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下《故宫博物院》word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和建筑风格。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故宫博物院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和印象。

(二)故宫博物院历史介绍1.教师讲述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其作为中国皇家宫殿的背景。

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

(三)故宫博物院建筑特色1.教师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如:明清建筑风格、宫廷建筑特点等。

2.学生观察故宫博物院建筑图片,分析其建筑特色。

(四)故宫博物院文化价值1.教师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如:文物收藏、历史研究、旅游观光等。

2.学生讨论故宫博物院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故宫博物院游览路线1.教师讲解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路线,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和重点景点。

2.学生绘制游览路线图,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

(二)故宫博物院景点介绍1.教师介绍故宫博物院的重点景点,如:太和殿、乾清宫、紫禁城等。

2.学生通过观看景点图片,了解各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故宫博物院文物欣赏1.教师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如:瓷器、书画、玉器等。

2.学生欣赏文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2.学生收集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其历史、建筑和文化。

六、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加强历史文化教育。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故宫博物院景点介绍1.教师介绍太和殿的历史背景:“同学们,太和殿,也称为金銮殿,是故宫的中心,也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1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可见,初中阶段的说明文学习已经提到了写作的高度,更强调学以致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时,应对阅读说明文的有关要求做一些介绍,并有所侧重。

《故宫博物院》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

作者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布局。

做到了“清楚明白”,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本。

二、设计思路《故宫博物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本单元以介绍园林建筑、名胜古迹为主题。

阅读这些文章,会使人开阔眼界,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阅读说明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抓住事物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

三、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有序说明、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训练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

3、理解故宫建筑群所凝聚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五、教学难点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故宫》短片,教师随短片音乐深情朗诵。

)师: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果戈里曾经说过:“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在北京有一座城中城,她就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文化。

她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就是故宫。

今天就让我们紧随作者黄传惕的脚步走进故宫,去探寻古人的智慧,触摸历史的脉搏。

(板书课题)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二)初览故宫:一柱一椽成音符。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故宫博物院》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故宫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学生分享对故宫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所学内容,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三)课堂分享1.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和提问。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象征意义。

(五)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看”活动,让学生根据故宫建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进行猜测。

2.学生分享猜测结果,教师揭晓答案。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和景点。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资源1.教材:《故宫博物院》2.纪录片:《故宫博物院》3.图片: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平面图等六、教学时间1.1课时(45分钟)七、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分享内容、提问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让学生理解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历史地位,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2.建筑风格: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识别并理解故宫的建筑风格,如屋顶的飞檐、黄瓦、红墙等。

3.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探讨故宫作为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建筑群的空间布局: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宫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案:《故宫博物院》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和展览内容。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

2.故宫博物院建筑结构和展览内容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规模等。

2.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宫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它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之一(2)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呈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共有上百个建筑群,数千间建筑。

主要包括三大殿堂、六大院落和玉河等。

每个殿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风格,如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储秀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等。

(3)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内容:故宫博物院有着丰富的展品,包括绘画、书法、工艺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珍品展,其中包括了故宫藏品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等。

3.学习活动(30分钟)(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展品进行研究和解读,了解它的历史背景、设计构思和艺术表现等。

(2)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展品,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4.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阅读理解题,并进行讨论。

5.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话题进行研究,如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历史的关系、故宫博物院的世界影响等,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挖掘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16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 (3)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16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 (3)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学习方法: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矗立()鳌头()湛蓝()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攒() zhào ( )书藻井() jiǎo( )健妃嫔()修缮()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②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

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拓展迁移】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故宫的概况: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和规模。

1.2.2 故宫的建筑特点:分析故宫的宫殿布局、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

1.2.3 故宫的艺术价值:介绍故宫馆藏的文物精品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方法2.1 教学资源2.1.1 图片:收集故宫的图片,展示故宫的壮丽景观。

2.1.2 视频:播放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宫。

2.1.3 教材:选用权威、生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故宫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

2.2.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故宫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2.3 参观法: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故宫,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时间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1.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

3.1.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宫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3.1.4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3.2 教学时间3.2.1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收获。

4.1.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4.1.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4.2 教学反思4.2.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2.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5.1.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故宫,增强教学效果。

《故宫博物院》教案(表格版)

《故宫博物院》教案(表格版)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16.《故宫博物院》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

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翊妃嫔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

(加黑字板书)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

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己解决下列问题。
1.注音
矗立( )鳌头( )湛蓝( )琉璃( )肃穆( )坤宁宫( )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击磬( )檀木( )攒( ) ( )额枋( )妃嫔( )翊坤宫( )
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课题
故宫博物院
第1课时
序号
教学过程设计
双边活动
一、前提测评。
1.注音洨河匀称张鷟石砌惟妙惟肖
2.形容描绘的十分精妙逼真:
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中国石拱桥》先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再举_____和_____的例子,这是由___到_____的逻辑顺序,本文的语言特点是
_____(a.简朴淡雅b.优美生动)
五、课堂测评。
1.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宏大壮丽乐声悠扬龙凤成祥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相互应衬和协统一庄严肃目
2.填空。
故宫,坐落在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是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
按说明对象看,本文是一篇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到___的中轴线。
4.说说本文中用到哪些说明方法。
二、新课导入
简介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轴、磬、攒、
2.按说明对象看,本文是一篇______,说明对象是______。
3.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按照文章的介绍,解决课后第一题,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4.请同学结合自己的平面图复述参观故宫的路线,画出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游踪走向的词语)
5.总结一下吧。
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由__入__,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__到__,以__带__地说明,井然有序。
(提示: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外内、中间两边、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四.小组合作,找找本篇说明文所用的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写在下边。
提示:方位词语:“南面”;“北面”;“东边”;“两边”;“后面”;“周围”;“左右两边”;“前”;“后”;南边;“中心”;“中轴线上”;“往北”等等
游踪走向的词语: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
夯实基础
了解一下
梳理字词
教学过程设计
双边活动
“从…出…就到…”;“紧挨…,进入…,就到了…”;“穿过…就是…石桥—前三殿(___—___—___)—文华殿—武英殿—___—交泰殿—___—___—御花园—顺贞门—___—景山回望故宫,重点介绍___。
小组合作探究
动手写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