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总结

合集下载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进阶和拓展,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扩展了各个数学知识点。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出发,总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一、集合与函数高中数学中的集合和函数概念在初中数学中有所涉及,但是高中数学对集合和函数的讨论更加深入。

高中数学中的集合和函数概念更加抽象和严谨,需要以初中数学中的集合和函数的基础为前提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代数与方程高中数学的代数与方程与初中数学的代数与方程有很大的关联。

高中数学中的整式、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等,都是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扩展和深入。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代数与方程时,需要对初中数学的代数与方程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也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入。

高中数学不仅要学习常见的数列的性质与求解方法,还要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等。

数学归纳法也需要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四、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高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包括对平面图形的分类、性质和相关的计算等。

立体几何则涉及到对立体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等的研究。

学习高中数学的几何知识时,需要巩固和理解初中数学的几何知识。

五、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与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有所不同。

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更加复杂,包括对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公式和应用的深入研究。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时,需要有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六、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初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有所不同。

在高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需要学习更多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时,需要对初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衔接关系。

学习高中数学时,需要对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第一个衔接的知识点是函数。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本的代数知识,而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满足不等式的函数、函数的图像等。

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初中数学中已经培养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学习函数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衔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变换。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的变换,而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图像和坐标系的变化等。

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能力,而初中数学中的图形变换知识就为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图形变换知识提供了基础。

第三个衔接的知识点是三角函数。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而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运用等。

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为学习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提供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初中数学中的知识来了解高中数学中更加深入的三角函数。

第四个衔接的知识点是向量。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定义、相等、夹角等基本知识,而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向量的线性运算、点与向量的关系、向量与平面的关系等。

初中数学中的向量知识为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向量知识提供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初中数学中的知识来了解高中数学中更加深入的向量。

第五个衔接的知识点是概率统计。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事件与概率、频数分布、抽样调查等基本知识,而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统计推断等。

初中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知识为学习高中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知识提供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初中数学中的知识来了解高中数学中更加深入的概率统计。

这些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中数学知识,使学习更加连贯、顺利。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要注重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为进入高中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很多都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

比如说:(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bc+2ac;(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5)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4.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我们一般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到了高中却不再学习,但是高考中又会出现这一类型的考题,对学生有以下能力要求:(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运用它求含有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代数式(这里指对称式)的值,能构造以实数p、q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教材中同样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这部分内容被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嘿,你知道吗?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可是有不少衔接紧密的知识点呢!就像函数,这玩意儿在初中咱就开始接触啦。

比如说一次函数y=kx+b,当时你学的时候是不是有点费劲呀?哈哈,就像你爬一个小山坡,得一步步往上走。

到了高中呢,函数那就更复杂啦,什么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等各种各样的。

就好像你好不容易爬上了那个小山坡,一看前面还有更高更陡的山峰在等着你呢!
再说说几何吧!初中的时候咱们学那些三角形、四边形啥的,你得弄清楚它们的性质和定理呀。

这就好比是给你一堆积木,你得知道怎么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形状。

到了高中,几何变得更深入啦,什么立体几何啊!就像是把那些积木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城堡,你得去研究它的各个面、各个角,可有意思啦!比如求解一个三棱锥的体积,哎呀呀,这可就需要运用初中的那些知识呢!
还有运算呀,初中的加减乘除就像是你的基本功,得练扎实咯。

到了高中,就像是把这些基本功组合起来变成厉害的大招!比如说解一个复杂的方程,那是需要你把初中的那些运算技巧都用上呢。

反正我觉得呀,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简直就是一脉相承。

就好像是一场接力赛,初中跑完了第一段,高中接过棒接着跑,要是初中没跑好,高中可就费劲啦!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初中数学的学习,把根基打牢,这样到了高中才能更好地应对那些难题呀!我的观点就是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大家可要认真学哦!。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初升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尤为关键。

初升高数学衔接是指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的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延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需求。

一、函数与方程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变量代换、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来说是基础而重要的。

高中数学将进一步延伸并深化这些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函数类型、方程解法和变量的性质。

初升高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函数与方程知识,并扩展到更高难度的例题和应用题来衔接高中数学学科。

二、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初中的几何学主要包括平面几何与简单的立体几何,而高中几何学则会引入更多的概念与定理。

初升高学生应重点回顾初中所学的几何知识,并补充高中几何中的扩展内容。

初升高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习题解析来巩固初中几何知识,并提前了解高中的几何学习内容,为高中数学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概率与统计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如排列组合、事件概率、统计图表等。

然而,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将进一步深入和复杂化。

初升高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学习高中数学中更高级的概率与统计知识,并进行练习和应用。

特别是对于统计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调研和图表制作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统计学习能力。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初中数学中的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

初升高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数列知识,了解更多高中数学中的数列类型和性质,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公式等。

此外,学生还应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

五、解析几何初升高学生可以提前学习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这将为高中数学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升高学生可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内容,并进行练习和应用。

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方程、圆等概念。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1. 函数的概念嘿!你想想看,函数就像一个魔法机器,你给它一个输入,它就会给你一个特定的输出。

比如说,y = 2x,当你给 x 赋值 5 时,y 不就等于 10 了嘛,神奇吧!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哇塞!二次函数的图像就像一条会跳舞的曲线。

像抛物线 y = x^2,它有个最低点,多有意思啊!还记得你扔出的球的轨迹吗?那就和二次函数图像有点像呢。

3. 几何图形的认识哎呀!几何图形就像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呀。

圆就像个大皮球,三角形像个屋顶,正方体像个盒子。

你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几何图形呢!
4. 不等式的求解嘿呀!不等式就像个天平,要让两边平衡呀。

比如说
2x + 5 > 10,解出来 x 的范围,不就知道哪些数满足条件啦,是不是很有
趣呢?
5. 因式分解哇靠!因式分解就像是把一个大东西拆分成好多小零件。

像x^2 - 9 可以分解成 (x + 3)(x - 3),厉害吧!
6. 概率的初步了解天哪!概率就像是在碰运气呢。

抛个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就好像抽奖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期待,多刺激呀!
7. 数列的奥秘哟呵!数列就像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在排队。

等差数列 1,3,5,7,它们每次都增加 2,是不是很神奇呢!
8. 三角函数的神奇嘿嘿!三角函数就像是数学里的魔法师。

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它们能解决很多几何问题呢,你不好奇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初升高这些数学衔接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很有趣,能让我们更好地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呢!。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1.数的概念与运算-自然数:1,2,3,…,初中数学的基础-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初中时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分数:初中开始介绍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与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小数也可以进行四则运算2.代数与方程-代数运算: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一元一次方程:化简方程,通解,解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应用-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3.几何基础-点、线、面的概念:初中开始学习几何基础,了解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角的概念:初中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方法,熟练掌握角的性质-直线与圆的性质:线段、射线、直线与圆的性质,角平分线、垂直线与平行线的性质4.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性质,熟练使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直线的方程:了解直线的一般方程、截距式与点斜式,掌握直线的特殊情况-圆的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掌握圆的性质与相关定理5.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与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与公式,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6.实数与函数-有理数与无理数: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与性质,实数的分类-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与变量的关系-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了解函数的分类与图像的特点7.图形的性质与变换-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二次曲线与圆锥曲线:了解二次曲线(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与圆锥曲线的性质-平面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折与对称等变换,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变换规律8.概率与统计-概率的概念与计算:了解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掌握基本概率的计算规则-统计图与统计量:了解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表示与应用,掌握统计量的计算与分析以上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归纳,其中涵盖了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与方程、几何基础、解析几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实数与函数、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概率与统计等主要内容。

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初升高,即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的过渡阶段。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初中和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有理数和实数的扩展: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而在高中数学中,会进一步扩展到实数的概念。

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集,有理数可以表达为分数或小数,而无理数则无法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对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几何的连续性:初中几何主要着眼于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如平行线、垂直线、三角形的性质等。

高中数学中则更加注重空间几何的研究,如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图形的投影等。

初中学生需要理解几何的连续性,为高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3.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而在高中数学中,会进一步学习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分式方程的解法更为复杂,需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分式的化简、分母消去等知识点,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4.函数的概念和运算: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但高中数学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加深入。

高中学生会通过函数的图像、解析式和性质等方面深入研究函数,并且学习到更多的函数运算和函数的应用。

初中学生需要对函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初中数学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初步性质,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

而高中数学中,学生会学习到更多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初中学生需要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初步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6.数列和数列的推导: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运算等。

而在高中数学中,会进一步学习到数列的推导和递推式的求法等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总结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

为此,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一定的被动局面。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

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
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
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

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

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

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

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

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
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

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

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

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

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
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重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

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

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

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