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研究思路PPT精选课件
有关物质研究思路

有关物质研究思路物质研究是现代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进行物质研究时,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一、明确研究目标在进行物质研究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不同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从材料性能、结构与组成、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确定研究目标后,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和分析,提高研究效率。
二、确立实验方案在进行物质研究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对于复杂的物质研究,可以采取多种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质谱、红外光谱等,结合各种手段的优势,形成全面的研究结果。
三、确保数据可靠性数据可靠性是物质研究的基础。
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循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重复性和数据采集的精确性,使用合适的控制组和样本量,避免因数据不足或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而导致的结论错误。
四、跨学科的合作物质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不同学科的专家和研究者可以相互借鉴、协作,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跨学科的合作也可以促进新的发现和创新,推动科学的前沿领域的发展。
五、加强理论研究物质研究不仅仅是实验数据和应用领域的推动,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模拟,可以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性质,揭示物质的内在规律。
理论研究可以补充实验研究的不足,促进科学的深入发展。
六、注重应用价值物质研究不仅仅追求科学的探索,也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物质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物质研究时,我们应该带着实际应用的需求,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有关物质研究思路精品PPT课件

➢ 参考各国药典及文献报道,对其中的降解杂质进行分析。 ➢ 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分析潜在降解产物,并将其中增长加
快的杂质与已知杂质进行对比或进行结构确证。 ➢ 对于制剂,除原料药单独存在时的降解产物外,还要关注
药物与辅料以及包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降解或副反应, 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降解。另外,对于复方制 剂,还要关注各主药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上述情况,可以 通过原辅料相容性及原料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来分析产生的 降解产物。例如,乳糖与含有伯胺类结构的药物可以发生 缩合反应,生成腙与糖脎等衍生物。 ➢ 将自研产品与原研制剂进行杂质谱分析,并通过强制降解、 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加速6月、长期6-36月试验), 对其中增长的杂质进行对比分析。
➢ 标准曲线法测定:精密称取杂质对照品和主成分对 照品,分别制备系列溶液(涵盖定量限、标准限 度),分别进样后,按最小二乘法以进样量对响应 值(峰面积等)进行线性回归,求得两条标准曲线, 两曲线斜率之比即为校正因子。
➢ 相对响应因子: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
的响应因子之比。
响应因子
峰面积 浓度或质量
相对响应因子
杂质的响应因子 主成分的响应因子
注:在有关物质计算时,应用峰面积比值除以相 对响应因子。
12
➢ 单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浓度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 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
➢ 多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的高、中、低三水平浓度 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涵盖 定量限、标准限度),分别进样测定,取平均值作 为校正因子。
1
➢ 杂质: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
按理化性质分类
分类
备注
有机杂质
工艺杂质
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剂、中间 体、副产物。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精编课件).ppt

左 手
右 手 精品课件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 液体(分离乳浊液的分散质和分 散剂)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
烧杯
精品课件
萃取
精品课件
分液
实验过程:
检 漏
→
加 液
→
振 荡
→
静 置
分 →液
操作注意: 1、分液时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大
气压一致(把玻璃塞取下或将玻 璃上的小孔与漏斗口的小孔对齐)
棒、酒精灯 制得固体食盐
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较大的可溶性 固体的分离
烧杯、玻璃棒、 酒精灯
KNO3与KCl的 分离
互不相溶的两种 液体混合物的分 离
烧杯、分液漏 斗
用CCl4提取溴 水中的溴
蒸馏烧瓶、酒 沸点不同的液体 精灯、温度计、 混合物的分离 冷凝管、石棉
精品课网件 、接液管、 锥形瓶
石油的分馏
精品课件
物质的分离和 提纯方法
化学方法(直接加 热法、试剂法)
物理方法
精品课件
过滤 蒸发、结晶 重结晶 蒸馏 萃取、分液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例子
过滤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分液
蒸馏、分馏
不溶性固体与液 漏斗、滤纸、
体的分离
烧杯、玻璃棒
提纯粗食盐
可溶性固体与液 蒸发皿、玻璃 蒸发食盐溶液
体的分离
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已学方法有:
A.萃取
B.分液
C.过滤
D.加热分解 E.蒸发
F.蒸馏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
适?(把选用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OH)2 颗粒( C) (2)把饱和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 E ) (3)除去酒精中溶解的微量食盐( F ) (4)把溴水中的溴提取出来 ( A )
物质研究的试验方法优质课件PPT

(除去过量
的Ba2+)
蒸发
稀HCl
过滤
(除去CO32-和OH-) (除沉淀)
NaOH (除去Mg2+)
2021/02/01
8
上述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还可设计为: BaCl2 → NaOH → Na2CO3 → HCl NaOH → BaCl2 → Na2CO3 → HCl
关键是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 后,而稀HCl必须在最后加。
2021/02/01
15
分液:
2021/02/01
16
层析: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把它 们溶解在某溶剂中,以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2021/02/01
17
蒸馏 ——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分液
分离互不相 溶的液体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2021/02/01
• zj8006169
1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
分离 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
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如原来是固体, 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 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 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2021/02/01
2
回过顾滤一下和,蒸你发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的分离
(1)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2)方法: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
溶剂分
2021/02/01
20
方法 分离的物质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 的液体混合物
有关物质方法研究思路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l 主要内容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
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
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
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的分析方法。
高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方法PPT 课件

解释: 密度比水小ρ钠<ρ水 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有气体生成,使小球受 力不均 钠与水反应剧烈
酞的水中。
溶液变成红(红) 有可溶性碱生成
推测: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钠是活泼金属)
为什么把钠切成黄豆粒大小?
交流 ·研讨
1、钠能否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推测化学反应方程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 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 碍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物质 氧气 氢气 铁 盐酸 非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通性 酸的通性
研究它们性质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分类法 比较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
2 Na2O2 + 2 H2O =4NaOH + O2↑
演示
4.Na2O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演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同时 它还有漂白性。
Na2O与Na2O2的性质区别
性质
氧的化 合价 颜色
与水 反应 与CO2 反应
Na2O
-2
白色 粉末 Na2O+H2O=O3
Na2O2
-1
淡黄色 粉末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 == 2Na2 CO3+O2↑
练习1、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如何变化?
银白色 与O2 变暗 与H2O 变白色固体 (NaOH)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课件

D.0.50 mol·L-1
解析 Na2SO4===2Na+ + SO24-
0.1 L×0.3 mol·L-1
n(SO24-)=0.03 mol
Al2(SO4)3===2Al3+ + 3SO24-
0.05 L×0.2 mol·L-1 n(SO24-)=0.01 mol×3=0.03 mol
则混合后溶液中 n(SO24-)=0.03 mol+0.03 mol=0.06 mol c(SO24-)=n(SVO24-)=00.0.165mLol=0.40 mol·L-1
6
2.若 30 g 密度为 d g/mL 的 AlCl3 的溶液中含有 0.9 g Al3+
(不考虑 Al3+与水反应),则 Cl-浓度为
(A )
10 A. 3 d mol/L
10 B. 9 d mol/L
10 C. 6 d mol/L
10 D.3d mol/L
解析 在 AlCl3 溶液中,Al3+和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
mol·L-1
方法二
c=1
000 cm3×ρ×w M×1 L
=1.84
g·cm-3×1 1 L×98
0g0·m0 oclm-13×96%=18
mol·L-1。
答案 18 mol·L-1
8
课时作业
1.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 酸化的水中,测得 c(SO24-)=0.105 mol·L-1、c(Al3+) =0.055 mol·L-1、c(H+)=0.010 mol·L-1,则 c(K+)为
17
9.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g)溶于 1 000 g 水中,得到盐 酸的密度为 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PPT课件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我 们是通过哪些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观察颜色和状态
观察法
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分类法
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实验法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1.观察法:利用感官(看、闻、听、摸),能借 助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Na2O
Na2O2
氧化钠
过氧化钠
-2
-1
(接下页表格)
化学式
Na2O
白色固体
Na2O2
淡黄色粉末
与H2O
Na2O+H2O ==== 2NaOH
2Na2O2+ 2H2O ==== 4NaOH +O2↑
与CO2
Na2O + CO2 ==== Na2CO3
2Na2O2 + 2CO2 ====2Na2CO3 +O2↑
2.钠的化学性质
4Na+O2 ==== 2Na2O 2Na+O2 ==△== Na2O2
点燃
2Na+Cl2 ==== 2NaCl 2Na+2H2O==== 2NaOH+H2↑ 2Na+2HCl====2NaCl+H2↑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1.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实验现象
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闪亮的小球
分析
密度比水小ρ钠<ρ水 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无药典或文献报道,应对校正因子进行详细
的研究。
9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优点:主要用于未知杂质计算,操作方便。
缺点:已知杂质对主成分的相对响应因子在0.9-1.1范围 内时,可以用主成分的自身对照法计算含量,但超出 0.9-1.1范围时,宜用杂质对照品法计算含量,也可用加 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在质量标准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 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气相 色谱法(GC)和毛细管电泳法(CE)。应根据药物及杂质 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杂质的控制要求等确定适宜的 检测方法。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 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 相互补充与验证,如HPLC与TLC及HPLC与CE的互相补 充 , 反 相 HPLC 系 统 与 正 相 HPLC 系 统 的 相 互 补 充 , HPLC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等。
值,即单位响应值(峰面积等)所对应的被测 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
校正因子: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 对校正因子之比。
绝对校正因子
浓度或质量 峰面积
校正因子
杂质的绝对校正因子 主成分的绝对校正因子
注:在有关物质计算时,应用峰面积比值乘以 校正因子。
11
响应因子与绝对校正因子相反,它表示物质的 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与检测量W之间的 比值。
相对响应因子: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
的响应因子之比。
响应因子
峰面积 浓度或质量
相对响应因子
杂质的响应因子 主成分的响应因子
注:在有关物质计算时,应用峰面积比值除以相 对响应因子。
12
单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浓度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 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
多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的高、中、低三水平浓度 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涵盖 定量限、标准限度),分别进样测定,取平均值作 为校正因子。
1
杂质: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
按理化性质分类
分类
备注
有机杂质
工艺杂质
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剂、中间 体、副产物。
(有关物质) 降解杂质、聚合物及异构体等。
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
无机杂质
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它残留的金 属、无机盐、助滤剂、活性炭等。
残留溶剂
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降解产生 的溶剂
标准曲线法测定:精密称取杂质对照品和主成分对 照品,分别制备系列溶液(涵盖定量限、标准限 度),分别进样后,按最小二乘法以进样量对响应 值(峰面积等)进行线性回归,求得两条标准曲线, 两曲线斜率之比即为校正因子。
2
分类依据 来源 毒性
备注 工艺杂质 降解杂质、聚合物及异构体等。 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 毒性杂质 普通杂质
3
工艺杂质指的是药品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引 入的杂质,它包括没有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反 应过程中所生成的中间体及副产物、反应过程 中所使用的试剂及催化剂等。
此类杂质的结构较明确,可以通过合成工 艺路线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引入的杂质,以及 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的杂质等。
杂质谱相同主要是指自研产品与原研产品的降解杂 质一致,而由于各厂家的原料药制备工艺和制剂制 备工艺不同,所引入或产生的工艺杂质也各有不同。 因此,对于既有的质量标准中控制的杂质,尤其是 工艺杂质,应根据实际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制定适 合自身产品特点的质控限度,不能完全照搬质量标 准。
7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等,根据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 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 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
注:对于原料药中已控制的工艺杂质,且 该工艺杂质在制剂生产和稳定性过程中不再增 加,则在制剂中无需对该杂质进行控制。
4
降解产物指的是药品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发生 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杂质,如发生水解、氧化、开环 等反应,降解产物主要与药物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此类杂质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进行分析: 根据药物的结构特征,对可能产生的降解杂质进行 分析。例如,结构中含有酯基的药物容易发生水解、 结构中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药物容易发生酰化反应生 成内酰胺结构等。
8
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优点:定量比较准确。
缺点:外购杂质对照品成本较高,自制对照品需要进 行结构确证及标定。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优点:定量比较准确,操作方便。
缺点:(1)如果直接采用药典方法中的校正因子,
应完全按照药典中的色谱条件,因为色谱条件不同,
杂质的保留时间、峰形及峰面积也会有较大差别,对
5
参考各国药典及文献报道,对其中的降解杂质进行分析。 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分析潜在降解产物,并将其中增长加
快的杂质与已知杂质进行对比或进行结构确证。 对于制剂,除原料药单独存在时的降解产物外,还要关注
药物与辅料以及包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降解或副反应, 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降解。另外,对于复方制 剂,还要关注各主药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上述情况,可以 通过原辅料相容性及原料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来分析产生的 降解产物。例如,乳糖与含有伯胺类结构的药物可以发生 缩合反应,生成腙与糖脎等衍生物。 将自研产品与原研制剂进行杂质谱分析,并通过强制降解、 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加速6月、长期6-36月试验), 对其中增长的杂质进行对比分析。
面积归一化法
优点:简便快捷。
缺点:各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因子不一定相同、杂质量与 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对微量杂质和 常量主成分的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因素,所以在 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10
绝对校正因子: HPLC定量测定中,物质的检 测量W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
6
杂质谱:化药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所有杂质的清 单(包括未反应完全的起始物料、副反应产物以及 降解产物等)。
研究思路: 原研制剂杂质谱→仿制原料药杂质谱 →仿制制剂杂质谱。
将原研产品与自研产品同时进行加速试验及强制降 解试验,对两者的杂质谱进行对比,自研产品的杂 质谱应与原研产品的杂质谱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