节奏和音符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练习歌曲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进行歌曲学习和实践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2. 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歌曲和故事,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避免过度强调技术细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简谱) 歌表演 小动物唱歌》2

学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口风琴电子琴多媒体卡片
榆林高新第七小学“构建童真课堂”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补充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你们瞧这是谁来了?(出示《柳树姑娘》的图片)学生风采展示。
2听到了柳树姑娘的歌声,看到了柳树姑娘的舞蹈,许多小动物也按捺不住要为美丽的春天高歌一曲了。(板书《小动物唱歌》)
二、重点前置,复习力度记号。
1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动画图片)
2同学们听到这些小动物的歌声后,有什么发现?(引出强弱
3想一想:除了用声音表示强弱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表现强弱?
三、聆听歌曲,整体感知。
1同学们的表演真实太精彩了,瞧,你们的表演吸引了远处跑来的两只小动物,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它们是谁?(听歌曲《小动物唱歌》)
时间
周次
3月21日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音乐
教学
内容
小动物唱歌
课时1课时Biblioteka 课型歌表演教学
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2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理解音乐中声音的强弱。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歌词。并能够通过唱、舞等手段进行歌表演。
重难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能够按照要求正确演唱歌曲。
2能准确的演唱弱起节奏
2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看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3听歌曲,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并试着唱一下。(强弱)
四、观看乐谱,模唱歌曲。
观看乐谱,认识弱起节奏,试着跟伴奏轻声演唱。
五、填词演唱,小组汇报。
六、发挥想象,创编表演。
1小组讨论,创编表演(教师口风琴伴奏)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小动物唱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2. 通过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小动物唱歌》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歌词及旋律。
2. 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及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歌词和旋律,能用自然的嗓音演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及特点,能在唱歌过程中表现出小动物的生动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小动物唱歌》及相关小动物图片。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 教学材料:乐谱、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新课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各种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及特点。
(2)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
(3)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在唱歌过程中表现出小动物的生动形象。
3. 课堂活动:(1)学生扮演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进行歌唱表演。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动物唱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学生能正确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在唱歌过程中表现出小动物的生动形象。
3. 学生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理解和创造力发挥,以及课后创作小动物唱歌歌曲的数量和质量。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宠物或户外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家中宠物或户外小动物的歌曲,并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表演。
八、课程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亲身体验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形态,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一年级音乐下册 小动物唱歌 2课件 人教新课标

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音的强弱。 • 2.同学们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曲,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 相处。 •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同学们积累大量描 写动物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参与,培养 同学们的创编能力。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12022/1/11January 11,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12022/1/112022/1/111/11/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12022/1/11
•
4/4
小动物唱歌
××∣× × × ××∣ × × × -∣
许 多 小 动 物 在 唱 着 歌,
许 多 小 动 物 在 唱 着 歌,
× × × ×∣× × × ××∣× × × ××∣
喵 喵 真 快 乐。 许多 小 动 物 在
汪 汪 汪 汪 真 快 乐。 许多 小 动 物 在
× × × -∣× × × ×∣× × × ∣
唱 着 歌, 喵 喵 真 快 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唱歌
【教材分析】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中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重点在于通过让学生在感受声音的强与弱中学会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情感体验初步学会创编。
整堂课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开始的情境创设到最后的欢唱,都注重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了低年段“在玩中学、在动中学”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跟唱的单调形式。
课堂中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与弱以及学会演唱歌曲,而且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编能力,同时在分组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歌词和动作创编。
技能目标: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自己所熟悉的动物的叫声,从中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交流、音乐实践,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在音乐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将声音的强弱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歌词与动作的创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头饰、大鼓、打击乐器、实物投影、歌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状态:
1.律动
教师播放乐曲《嘀哩嘀哩》,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
2.师:孩子们!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神奇山谷要召开演唱会,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听听小动物唱歌?
生:想!
师:板书课题《小动物唱歌》
师:可是小猫大花不知道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到?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怎么了?(播放课件1动画片《猫咪小贝》节选片段)
生:观看动画片
师:精彩的动画片看完了,原来猫妈妈生小宝宝了,谁能模仿身体强壮的小宝的叫声和身体虚弱的小贝的叫声?
生: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小猫咪的叫声!(强弱分明的表现)
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每次播放是以两个动物的叫声为一组,(如:老虎——老鼠狮子——小鸡)强弱关系搭配,引导学生聆听,并模仿,从中进行比较两种声音的强弱,并比比谁能听出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声音的强弱,并初步进行演示。
二、情境教学感悟理解:
听,山谷中传来了动听的歌声 (出示课件2《小动物唱歌》歌曲)。
1.初听歌曲: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2.再听歌曲:讲述自己听到了哪些内容,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初步分辨在歌曲中唱了哪些小动物。
3.完整复听:听到小动物的叫声时,轻声随音乐一起哼唱。
三、入境探究自主学唱:
1.看一看
黑板上粘贴歌曲词谱,让学生初步直观地了解歌曲。
2.读一读。
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读歌词。
师注意引导学生弱起处。
3.哼一哼
教师逐句弹奏旋律,学生听音模唱歌曲,分别用“啦、噜”音模唱歌曲,在这里教师特别强调力度记号(F强、P弱)。
在唱歌曲时注意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把力度强的地方唱成狗爸爸,弱的地方唱成狗孩子,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1=D 2/4
3 2│ 1 1│ 1 3
4 │
5 5 │ 5 -│1 5| 1 5 │ 3 2 │ 2 ……
4.扮一扮。
通过设计了双簧游戏,教师有表情地自弹自唱,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演唱装扮嘴形。
5.随歌曲伴奏演唱《小动物唱歌》。
6.练一练。
学生在基本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唱好歌曲中的强弱,在演唱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7.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师:说一说在歌曲哪句上加入伴奏最适合?
生:独立尝试后汇报结果。
【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通过律动帮助记忆歌词,让他们去去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
四、拓展延伸点拨提高
1.合作创编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表现呢?
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创作表演。
2.表演展示
师:欢迎大家来到“赛歌会”,请你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播放伴奏,学生表演。
)
3.节奏练习
师:(出示课件3)请你做一个口技小演员,按要求模仿打击乐的声音,注意力度记号。
生:表演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
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
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
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
五、总结本课再现重点
师:渡过四十分钟后的你,能说说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吗?
生:要对老师说……
生:要对同学说……
生:要对小动物们说……
那就请你们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在神奇山谷中欢快地唱歌,快乐地跳舞,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播放伴奏,学生表演。
)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从而无形中初步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寓教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