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 免费课件PPT

合集下载

培训课件电子课件-《语文(第六版下册 )》第四单元18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培训课件电子课件-《语文(第六版下册 )》第四单元18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
畅饮。” “大笑畅饮”,既有对蒋干不敢多言的嘲笑,又
有缓和酒宴气氛的作用,表现了周瑜掌握了斗争主
动权的得意与豪放。
优选
上一页
下一页
11
回目录页
提 周瑜的“笑”和“大笑”
4.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
示 不曾望有今日。”
“佯醉大笑”,有意夸耀自己功业成就,傲视蒋 干,使他不敢游说。
优选
上一页
下一页
13
回目录页
提 周瑜的“笑”和“大笑”
5.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
示 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
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
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 蒋干面如土色。”
“言罢大笑”,是对蒋干的嘲弄,也表现自己立 场坚定
返回
优选
上一页
23
回目录页
提 蒋干
蒋干志大才疏,自命不凡,其实愚拙可笑。首先
示 是他过高地会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周瑜。他在
曹操面前夸下出大言,本想马到成功,但初见周瑜
便遭迎头一击,口堵语塞。群英会上,周瑜的故作 姿态和威慑力量使他尴尬被动,听凭摆布,再了情
节不得口。其次,由于他贪功的一念,使他把周瑜
介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
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
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
一的整体。
优选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育类别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育类别

校园类
14
故事开端:第三段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
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
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
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 曰:“此深得水军之妙
❖ 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 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
校园类
3
中学教材取于“三国”的文章
❖ 《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史 书)
❖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词)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校园类
26
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 又知错不认错?
讨论。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 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 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 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 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 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
之兵 ,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 善于调兵遣将 。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 让他们操习水军。
校园类
18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 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 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 军水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揭示背后的智谋 与决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背景介绍
1 群英会概述
讲述了三国时期蒋干使用谎报军情和伏击计等计谋,成功中计了司马懿和关羽,一举扭 转了战局。
2 蒋干的身份和背景
蒋干是刘备的丞相顾命大臣,在战略和计谋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感悟
通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 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企业或者 国家等不同方面的启示。
对于个人、企业或者国家等方面的启示
该故事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充分发挥 自身潜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蒋干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蒋干的成功在于善于运用谎报和计谋战术,但也需要注意计策泄漏和计谋被识破的风险。
对军事谎报的思考
军事谎报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既具有可行性,又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对计谋策略的思考
蒋干的计谋展示了灵活和独特的战略思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运用巧妙的策略应对各 种挑战。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要内容1开局一波操作——谎报军情
通过虚假的军情报告,蒋干成功让司马懿产生错误的判断,并在关键时刻发起反 击。
2
狙击关羽——伏击计
蒋干运用伏击计将关羽逼入困境,迫使其丢盔弃甲,最终斩杀了这位无敌的武将。
3
慑服貂蝉——罗刹阵
为了慑服貂蝉,蒋干利用罗刹阵的奇特布局,瓦解了貂蝉的危机,赢得了胜利。
教训与启示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精选
19
(二)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的?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 物性格。
2、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精选
20
❖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精选
17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 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
“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 周瑜施
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 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精选
26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上了大当
精选
27
精选
8
情节 (1)毁书斩使 (2)挫败曹军 (3)暗窥曹寨 (4)定反间计 (5)款待蒋干 (6)舞剑作歌 (7)施反间计 (8)细作来报
精选
9
文章结构
一: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
二: 发展 高潮 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三: 结局 尾声 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 。
精选
10
问题探究1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精选
13
三、细读课文,分析情节和人物
(一)准备:较量开始前各自的心情和表情?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蒋干毛遂自荐来东吴说降,却以中计告终。 下列情节中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自荐说降 盲目自信 昂然而来 自命不凡 东吴会友 志大才疏 中计离吴 自作聪明
蒋干的神态变化
昂然而来
愕然
周瑜开口便说 破自己来意
惊愕
监酒戒言公 事,堵住蒋 干的嘴,使 他想开口而 不得
面如土色
周瑜慷慨豪迈,立场坚
定, 更使他开口不得
(2)瑜笑曰:“ 虽不及师旷之聪,为蒋干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
闻弦歌而知雅意。” (3)瑜笑而挽其臂曰:……
麻痹蒋干,使其无戒心。
(4)(瑜)说罢,大笑畅饮
豪放自信,断绝蒋干劝降念头
(5)瑜佯醉大笑曰:……
看透对方来意,判断准确。
(6)(瑜)言罢大笑。
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 豪,以制止蒋干劝降。
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 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 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 精密周到);他年轻潇洒,豪放自信 (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几 次大笑)。
大惊
蔡、张怎会给周瑜写信?莫不是结 连东吴?思之有理,却是受骗。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 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 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 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 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 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 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 计。
总之,蒋干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无自知之明,也无知 人之明;贪功心切,鬼迷心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
蒋干中计
罗贯中
1、蒋干是谁?
1、曹操帐下幕宾。
2、“中计”指中谁的计?2、周瑜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3、反间计。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4、杀蔡、张二人。

群英会蒋干中计_ppt_-_副本

群英会蒋干中计_ppt_-_副本

曹操形象
骄傲轻敌
轻信多疑
阴险奸诈
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 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 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 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 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 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 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 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 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 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 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 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 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 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 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
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 . . 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 . 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 . ⑷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 . . ⑸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 . . 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 . . 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 . . 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 .

阅读1-3段,思考: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
么要这样?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 后怎么办?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 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内容小结
✓《群英会蒋干中计》在 情节安排上别具特色, 全文以“定计”“施 计”“中计”为线索, 情节曲折跌宕,摇曳多 姿。
人物形象
人物分析
一、周瑜
人物分析
一笑: 为蒋干送上门助施反间计而高兴

二笑: 看透来意,暗笑蒋干欲盖弥彰

三笑: 虚情假意稳住蒋干,以使其上钩
✓格识人这。几次四五笑笑“::笑让 彰”蒋 显表干 成感 就现到 地出毫位无,周戒表瑜心明潇,抗麻曹洒痹决豪蒋心放干 和对巧施反
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 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 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 “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 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 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 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 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 错不认错?
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 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 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 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 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此时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东 吴主将周瑜率兵五万前来抵御,一场大战 拉开了序幕。
叁 故事背景
• 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
• 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
• 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 这一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
故事梳理
情节结构
✓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阶段对课文进行划分,并以人物为主线为 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习教育课件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习教育课件PPT
蒋干中计
罗贯中
1、蒋干是谁?
1、曹操帐下幕宾。
2、“中计”指中谁的计?2、周瑜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3、反间计。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4、杀蔡、张二人。
5、设此计的原因呢? 7、计谋的结果呢?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7、曹操误杀此二人。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6、亲往探寨。
1
谢谢大家!
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
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
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
逼,精密周到);他年轻潇洒,豪放 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 的几次大笑)。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将领。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
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 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课后大家依据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小结: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要联系故事情节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要透过生动描写来领略人物的内心。
※要看到人物身上打上的时代环境的烙印, 认识到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时代问题。
段欣 赏 “ 群 英 会 ” 片
课后作业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描写方法
1、小练笔:蒋干盗信时,周瑜和 蒋干的心理活动。 2、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曹操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2、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⑴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⑵本文在神态描写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一字传神
周瑜之“笑” 蒋干之“愕(惊)” 曹操之“怒”
找神态“笑” 看为何而 “笑” (1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稳住蒋干,让他上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 12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 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 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 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 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群英会蒋干中计》
15
想象一下蒋干盗书时,周瑜或蒋干 的心理活动? (想象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群英会蒋干中计》
16
三(9---11) 结局 尾声 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 。
《群英会蒋干中计》
6
复述故事
1
2
3
《群英会蒋干中计》
4
8
学习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的概况。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群英会蒋干中计》
9
思考题
1.三江口之战,曹军为什么会失败?
2.周瑜一见蒋干是怎样先声夺人打消蒋干 说降之意的,蒋干是如何反应的?
群英会蒋干中计
都古一观白 付今壶看发 笑多浊秋渔 谈少酒月樵 中 事 春 江 喜 明 。,相风渚 杨 逢。上 慎 : ,
几青是浪滚 度山非花滚 夕依成淘长 阳旧败尽江 红在转英东 。,头雄逝 空。水 : ,
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 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以史料 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 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 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 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总计有四十余 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 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这部小说还塑造 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 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则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3.群英会上,周瑜又是怎样劝阻蒋干说降 的,蒋干反应如何? 4.接着周瑜又是怎样暗示蒋干说降不可能 成功的,蒋干反应如何?
《群英会蒋干中计》 10
周瑜又是如何设计使蒋干对密信 内容深信不疑的?
处处合乎情理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
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在此之前,曹操大 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 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 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 主张,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 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 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 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 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 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 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 间计的助手。
《群英会蒋干中计》 2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 末明初小说家,相传 为施耐庵学生,两人 曾共同从事创作。他 著有十七种通俗演义, 代表作《三国演义》, 最早版本为明本《三 国志通俗演义》,它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 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章回体小说。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群英会蒋干中计》 11
人物性格
周瑜: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 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 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 蒋干: 时 ‚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 施 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 曹操: 套,还自以为得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4
周瑜定计 起因
制止说降 入帐共寝
高潮 发展 巧施反间计 蒋干中计 蒋干来访 大会群英 蒋干上钩
结果
决定除掉 蔡张二人 开端
曹操中计 周瑜计成 结局 尾声
《群英会蒋干中计》
5
文章结构
一(1---3)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
二(4---8)
发展 高潮 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