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

合集下载

Pilon骨折手术治疗

Pilon骨折手术治疗

路外,还有Konrath等乜]报道的后侧入路,在该入路中屈 肌重叠覆盖于胫骨侧钢板,且经该入路可同时固定胫骨 和腓骨,因此减少了严重软组织损伤后深部组织感染及 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良好的术野暴露对于复位和 固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前路切口有时很难完全 看清关节面,对内植物植入造成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 考虑,Kao等∞1报道了“前中后”联合切口,该入路仅有一 条切口,可从前中后方向清晰显露关节面;在45例Pilon 骨折中,无一例因该人路而发生神经血管束损伤,仅有2 例发生坏疽,且经治疗后愈合。 关于青少年Pilon骨折的报道很少。因为这类骨折 邻近长骨生长部,其处理很棘手。Letts等口1报道7位青 少年病人8例Pilon骨折(3例类似于Reudi II型骨折,2例 类似于Reudi[]]型,3例因伴有踝关节脱位而不适合Reudi 分类系统),所有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平均随 访16个月,结果发现有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 生长受限,优良率为63%;建议实行一种新型的儿科Pi— Ion骨折分类法。 2外固定支架相关治疗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过去十几年在高能量暴力所 致、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Pilon骨折治疗中,外固定支架 的应用日趋广泛,其中包括很多方法,可单独应用,但更 多的是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软组织情况允许植入 内植物之前,外固定支架仍是复位及早期固定的首选工 具。大部分研究,尤其是高暴力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研究 均报道,外固定支架固定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满 意率,且术后感染率降至10%以下。但单纯的治疗方法 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Pilon骨折旧j。 2.1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Mitkovic等[93报道了26位病人28例经动力型外固 定支架治疗的AO分型口型Pilon骨折病例,平均愈合 时间为14周,其中3例出现成角畸形(7。~20。),无一例出 现骨不连和深部感染;认为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适用于C3型Pilon骨折治疗,且术后可早期活动。 “等[10]报道了14例经动力型轴向外固定支架联合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病例,术中采用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0例分析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0例分析

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Pi l on 骨折是临床常见且较难治疗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其骨折特点和治疗难点在于:常伴有干骺端骨质压缩或者粉碎,骨折不稳定多伴关节软骨损伤,且骨折周围软组织少且多损伤严重,而骨折复位和固定要求高,既要对位对线好,又要关节面平整,同时要稳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这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极具挑战性。

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m i nni m al l y i nvas i ve pe r c ut aneous ost eosynt hes i s ,M I PPO )Pi l on 骨折20例,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

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8.6岁。

损伤原因:高处坠落9例,交通事故7例,重物压伤4例,为闭合性骨折。

据Rue di -A l l gow e r 分型,I 型7例,I I 型10例,I I I 型3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伤后5~14天肿胀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皱纹征时进行手术。

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多发伤或多发骨折者应用全麻。

先通过外侧切口采用1/3管形接骨板或重建接骨板固定腓骨;然后在内踝前方切口,长约3~4c m ,暴露远端骨折断端及关节面,C 臂机透视下,对骨折及粉碎的关节面进行手法及器械撬拨复位,必要时可采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X 线透视证实骨折及关节面复位良好时,将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Z i m m e r 公司产品)或胫骨远端解剖型LCP 钢板(A O 公司产品)从骨折远端骨膜外沿胫骨内侧面插入,透视下钢板位置良好后,在钢板远近端各固定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近端用4枚螺钉固定,远端用3~5枚螺钉固定。

术后不采用外固定。

一般术后第2天开始踝关节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2周拆线。

早期避免负重,6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给予部分负重;术后10~12周复查X 线片,确定骨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

Pilon骨折的手术入路大汇总(精美配图)

Pilon骨折的手术入路大汇总(精美配图)

Pilon骨折的手术入路大汇总(精美配图)Pilon骨折或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常见的原因是高能量损伤伴旋转或/和轴向暴力。

因骨折部位软组织覆盖少,最佳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以往文献报道前、后入路均可获得骨折复位和钢板有效固定。

对于某些特殊的骨折,可采用有限的切开。

而对于更多复杂的骨折类型,需要延长切口或联合前、后入路。

Pilon骨折的手术入路按位置不同可分为,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微创入路等。

本文就各种手术入路的不同适应证和技术要点做一叙述,同时阐明不同入路可能对骨和软组织血供造成的破坏。

手术入路的选取原则手术入路需结合受伤的方式和钢板放置位置选取。

钢板应该放置于生物力学上有效对抗原始致伤暴力的部位。

当骨折部位内翻畸形时,需选用内侧支撑钢板,此时应选择前内侧入路;反之,外翻畸形时需选用外侧钢板固定,此时应选择前外侧入路。

同时,选择手术入路时,还应该考虑骨折的类型。

McCann等对49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取相应的手术入路治疗,随访取得满意疗效,认为在骨折处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入路可以避免过多的软组织损伤,并能够获得良好的复位。

手术入路的选择要考虑骨折处软组织情况。

一些患者常需使用联合切口,通常认为两个切口间的皮桥宽度要大于7cm。

但Howard等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分析了治疗Pilon骨折的6个主要切口,评估切口间距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他们认为掌握好手术时机,仔细处理软组织,Pilon骨折的切口间距可以小于7cm。

手术入路1、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是经典入路,适用于胫骨远端内侧柱骨折或骨折端向外成角,以及骨折成角大于90°的Pilon骨折,该切口可暴露内踝及内侧和中间1/3前胫距关节,前侧边缘骨折也可应用此入路。

但该入路软组织覆盖较少,容易造成胫骨前内侧置入物突出,影响伤口愈合。

同时,该入路难以显露外侧柱,不能直视下复位Tillaux-Chaput骨块、放置外侧钢板,故不适用于外侧柱的骨折。

踝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

踝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

w si n dwt temiia yi ai e uaeu lt otoytei MIP a @at i nm l s epr tno s a s snhs n e hh l m v c p e e s( P O)t h ius eut 2 a e nq e.R sl 7p— c s
临床 骨科 杂志
J“ mlfCi clOto dc 2 0 e ;l 6 oⅣ l i r t i 0 8D cl ( ) o na h me s
‘ 5 ・ 59

临床 论著 ・
踝 关 节 镜 监 视 下 微 创 治 疗 胫 骨 Pl i n骨 折 o
史定伟 , 月华 , 孙 王
意。
关节镜监
视下小切 1 5撬拨复位 , 尽可能使重建后 的踝关节 面接近 正常 解剖 . 防止创伤性踝关节炎 的发生 , 可 临床效果满
关键词 : 胫骨骨折 ; 关节镜检查 . 夕科手术 , 微创性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R6 4 7 R 67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27 2 0 )6— 59— 3 R 6 34 ; 8 . ; 8 . A 10 0 8 (0 8 0 0 5 0
S N Y e u , A G Y u H U X a —u , HU Z e—l ( et fO toadc , e9h P ol s U u— a W N o , O iok iZ hnal D p o r p ei t t epe h h sh
H si lS a g a Jatn nvr t Sh o o dc e S a g a 2 0 1 , hn ) o t ,h n h i io g U i s) colfMein ,h n h i 0 0 1 C ia pa o e i i

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

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

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
杨庆生;黄素芳;王朝亮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9(31)2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种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Pilon骨折分成内固定组、外固定架组和跟骨牵引组比较3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和及踝关节功能三方面的差异.结果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架组比跟骨牵引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伤口感染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P<0.05).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总页数】3页(P3055-3057)
【作者】杨庆生;黄素芳;王朝亮
【作者单位】054400,河北省南和县人民医院骨科;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比研究[J], 李冬冬
2.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比较研究
[J], 于纪魁;王静
3.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J], 陈玉泉;洪建明;赖晓荣;吴丹
4.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比较 [J], 魏海强;李亮;刘娜
5.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比较分析 [J], 李建斌;谭娅;吴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lon骨折微创手术的治疗体会

Pilon骨折微创手术的治疗体会

Pilon骨折微创手术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时机及疗效。

方法采用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34例,平均41.6岁;骨折类型Ⅰ型3例,Ⅱ型21例,Ⅲ型10例,开放骨折15例,闭合骨折19例,合并腓骨骨折29例。

5例行空心螺钉固定,18例行经皮钢板固定,11例应用外固定支架,其中6例结合应用有限内固定,术后随访8~27个月,平均23个月。

结果根据Maza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3%。

结论依据骨折类型选择微创固定方式治疗Pilon骨折,效果可靠。

【关键词】Pilon骨折;微创Pilon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其在胫骨和踝关节骨折中占4%~7%。

[1]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难度。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6年9月,采用微创治疗Pilon骨折3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岁~59岁,平均41.6岁。

损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6例,扭伤2例,伤后至手术治疗的时间3 h~16 d,平均5 d,根据Ruedi—Allgower[2]分型:Ⅰ型3例,Ⅱ型21例,Ⅲ型10例,其中开放骨折15例。

1.2 手术方法1.2.1 麻醉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外麻醉,多发伤或多发骨折用全麻。

1.2.2 合并腓骨骨折本组中29例合并腓骨骨折,对其中18例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以上,施以半管形钢板或2.5 mm克氏针内固定,11例骨折为位于下胫腓联合以下,7例行张力带固定,4例行螺钉固定。

1.2.3 胫骨复位及固定本组34例患者除应用外固定支架复位固定外,余者均应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加手法复位,必要时结合小切口撬拔复位。

本组5例行胫骨空心螺钉固定辅助石膏外固定,18例行MIPPO技术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11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6例结合应用有限内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1 资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 资料 :本 组2 例 ,男 1 例 ,女 8 ;年龄 2 ~5 岁 , . 1 0 2 例 5 2
或 急诊 手术或 者在 伤后 7 2d ~l 软组 织肿胀 消退 后再 施行 手术 。 J
Mat 发现 , 水 肿 发q 时行 于术治疗 会使 伤 口闭合 困难 ,增加 s 等 一
伤 口皮 肤 坏死 率 和感 染 卒 木组 患 郜 伤后 7 , 4 d 胀 消退 一 l 肿

平 均 3 .岁 。损 伤原 因 :高 处 落 8 ,交 通 事 故9 ,重物 压 25 例 例
伤 3 ,为闭合 性骨 折 。据R e i lo e分 型 , I 8 , Ⅱ型 例 u d— g w r Al 型 例 9 ,I 型3 。 例 l 例 l 1 手 术方 法 :手 术 时机 :伤 后 暂予 石 膏托 或 行跟 骨牵 引术 . 2
方法 评价 踝关 节功 能 :优 1 例 , 良8 ,可1 ,优 良率 为9 %;无 骨折 不 愈合 、内 定 失败 、切 口感 染 或延迟 愈合 等 并发症 发生 。结 1 例 例 5
论 :正确选 择 手术时机 , 时 采 ̄M[P 技 术治 疗 骨 远端 Pl 骨折 .创 伤 小 、并发 症 少 、骨愈 合率 高 , 是治 )Pl 骨折 的有 效方 ] PO in o ' in ] o ;
其 接 骨板 置 于 胫骨 内侧 ,既 保护 r外侧 软组 织 ,又符 合 张力 侧
固 定原 理 。MI P P O技 术 样 适 J 了开 放 性 骨折 及粉 碎 的灭 节 面进行 手法 复位 ,必要 时 町『直径 为 { j
25mm的克 氏针 撬拨 复位 ,并予 克氏针 临时 同定 。x . 线透 视 证实

微创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Pilon骨折患者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關键词:Pilon骨折;微创治疗;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我院为提高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21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平均年龄为35.1岁。

其中22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40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解剖型钢板固定在患者的小腿下方前侧切开适当的小口,剥离骨膜后进行解剖复位,利用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然后对切口进行关闭。

1.2.2微创钢板内固定首先对患者的腓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要保证腓骨和胫骨处于同一平面上。

经C臀机透视作用,利用器械撬拔及手法对患者的骨折关节进行复位。

然后,在患者的内踝处切开一个适当的小口,通常切口长为30到40毫米,不进行骨膜切开,并利用骨膜玻璃器对骨膜及深筋膜进行分离,从而形成一个隧道,然后将从隧道处将钢板插入,然后再利用C型臂对钢板的位置进行检查,再利用克氏针对钢板进行固定。

在确保内固定物位置合适、骨折位线良好后完成手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
作者:杨庆生,黄素芳,王朝亮作者单位:054400 河北省南和县人民医院骨科;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种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将42例Pilon骨折分成内固定组、外固定架组和跟骨牵引组比较3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和及踝关节功能三方面的差异。

结果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架组比跟骨牵引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伤口感染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P<0.05)。

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 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内固定;单边外固定;骨牵引;Pilon骨折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1/3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占胫骨骨折的7%~10%。

而复杂Pilon骨折是指Ruedi Allgower分型为Ⅱ型和Ⅲ型的骨折,是一种高速高能量损伤,该类骨折往往呈粉碎性且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1]。

复杂Pilon骨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并发症多,病废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治疗Pilon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复杂Pilon骨折的微创固定和显微修复利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9月至2009年3月有完整资料的高能量Pilon骨折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2.5岁。

闭合性骨折19例,开放性骨折23例,按Ruedi和Allgower分型,Ⅰ型8例,Ⅱ型20例,Ⅲ型14例。

内固定组:15例。

外固定架组:应用超踝单边外固定架治疗17例。

跟骨牵引组:10例。

1.2 手术治疗
1.2.1 手术时机:开放性Pilon骨折急诊清创,争取12 h内手术,软组织损伤尽量关闭创口,软组织损伤Ⅱ型清创和Ⅲ型,根据皮肤缺损情况首先考虑应用皮瓣覆盖骨外露区。

局部软组织肿胀及损伤过重者,可考虑7~10 d后肢体消肿后手术。

1.2.2 手术方法:①内固定组:闭合性骨折局部软组织挫伤肿胀不明显者、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Ⅰ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采用1/3管形钢板、胫骨根据骨折粉碎情况采用三叶草形胫骨内侧钢板或者胫骨远端外侧钢板,尽量无创操作、有限固定。

②外固定架组: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Ⅱ型和Ⅲ型,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固定,将超踝带单边外固定架的半针置于跟骨和距骨,并与胫骨干的半针相连接,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开装置牵开及韧带整复而获得复位。

克氏针撬拨结合手法复位胫骨下端关节面,螺钉或钢针固定关节骨折。

如骨缺损过大,则需植骨填塞。

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置患肢于
功能位时锁紧外固定架各连接关节。

③跟骨牵引组:闭合骨折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或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Ⅱ型和Ⅲ型做跟骨牵引,待软组织消肿或皮肤挫伤好转后择期外固定架或石膏固定。

1.2.3 术后处理:①内固定组:抬高患肢、脱水、抗炎治疗,严密观察皮肤肿胀、血运情况。

②外固定架组:患肢抬高,如软组织条件允许,2周后可松开铰链,踝关节可屈伸活动。

6周后开始逐渐负重,8~12周外固定架改为动力固定,逐渐增加负重至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

③跟骨牵引组:牵引待软组织消肿或皮肤挫伤好转后择期外固定架或骨折部连接后可带矫形石膏托或石膏管形至骨折愈合。

1.3 统计学分析对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以±s表示,采用t检验,踝关节优良率及伤口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的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5.9个月。

结果显示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内固定组[(15.7±2.4)周]和外固定组
[(14.8±0.9)周]时间短于跟骨牵引组[(21.4±1.7)周](P<0.05)。

踝关节功能采用Tornetta等[1]对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的评价标准,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高于跟骨牵引组(P<0.05)。

见表1。

在伤口感染率上,内固定组(7%)和外固定组(12%)低于跟骨牵引组(30%)(P<0.05)。

表1 3组踝关节功能比较例(略)注:与跟骨牵引组比较,*P<0.05
3 讨论Pilon骨折是指累及负重关节面胫骨远端1/3的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占胫骨骨折7%~10%[2]。

Ruedi-Allgower根据骨折粉碎程度和关节面的连续性将骨折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

Ⅰ型:关节面劈裂,骨折没有移位;Ⅱ型:关节面骨折块移位,但无粉碎;Ⅲ型:骨折块粉碎并移位[3]。

Ⅰ型为低能量损伤,关节面破坏及软组织损伤较轻;Ⅱ型、Ⅲ型为高速高能量损伤,从高处坠落或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距骨以极高速度撞击胫骨远端造成关节面内陷破裂,关节面严重破损,且往往伴有较重的软组织损伤,这两种不同的损伤机制导致不同的预后,后两型预后较差,处理困难,手术后并发症较多。

Pilon骨折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Ⅰ型和部分移位小于2 mm 的Ⅱ型骨折应采用保守治疗,石膏同定;移位大于2 mm的Ⅱ型骨折和Ⅲ型骨折,如皮肤条件好,可采用三叶草或其他解剖钢板固定;Ⅲ型骨折软组织损伤重和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应优先处理伤口,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4]。

闭合性骨折高度重视软组织肿胀与水泡情况,跟骨早期牵引是有帮助的,肿胀消退后延期手术。

开放性Pilon骨折软组织损伤Ⅱ型和Ⅲ型,根据皮肤缺损情况行一期或延期皮瓣修复,我们常用的皮瓣包括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交腿的对侧小腿内侧皮瓣。

良好的皮肤覆盖是减少伤口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保证。

检索文献结合42例Pilon骨折的治疗经验,分析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利弊:(1)对于闭合性Pilon骨折和开放性Pilon骨折软组织损伤Ⅰ型的病例采用腓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以恢复肢体解剖学长度[5],然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钢针撬拨胫骨及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遵循了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早期活动的AO原则。

但据报道,取得较好疗效的多为低能量损伤,而高能量损伤绝大部分为开放性损伤及伴有严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2)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首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然后复位胫骨骨折,如不能复位且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块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钢针撬拨复位及作有限切开螺钉或钢针固定,骨缺损处需植骨填充。

这样,既能满足骨折解剖复位
的要求,又能避免大面积软组织剥离,较少干扰骨折部血供,无皮下内置物。

同时,可以通过支架牵引恢复关节间隙,防止关节面二期移位及粘连[6]。

骨折解剖复位后早期必须坚强固定,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所有的单边外固定架的缺点均在于其抗旋转及抗前屈后伸力之不足,关节功能的恢复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早期活动关节,传统的超踝关节单边外固定架由于不允许关节活动,常导致关节的僵硬。

Orthofix架带有一个铰链,允许踝关节活动,固定2~4
周后,松开关节铰链,踝关节可屈伸活动,从而达到了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3)跟骨牵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首先,跟骨牵引,对保持骨折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促进肢体消肿,利于大部分伤口的处理,降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软组织损伤Ⅱ、Ⅲ型的骨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此法并不能保证坚强固定及早期活动,而且如有累及后部的伤口,处理伤口和维持牵引常难以兼顾。

这些导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比较不尽人意。

Pilon骨折是比较复杂、临床处理比较棘
手的胫骨骨折,创伤的处理应该结合皮肤软组织情况采用合理、有限、微创的固定方法,皮肤覆盖应用皮瓣显微修复对于伤口和骨折愈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永哲.Ⅲ型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09,31:30702071. 2 卢世璧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11. 3 Kumar A,Charlebois SJ,Cain EL,et al.Effect of fibular plate fixation on rotational stability of simulated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intramedulary
nailing.J Bone Joint Surg Am,2003,85:604608. 4 陈步俊,李毅恒.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66. 5 任继鑫,刘智.复杂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3:
224. 6 Pollak AN,MC Carthy ML,Bess RS,et al.Outcomes af.tel treatment of high energy tibial palfond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2003,85:18931900.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