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九下科学技术与人类word教学参考

合集下载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 鄂教版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 鄂教版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2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2.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1.讲读本文,可以和前面的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研究、讨论,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重点从创新精神的角度,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词语解释:楔xiē:即楔子,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反响:回声;反应。

植根:栽种,根着。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二)作者简介:李政道,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上海。

1943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在抗战时期内迁江西赣县组建的赣县联合中学(简称赣州联中),酷爱物理。

1943年秋到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研究院,1950年获博士学位。

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任物理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首任费密物理学教授。

1964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成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林契)院士。

1994年6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7年5月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

从此,李政道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星辰,伴随着(3443)号星遨游和闪耀在宇宙星河。

李政道在粒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和离散力学等许多领域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的贡献。

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新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鄂教版科学九下《人与自然PPT教学课件

鄂教版科学九下《人与自然PPT教学课件
惜和节制非再生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完善资源的 使用方式与开发方式; • 维护生态平衡,珍惜与善待生命,特别是动物生 命和濒危生物的生命; • 有节制的谋求人类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满足,不以 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 积极美化自然,促进环境的两性循环。
2020/12/10
18
4 理论思想的转变:
• 从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的转变 • 环境伦理学:从自然环境中看出自然自身
2020/12/10
16
(4)具体的环境问题既环境与 道德的关系及其评价
• 离开道德谈环境,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上,局限于从外在技术上去思考,忽视人 内在道德因素的作用。 在人们的道德意识 中也缺乏对环境的义务、责任和应有的良 心感的培养。
2020/12/10
17
环境道德的基本内涵:
• 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 珍惜自然资源,节制资源开发与利用,尤其是珍
2020/12/10
7
2传统发展观引发的环境问题: 工业文明的代价
• 1工业文明的代价即环境污染
– 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 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至健 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
– 环境质量的恶化经历了环境污染发生期、加剧 期和泛滥期。
2020/12/10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环境污染发生期。 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以及煤烟尘、 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
长; – 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卡森《寂静的春天》
2020/12/10
12
2 当代生态运动中的反科学倾向:
• 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 的价值目标的中介性手段,使得科学技术 具有双重属性,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又要受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

鄂教版科学九下科学技术与人类word教学参考

鄂教版科学九下科学技术与人类word教学参考

科学技术与生活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熟悉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所积存起来的熟悉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也确实是去探讨、去发觉咱们还不明白的东西。

技术是指人类依照生产实践体会和应用科学原理而进展成的各类工艺操作方式和技术和物化的各类生产手腕和物质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愈来愈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硕了,文化水平提高了,眼睛宽敞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大伙儿的钱包更鼓了,这些都是大伙儿有目共睹的事实,这足以证明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咱们人类一诞生在那个世界上,就开始改良自己的生活了,为了达到美好,还改造了自然,技术随着科学的显现而显现,它们之间相互增进,相互补充,迅速地把科学转变成技术。

古代的那些繁重的劳动力通过科学技术的改造,机械化、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的进展,每一样发明,每一个科研的冲破,形成了咱们今天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人类正在利用科学技术追求更美好的社会与生活,因此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解决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这让咱们想起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正因为他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增加,改变农业结构,排除饥荒对生命的要挟,可是“人到七十古来稀”是古代人类寿命的写照,以前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这多亏了医学技术的迅猛进展,许多以前不能医治的治病,此刻大多都找到了医治的方式,减缓了人类的痛楚,拯救了人类的生命,像婴儿诞生不久就要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像青霉素、乙肝疫苗、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等等,这些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重大的医学成绩,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取得保障。

俗语说得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地球变得“愈来愈小”,以前人们想要和远在异乡的亲人、朋友叙旧是一件超级困难的情形,都是通过写信,若是是重大的情形,等对方收到信已经变得再也不重大了,在如此一个信息不灵活的时期,人们因此错过了许多能够了解更多信息的机遇,但,那个在现今已不成问题,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运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使得电话、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咱们生活的必需品。

《推荐》鄂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材料与能源》教学参考

《推荐》鄂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材料与能源》教学参考
三、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上升.对硅材料需求增长。
在太阳能电池中.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应用.太阳能电池硅材料需求增加。在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硅片市场.全球市场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燃料电池发展潜力受关注.关键材料和工艺有待突破。
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是中间相碳微球.具有球状结构、堆积密度大、具有层状分子平行排列结构.是锂电池负极代表性材料.未来可能采用纳米化碳材(Nano-sizLeabharlann d Carbon Materia1)。
电解液方面.近年来主要发展趋势是将多种不同性质的有机电解液加以混合使用.例如低黏度的二甲基乙烷(DME)、二甲基碳酸盐(DMC)及二甲基亚砜(DMSO)等。电解质的稳定性也是当前研究锂离子蓄电池的一个关键技术。
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被人类给予厚望的锂离子电池.或许将开辟一个“锂资源时代”。
自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商用化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不断攻城略地.现已牢牢占据二次电池的高端市场。而正、负极材料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和优异的性能也使锂离子电池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二次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很快.电池组循环寿命已超过1000次.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已低于3000元。如果电动轿车安装24千瓦时电池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大于200公里.锂电汽车在10年内用电成本约为1万元。传统燃油车在10年内的加油费用至少8万元。而使用锂离子电池.即使10年内更换一次电池.使用成本多花7.2万元.总共8.2万元。两种车的使用成本基本相同.而且.换下来的电池组还有初始容量的70%~80%.可以作为静态储能使用。这也是目前和锂电池概念沾边的股票都被热炒的主要原因。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鄂科学下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表达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急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1、经受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测流程,并学习运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测。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形状。

3、根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立场、价值观进展讨论小动物的爱好,树立起仔细细致、实事求是地观测立场,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经受对蜗牛形状、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测活动。

【学习难点】同学观测流程中对蜗牛的立场及对观测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预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同学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一、课前布置同学捉蜗牛1、老师提示同学留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同学捉蜗牛是否损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同学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测蜗牛的身体。

1、组织争论观测蜗牛的身体的顺次,争论纪录的方法。

在同学观测流程中解答同学问题和给与指导。

2、同学观测、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测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同学在观测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测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同学争论观测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同学观测流程中解答同学问题和给与指导。

2、同学观测、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测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测蜗牛的反应,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测蜗牛的身体和观测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老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考前须知。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获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获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教学背景1.跨学科概念本跨学科教学主要涉及的跨学科概念是: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2.主要关联学科(1)科学1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2 年级:①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2. 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 年级:①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 年级: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1~2 年级: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2)数学主要是模型思维的融合。

利用设计图、沙盘模型来了解实物,将思考与所学直观展现出来或更佳深入的研究,感受重大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3)语文在系列任务中,尝试用科学、完整的语言表达观点,将设计意图、评估结果进行梳理,并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4)人文综合考虑环境、绿化、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存等问题。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辩证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在知道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的跨学科概念。

2.科学思维在实践中,经历“需求—设计—改造—评估”的流程,逐步形成技术思维。

3.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简要描述按照需求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的过程,并有反思、评价和改进的意识。

4.态度责任能够在团队中交流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发展反思质疑和勇于探索的意识。

三、教材内容本课隶属于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二下《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单元。

鄂教版科学九下《自然选择》word教学参考.docx

鄂教版科学九下《自然选择》word教学参考.docx

自然选择——它的力量和人工选择力量的比较——它对于不重要性状的力量——它对于各年龄和雌雄两性的力量——性选择——论同种的个体间杂交的普遍性——对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和不利的诸条件,即杂交、隔离、个体数目——缓慢的作用——自然选择所引起的绝灭——性状的分歧,与任何小地区生物的分歧的关联以及与归化的关联——自然选择,通过性状的分歧和绝灭,对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的作用——一切生物分类的解释——生物体制的进步——下等类型的保存——性状的趋同——物种的无限繁生——提要。

前章简单讨论过的生存斗争,对于变异究竟怎样发生作用呢?在人类手里发生巨大作用的选择原理,能够应用于自然界吗?我想我们将会看到,它是能够极其有效地发生作用的。

让我们记住,家养生物有无数轻微变异和个体差异,自然状况下的生物也有程度较差的无数轻微变异和个体差异;同时也要记住遗传倾向的力量。

在家养状况下,可以确切他说,生物的整个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变为可塑性的了。

我们几乎普遍遇见的家养生物的变异,正如胡克和阿萨·格雷所说的,不是由人力直接产生出来的;人类不能创造变种,也不能防止它们的发生;他只能把已经发生了的变种加以保存和累积罢了,人类在无意中把生物放在新的和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于是变异发生了;但是生活条件的相似的变化可以而且确实在自然状况下发生。

我们还应记住,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于生活的物理条件的关系是何等复杂而密切;因而无穷分歧的构造对于生活在变化的条件下的生物总会有些用处。

既然对于人类有用的变异肯定发生过,那末在广大而复杂的生存斗争中,对于每一生物在某些方面有用的其他变异,难道在连续的许多世代过程中就不可能发生吗?如果这样的变异确能发生(必须记住产生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为多),那么较其他个体更为优越(即使程度是轻微的)的个体具有最好的机会以生存和繁育后代,这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确定,任何有害的变异,即使程度极轻微,也会严重地遭到毁灭。

鄂教版科学九下优生优育word教学参考

鄂教版科学九下优生优育word教学参考

优生优育知识1、什么是优生优育?优生是指生一个体格健壮、智力发达的孩子;优育是根据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特点,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抚育孩子。

优生优育能够避免和减少残疾儿的出生,培养教育后代更加聪明健康,从而提高人口素质,使家庭美满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2、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婚姻。

近亲结婚的生育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和痴呆,所以应禁止近亲结婚。

3、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最佳生育年龄为23~27周岁。

4、为什么做婚前检查?婚前检查能及早了解双方是否有不宜结婚和不宜生育的疾病;有生理缺陷的及早医治;能得到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和优生育知识的指导。

5、妇女在怀孕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1)不要滥用药物。

孕妇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药,在必须用药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预防感染性疾病,以防止病毒通过胎盘危害胎儿发育;(3)不要接触有害物质,对从事与磷、铅、苯、汞、砷、亚硝酸钠等物质有关工作的孕妇,应及时调换工作;(4)禁止吸烟、喝酒;(5)避免放射线同位素的检查和治疗,避免与放射性环境的接触。

6、育龄妇女出出下述症状,提示怀孕,应及时到医院确认:(1)停经或血量很少如果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有过性生活,月经过期7日或7日以上,或者在月经周期到来时有少量出血,色淡,时间短,这就提示可能是怀孕了。

(2)恶心呕吐通常发生在早晨刚起床或空腹时,有的甚至全天感觉不舒服,常会食欲不振、择食、全身无力、唾液量增加等。

大多在怀孕第6周开始较明显,持续到第12周左右消失。

(3)尿频妊娠早期至妊娠12周可能出现。

晚期也有可能发生尿频。

(4)乳房增大还会伴有乳房胀痛及乳头疼痛,初孕妇更为明显。

还可能有乳头及周围乳晕着色加深、有结节等现象。

(5)基础体温升高。

(6)白带增多。

7、想要一个健康的宝宝,怀孕前要做哪些准备?首先,你要首先,你要确定自己不是近亲结婚和大龄生育;其次,如果有慢性病或传染病要赶紧治疗;接下来你要注意改善饮食,加强营养,增补叶酸、碘等营养素;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远离毒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不乱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与生活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去探索、去发现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

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文化水平提高了,眼睛宽阔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大家的钱包更鼓了,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这足以证明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人类一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改进自己的生活了,为了达到美好,还改造了自然,技术随着科学的出现而出现,它们之间互相促进,互相补充,迅速地把科学转变为技术。

古代的那些繁重的劳动力经过科学技术的改造,机械化、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的发展,每一样发明,每一个科研的突破,形成了我们今天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人类正在利用科学技术追求更美好的社会与生活,所以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解决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这让我们想起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正因为他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增长,改变农业结构,消除饥荒对生命的威胁,但是“人到七十古来稀”是古代人类寿命的写照,以前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这多亏了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以前不能医治的
治病,现在大多都找到了治疗的方法,减缓了人类的痛苦,挽救了人类的生命,像婴儿出生不久就要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像青霉素、乙肝疫苗、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等等,这些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重大的医学成就,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得到保障。

俗话说得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以前人们想要和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叙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都是通过写信,如果是重大的事情,等对方收到信已经变得不再重大了,在这样一个信息不灵活的时代,人们因此错过了许多可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机会,但,这个在当今已不成问题,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手机的出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1969年问世并已风靡全球的因特网,更是方便,让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信息并回复你,或者进行视频交流,提高了沟通效率,让人可以在天涯海角也似当面交流,与沟通更为方便。

进入网络的世界,
在网上能与素不相识的人公开、坦白地交流;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可以在微博或博客上随意的发表心情;可以获取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如新闻、知识、娱乐……,所谓的“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这个意思。

不知道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
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怎能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知道对方的情况,增进感情;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结交新的朋友、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随心所欲的发表评论。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诗人归心似箭的期盼,已成为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因为有了科学技术,我们出门可以使用各种车辆、船只、飞机,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完成过去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无法完成的旅程,现在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去你想去的地方,见你想见的人,即使一个在大西洋的这边,一个在大西洋的那边,也不再感到遥远。

这就是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科技真是神奇,能把古人想也想不到的东西变成了今天常见的东西,作为当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不应该仅仅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改变我们的生活,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让我们大家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科学、用科学当中来,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让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