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红楼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词语错别字没有将错字选出?①细描画②平整③推崇④疑惑答案:①2.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①渲染:通过绘画、语言等手段,进行艺术的描绘或创造。

②扎实:经过培养或学习,有真才实学的。

③庸俗:不高尚,不纯洁。

④苟且:在生活行为上追求或安于现实的,没有追求或没有追求精神境界的。

答案:④3.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词语注释不正确?①岌岌以危:形容事物不稳定,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②唾手可得:比喻容易得到,非常简单。

③因祸得福:在一种灾难中得到好处。

④鸦雀无声:形容极为寂静。

答案:④4.下列哪一选项中的句子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①他们为助听器设备建了一个椅子。

②我们决定要找一个法律顾问。

③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幸福的男人。

④她是一位初中数学老师。

答案:③二、阅读理解题《红楼梦》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史传家、百科全书、心灵图书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描绘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社会图景,展现了多种人物形象,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以及艺术化表达手法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小说的主要人物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都因其独特的性格特点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1.根据文章,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答案:巅峰之作。

2.根据文章,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什么?答案: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根据文章,曹雪芹的《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案: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

【第二篇】《西游记》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词语错别字没有将错字选出?①寥寥②杂乱③喜庆④滔滔答案:①2.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①折腾:指人或动物为了某种目的而反复行动,非常疲劳。

②混淆:使纯净的东西参杂或掺杂别的东西。

③贫瘠:缺少肥沃的土壤或草木稀少。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题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题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题初中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一)如果可以这样爱你①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湮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

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

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②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

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

待到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③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

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

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母亲只是笑笑。

④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

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

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

我笑了,母亲也笑了。

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

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

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⑤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

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

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

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

⑥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

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

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

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种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

初二中考语文练习题

初二中考语文练习题

初二中考语文练习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鲁迅曾说: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就像一本书不能没有插图。

英雄对于我们的作用真的很大,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三位。

1.孔子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提倡“仁爱之道”,主张君子庙堂之上,义之所在。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道德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以勇猛的战斗精神和忠诚于国家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他与金兵浴血奋战,直到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3.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总设计师。

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钢铁院士”。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孔子对中国有着哪些重要的影响?A. 科技进步B. 国家安全C. 教育、道德、人际关系D. 军事战争2. 岳飞以何种品质而闻名于世?A. 勇猛战斗精神B. 谦逊和善良C. 学识渊博D. 聪明才智3. 下列人物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是:A. 孔子B. 岳飞C. 邓稼先D. 鲁迅(2)近代中国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其中三位的简要介绍。

1.林则徐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参与反对鸦片战争,曾任福建巡抚,坚决主张取缔鸦片贸易。

他领导“福建洋务”,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导师”。

他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对中国影响深远。

3.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领导者。

他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初二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练习题

初二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练习题

初二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练习题(一)①一直觉得小时候母亲做的饭菜特别香。

如今,感觉母亲做的菜虽然样式多,但很少有记忆里那香喷喷的味道。

母亲说,你想念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

②是的,我喜欢春天里家乡绿油油的麦苗和满地的油菜花。

每年春天,路边总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整个村落都泛着油菜花香,招来很多勤劳的小蜜蜂。

不少流动摄影师来到学校、乡村,有偿拍照。

大人们,孩子们,以满地金黄的油菜花为背景,留下幸福的笑容。

很多全家福、小伙伴们之间的幸福合影应运而生,也成为很多人一生的记忆。

绿油油的麦地里有很多荠菜,半天不到,就能采到一篮子。

回家洗干净、切好,与新鲜的猪肉、蒜苗等一起叮叮梆梆剁成饺子馅。

手工和的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不一会儿,胖墩墩、肥嘟嘟的饺子包好了。

下到滚开的水里,几分钟后香喷喷的荠菜饺子出锅了。

印象中,我能吃很多,撑到躺在椅子上不想动。

③喜欢夏天的菜园,那里有丰富的宝藏。

在黄瓜架下摘浑身是青涩带刺的黄瓜;在西红柿架子下从满是白里泛青的颜色里寻觅红红的西红柿;在矮矮的辣椒秧里摘红色的、青色的辣椒;在遍布南瓜花的瓜藤间摘大大的南瓜;在高高的豆角架下,挑那些垂下来的长长的、嫩嫩的豆角……黄昏的时候,陪母亲到菜园里浇水。

母亲个子小,她把水桶伸进菜园地头的水塘里,用力提上来大半桶水。

我拿着葫芦瓜做的瓢从桶里舀起水,给瓜秧们送去他们的“饮料”。

水浇到地里,能听见土地吱吱喝水的声音,仿佛也能听见秧苗们欢乐的笑声。

④喜欢秋天的时候,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子。

从路边看去,那么整齐,仿佛一队队待检阅的精兵,威武地站立。

微风吹去,他们又随风轻轻舞蹈,你推我,我推你,好不快乐。

父亲开着收割机,将一亩一亩的水稻收割完,再用拖拉机一点一点地运回去,放在晒粮食的场上。

白天,看着稻子们在太阳下懒洋洋地睡觉;晚上,在满天星星下再把它们堆起来,等着第二天继续晒。

一堆一堆的收获、一堆一堆的欢乐,渗透的是父母的汗水。

⑤喜欢年前的冬天,父亲在院子里用青灰画上圆圆的圈,寓意第二年的好收成。

初二语文课文阅读练习题

初二语文课文阅读练习题

初二语文课文阅读练习题中国古代三教九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在语文课的学习中,阅读练习题是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深层含义和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

下面是一些初二语文课文的阅读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1. 以下哪个是《水调歌头》的作者?A. 杨洪基B. 苏轼C. 李白D. 杜甫2. 在《水调歌头》中,诗人在写杭州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排比3. 《子夜》中的“子夜四时知,万事不由人,百年如过眼,虚有何求?”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 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B. 忧国忧民的情怀C. 死亡无法逃避的现实D. 生活的苦痛和煎熬4. 下面哪句话出自《黄花洞》?A. “白虎白日青门外,黄鹂黄脸江洲头。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寒食东风御柳斜,青山绿水抱春华。

”D.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5. 在《黄花洞》中,诗人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观?A. 垂柳拂水的江边景色B. 鲜花盛开的春天风光C. 高山流水的壮丽景观D. 黄花遍地的洞穴景色6. 在《渔父》中,描述的是渔父的日常生活,他的哪种生活态度令人敬佩?A. 勤劳致富B. 热爱自然C. 乐观向上D. 忠诚耐心7. 《登鹳雀楼》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A.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B. 对江南美景的赞美C. 对古代文化的推崇D. 提倡爱国主义精神8. 以下哪句话出自《登鹳雀楼》?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9. 在《静夜思》中,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物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A. 孤独寂寞B. 温馨宁静C. 对故乡的思念D. 对人生的感慨10. 以下哪句是《静夜思》的开头?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精选全文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的内容,具体内容:阅读题是考试里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一)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阅读题是考试里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一)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

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初二语文阅读题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题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题答案初二语文阅读题1:寻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

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

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

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

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远离。

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

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

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

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怎么又往里边挤?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一)
①一个有权人,游清东陵的时候看上了那里两棵巨大的雪松。

他说:“我想买下这两棵树,价钱好商量。

”被商量的人面有难色,却不敢回绝,“那……好吧。

”他说。

很快,吊车与卡车就开进来了。

这时候,一个看陵人跑了过来。

他轮番抱着那两棵被选中的雪松,号啕大哭。

他说:“树啊树啊,叫我跟你们一起去死吧!”奉命挖树的人不屑地对看陵人说:“咋说是去死?它们是去享福哩!”看陵人说:“它们在这里待了一百多年了,一条条的根搭起来,到你们那里能打个来回。

它没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啊!”说罢继续抱着那雪松号啕大哭。

突然,有眼尖的人指着雪松的树干说:“快看!树也哭了。

”人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树干上正有一道垂挂的清泪。

挖树人登时吓得目瞪口呆,只好悻悻地离去了。

②讲这故事的人也是个看陵人的后代。

他说:“我不信雪松会哭。

那所谓的泪水,自然就是松脂了;
可那个保树的人,流出的却是真泪水。

那么大的树,一挪准死,谁不明白这个理儿?你要真稀罕那树,就让它在自己老家好好活着,别一瞅见它长得好就生出占有的歹心。

我爸就说过:所有进城的大树,全都是城里人抢占的民女。


③自打这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振聋发聩的说法进驻了我的心房,我就特别留意那些被“抢占的民女”。

④那苦命的“民女”可真苦啊。

为了能够苟延残喘地活下去,她们大都被截了肢。

那么粗的树干,却抱歉地顶着个极其寒酸的小小树冠,全然失却了她们在娘家时那副华贵的仪容。

她初恋的情人——鸟,可知她去向了何方?那曾在她怀中忘情地唱过情歌的美丽精灵如果碰巧飞临她的上空,还能认出面目全非、悲苦不堪的她么?
⑤晚秋时节,我看见一辆卡车载着一棵法桐在高速公路上跑。

那粗壮的法桐无奈地躺着,根部的大土坨被草绳紧紧捆住。

在与法桐擦身而过的时候,我的心竟莫名颤抖起来——从今而后,那一抔土,就成了这棵法桐的“袖珍故乡”。

如果她能熬过凛冽寒冬,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她的根须就得穿越那坨故土,在异乡的土壤里悲壮地延伸了。

但不管怎样,那坨乡土,是她贴身的兜肚啊——活着,是一份贴心贴肝的依恋;死了,是一场聊慰心怀的殡仪。

⑥真是想不明白,我们的心怎会变得那么急躁,没有耐性等一棵树从幼芽长到参天。

在别人的属地相中一棵树,就毫不羞赧地表达占有的欲望,从没想过听一听树的心思。

⑦我为每一个“抢占民女”的人感到耻辱。

⑧“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

不提起还倒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这是我小时候猜过的一个谜语,谜底是“竹篙”。

今天,跟竹篙同病相怜的姐妹眼见得多起来。

——“包栽包活”,园林的人就是这样说的。

于是,一个树坑里的树,栽了死。

死了栽,栽了再死,死了再栽……“你们怎么搞的?”埋单的人气恼地问。

“我们也没多朝你要一分钱啊!”园林的人恬然说,“树是死是活跟你有啥关系?”
⑨——树的死活,果真跟人没关系吗?
⑩清东陵那棵雪松的清泪轰然滴落在了谁的心壤?戴着兜肚凄然背井离乡的树弄疼了谁的心房?谁需要借助着一片片挚爱蓝天的绿叶畅快淋漓地呼吸?谁路过一棵安谧地开着粉白小花的树就悄然忆起了自己
的初恋时光……树,为了这个人,拜托你,好好活。

(选自《小品文选刊》)
1. 文章以“惦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2. 文章以一则故事开篇有什么作用?
3. 认真阅读第④段横线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语言风格。

4. 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 文章第⑨段以“——树的死活,果真跟人没关系吗?”独立成段,有什么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