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驱动滚筒上装配轴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及轴承安装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及轴承安装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
(3)领取和清洗零件。
装配时:(1)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防止错装。
(2)固定连接的零部件,不允许有间隙。
活动的零件,能在正常的间隙下,灵活均匀地按规定方向运动,不应有跳动。
(3)各运动部件(或零件)的接触表面,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润滑、若有油路,必须畅通。
(4)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5)试车前,应检查各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试车前,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进行。
轴承安装前的注意事项:(1)轴承的准备:由于轴承经过防锈处理并加以包装,因此不到临安装前不要打开包装。
另外,轴承上涂抹的防锈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对于一般用途的轴承或充填润滑脂的轴承,可不必清洗直接使用。
但对于仪表用轴承或用于高速旋转的轴承,应用清洁的清洗油将防锈油洗去,这时轴承容易生锈,不可长时间放置。
(2) 轴与外壳的检验:清洗轴承与外壳,确认无伤痕或机械加工留下的毛刺等。
外壳内绝对不得有研磨剂、型砂、切屑等。
其次检验轴与外壳的尺寸、形状和加工质量是否与图纸符合。
安装轴承前,在检验合格的轴与外壳的各配合面涂布机械油。
轴承的安装方法: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a. 压入配合: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电主轴轴承的装配方法

电主轴轴承的装配方法1.专业装配的工装轴承间隙测量,调整工具(很正规专业那种).精密的标准平台,V型支撑,还有测量内外圆标高的仪器(全是瑞士产的), 还有一些手动工具.动平衡测量,试验台.最终的跑合试验台(自带润滑系统,动力系统的).要求太高了相关的图纸,啊啊,一套液压安装工具和一套感应加热工具.FAG和NSK都有商品供应.角接触球轴承一般是成对使用的,有面对面,背对背、同向三种装配的方法,主要是看设计者的思路了,不同的装配方法做预加负载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作预加负载是使轴承的内圈与钢球、外圈之间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来适合你所需要的转速。
预加负载的大小不但影响精度,而且影响它的使用寿命。
比如背对背使用时,一般采取垫外圈或者磨内圈的方法来实现消除间隙,因为背对背使用时一般是用轴来限制轴承的位置,而外圈一般没有限制的。
2.轴承安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装方法:过度配合(0.04mm以内)--开水烫或煮;过盈(0.04mm以上)---油煮等。
1、检查配合要求是否与负载和转速要求相同。
2、测量配合是否超标。
3、根据测量计算决定加热方式。
保证轴承油隙。
温度不宜超过300--400度。
注意防风。
不宜用明火加热。
条件不许可非用明火时注意温度变化及温度的均匀性。
4、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
外圈加垫。
5、用塞尺实测轴承油隙。
对特大轴承的油隙最好在实际最大负载(偏载)下调整,要考虑现场温度对轴承的影响。
6、检查转动部份与不动部分是否干涉。
7、加油。
注意污染。
8、现场运行监测。
轴承加热温度记得好像应该是小于120度吧说得对~曾遇到过超过120C后轴承不能回复到原状,报废. 还有的轴承带润滑脂,也不能用热套.热塑模芯杆, 为了节约材料, 准备用局部镶嵌式联接(相配直径φ30,长度30,用热套方式), 不转递扭矩:请大家推荐过盈量是多少最合适, 热套零件会变形,二只零件热套后不再加工直接使用,行得通,热套工艺适合热塑模具,过盈量在:0---0.03以内。
滚筒的润滑及滚筒中轴承座的安装和拆卸

滚筒的润滑及滚筒中轴承座的安装和拆卸作为的重要部件,其平安运转关系到整机的正常运行。
轴承是滚筒中最易磨损的部件,因此掌握轴承润滑的知识将有效提高滚筒的性能及寿命;同时在现场利用中,滚筒的部件因故障等原因,时常需要现场拆装,掌握滚筒的安装和拆卸等知识尤其重要。
本文就是针对以上众多现场问题,总结了多位安装师傅的经历,查阅多本相关书籍,提炼成文,希望对滚筒的现场利用有所帮忙。
滚筒作为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其平安运转关系到整机的正常运行。
本文介绍了滚筒的润滑及滚筒中的安装和拆卸,希望对滚筒的现场利用有所帮忙。
一、滚筒的润滑轴承是滚筒中最易磨损的部件,滚筒的润滑也就是对轴承的润滑。
为使轴承正常运转,避免辊道与转动体外表直接接触,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性能和寿命,必需按期对轴承进展润滑。
润滑油采用脂润滑,润滑脂牌号为锂基润滑脂。
滚筒在厂内安装,安装时已在轴承盒轴承座内安装要求加满润滑油,到现场安装利用后还要对滚筒轴承座进展按期润滑。
(1)润滑方式轴承润滑方式一般采用油枪加油和集中润滑装置。
油枪加油方式借助油枪将润滑脂注到轴承座里。
集中润滑装置采用手动或电动油脂泵,按时定量补给。
集中润滑装置应按期检查配管有无破损、松动、堵塞,确认分派阀指示棒的动作,按期对配管上的过滤器进展清洗。
检查润滑装置贮罐内的油面高度,在油面将至下限前应及时补充油脂。
(2)润滑的油脂量对于新的或改换的轴承而言,在正常的情况下,轴承的空间应完全填满新脂,而轴承座的空间填入量应为其空间的2/3。
(3)按期再润滑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滚筒中轴承需要补充润滑脂,距离大约为半个月,视现场实际运行情况而定。
补充润滑脂有以下作用:对轴承进展润滑,对于轴起到保护作用;使轴及轴承座中部件进展冷却;对轴承座起到清洗作用。
具体润滑方式:用油枪对准注油口,多余的油脂从溢油口排出;假设轴承座没有溢油口,也可以从侧面的油封排出。
二、滚筒中轴承座的拆卸现场利用中一旦出现断轴、轴承或轴承座损坏时应当即停机,将损坏滚筒拆下并维修,以避免因输送带打滑造成的物料积堵,影响输送机的平安运行。
主井皮带更换驱动滚筒安全措施

主井皮带更换驱动滚筒安全措施一、施工概况:因中兴矿峁上主斜井强力皮带两驱动滚筒在对主轴进行探伤时,发觉主轴有缺陷,为了保证主斜井强力皮带设备的平安运行,打算对两驱动滚筒进行更换。
二、为了确保此次更换工作平安、顺当的进行,特成立领导组。
组长:侯万世郭文俊副组长:王金成靳云茂赵光明高利平张秀洞陈志强郭建辉任国春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王金成副主任:武寨明曹文宇成员:李廷敬梁俊春孙志刚白金忠武建生张新贵庞建东景白宇宋继栋裴能贵范顺喜三、职责1、主任任此次更换工作总指挥,对此次滚筒更换工作全权负责。
2、物流负责车辆调配,满意此更换工作所需的车辆。
3、后勤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4、安监处负责此次平安监督工作。
5、调度室负责人力、物力协调工作6、供应科负责所需材料、配件的工作。
四、施工时间2021 年 8 月 10 日~ 14 日共计5天五、详细支配及要求1、更换滚筒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学习本措施,并做好学习记录。
2、提前与集团公司机修厂联系好,机修厂负责把旧滚筒的对轮拆除再装配到新滚筒上。
3、机电区、运输区支配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的收集及施工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工作。
六、施工前的预备工作1、手拉葫芦10T的10个、皮带夹具5套、6m长18.5mm钢丝绳绳套10根,扳手、套筒、塞尺、百分表等工具若干。
2、对承受往长拉主皮带的2号、20号、40号横梁(22号工字钢)进行加固,防止施工作业时,往上拉皮带时横梁变形。
七、施工方案1、主皮带停止运行后,经检查主皮带符合施工要求,特殊是液压制动系统及逆止器正常后,断开主皮带开关,并把断路器拉出,并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2、松开皮带机尾张紧绞车,使皮带尽量松弛。
3、在井口变坡点两处位置,用皮带夹具将底皮带夹住,防止往上拉皮带时,底皮带下滑。
4、在巷道已加固的2号、20号、40号横梁上分别悬挂两个10T的手拉葫芦,用皮带夹具将上皮带夹住,依次逐段自下向上向机头方向拉皮带。
更换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程序化作业流程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1、作业区域支护不完好,片
皮带司机、电工
帮、掉渣伤人 2、放置地点不合理,作业时
存在安全隐患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电工
作业前未检查瓦斯,存在瓦 现场安全员
斯超限伤人
副队长
支护工
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以防 现场安全员
高空坠落伤人
副队长
电工
未严格执行验电、放电程 序,造成人员触电风险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害 1、起吊重物时下方不准有
人,以防重物坠落伤人 2、起吊重物周围严禁站人 3、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人员伤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害
为清理现场,工具或其他杂 物遗漏在设备内,造成设备 损坏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皮带司机、电工
不按要求操作造成人员伤害 、损坏设备
现场安全员 副队长
皮带司机、电工
运行时未设警戒,造成人员 伤害
1、使用扳手保护性拆除滚筒固定螺栓
6
拆除驱动滚筒回收 升井
1、拆除驱动滚筒螺栓、逆止器螺栓 2、起吊至履带车上运至巷口装胶轮 运输车升井
、逆止器螺栓、拆除轴承座固定螺栓 2、起吊驱动滚筒,将履带车下行至驱 动滚筒下,缓慢松手拉葫芦,装车运至
巷口,倒装至胶轮运输车上,升井
7
运送新驱动滚筒安 装
1、运至安装地点 2、起吊新驱动滚筒,安装新驱动滚 筒
1、使用履带车将减速器运至安装地点 2、起吊电机,找平、紧固螺栓
1、运至安装地点
安装电机、减速器
2、起吊减速器、电机,安装减速器 、电机
3、接动力电源线,安装接地极
1、使用手拉葫芦将减速器、电机运至
安装地点
Interroll 电动滚筒 DM 系列 操作说明书

INSPIRED BY EFFICIENCY操作说明书Interroll 电动滚筒DM 系列版本 3.0 (04/2021) zh制造商Interroll Trommelmotoren GmbHOpelstr. 341836 Hueckelhoven/Baal德国电话: +49 2433 44 610内容我们认真编辑本文件中的内容,尽力确保信息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但我们不对这些信息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
对于与使用本文件相关的任何形式的损失和后续损失,我们明确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保留随时变更以文档记录的产品和产品信息的权利。
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法文字、图片、图表和类似内容及其排列方式受著作权法和其他保护性法规的约束。
禁止以任何形式复制、修改、传输或公布本文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本文件的作用仅限于提供信息和按规定使用,不包括仿制相关产品的授权。
本文件中包含的所有标识(受保护的商标,比如标志和企业名称)是 Interroll Trommelmotoren GmbH 或者第三方的财产,未经事先书面同意,禁止使用、复制或传播。
版本 3.0 (04/2021) zhInterroll DM 系列电动滚筒内容目录操作说明书的使用提示 (6)此操作说明书的内容 (6)此操作说明书是产品的一部分 (6)安全 (7)技术发展最新水平 (7)按规定使用 (7)违规使用 (7)人员资质 (8)操作者 (8)维修人员 (8)专业电工 (8)危险 (8)人身伤害 (8)电力 (8)油 (8)旋转零件 (8)高温的电机部件 (8)工作环境 (9)运行故障 (9)维护 (9)不正常的电机起动 (9)与其他设备的接口 (9)一般技术信息 (10)产品说明 (10)选项 (10)DM 系列电动滚筒的尺寸 (11)技术参数 (13)产品识别 (13)恒温保护 (14)标准配置:温度限制器,自动换挡 (14)DM 系列异步 1 相产品信息 (15)DM 系列异步 1 相铭牌 (15)DM 系列异步 1 相电气参数 (17)DM 0080 系列异步 1 相 (17)DM 0113 系列异步 1 相 (17)DM 系列异步 1 相连接图 (18)电缆连接 (18)接线盒中的连接 (18)DM 系列异步 3 相产品信息 (19)DM 系列异步 3 相铭牌 (19)DM 系列异步 3 相电气参数 (21)DM 0080 系列异步 3 相 (21)DM 0080 异步,部分载荷优化 (22)DM 0113 系列异步 3 相 (23)DM 0113 异步,部分载荷优化 (25)DM 0138 系列异步 3 相 (26)DM 0165 系列异步 3 相 (28)DM 0217 系列异步 3 相 (29)DM 系列异步 3 相连接图 (30)版本 3.0 (04/2021) zh3Interroll DM 系列电动滚筒内容目录电缆连接 (30)带插接件的接口 (31)接线盒中的连接 (32)DM 系列同步电机产品信息 (34)DM 系列同步电机铭牌 (34)DM 系列同步电机电气参数 (36)DM 0080 同步 (36)DM 0113 同步 (37)DM 0138 同步 (37)DM 系列同步无油电机技术数据 (38)DM 0080 同步无油电机 (38)DM 0113 同步无油电机 (38)DM 0138 同步无油电机 (39)DM 系列同步连接图 (40)电缆连接 (40)带插接件的接口 (41)接线盒中的连接 (41)选项和配件 (42)DM 系列异步 3 相电磁制动器 (42)DM 系列异步 3 相制动整流器 (44)制动整流器 - 连接 (44)制动整流器 - 尺寸 (46)带变频器的异步电动滚筒 (48)与输入频率有关的扭矩 (48)变频器参数 (48)适用于 DM 系列的 BMB-6202 和 BMB-6205 SKF 型编码器 (50)技术参数 (50)连接 (51)最理想的连接方法 (52)适用于 DM 系列的 RM44-RLS 型编码器 (53)技术参数 (53)连接 (54)信号连接 (54)RE-15-1-LTN型分解器 (55)技术参数 (55)连接 (55)阻抗 (56)DM 系列 SKS36/SEK37 Hiperface 型编码器 (57)技术参数 (57)连接 (58)运输和存放 (59)运输 (59)存放 (60)装配和安装 (61)有关安装的警告提示 (61)电动滚筒的安装 (61)电动滚筒的定位 (61)通过滚筒安装支架安装电机 (62)装配传送带 (63)传送带宽度/外壳长度 (63)传送带调整 (63)4版本 3.0 (04/2021) zhInterroll DM 系列电动滚筒内容目录绷紧传送带 (64)传送带张力 (65)传送带延伸 (65)测量传送带延伸量 (66)计算传送带延伸量 (66)滚筒涂层 (67)链轮 (67)电气安装的警告提示 (68)电动滚筒的电气连接 (68)电动滚筒的连接-电缆选项 (68)电动滚筒的连接 - 带插接件 (68)电动滚筒的连接-接线盒选项 (68)单相电机 (69)外部电机防护 (69)集成恒温保护 (69)变频器 (70)防倒转装置 (70)电磁制动器 (70)调试和运行 (72)首次调试 (72)首次调试之前进行检查 (72)运行 (73)每次调试之前进行检查 (73)出现意外或故障时的应对措施 (73)维护和清洁 (74)维护和清洁的警告提示 (74)维护和清洁的准备工作 (74)维护 (74)检查电动滚筒 (74)在电动滚筒上更换润滑油 (75)清洁 (76)使用高压清洗机清洁电动滚筒 (76)卫生清洁 (77)故障帮助 (78)故障排除 (78)停机和废料处理 (84)停止运行 (84)废料处理 (84)附录 (85)缩写目录 (85)电气参数 (85)连接图 (86)颜色编码 (86)安装声明 (87)版本 3.0 (04/2021) zh5Interroll DM 系列电动滚筒操作说明书的使用提示本说明书对以下型号的电动滚筒进行了说明:•DM 系列此操作说明书的内容本操作说明书包含电动滚筒在不同运行阶段的重要提示和信息。
大型轴和滚筒的一种装配方法

图 2 温度曲线 图
麟一
度可达到 一 9 ℃~ 15 ) 10 9℃ ;
序号 l 名称 规格 尊 E 数 9 0
一
方法二 : 采用热装法, 将包容件加热到的 定温度 ,待包容件受 热膨胀 到一定 尺寸后 , 再 进行装 配。 根据 现场实 际情 况 ,设 备 的形 状 尺寸及 倒 运 的难 易程度 , 单位采 用热装法进 行轴 和 我 滚筒 的装 配。 1 滚 筒 2 轴 4温 度 曲线 图 <1 >轴 : 量 为 3 .1 最 大 直 径 为 图 1 重 77 1. c 加热温 度 由法 同 F B提供 的温度 曲线 图 C
侧进 侧 出形式 不适合 较 宽 、 重 的钢坯 。 较 侧进 侧 出 加 热 炉 一 般 棒 线 轧 线 的加 热 炉 比较 常 见, 优点 是装 出料较 快 。 端进 端 出的加 热炉 主 要使 用在 宽厚 板 轧线 的加 热炉 。端 进端 出是 在 炉子宽 度方 向的两端 设 置炉 门 , 通过 装 、 出 钢 机来 实现钢 坯 的进 出 。 、 装 出钢 机 的优点 是 能适 应各 种钢 坯形 式 , 缺点是 速度 慢 。 六、 汽化 冷却 系统
设定 电 阻丝温度 对 滚筒进 行加 热 , 滚 筒受热膨 胀 到一 定尺寸 后 , 轴和 滚 筒的装 配 。 待 进行
关键 词 : 轴 ; 滚筒 ; 盈配 合 ; 过 温控仪 ; 阻丝 : 配 电 装 中 图 分 类 号 : HI T 3 文 献 标 识 鸹 : A
1前言
在钢 渣水 泥行业 中 ,卧式 磨机 由 外 已 逐 渐 走 向 国 内 , 日 钢 已 投 产 的 H R ML3( 0 0 IL 8o卧式磨机采用法国 F B技 ) C 术,是国内第三台我单位首次安装的磨机 , 也 是亚洲 最大 的磨机 , 世界上第 一 台用 于钢 还是 渣处理 的卧式 磨机 , 于新工艺 , 备 , 程 属 新设 T _ 质 量要 求高 更是在 所难 免 。在磨 辊安 装过 程
毕业设计(论文)-滚筒与滚筒轴装配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滚筒与滚筒轴装配学院机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定稿日期:年月日引言自动生产线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
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生产线的种类,按范围大小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节奏快慢分为流水生产线和非流水生产线,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化生产线和非自动化生产线。
生产线的主要产品或多数产品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劳动量比例,决定了一条生产线上拥有为完成某几种产品的加工任务所必需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的排列和工作地的布置等。
生产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需要;在不能采用流水生产的条件下,组织生产线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产品品种规格较为复杂,零部件数目较多,每种产品产量不多,机器设备不足的企业里,采用生产线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AbstractThrough the production line is the product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route, from raw materials into the production site began, after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assembly, testing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the line production line. Is the production lin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bjects organized, complete a kind of organizational form of production of product process, namely the by product specialization principl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a product (zero, parts) need of various equipment and various types of worker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letion of a certain product (zero, parts) all the manufacturing work, processing different process for the same labor object..Types of production lines, according to the size range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line and parts production line, according to the rhythm is divided into flow line production and non production line,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divided into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s and no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目录一,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意义二,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概况三,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种类介绍按功能分按驱动系统四,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设计要点介绍五,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设计计算传动方式选择分析轴承的选用和计算5.3 电机的选择计算传动部件的设计计算六,零部件有限元分析七,总结八,参考文献一,滚筒与轴自动装配设计的意义生产线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滚筒装配轴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1)仔细的清除侧板与轴法兰的接触面。
(2)为了增加摩擦系数,应该先用瓦斯喷灯来烧接触表面。
(3)在驱动滚筒轴座上,一定要放置O形密封圈。
(4)在驱动滚筒内不能留下任何部件,必须要移去距离螺栓和其它临时紧固件。
(5)要将驱动滚筒牢牢地固定在它的水平中心线上。
2. 在轴上系起吊绳圈和重锤,见图1。
图 1
(1)把主起吊绳圈(S1)系在轴由细变粗的衔接线上。
(2)把重锤系在轴的末端B处。
(3)准备一条可调节的绳圈(S2),把一端连接到末端B上,另一端连接到主起吊绳圈上。
(4)把轴法兰上的孔和驱动滚筒的孔一定要对齐。
(5)最后起吊轴,用调节绳圈S2来调整轴的水平位置。
3.将轴插入驱动滚筒。
图 2
(1)根据图2所示,按照起吊绳环的布置,尽可能的将轴插入驱动滚筒。
(2)重心平衡后,移去重锤。
然后把轴的A端轻放在驱动滚筒的轴座上,此过程一定要轻拿轻放,小心保护座的表面和O形密封圈。
(3)慢慢的降低轴,直至把它搁到另外一端的座上,搁好后,一定要确定轴牢固的搁在滚筒座上。
(4)移去主起吊绳环,但是要保留调节绳环,以预防轴的倾斜。
图 3
(5)如图3所示,在轴的A端系上起吊绳环S3。
(6)在轴法兰和B端之间某处,系上一个起吊绳环S4,这个绳环的作用主要是,如果S2因为尺寸、负荷等原因不能用时,这个S4就可以作为备用
起吊绳环使用。
(7)起吊轴时,为了保护驱动滚筒和轴的支座,在轴的锥形部分进入轴支座的时候,一定要找正轴与滚筒的中心线。
4.连接轴和驱动滚筒
(1)检查轴法兰上的孔是否和侧板上的孔对齐,此过程可以使用导向木。
(2)卸去起吊装置,并移到安全位置,然后装配上螺栓,见图4。
图4
(3)用4个螺母固定一条螺栓,把这些螺栓固定到侧板A上面。
(4)把两个螺母固定到另一侧,要求距离侧板B的间隙为0.1mm。
(5)在A端支座上加压,压力大约为50Mpa。
(6)把法兰上的螺母紧固了,直到法兰与侧板相接触,紧固完成后,再松开螺母。
(7)检查螺母和侧板B内部之间是否有间隙,如果有的话则需要调节,松开侧板B内侧两条中心相对的螺栓,转动螺母几圈使其离开侧板。
(8)在支座仍然有油压,紧固两条法兰上的螺母时,剩余的螺栓的螺母和板内侧之间的间隙要少于0.1mm。
(9)释放油压,移去安装螺栓,并检查最终螺栓是否紧固到所要求的给定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