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1-201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第1《电荷》节达标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1电荷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课标试题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用绸子在玻璃棒上摩擦,使玻璃棒上带了电。
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用绸子在玻璃棒上摩擦和用毛皮在橡胶棒上摩擦都会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答案:摩擦起电2.自然界中存在____________种电荷,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这就是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答案:两排挤吸引3.物体带电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有了____________而带负电,缺少了____________就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创造了电____________,本质是电子____________的过程。
思路解析: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者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
答案:电子转移多余电子电子并不是转移4.〔2021模拟〕如图5-1-1所示,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名称,通常条件下(只选一种)是绝缘体。
图5-1-1思路解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构成铅笔的几种材料中木材、橡皮不导电,是绝缘体;石墨、金属导电,是导体。
答案:木材(或者橡皮)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将塑料包扎绳撕裂成细丝状,用手捋几下,细丝就会向四周散开,这是因为〔〕A.细丝很轻,受空气浮力作用所以向四周漂浮起来B.用手捋细丝,细丝变形了,所以向四周散开了C.用手摩擦细丝,使它们带上同种电荷从而互相排挤,所以向四周散开思路解析:这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答案:C2.以下关于物质分类合理的是〔〕A.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B.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C.铁、冰、玻璃是晶体D.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区分四个概念,导体和绝缘体、晶体和非晶体。
初二上册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综合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初二上册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综合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综合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A、一定是串联;B、一定是并联C、可以串联,也可以是并联;D、电灯与插座应该串联,彩电与电冰箱应该并联。
2、使用电池的时候,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这是因为:()A、这样连接电路中没有电流B、这样连接有触电危险C、这样连接会在导线中产生很大的电流,损坏电池D、这样连接电路中电流太小,用电器无法工作3、如下图所示为硬导线与螺丝压按式接线柱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ABCD.4、如下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并联的电路是()ABCD5、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造成很大浪费。
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
若将这两种开关配合使用,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聪明”.则这种“聪明”的电路是()6、如图1所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用三孔插座,其中有一孔接地线,这是为()A.节约电能B.确保家用电器能工作C.延长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D.避免因家用电器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7、在图2示的电路中,灯泡L1和L2完全相同,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54安,下面的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两个灯泡中的电流相同,都等于0.27安B、无论断开S1或S2,电流表的读数都是0.54安C、无论断开S1或S2,电流表的读数都是0.27安D、电流表的读数是干路电流,大小等于L1、L2电流之和8、如图3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电工检修照明电路时发现开关S闭合后灯不亮,现用测电笔去测C、D两点时,发现氖管均发光,用测电笔去测A、B两点时,只有测A点时氖管发光,那么故障原因是()A.火线与零线相碰B.A、D两点间断路C.B、D两点间断路D.灯头内两接线柱短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消耗电能的、控制电路通断的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四部分组成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五(2011-2012-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4分)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2.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7.要测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办法中正确的是()A.把一枚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B.先测出一枚邮票和一个螺帽的总质量,再减去螺帽的质量C.先测出100枚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D.以上三种办法都可以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D .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1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改变12.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 )A.响度不够B.音量不够C.频率不够D.音色不好13.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来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红外线14.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1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6. .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1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二、填写题(每空1分,共40分)图2图1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物理8年级第5章试卷【含答案】

物理8年级第5章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物理学中,下列哪个物理量既属于标量又属于矢量?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质量2.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牛的力,其加速度为2米/秒²,那么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A. 5千克B. 10千克C. 20千克D. 2千克3. 下列哪种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A. 自由落体运动B. 抛物线运动C. 直线往返运动D. 圆周运动4. 下列哪种力是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弹力C. 重力D. 拉力5. 下列哪种能量是动能?A. 重力势能B. 弹性势能C. 内能D.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3.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______的改变。
2. 力的合成遵循______定律。
3.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______有关。
4.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______有关。
5.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量保持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2.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简述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简述机械能守恒定律。
5. 简述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1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求其落地时的速度。
2. 一个物体受到10牛的力和15牛的力作用,求其合力。
3.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米/秒,求其1秒内的位移。
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米/秒²,求其3秒内的位移。
5.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牛的力,其加速度为2米/秒²,求其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电流和电路》综合训练及答案(A、B、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综合练习(A卷)1.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 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B. 用湿抹布擦电器C. 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D. 将开关装在零线上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条件下,金属、人体、大地、陶瓷是导体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电荷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能够移动的自由电子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3.如图,比较的读数大小()A.I1>I2>I3 B.I1<I2<I3C.I1=I2=I D.I2<I1<I34.关于电路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为使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B. 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 在电路中,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 一般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5.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组合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A.金属、盐水、橡胶 B.毛皮、丝绸、干木棒C.塑料棒、石灰水、大地D.铁棒、橡皮、铅笔芯6.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发电厂进行轰炸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赞成电厂停电。
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A.炸塌厂房 B.炸毁发电机 C.使设备短路 D.切断输电线7.一台家用小型(47厘米)彩色电视机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与下列哪一组数据最接近()A.18安B.1.8安C.180毫安 D.18毫安8.如图是一把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若只闭合S1,吹出的是风,若将S1、S2都闭合,吹出的是风。
(选填“冷”或“热”)9.图中的灯泡在通电时,灯泡能被点亮。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当开关K1、K2处于以下状态时,灯泡A、B的亮熄情况:(1)K1断开K2闭合时;(2)K1闭合K2断开时;(3)K1和K2都闭合时 .10.在图的电路中,有四个开关S1、S2、S3、S4,如果仅将开关S2、S4闭合,S1、S3断开,则灯L1、L2_____联.如果将开关S1、S2、S3闭合,S4断开,则灯L1、L2____联.11.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医务人员需要随时看护患者,临时使用的一种呼唤电路如图所示(注意:有多少张病床就按同样接法装多少盏电灯,图中只画出两盏),患者只要按床头的电键,他们就能知道谁呼唤。
(初中试卷与练习)5.1《电荷》(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

【课时速达标】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以下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体,A、B、C都是这种现象,D是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枯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选B.梳头时,梳子和头发因摩擦而起电,由摩擦起电的实质可以知道梳子和头发上的电荷一定发生了转移,此时头发和梳子带等量异种电荷,而头发上带的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会越梳越蓬松.3.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斥.当用验电器检验一物体是否带电时,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4.以下几幅图涉及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造它们的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的一组是〔〕【解析】选C.橡胶制成的物品是绝缘体,A错;硬币和钢尺都是金属材料,都是导体,B 错;电饭锅的发热体和导线内部是金属导体,电饭锅外部一局部和导线外部是绝缘体,电工钳钳柄的外套是绝缘体,内部是金属导体,C对;滚珠轴承和扳手都是金属导体,D错. 5.清扫房间时,丹丹用干绸布擦试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的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解析】物体会因摩擦而带电,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6.有A、B、C、D四个带电体,假设A与B吸引,B与C排斥,A与D排斥,而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那么四个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A带_____,B带_____,C带_____,D带_____.【解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电荷的种类.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D带负电,A与D排斥,所以A带负电;B 与A吸引,所以B带正电;B与C排斥,所以C也带正电.答案:负电正电正电负电7.〔·中考〕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_____电,这是因为_____电荷相互_____.【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与带正电小球排斥的有机玻璃棒带正电.答案:正同种排斥【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中考〕以下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解析】选D. 通常情况下,金属是导体,玻璃、橡皮和塑料都是绝缘体.2.以下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解析】选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3.〔·中考〕A、B、C、D四个带电体,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那么〔〕A.A、C带正电,B带负电B.A、C带负电,B带正电C.B、C带正电,A带负电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解析】选B.解决此题时,可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加以分析判断,由于A、B、C、D四个全是带电体,且D带正电,根据B和D相互排斥可知B也带正电;而C和B相互吸引可判断C带负电,而A和C互相排斥,判定A带电与C相同带负电.4.用绝缘丝吊着两个小通草球〔轻质〕,静止时如下图,它们的带电情况是〔〕【解析】选D.两球都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A、B错;两球都不带电,两球不会吸引,C 错;两个球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一种是一球带电,一球不带电,故D对.5.手拿一根金属棒和毛皮摩擦后,金属棒将〔〕【解析】选C.考查对摩擦起电、导体、绝缘体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金属棒不带电是因为金属棒、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应选C.6.与火车相比,汽车车厢外外表更容易堆积灰尘.对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最可能的是〔〕A.火车车厢的外外表比汽车车厢的外外表光滑,更不容易堆积灰尘B.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产生的风更大,更容易把灰尘吹掉C.因为火车比汽车长得多,更不容易堆积灰尘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外表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大地,因而更容易吸附灰尘【解析】选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外表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大地,因而更容易吸附灰尘,应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7.〔·中考〕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具有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解析】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带电体的根本性质.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用于纺线. 梳棉车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为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解析】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时,易出现摩擦起电现象,梳棉车潮湿,能将产生的电荷及时导走.答案:摩擦起电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原子内部有带负电的电子却不显电性,其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他的核式模型.如下图,让一束带正电的粒子穿过原子,结果这束粒子并没顺利穿越,而是外层正粒子发生偏转,内层正粒子被反射回去,这说明:原子的正中间是带_____电的____,外层是带_____电的_____,这就是所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析】此题通过介绍卢瑟福的科学实验,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答案:正原子核负电子“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造成火灾隐患.【解析】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桶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或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油桶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答案:电荷三、简答题〔6分〕“电是什么〞这一节的内容后,知道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及带电体的检验等知识,而生活中摩擦起电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他很想知道塑料梳子跟头发摩擦后,塑料梳子带的电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请你说出一种具体的方法,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解析】检验梳子带电的方法有多种,看梳子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或用验电器检验等,但现在要检验梳子是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就应该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去思考.假设梳子带正电,它可排斥带正电的物体;假设梳子带负电,它可排斥带负电的物体.答案:把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细玻璃棒用细线吊起,然后将塑料梳子迅速与头发摩擦,让摩擦后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玻璃棒,因为玻璃棒带正电荷,如果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那么梳子带正电荷,如果塑料梳子与玻璃棒相互吸引,那么梳子带负电荷.四、实验探究题(8分)12. 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1〕物理学中把与_____摩擦过的__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_____摩擦过的__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带_____电.(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_.(选填“强〞或“弱〞)〔4〕由表中_____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解析】根据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方便可行,本探究通过实验将两物体之间谁带正电,谁带负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分析探究.答案:(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3)弱(4)不能。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基础测评a

第五章基础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三个绝缘小球两两之间都可相互吸引,则(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为导体3 3. 10个小灯泡串联在一起,已知某处电路的电流是100 mA,则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是( )A. 0.1 mAB.10 mAC.0.1 AD.1000 mA44.以下电路中,电路正确而且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的是( )55.用同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灯发光和电铃发声,则这两个用电器( )A.一定是串联接人电路中B.一定是并联接入电路中C.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D.以上说法都不对66.如图所示电路,开关可以使L1、L2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A.甲、丙B.乙、丁C.甲、丁D.丙、丁77.你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可能会遇到以下的建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之前要先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否则要校正其指针B.如果电流无法预先估计,先用电流表大量程的接线柱进行试触C.电流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D.电流表只能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量电流88.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发现指针只是稍微偏转了一点,其原因可能是( )A.电路中的某处短路B.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C.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太小了D.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太大了99.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1010.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1.2 A,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过L1的电流为0.7 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 AC.通过L2的电流为1.2 A D.通过L2的电流为2.5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111.自然界中存在_____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121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和核外的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带正电,_____带负电._____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它所带的电荷量是_____库仑,并把它称作_____电荷.1313.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金属做的,金属里面有大量的__________,平时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可是接上电池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_____移动,于是就形成了电流.1414.从显像管尾部的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该电子束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5.节日里一串串的小彩灯是_____联的;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冰箱、电视机是_____联的,开关和它控制的用电器是_____联的.1616.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来测量,实验室常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着字母__________,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表与用电器要_____联,并且让电流从__________柱流入,从__________柱流出.17 17.小红想测量手电筒灯泡中的电流,她准备使用0.6 A和3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为了安全,她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得很小,为了准确,她应该改用_____量程.1818.在图中,A、B、C、D为接线柱,另备有若干导线.(1)若要使灯L1发光,应连接__________接线柱;(2)若要使灯L1、L2串联起来发光,应连接________接线柱;(3)若要使灯L1、L2并联起来发光,应连接________接线柱.19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a、b、c三处,测出通过各处的电流为Ia 、Ib、Ic,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的位置对测量结果________影响.20 20.如图所示,将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中的a、b、c三处,若三次测得的电流分别为Ia、I b 、Ic,则三个电流值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三、作图与简答题(共11分)2121.(5分)请仔细观察手电筒(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手电筒的完整电路中,干电池是________,小电珠是________,金属外壳是________,金属外壳的按钮是____________.(2)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2222.(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青同学做实验前所画出的电路图,请你根据这个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元件用导线连接好(导线不要交叉).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7分)2323.(5分)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小明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均发光;断开开关时,两灯泡均熄灭.请你设法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2424.(16分)小芳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做“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的实验,以下是他们部分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他们的猜想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电路图,并按图连接好电路,他们发现,闭合开关后,在导线、开关及各接头处接触都良好的情况下,两灯却不亮.于是,他们做了几次检测,发现将电流表接在B、D两点时,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流表都有读数,且小灯泡L发光,则他们判断电路的故障1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们排除故障后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A点电流(A)B点电流(A)C点电流(A)1 0.24 0.24 0.242 1.2 1.2 1.2上表中第1次测量的数据是小蕾记录的,第2次测量的数据是小丹记录的,其中有一组数据是错误的,对照图乙可知,错误的是第________次数据.(4)修改数据后,大家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是___________. 2525.(6分)如图所示,甲图中鸟A提示鸟B:“快飞,你会触电的!”鸟B说:“你怎么不怕?”乙图中电压表提示电流表:“你不能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会把你烧坏的!”请分析两幅图中的对话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第五章基础测评1.B2.D3.C4.A5.C6.C7.C8.D9.D 10.A11.两正电荷负电荷排斥吸引12.原子核电子原子核电子电子 1.6×10-19元13.自由电子定向14.荧光屏显像管尾部的阴极15.串并串16.电流表 A 串“+”接线“-”接线17.3 A 0.6 A18.(1)A、B (2)A、D (3)A和B、C和D19. Ia =Ib=Ic没有20. Ia =Ib+Ic21.(1)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2)如图所示22.如图所示23.断开开关,把其中一个灯泡拆下,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能够发光,则原来两灯泡并联;如果另一个灯泡不能发光,则原来两灯泡串联.断路(3)2 (4)处处相等(或都相等)24.(1)电路中各点的电流都相等(或都不相等(2)L225.这两幅图中的建议都合理,理由:甲图开关闭合后,鸟A无电流通过(或鸟A两爪之间无电压),鸟B有电流通过(或鸟B两爪之间有电压)会发生触电.乙图中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或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路接通时发生短路(或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
初二年级物理第五章一至三节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物理第五章一至三节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A.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3、小红在学习了摩擦起电的知识后,知道了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弱不同造成的。
小红手拿铜棒做与丝绸摩擦起电的实验,则铜棒上()A.带上了正电B.带上了负电C.能带电但不能确定带何种电荷D.因为人是导体,所以铜棒没有带电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5、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图5-1所示。
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排斥的是()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6、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所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在导电溶液中有可能是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所以电流的方向不能确定C.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D.带电粒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7、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小灯泡能发光的是()8、如图5-2所示的实物连接中,开关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的是( )A.开关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B.灯座的接线柱上接线不牢C.开关的两接线柱上用导线连通D.灯座的两接线柱用导线连通9、关于教室内的电灯、开关、插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一个开关控制的两盏灯之间是串联的B.被不同开关控制的各盏灯之间是串联的C.开关与被控制的灯之间是并联的D.各盏灯与插座之间是并联的10、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这个电路()A.一定是串联B.一定是并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1、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两个灯泡属于并联的是()12、如图5-3所示,开关S的作用是()A.控制整个电路B.只控制灯L1C.只控制灯L2 D.控制L1和L213、图5-4所示的实物连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B.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C.只断开S3,灯亮、电铃响D.只断开S1,灯亮、电铃响14、(09天水)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1节《电荷》达标题A
1.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
3.我们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按照这个规定可知: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4.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5.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A.橡胶棒失去了质子 B.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C.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D.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质子
7.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
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8.一个物体带正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失去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
9.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等量同种电荷
D.等量异种电荷
10.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
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参考答案:
1.2 排斥 2.正电负电 3.正电荷相反 4.正极负极 5.能够导电不能够导电导电 6.C 7.C 8.C 9.D 10.B
物理第五章第1节《电荷》达标题B
1.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2.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的作用。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
4.一个同学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来,这说明经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了。
5.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
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A.正电,负电,负电 B. 负电,正电,正电
C. 负电,负电,负电
D. 正电,负电,正电
6.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分开,结果是()
A.正负电荷都消失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B.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C.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带的电量都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8.金属是一种良导体,是因为金属内部()
A.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有大量的原子核
C.有大量带正电的原子 D.有大量带负电的原子
9.在摩擦起电现象中,造成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A.摩擦的速度快 B.摩擦的速度慢
C.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强 D.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
10.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摩擦可以产生电荷
B.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参考答案:
1.正负 2.排斥吸引 3.自由电荷几乎无自由电荷 4.电 5.C 6.B 7.A
8.A 9.C 10.C
物理第五章第1节《电荷》达标题C
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使分开。
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荷。
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
3.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电子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带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能够持续供电的装置叫。
5.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6.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是导体,非金属是绝缘体 B.固体是导体,液体是绝缘体
C.人体是导体,大地是绝缘体 D.以上都不对
7.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
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8.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
A.有电子 B.有质子 C.有大量自由电子 D.有大量自由电荷
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自由电子 D.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10.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纯净水是绝缘体 D.水银不易导电
参考答案:
1.电荷转移正负电荷 2.负橡胶棒 3.负正中和 4.电流电源 5.D 6.D 7.C 8.C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