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原理课( A 卷)试题

合集下载

12级铁道概论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分解

12级铁道概论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分解

课题一绪论(5%)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3.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4.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5.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6.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8、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课题二铁路线路(20%)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的运行基础。

2.铁路线路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三大部分。

3.铁路线路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远期客货运量分为四个等级。

4.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5.铁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

6.铁路线路的纵断面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起伏变化和高程。

7.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8.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要产生附加阻力,对行车非常有害。

9.我国铁路规定:在Ⅰ、Ⅱ级铁路上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3‰,Ⅲ级铁路上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4‰时,应以竖曲线连接两个相邻坡段。

10.坡道的坡度有正负之分,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平道为零。

11.公里标、半公里标、百米标称为里程标。

12.线路标志按计算公里方向设在线路左侧。

13.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路堑。

14.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m、25m两种。

15.轨枕按其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木枕和钢筋混泥土枕两种。

16.普通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17.道岔号数(N)用辙叉角(α)的余切值来表示。

18.道岔的号数越大,道岔的全长就越长,机车车辆通过道岔的速度就越高。

天津城建大学12级土木及地下专业基础工程试卷-A-参考答案(1)(最新整理)

天津城建大学12级土木及地下专业基础工程试卷-A-参考答案(1)(最新整理)
5. 在强夯过程中,根据加固区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与动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 段:
加载阶段、卸载阶段、 动力固结阶段 。 6. 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水压力,有 水土合算 和 水土分算 两种方法。 7. 从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受力情况分析, 仰斜 式主动土压力最小, 俯斜 式主
动土压力最大。
8. 基坑工程包括了围护体系的设置和 土方开挖 两个方面。 9. 土工合成材料的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按其功能划分包括反滤、 排水 、防 渗、
5.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有哪些?
3. 什么是群桩效应?什么是群桩效应系数?
答:由两根以上的桩组成的桩基础称为群桩基础(1 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 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形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 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区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1 分),因此群桩基础的
承载力(Qg)常不等于其中各根单桩的承载力之和( Qi ),通常用群桩效应系数 Qg Qi
来衡量群桩基础中各根单桩的平均承载力比独立单桩降低(η<1)或提高(η>1)的幅度(3 分)。
答:(1)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体型简单的建筑物,其整体刚度大,抵抗变形的能 力强;(1 分)
(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长高比大的砌体承重房屋,其整体刚度差, 纵墙很容易因挠曲而开裂;(1 分)
A 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 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 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 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3、浅埋基础设计时,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是( B ) 。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员工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员工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员工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单位:_______ 姓名:_______ 时间:_______ 分数:______ 满分:100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1.焊条的直径及焊接的位置相同时,酸性焊条的焊接电流( )。

A.等于B.大于C.小于2.下列情形中属于工伤范围的是( )A.因醉酒导致伤亡的情形B.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C.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情形D.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务必做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同时”的资料( )。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验收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4.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下列哪一项( )A.治理为主、防治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先生产、再安全D.安全为辅、预防为主5..对沾有毒害物品的人员要在警戒区出口处( ),进入安全区后再做进一步检查,造成伤害的要尽快进行救护。

A.实施洗消B.进行登记C.进行转移6.临时用电设施应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逐个配置()和电源开关A.漏电保护器B.移动电源C.临时开关D.保护装置7.般事故由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县级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8.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 )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少。

A.迅速地B.有效地C.迅速而有效地9.《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 )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A.1小时B.立即C.24小时D.12小时10.“三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铁的制度B.铁的面孔C.铁的处理D.铁的原则11.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A.综合管理B.综合监督管理C.监督管理12.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2013 ~ 2014 学年2 学期时间110分钟化工原理课程48 学时 3 学分考试形式: 闭卷专业年级:化工、制药、应化11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一、选择填空(35分)1、(2分) 某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 200mmHg ,当地大气压为101kPa,则泵入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A. 74.3kPa;B. 101kPa;C. 127.6kPa。2、(2分) 水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流速不变,若管子直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A. 1/4;B. 1/2;C. 2倍。3、(4分) 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时,测得某体系的表压为100mmHg,则该体系的绝对压强为Pa,真空度为Pa。4、(2分) 一球形石英颗粒,分别在空气和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系统温度升高,则其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将,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将。5、(5分) 套管由Φ57×2.5mm和Φ25×2.5mm的钢管组成,则环隙的流通截面积等于,润湿周边等于,当量直径等于。6、(2分) 板框压滤机中,最终的过滤速率是洗涤速率的( )。A.一倍B.一半C.四倍D.四分之一7、(4分) 冷热水通过间壁换热器换热,热水进口温度为90o C,出口温度为50o C,冷水进口温度为15o C,出口温度为53o C,冷热水的流量相同,且假定冷热水的物性为相同,则热损失占传热量的( )。A、5%; B、6%; C、7%; D、8%;8、(2分) 为了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所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 A、表面光滑,颜色较浅; B、表面粗糙,颜色较深;C、表面粗糙,颜色较浅; D、表面光滑,颜色较深;9、(4分) 黑体的表面温度从300℃升至6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倍。10、(1分)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A. 完成液的浓度;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C. 生产能力11、(1分)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通过增加( )而换取的。A. 传热面积;B. 加热蒸汽压力;C. 传热系数12、(1分) (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系数降低。A. 并流;B. 逆流;C. 平流13、(1分) 离心泵的调节阀( ) ,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D.只能安在旁路上14、(1分) 泵的工作点( )。A 由泵铭牌上的流量和扬程所决定;B 即泵的最大效率所对应的点;C 由泵的特性曲线所决定;D 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15、(3分) 在旋风分离器中,某球形颗粒的旋转半径为0.4 m,切向速度为15 m/s 。当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属层流时,其分离因数K c为。二、(20分)用离心泵将水从储槽送至水洗塔的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管路的直径均为ф76×2.5 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3 Pa;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出管(不包括喷头)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Σhf1=2u2与Σhf2=10u2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 为吸入或排出管的流速m/s。排水管与喷头处的压强为98.07×103 Pa(表压)。求泵的有效功率。(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3)三、(10分) 某板框压滤机共有10个框,框空长、宽各为500mm,在一定压力下恒压过滤30min 后,获得滤液5m3,假设滤布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试求:(1)过滤常数K;(2)如果再过滤30min,还能获得多少m3滤液?四、(10分) 用离心泵输送水,已知所用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 e=36-0.02V2。当阀全开时的管路特性曲线方程:H e’=12+0.06V2(两式中H e、H e’—m,V—m3/h)。问:①要求流量12m3/h,此泵能否使用?②若靠关小阀的方法满足上述流量要求,求出因关小阀而消耗的轴功率。已知该流量时泵的效率为0.65。五、(15分) 设计一燃烧炉,拟用三层砖,即耐火砖、绝热砖和普通砖。耐火砖和普通砖的厚度为0.5m和0.25m。三种砖的热传导系数分别为 1.02 W/(m·℃)、0.14 W/(m·℃)和0.92 W/(m·℃),已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1000℃,外壁温度为35℃。试问绝热砖厚度至少为多少才能保证绝热砖温度不超过940℃、普通砖不超过138℃?六、(10分) 在一单效蒸发装置中将某原料液进行浓缩,完成液的浓度为28%(质量%),操作条件下沸点为98℃。为了减少生蒸汽的消耗量,用二次蒸汽四分之一的冷凝潜热把原料液从20℃预热至70℃。原料液的流量为1000 kg/h。二次蒸汽的温度为90℃。相应的冷凝潜热为2283kJ/kg。原料液的比热为 3.8kJ/kg℃。忽略热损失。试求:(1)溶液的沸点升高; (2)原料液的浓度x0。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2013 -- 2014 学年 2 学期 时间110分钟化工原理 课程 48 学时 3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年级:化工、制药、应化11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二、 选择填空(35分)1、(2分)某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 200mmHg , 当地大气压为101kPa, 则泵入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

2024年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2024年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2024年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单位:_______ 姓名:_______ 时间:_______ 分数:____ 满分:100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化工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

A.特殊性B.共性C.复杂性D.专业性2.安全培训对哪些人比较重要()。

A.管理人员B.工人C.以上两类人员都比较重要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 )及其数量。

A.爆炸特性B.危险特性C.可燃特性4.《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D.坚持安全发展5.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管理()。

A.协调B.调度C.领导D.监督6.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是()。

A.低挂高用B.高挂低用C.平挂平用7.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合理的( ),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A.撤离时间B.撤离路线C.撤离地点8.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 )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A.本单位B.周边单位C.其它单位9.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以( )后撤离现场。

A.经安全管理人员同意B.经单位负责人批准C.经现场负责人同意D.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10.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

A.下风位置B.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C.上风或侧风位置D.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11.事故预防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工程技术改进B.教育(说服教育和人员调整)C.工艺技术更新D.强制或惩戒12.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企业要组织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力求风险辨识分析全覆盖;()。

A.安全管理人员B.技术人员C.所有人员13.机床、钳台局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的电压是:( )A.36VB.220V14.生产现场要留有足够宽的安全通道是为了( )。

12级一年级大专试卷A

12级一年级大专试卷A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宿迁经贸学院期末考试2012级大专班数学期末试题(A )(共三大题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3年1月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答案符合题意,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N 是自然数集,Z 是整数集,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N=ZB. N ∈ZC. N ∉ZD. N ⊆Z2、如果a>b ,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c ≠0) A. b <a B. a +c >b +cC. ac 2>bcD. ac 2 bc 23、a 32-用根式表示为( )。

A. -32a; B. -a3; C.321a ; D.a314、不等式| x |<2的解集为( )。

A. (-2,2)B. (-∞,-2)∪ (2,+∞)C. (-∞,-2)D. (2,+∞)5、lg5+lg2=( )。

A. 25B.32;C.10;D. 16、lg N=-2改写成指数形式是( )。

A.N =12- ;B.12-=N;C. N =102-;D. 210-=N7、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

A. y =x +2B. y =x 2C. y = 2xD. y =2x8、已知二次函数f (x )=x 2+2x -3,则f (2)=( )。

A. 5B. -3C. -5D. 39、下列函数在区间(0, +∞)上是减函数的为( )。

A. y =3B. Y=1/xC. Y=x 2D. Y=x10、一元二次不等式x 2-5>0的解集为( )。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A. (- 5 , 5 )B. (-∞, - 5 ) ∪( 5 ,+∞)C. (-∞, - 5 )D. ( 5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已知集合A={1,3,5,7,9}、B={7,9,11},则A∩B=______________,A ∪B______________。

中级电工试题+答案

中级电工试题+答案

中级电工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53题,每题1分,共53分)1.电气控制原理图上所有电路元件的图形符号均按()的状态绘制。

A、电器已接通电源或受外力作用B、电器未接通电源或没有受外力作用C、电器已接通电源或没有受外力作用D、电器未接通电源或受外力作用正确答案:B2.单稳态触发器,可用于()。

A、消除噪声B、多谐振荡器C、延时与定时D、接口正确答案:C3.接触器的自锁触头是一对()。

A、辅助触头B、主触头C、辅助常开触头D、辅助常闭触头正确答案:C4.最常用的BCD码是()。

A、奇偶校验码B、格雷码C、8421码D、余3码正确答案:C5.X62W万能铣床中主轴变速冲动是为了()。

A、提高齿轮转速B、提高齿轮转矩C、齿轮不滑动D、齿轮易啮合正确答案:D6.增量型编码器A、B两组信号的相位差是()。

A、60°B、90°C、120°D、180°正确答案:B7.编码器与电动机的轴不能直接连接,一般采用()连接。

A、链条B、齿轮C、柔性联轴器D、传动带正确答案:C8.发光二极管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的目的是()。

A、钳位B、调压C、限流D、分压正确答案:C9.根据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行程或位置,利用()来控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称为行程控制原则。

A、时间继电器B、位置开关C、速度继电器D、电流继电器正确答案:B10.对于△联结的电动机,过载保护应采用()。

A、两相热继电器B、三相热继电器C、通用热继电器D、带缺相保护的热继电器正确答案:D11.PLC的输出回路电源类型由()决定。

A、负载B、PLC输出端子类型C、PLC输入端子类型和负载D、PLC输出端子类型或负载正确答案:C12.Z3040型摇臂钻床的主轴正反转是通过()实现的A、液压换向B、电动机正反转C、电磁离合器换向D、机械换向正确答案:D13.在导体中的电流,越接近于导体表面,其(),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

A、温度越高B、电压越高C、电阻越大D、电流越大正确答案:D14.增量型编码器断电后其位置信息()。

12年级试卷【含答案】

12年级试卷【含答案】

12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子中的倒影B. 水中的筷子弯曲C. 阳光直射到地面D. 彩虹的出现2.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A. 改变反应速率B. 参与反应产物C. 增加反应的活化能D. 减少反应的活化能3.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鲨鱼B. 鸵鸟C. 蝙蝠D. 青蛙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牛顿第一定律?A. 惯性B. 动力C. 阻力D. 重力5. 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酸?A. NaOHB. H2SO4C. NaClD. Ca(OH)2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最快的。

()2.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不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数量。

()3. 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体温恒定。

()4.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5. 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称为中和反应。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m/s。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______的作用。

3. 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是______。

4.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定律。

5. 酸和碱反应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2. 简述催化剂的作用。

3. 简述哺乳动物的特征。

4.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5. 简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求折射角的大小。

2.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多少倍?3. 举例说明哺乳动物的特征。

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5. 在一个中和反应中,需要多少摩尔的碱来中和一定量的酸?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级原理课( A 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5、古诗云:“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它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A、形面上学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下列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A、晕而风,础润而雨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规律A、联系与发展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D、对立统一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事实C、世界D、实践1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1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规定的12、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A、相对性B、价值性C、客观性D、实践性13、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14、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是()A、价值主体的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6、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7、“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18、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19、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2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他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A、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21、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各部分的周转速度不同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是()A、全人类利益的集中体现B、资本主义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集中体现C、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D、不带有任何阶级色彩的社会意识形式2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D、劳动力成为商品25、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利润2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劳动二重性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商品二因素理论D、价值规律理论27、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28、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29、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和谐3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准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体系,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外部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4、下列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知觉B、概念C、判断D、推理5、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有()A、欲望、意志B、想象、灵感C、信仰、习惯D、归纳、演绎6、“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7、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差额B、提高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9、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有()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B、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10、资本周转的速度()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C、与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量成反比D、与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量成正比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2、事物发展中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价值评价的特点是什么?5、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四、材料分析题(3小题,第1、第2小题各6分,第3小题8分,共20分)材料1: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科技馆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竖了三扇门,每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材料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的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材料3: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结合材料请回答:1、材料1的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关系?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如何理解材料2中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的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5 ABBAB 6-10 BADDA 11-15 BCACA 16-20 CCADC21-25 DCCDA 26-30 ABDBA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

)1、BCD2、BCD3、ACD4、BCD5、ABC6、BCD7、AB8、CD9、AB 10、ACD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1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分)2、事物发展中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分)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分)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分)4、价值评价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分)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2分)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分)5、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分)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的不同过程各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

(2分)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分)四、材料分析题(20分)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三者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6分)2、自然界有期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如果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最后受伤的还是人类自身。

(6分)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数量界限。

(2分)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

(2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