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慧;王瑞玲【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NOS、TNF-α、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S、TNF-α及IL-2水平、治疗后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S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S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不正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08【总页数】3页(P1361-1363)【关键词】米非司酮;雷公藤多苷;子宫肌瘤;疗效;炎性因子【作者】张慧;王瑞玲【作者单位】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肌瘤属于1种良性肿瘤,受到多种因素,如细胞突变、激素刺激等因素造成女性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化以及子宫壁厚度变大等[1]。

NOS 与血管的新生存在较大的关系,TNF-α与IL-2等炎性因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子宫肌瘤的发生[2-3]。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

i n c r e a s e d( P < 0 . 0 5). Ho we v e r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S H l e v e l a n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o c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d i d n o t 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t( P > 0 . 0 5).
WU X i o n g - j i a n J /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 o f C h i n a.2 0 1 3,1 0( 3 6) : 0 3 0 - 0 3 2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i f v e :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t r i p t e r y g i u m w i l f o r d i i p o l y g l u c o s i d e( T wP ) a n d m i f e p r i s t o n e o n m y o m a o f u t e r u s ( M U)
临床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国 医 学 刨 新》 第1 o 巷第3 6 期( 总 第2 8 2 期) 2 o l 3 年1 2 月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 的疗效及对血清 性激素水平影响
黄 雪萍① 吴雄健②
【 摘 要 1 目的 :探讨雷公藤 多苷和米非 司酮两 种药 物 ,对于子宫 肌瘤 的临床疗效和对血 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 法:选取 本院收治 的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6个月治疗组 E 、 P降低 幅度均大 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 0 0 ) P< . 5 。
注: 与术前 比较 , < .5与对照组 比较 , ①P 00 ; ②P< .5 00
2 3 随访 : . 随访 2年 , 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 、 主观症状出现率 比较 : 见表 3 。对所有患者 均进行随访 , 中治疗组随访 时均 其 丢失 4例 , 照组 丢失 5例 。由表 3表 明 : 对 2年后 , 治疗 组子宫 肌瘤复发率 、 主观症状 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瘤复发 、 疼痛 、 月经 、 白带 、 性生 活情况 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 法 : . 计量资料 , 两组 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 选择 2 0 05年 2月 ~2 0 0 8年 2月在我 院住 院
子宫肌瘤剔 除术 治疗 的子 宫肌瘤患 者 8 8例 , 随机 分为治疗组

69 ・ 76
吉林医学 2 1 0 1年 l 1月第 3 2卷 第 3 2期
C ri ,0 5 9 ( ) 5 . ado 2 0 ,6 1 :6 l
[ ]V s ahRs ng20 ,( )2 5 J . acHel i Maa ,0 5 13 :4 . t k
[ ] Csc M M r r SLm i e D, 1 yt i i 4 ua R, a e M ,a b s P e a Ssmc n k b a t . e —

69 ・ 77
22 两组术前 、 . 术后 3个月 、 后 6个 月 E 、 术 P比较 : 见表 2 。 由表 2表明 : 术后 3个 月 、 6个月 E 、 :P水平均较术前 降低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维持在卵泡期范围 ; P< .5 , 术后 3个月 、

米非司酮剂量调整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剂量调整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剂量调整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目的:对米非司酮剂量调整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双盲法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40例运用20mg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40例运用10mg 米非司酮治疗,就两个小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得到一定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为(12.5±3.7)cm3,对照组为(17.6±5.5)cm3,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對照组为20.0%,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标签: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子宫肌瘤,亦可称之为纤维肌瘤,其属于妇科临床十分多见的一项疾病,且好发于中年女性群体。

即便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然而如果未能在最佳治疗时间对其采取有效治疗,则极易由于时间的推移,使得子宫肌瘤增多、增大,甚至转化为恶性,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1]。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进行米非司酮剂量调整治疗,其中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收获了显著的疗效,现做下述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接收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他们分成两组。

研究组40例患者中,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7.1±6.6)岁;病程0.5~5.0年,平均病程(1.6±0.6)年。

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6.6±6.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1.7±0.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研究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20mg米非司酮治疗,口服,每次20mg,每天1次。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2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血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降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含量增加,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雷公藤多苷;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血清性激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恶变率约为1%[1]。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2-3]。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和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雷公藤多甙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2例。

雷公藤多苷组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6.48±5.20)岁;单发性肌瘤31例,多发性肌瘤11例;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14例。

米非司酮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7.38±6.44)岁;单发性肌瘤30例,多发性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29例,浆膜下肌瘤1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数目和肌瘤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评价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评价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治疗4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瘤体体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

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瘤体体积均有缩小,但观察组缩小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临床疗效(94.64%)高于对照组(71.43%)(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Hb、E2和P结果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中药;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它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1]。

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有些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处于围绝经期,一旦进入绝经期受体内激素的影响瘤体会自行缩小、症状明显改善。

这时就没有必要进行子宫肌瘤手术。

在微创理念的指导下保留子宫逐渐得到认可,因此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临床治疗发展方向。

本研究就本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疗效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现对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5~10月在本院经彩超确诊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5.5±7.5)岁,平均病程(2.5±1.5)岁,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23例,黏膜下肌瘤1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3.2±8.8)岁,平均病程(3.5±1.5)岁,肌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19例,黏膜下肌瘤15例。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田永华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田永华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田永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4例子宫肌瘤患者分组。

对照组采用大剂量(25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治疗转归;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子宫、肌瘤情况、血红蛋白检查水平。

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治疗转归和对照组相似,P>0.05。

观察组显效的患者3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的患者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有4例,潮热有4例,皮疹有2例,不良反应出现率23.81%;观察组恶心、皮疹、潮热各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7.14%。

治疗前两组子宫、肌瘤情况、血红蛋白检查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2组子宫、肌瘤情况、血红蛋白检查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似,对缩小肌瘤和子宫有帮助,可减少血红蛋白流失,但低剂量具有更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效果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育龄期常见,属于一种常见良性病变,多数患者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但部分可伴随痛经,甚至多次流产和不孕,需及早治疗。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4例子宫肌瘤患者分组。

观察组年龄22-79岁,平均(46.51±2.71)岁。

发病时间1年-3年,平均(1.43±0.47)年。

对照组年龄22-79岁,平均(46.24±2.34)岁。

发病时间1年-3年,平均(1.42±0.41)年。

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大剂量(25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治疗。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100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100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100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广西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李晓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总体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等临床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子宫肌瘤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剂量米非司酮;中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形成的良性子宫肿瘤,又称平滑肌瘤、子宫肌纤维瘤、子宫纤维瘤、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1]。

在育龄妇女的患病率高达20% ~40%[2]。

这种常见肿瘤的病因不明,青春期前不发生平滑肌瘤,此肿瘤为激素反应性肿瘤,或称激素依赖性肿瘤或称激素相关肿瘤,通常在生育期生长,绝经后有逐渐缩小趋势。

可表现为孤立性生长,也称单发性子宫肌瘤。

但具有2个或2个以上肌瘤的多发性生长更为常见[3]。

现代对此病的治疗方法采取性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4],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确诊。

所选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6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e rt r ioa hn s a dWet nMe in 0 0 Jn 1 ( ) d r r a o t ae F a t n l i e n se dc e 1 a , 9 2 o I g d di C e r i 2
张惠英 , 闫海珍 , 凯辉 解
( 北省 鹿泉 市人 民 医院 , 北 鹿 泉 0 00 ) 河 河 5 2 0
[ 要 ] 目的 观 察 米 非 司酮 联 合 雷公 藤 多甙 治 疗 子 宫肌 瘤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将 6 摘 0例 根 据 临 床 症 状 和 B超 诊 断 为 子 宫肌 瘤 患 者 随机 分 为 2组 对 照 组 3 O例 , 天 口服 米非 司酮 2 , 每 5mg 连服 3个 月 。 实验 组 3 0例 , 天 口服 米 每
3 2 普 贝 生 用 于 足 月 妊 娠 促 宫 颈 成 熟 的有 效 性 本研 究 显 . 示 , 论在促宫颈成熟 、 有效率还是临产时问 、 无 总 总产 程 方 面 , 2 2 用 药 后 临 产 、 产 程 时 问 比较 见 表 2 . 总 。
普 贝 生 均 优 于 催 产 素 , 加 了 阴道 分 娩 的可 能性 , 而 在 一 定 增 从
Hale Waihona Puke 非 司酮 1 +雷 公 藤 多甙 2 , 服 3个 月 比较 2组 的 疗效 与 不 良反 应 。 结果 2组 患 者 临床 症 状 均 有 明 显 改 0mg 0mg 连 善 。子 宫体 积 的 缩 小 , 照组 为 1 % , 对 6 实验 组 为 3 % , 7 2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0 ) 以子 宫肌 瘤 缩 小 2 % 以 上 .5 。 5
宫 颈 评 分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均 <0 0 ) 见 表 1 P .1 , 。 表 1 2组 用 药后 不 同时 间宫 颈 评 分 比较 ( ±S 分 ) ,
为 : 提高胶原酶 、 ① 弹性 蛋 白 酶 的 活性 , 宫 颈 胶 原 纤 维 、 使 细胞 外 基 质 逐 渐 降 解 , 而 使 宫 颈 变 软 , 应性 增 加 。② 增加 子 宫 从 顺 肌细 胞 间 隙 连 接 结 构 的 数 量 , 高 子 宫 对 缩 宫 素 的 敏 感 性 。 提
③松 弛 宫 颈平 滑 肌 , 进 宫 颈 扩 张 。 催 产 素 与 普 贝 生 相 比促 促 宫 颈 成 熟 时 间 较 长 ( 时 需 要 7 ) 孕 妇 易 疲 劳 , 引 产 失 去 有 2h , 对
信 心 , 引 产 失 败 增 加 剖 宫 产 率 , 而 增 加 费用 。 而 采用 普 贝 或 从 生 易 操作 , 次 给 药 可获 得 满 意 效 果 。 一
[ 收稿 日期 ] 2 0 0 9—0 2 4— 0
3 1 普 贝 生 作 用 机 制 及 特 点 普 贝 生 是 一 种 控 释 前 列 腺 素 .
E 栓剂 , 有地诺前列酮 1 2 含 0mg G 2 宫 颈 成 熟 机 制 可 能 。P E 促
米 非 司酮联 雷 公 多甙 疗 宫 肌 瘤 的 疗 效 观 察 合 田。。 口 藤 治 子
6例 , 有 效 率 9 % 。对 照 组 显 效 0例 , 效 8例 , 效 7 总 2 有 无 2 例 , 有效 率 1 % 。2组 疗 效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总 0 P<0 0 ) 1。 研 究 组 用 药 后 6 1 颈 Bso ,2h宫 i p评 分 及 用 药 后 1 h 2h提 高 的
为有效 , 照组为 7 %, 对 3 实验 组 为 9 % , 3 2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0 ) 结 论 米 非 司酮 配伍 雷 公 藤 多甙 治 疗 子 .5。
宫 肌 瘤 疗 效 确切 ,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用 。 值
[ 键 词 ] 子 宫肌 瘤 ; 公藤 多甙 ; 非 司酮 关 雷 米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3 7 7 3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 0 —8 4 ( 0 0 0 0 6 0 文 0 8 8 92 1 )2 18 2
转 , 不 增 加 剖 宫 产 率 。而 催 产 素 可 引 起 宫 体 肌 肉收 缩 , 促 但 其
2 3 不 良反 应 研 究 组 有 4例 发 生 宫 缩 过 强 , . 1例 胎 心 变 化 , 出药 物 后 立 即好 转 。 取
3 讨 论
宫 颈 成 熟 作 用 差 , 引起 子 宫 过 激 , 导 致 子 宫 破 裂 。 易 可
综 上所 述 , 研 究认 为 普 贝 生 对 足 月 妊 娠 促 宫 颈 成 熟 有 本 效、 便 、 全, 方 安 引产 所 需 时 间短 , l 成 功 率 高 。 产 程 中 如 出 弓产
现 异 常 情 况 , 时从 阴道 取 出 , 全 性 高 , 得 临床 应 用 。 随 安 值
子 宫 肌 瘤 是 女 性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见 于 3 ~5 多 O O岁 妇
c × . I。实 验 组 3 m 4 2Cf 3 l 0例 , 均 年 龄 3 . 平 5 5岁 , 肌瘤 体 积 最 大
7 1c ×6 9c ×6 5c 平 均 4 2c ×3 4c ×4 4 c 2 . m . m . m, . m . m m 组 一 般 情 况 比 较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尸>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 2 方法 .
表 2 2组 临产 时 间 、 产 程 比 较 ( , ) 总 . i± h
程 度 上 降 低 了剖 宫 产 率 , 高 了产 科 质 量 。 提
33 普 贝 生 用 于 足 月 妊 娠 促 宫 颈 成 熟 的安 全 性 本 研 究 中 . 4例 ( % ) 生 宫 缩 过 强 , 速 取 出 阴 道 内 普 贝 生 栓 剂 立 即 好 4 发 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