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润牛鼎及石幢

合集下载

唐山古建筑景点

唐山古建筑景点

唐山古建筑景点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商贸城市和文化中心。

在唐朝时期,唐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

今天,唐山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它的古建筑仍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景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唐山的著名古建筑景点。

1. 遵化古城遵化古城是唐山著名的古建筑景点之一,它位于唐山市东北部的遵化市。

这座古城始建于唐朝,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

遵化古城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古城之一,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古建筑风貌。

它的城墙高达12米,周长达9公里,是中国北方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

古城内还有许多古建筑,如庙宇、衙署、商铺等,是了解唐山古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2. 玉田石窟玉田石窟是唐山著名的古建筑景点之一,它位于唐山市玉田县境内。

这座石窟始建于唐朝,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玉田石窟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石窟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内涵。

石窟内有许多雕刻精美的佛像、壁画和题记,是了解唐山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3. 滦县古城滦县古城是唐山著名的古建筑景点之一,它位于唐山市滦县境内。

这座古城始建于唐朝,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滦县古城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有着独特的古建筑风貌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如庙宇、衙署、商铺等,是了解唐山古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4. 蔚县石窟蔚县石窟是唐山著名的古建筑景点之一,它位于唐山市蔚县境内。

这座石窟始建于唐朝,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

蔚县石窟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石窟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内涵。

石窟内有许多雕刻精美的佛像、壁画和题记,是了解唐山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5. 唐山博物馆唐山博物馆是唐山著名的古建筑景点之一,它位于唐山市中心区域。

这座博物馆是集文物展览、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了解唐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博物馆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如唐代青铜器、瓷器、书画、古钱币等,是了解唐山古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唐山市古建筑一览

唐山市古建筑一览

唐山市古建筑一览作者:孟韬来源:《档案天地》2016年第10期一、唐山明长城唐山市境内现存长城系明代所建,由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口进入唐山市迁安市徐流口村,行经迁西县北部至遵化市东陵乡楦门子口,进入天津市蓟县。

在境内共长221.9公里,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组成,全为砖建。

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完整部分只剩下几十公里。

原有敌楼554个,现存有形迹的只有140个;原有冷口、潘家口、罗文峪、马兰关等29处关隘,现只存遗址;多数烽火台毁坏。

建国后特别是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对长城加强了保护,遵化市等还集资对某些段落的城墙进行了修复。

二、遵化清东陵位于遵化市马兰峪境昌瑞山下,西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统一全国后所建的两个帝后陵墓群之一。

陵区东起马兰峪,西至黄花山,北接雾灵山,南有天台,烟墩两山相对峙。

天台、烟墩之间自然形成的出入口称龙门口(又名兴隆口)。

陵区南北长约125公里(越过长城,向北延伸),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寝建筑群。

陵内从1663年葬入顺治帝起,到1935年葬入同治帝最后一位皇贵妃止,历时272年,共藏有清代帝、后、妃、嫔、福晋、格格等157人。

其中帝陵有: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5座;后陵有:昭西陵(孝庄文皇后即顺治之母)、孝东陵(孝惠章皇后即顺治之后)、普祥峪定东陵(孝贞显皇后即慈安),普陀峪定东陵(孝钦显皇后即慈禧)4座;妃园寝有: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5座;另外在马兰峪东还有公主园寝一座。

陵区内各陵建筑规制、布局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建筑最为完整壮观。

三、滦县响水桥据旧志记载:“响水桥,在榛子镇北门外。

”“承流桥,在榛子镇东。

”其实,“榛子镇北门外”的响水桥早已无存,名扬远近的滦州响水桥指的正是镇东的“承流桥”。

这是因为,清代修筑北京到奉天的御路,恰好通过镇东的承流桥,南来北往,承流桥声名远播。

唐山市丰润区旅游景点

唐山市丰润区旅游景点

唐山市丰润区旅游景点
1. 唐山国家矿山公园:该公园位于丰润区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矿山公园之一。

游客可以了解矿山的历史和工艺,并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

2. 于家窝堡景区:位于丰润区北部的于家窝堡是明代的一座古城堡遗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

游客可以参观城堡遗址和附近的文化景点,了解唐山的历史文化。

3. 唐山灵山风景区:这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水风光,参观佛教寺庙和古建筑,感受宁静和宗教氛围。

4. 丰润海滩:丰润区位于渤海之滨,拥有美丽的海滩。

游客可以在海滩上放松休闲,享受海边的清新空气和沙滩的阳光。

5. 唐山湿地公园:这个公园坐落在丰润区南部,是一个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方。

游客可以欣赏到稀有的湿地植物和动物,还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如鸟类观察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

6. 唐山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位于丰润区城区,是了解唐山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展览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和当地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唐山市的发展过程。

以上是唐山市丰润区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适合不同喜好的游客前往参观。

丰润双语导图景点介绍

丰润双语导图景点介绍

丰润双语导图景点介绍
关于丰润八景,这其中有一半的景点,我也都去过。

八个景点分别是:燕山障郡,浭水朝京,宝塔玲珑,腰带横云,孤峰独秀,银城晓市,披霞晚照和平沙落雁。

八个景点儿,可简单总结为四山,二水一塔一蜃楼。

这其中四个景点都是和山有关的,包括燕山障郡,腰带横云,孤峰独秀还有披霞晚照。

燕山障郡很好理解,丰润区北部就是燕山山脉,这里自古是守卫北京的屏障,很多著名将领都到达过这附近,比如清朝的皇太极,明朝的徐达戚继光等,所以燕山是有很多人文景观的。

腰带山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腰带山是丰润区的最高峰,喜欢爬山的朋友们,不可以错过这里的美景。

披霞晚照指的是丰润城区北侧的披霞山,这里距离于丰润城区很近,过了还乡河就是,丰润周末,没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披霞山形状像一把琵琶,太阳照射下这里的夕阳是很美的。

《丰润百问》(1)丰润县从何时别号浭阳?

《丰润百问》(1)丰润县从何时别号浭阳?

《丰润百问》(1)丰润县从何时别号浭阳?丰润别号浭阳,见于⽂字记载的,最早始于公元1272年,⾄今已有744年了。

按中国传统的地名命名法,⼭的南⾯⽔的北⾯才称之为“阳”,如洛阳、衡阳;⼭,如淮阴、华阴。

《毂梁传《毂梁传·僖公廿⼋年》⽈:"⽔北为的北⾯⽔的南⾯称之为“阴”,如淮阴、华阴。

阳,⼭南为阳。

"许慎《说⽂解字》⽈:"阴,暗也;⽔之南,⼭之北也。

" "李吉甫可⼭南⽈阳,⼭北⽈阴;⽔北⽈阳,⽔南⽈阴。

可在《元和郡县志》中进⼀步指出:"⼭南⽈阳,⼭北⽈阴;⽔北⽈阳,⽔南⽈阴。

是丰润县⾃建县以来,县城就⼀直坐落在浭⽔南侧,且基本没动地⽅;即使县内村落、⼟地,也基本上是河流两侧平分秋⾊。

何以被叫做“浭阳”,⽽不是叫做“浭阴”?⾄今令⼈费解。

还乡河的存在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于“庚⽔”何时演变成“浭⽔”,则不得还乡河的存在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于⽽知了,但肯定在丰润县得名之前。

因为公元92年前成书的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就记载:“⽆终(县),故⽆终⼦国。

浭⽔西⾄雍奴⼊海。

过郡⼆,⾏六百五⼗⾥。

”但公元527年前成书的郦道元所著《⽔经注》中,仍有“庚⽔出右北平徐⽆县北塞中”的记载。

可见那时“浭⽔”与“庚⽔”的称谓是同时使⽤的。

丰润历史上第⼀位进⼠、⾦代的卢启⾂,也就是名⾂卢庸的⽗亲,其⼤约⽣活在公元1140年⾄1183年期间,就⾃号“浭⽔先⽣”。

丰润县得名于⾦代的⼤安元年(公元1209年),当时命名为“丰闰县”。

到了明代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才改“闰”为“润”。

⽽丰润城则建筑于⾦世宗⼤定六年(公元1166年),当时是⽟⽥县所属的永济务的城池,⽐丰润县的前⾝永济县(公元1187年)还早诞⽣21年。

浭阳既然是丰润县的别称,⾃然应该出现在公元1209年之后。

⽽最早见于⽂字记载的,并不是出现在丰润县的志书上,⽽是出现在唐⼭市⼤城⼭矗⽴的⼀块元朝墓碑上。

丰润区景点

丰润区景点

丰润区景点
丰润区是一个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区的县级行政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个区里,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丰润区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南充市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南充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展为核心”,展示的则是南充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各种内容。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了解到南充市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变迁以及一些艺术珍品,此外,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美食文化,让你的味蕾也在博物馆里得到了满足。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紫金谷景区。

这里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景区内有山、水、石、林等自然景观,还有古时候留下的石碑、石桥、古墓等文化遗址,你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紫金谷景区内,还有一座古堡,这里曾经是当地富商的一个宅邸,如今已成为了景区内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除此之外,丰润区还有其他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如营山县的三国文化景区、仪陇县的新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

这些景点都拥有独特的魅力,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游览完这些景点之后,你还可以去当地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丰润区的特色美食有羊肉、火锅、蒸粉、脆米糖等,这些美食都是当地人对生活的一种表达,品味起来香醇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丰润区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美食文化。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不要错过这些景点。

唐山丰润后冯各庄金元时期遗址发掘简报

唐山丰润后冯各庄金元时期遗址发掘简报

为支持张唐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唐山市文物管理处、丰润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于2011年4月至7月,对张唐铁路设计线内丰润区后冯各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后冯各庄遗址位于唐山市丰润区老庄子镇后冯各庄村东200米处的台地上,东临承唐高速公路,北侧2.5公里为泥河(图一)。

该遗址位于河流南侧台地上,地势较四周略高,南高北低,地表为平整的农田,种植小麦、核桃树苗等。

此次共揭露遗址面积2125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瓷器、陶器、铁器、铜钱等。

一、地层堆积此次发现的文化堆积均开口在第①层图一遗址位置示意图北路速速后冯各庄老庄子丰润道遗址河承唐高泥丹拉高京山铁102国下,打破第②层,现以T1708西壁为例:第①层:耕土层。

质松软,夹杂塑料布、玻璃等现代杂物。

厚0.15~0.25米,H39、H43均在此层下开口。

第②层:为金代文化层。

浅灰褐色砂质黏土,质略硬,致密。

含少量炭粒,夹杂泥质灰陶绳纹板瓦、筒瓦残片、泥质灰陶盆、白釉瓷碗口沿残片等。

厚0.25~0.35米,距地表0.15~0.25米。

其下为生土(图二)。

1、灰坑此次发现的45个灰坑,可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坑体分直壁、斜壁2、灰沟此次发现灰沟7条,平面多为不规则长条形,沟体为斜壁,壁面粗糙,底部凸凹不平。

图二T1708西壁剖面图1米图三H43平、剖面图40厘米北图四H5平、剖面图40厘米北H39H43①②②H13H5G6位于T1108、T1008中部,H46。

平面为长条形,斜壁圜底。

宽0.3~0.76米,深0.2米。

填土为深灰褐色黏土,质软炭粒、小砾石等,包含物有泥质灰陶罐、的残片及白釉瓷碗、器盖、罐的残片等。

3、露炊遗迹此次发现露炊遗迹共4处,平面多为椭圆形、不规则形,灶膛烧结面较薄,应为人为临时用火遗迹。

Z4位于T1007南部,平面不规则形,保存状况较差,仅存操作坑、灶膛、烟道,上部情况不详。

操作坑位于东部,平面长条形,东西长0.36米,南北宽0.2米,深0~0.05米,斜壁,圜底,底部由东向西倾斜。

河北牛鼎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河北牛鼎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河北牛鼎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河北牛鼎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河北牛鼎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版权代理;专利代理;企业策划;企业管理咨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丰润牛鼎及石幢清代直隶遵化州丰润县文庙中,曾藏有一尊年代久远的礼器――牛鼎。

有关牛鼎的来历,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时徽派大师程瑶田受友人之聘,在丰润授徒。

经实地考察后,程瑶田旁搜曲证,多方详考,认定牛鼎是刘宋孝建年代之物。

而学者汪诗韩则认为,此鼎铸于北宋政和年间。

后程瑶田意外发现自己的结论有误,予以修正,即牛鼎并非刘宋年代所铸,也不是赵宋时期制作。

今据多名考古学家考证,牛鼎是为北宋政和年间仿制的礼器。

丰润牛鼎几经沉浮,今又面世,光彩熠熠,恰是神物。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在历史上的建置沿革是几经沧桑,变化多端。

据《大清一统志》卷四五“遵化直隶州一”记载:“汉置土垠县,属右北平郡。

后汉移郡□治。

晋移郡治徐无,以土垠属之。

后魏郡废,二县(土垠、徐无)改属渔阳郡。

北齐废土垠。

后周又省徐无。

唐为玉田县地。

金泰和中始分置丰闰县,属蓟州。

元至元二年省入玉田,四年复置。

明洪武初改闰为润。

本朝康熙十五年,改属遵化州,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乾隆八年仍属遵化州”。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丰润属之。

“1938年后沦为日伪统治区。

抗日战争中今县境内曾建过丰玉遵、丰玉宁、丰滦迁等联合县”。

1959年8月,恢复丰润县建制。

1961年6月,属唐山地区行政公署。

1977年5月,于丰润县城东建立丰润新区。

1983年,丰润新区划归唐山市管辖。

2002年,原丰润县和新区合并组建丰润区。

从丰润县至丰润区的变迁中可知,因清廷在遵化修建了东陵,乾隆八年(1743)升为直隶州,隶属顺天府。

故在顺天府相关的史籍中,也就不乏丰润县的历史记载了。

1983年5月,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钦定)日下旧闻考》,其中在卷一百四十四“京畿附编(玉田县丰润县)”文中,有一条有关丰润“牛鼎”的记载:“(丰润)县治内古鼎一,弘治间土人?井得之,重五百斤。

圜腹?m口四足,足上为牛首,下为牛蹄,款识甚古,或以为商时物”。

近年,有新闻媒介亦报道了一则消息,题目比较醒目,即《河北发现“政和礼器”丰润牛鼎世界仅存两尊》,现?录如下:近日,一尊丰润出土的牛鼎在河北省博物馆库房被发现,这对冀东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与古代礼器的考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等多名考古学家考证,丰润牛鼎为北宋时期(政和年间)复古仿制的礼器,距今大致为900年,与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牛鼎同为世界仅有的两尊“政和礼器”牛鼎。

而丰润牛鼎作为第一个仿制品,应该比台北牛鼎更为珍贵。

此鼎属青铜器,重55斤,上部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折耳,腹底铸有牛腿状的三个鼎足,足肩各铸一牛头向外,故得名“牛鼎”,且鼎腹内壁有41字铭文。

现代学者推测,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掠虏徽、钦二宗以及抢来的金银财宝北上,中途曾驻跸丰润,而牛鼎可能就是此时遗落到丰润民间。

直至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丰润县府在组织百姓修建书院时,发掘出这尊古鼎,其才得以重见天日。

鼎在古代视为立国重器,丰润牛鼎即被誉为“镇县之宝”,各朝代均陈列于文庙书院之中,并将其详细载入各朝县志,且在明清金石大家及文学家中引起了历时几百年的研究热。

而“儒学现鼎”与“梵寺流钟”“龙石兆雨”等景观也并列为“丰润八景”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牛鼎几经辗转。

1953年被上交到河北省政府,后半个多世纪杳无音信。

最近,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库房时再次发现了这尊古鼎。

省文物局将其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并于近期在新建的博物馆中展出。

届时,历经千年的丰润牛鼎得以重现光辉。

“牛鼎”一词,见于《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原文为“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驺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后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七中亦曾引用,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给汤烹饪,却勉励汤行王道,结果汤统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

他们的做法都是先投合人主的意愿,然后引导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上去。

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饭牛的意思吧?从上面的原文及译文看出,文中的牛鼎与我们以下所要说的作为礼器用的牛鼎,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其实,上文引用新闻报道中所说的牛鼎,早在230多年前,即清乾隆四十年(1775),著名学者程瑶田就已对丰润牛鼎作出了详尽的考证。

程瑶田(1725―1814),清代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

小名千儿,字易田,因生时有文在手曰“田”,故其父程兆龙以“田”名之。

“后改易畴,一字伯易,号葺荷(以世居县城之荷花池,用屈原赋“葺之兮荷盖”语)。

又号葺翁、葺郎,亦称让泉过客。

晚年以“让”名堂,因称‘让堂’老人,又称寿丈人”。

世为安徽徽州府歙县人,家在邑城圭山塔下,荷花池边。

平生以著述为事,通音乐,能书法,旁及诗歌,精于鉴别,亦能篆刻,所绘墨兰颇有逸趣。

程好学深思,勤奋不已。

但其一生于科举功名颇不得意,十七岁始应童子试,不售。

二十三岁补博士子弟员。

先后九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始中恩科举人。

五十三年三月,大挑二等,得吏部选,授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县学教谕。

五十六年正月,选授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学正。

嘉庆元年(1796),诏开孝廉方正科,赴礼部会试,举孝廉方正,赐六品顶戴。

程瑶田与戴震、金榜等人俱从学于江永,精通声律、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在训诂、象数、名物、制度、天文、地理、历算、声律、金石、书法、篆刻等领域,程氏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

乾隆四十年秋,程瑶田初到丰润。

十一月初一日,是日冬至。

在文庙游览时,程瑶田见到了庙中所藏牛鼎,遂亲手拓印了十一张拓片。

返回京师柳树井(何圣容寓所)后,十二月十六日,著《记丰润县牛鼎呈朱竹君翁覃溪两太史》一文,对牛鼎作了详尽的考证:丰润县牛鼎今在文庙,重五十五斤。

两耳三足。

足承鼎腹处为牛首,足末为牛蹄,故铭曰‘牛鼎’也。

高通足一尺二寸有奇,耳高五寸有奇,出鼎口者三寸有奇,通耳高一尺五寸有奇也。

腹深八寸八分,口径一尺六寸六分,边一寸四分,去其边得径一尺三寸八分。

前面一足当中,后面近两耳处为两足。

腹内有铭,当前面一足之上铭五行共四十一字,其文曰:“惟甲午八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宋器。

审厥象作牛鼎,格于太室,迄用享,亿宁神休,惟帝时宝,万世其永赖”。

其外近边处为篆二成:上成刻雷纹螭,有首有目,两面各有三出间之,出间四目,前后凡四间,四四十六目也,近耳之出间各二目,通记之六出六间凡二十目;下成无六出,中以篆带一条,屈曲环绕如凹凸字形,凹之?n,凸之覆,凡空处皆补以雷纹螭之无目者,两耳亦皆作螭纹。

关于牛鼎的来源,程瑶田在文中亦有“县志谓前明掘土得之”字样,因手中无丰润地方史志,暂未能核对。

根据铭文中有“甲午八月丙寅”及“宋器”字样,程瑶田认为“适与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为甲午、八月二日为丙寅相合也”,“此鼎为刘宋时物无疑也”。

当时曾有学者汪师韩对牛鼎的铸造年代提出异议。

汪师韩(1707―?),字抒怀,号韩门,别号上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年少时工诗善文,名闻四方。

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奏直起居注。

因母病假归。

尚书张照为武英殿总裁,上疏荐举韩师韩校勘经史。

后又受大学士傅恒推荐,入直上书房,复授编修官。

未几,落职。

客游畿辅,直隶总督方观承曾延请其主讲莲池书院。

汪师韩认为,牛鼎铭文中有“格于太室”一句,考“孝建甲午尚未营建明堂,不应先铸明堂格庙之鼎”,“……推求史鉴,谓鼎当铸于赵宋政和年”,汪氏还著有《丰润古鼎考》一文,收入了自己的文集中。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程瑶田在《丰润牛鼎说示潘二生》文中,对汪说进行了反驳,因文较长,此处不赘。

方婺如(1672―?),浙江淳安人,字若文,号朴山,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曾任丰润县知县,是当时著名学者和文学家。

方著有《?恃粼有恕肥?,其中亦有“赝鼎摩挲学舍昏”之句,并自注云:“学宫古鼎为某学师以赝者易之”,认为牛鼎是赝鼎。

程瑶田经过仔细查验,确认为真品。

方先生只是“但据谣谚云云,未知深考耳”。

十七年后,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七月,程瑶田在为朋友司马达甫鉴定雕戈拓本时,偶然发现牛鼎铭文中的“肇作宋器”,应为“肇作??器”,据“薛氏《款识》载祖辛卣“??”作“宋”以证之”。

“今考定‘宋’之为‘??’”,起因是铸鼎人“追仿古篆”,致使后人出现误读。

二十二日,又作了一篇《考定丰润牛鼎非宋器记》,指出丰润牛鼎的铸造年代既不是刘宋年间,也不是赵宋年代。

今鲁东大学教授陈冠明在《程瑶田全集》“前言”中,对此事亦有专门评价:“程氏为考古学家,《通艺录》中有不少内容涉及金石文字。

所考大多精确不移,令人折服。

如辨‘宋器’当为‘??器’,‘吉用’当为‘??用’,即为典型例子”。

丰润历史上还有一件金石韵事与程瑶田有关。

被誉为丰润八景之一的披霞山,位于丰润城北三里。

披霞山,南北长900米,东西宽250米,海拔75.4米,状如南北放置的一把琵琶,因此古时也有人称它为琵琶山。

每逢夕阳西下,层林尽染,披霞晚照,满目殷红,的确美不胜收。

在披霞山南山脚下有一座真武庙,庙内有一个旧石幢,踣倒在地,多年无人理会。

当年程瑶田发现这件古物后,即作了仔细考证,石幢“高可三尺,八觚(棱角)。

觚面之广,度以今尺,不及七寸者,凡四面。

四隅加敛(收起)焉,面凡四寸。

自一隅始,环而书之者六面,疑是梵书”。

字体有大小,行数亦不一。

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月廿四日,程瑶田带着纸、墨等工具再次来到真武庙。

由于年代久远,石幢上的刻字已漫漶难辨。

经反复洗涤,才隐约能认出数十字来。

其建首三字曰“圣寿院”。

下又有“记”字,又有“盖闻修身”字,有“者”字,“人之所”字。

次二行有“玉田俗姓郭氏”字,有“玄数”字,有“自落发后从圣寿院”字,又有“师”字。

次三行有“即圆成寺也,至天庆八年前九月”字,次五行有“维天”字,次六行有“圆成”字,有“建”字,皆仿佛于日光中及灯下得之。

根据所拓文字,程瑶田认为,“天庆”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第二个年号,天庆八年(1118)也是宋徽宗(赵佶)重和元年,这一年是闰九月,与石幢上的“前九月”文字相合,遂断定石幢是辽代天祚年间旧物。

至于“其建首曰‘圣寿院’、又曰‘即圆成寺’者,疑此地为故圆成寺,至是改圣寿院”。

但经查阅丰润地方史志,却没有记载,致使“邑之古迹遂不复有能知之者”。

若干年后,再经风雨侵蚀,石幢上的文字,恐怕更难辨认了。

程瑶田觉得自己的收获,“其于丰润亦有小补者焉”。

远在江南的徽派大师,又是怎样接二连三地与河北丰润有了接触的呢?据罗继祖先生所撰《程易畴先生年谱》,乾隆三十六年(1771),程瑶田从南方“至京师应礼部试,不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