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
1.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使用什么描写手 法来塑造蚊子的形象的?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的勇敢 机智、敢于藐视强大的敌人;用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蚊子得胜后嚣张的 形象。
2.读了《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后,蚊子战胜狮子,却败给 了蜘蛛,给你怎样的启示?
第22课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 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辩证 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走近作者】
伊索 (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 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 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秦相,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其门客共同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
知识链接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 示的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 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自主预习
【文题解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 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雕像者,雕像的人。题目点明了寓言中对话的双 方,使人对故事的主人公一目了然。
溉汲(j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 寓言四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 寓言四则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知识备查 作者作品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他的寓言 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 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整体感知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赞美有自知之明的人; 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能百战不殆。
合作探究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 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
凿,打。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姓。
打水浇田。
家溉穿,井浇灌,、灌溉。
待,等到。
汲,从井里取水。
告诉,对……说。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传播,转述。
穿井得一人。”
整体感知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 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 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 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课件(2024秋)

文体知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 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 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形象地体现出来。
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读读
写写 雕像
字词清单
庇护( bì ) 爱慕
虚荣
品读寓言
(2)品议形象。 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
三次发问,一问宙斯,二问赫拉,三问自己,所 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将赫耳墨斯的自视甚高层层 渲染,可见其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 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神。
品读寓言
(3)说说本寓言的寓意。 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
这个故事写了两场战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一下这两场战斗。
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消灭。
品读寓言
这一强一弱、一胜一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 么弱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消灭 了呢?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骄兵 必败。
读寓言,可以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理解寓意。
课后作业
题目:请将《蚊子和狮子》中的“败仗”情节 以《蚊子和蜘蛛》为题改编成以蚊子和蜘蛛为主角 的故事。
提示:可以续写原文,可以删减改变情节,可 以补充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 描写改变主人公形象。
板书设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问宙斯雕像
一个银元
赫尔墨斯 问赫拉雕像
还要贵一点
雕像者
问自己雕像 算添头,白送
杞人忧天 4. 白话演读,复述故事。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 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 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 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 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 天会塌下来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寓言四则》中每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通过故事理解生活哲理和道德规范的能力。

教学重点:每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和寓意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

激发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教训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

作者简介:伊索:古希腊寓言家,其作品《伊索寓言》广为流传,通过动物故事传达了丰富的道德教训和社会哲理。

教学准备:《寓言四则》课文PPT课件,包含寓言故事的背景介绍、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寓言”感悟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寓言的定义、特点和教育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寓言特点介绍:详细介绍寓言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中的每则寓言,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则寓言的主要内容,讨论故事中的寓意。

深入探讨(15分钟)1. 寓意分析:分析每则寓言的寓意,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传达道德教训和社会哲理。

2. 现实联系:讨论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与现实问题的关系。

互动活动(20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故事情节,体验角色心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杞人忧天的行为及其与他人对话的内容,从而把握寓言的基本框架和寓意表达。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的四则故事都是寓⾔。

主要讲述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和狮⼦》《穿井得⼀⼈》《杞⼈忧天》四则故事,⾮常有教育意义。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赫⽿墨斯和雕像者》 赫⽿墨斯想知道他在⼈间受到多⼤的尊重,就化作凡⼈,来到⼀个雕像者的店⾥。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个银元。

”赫⽿墨斯⼜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点。

”后来,赫⽿墨斯看见⾃⼰的雕像,⼼想他⾝为神使,⼜是商⼈的庇护神,⼈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送。

” 这个故事适⽤于那些爱慕虚荣⽽不被⼈重视的⼈。

《蚊⼦和狮⼦》 蚊⼦飞到狮⼦⾯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量呢?是⽤⽖⼦抓,⽛齿咬吗?⼥⼈同男⼈打架,也会这么⼲。

我⽐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周围没有⽑的地⽅。

狮⼦⽓得⽤⽖⼦把⾃⼰的脸都抓破了。

蚊⼦战胜了狮⼦,⼜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却被蜘蛛粘住了。

蚊⼦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同⼤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于那些打败过⼤⼈物,却被⼩⼈物打败的⼈。

《穿井得⼀⼈》 宋之丁⽒,家⽆井⽽出溉汲,常⼀⼈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吾家穿井得⼀⼈。

” 有闻⽽传之者,⽈:“丁⽒穿井得⼀⼈。

”国⼈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问之于丁⽒。

丁⽒对⽈:“得⼀⼈之使,⾮得⼀⼈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闻也。

《杞⼈忧天》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

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奈地坏何?” 晓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
“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
乎?”遂释之。
……
([明]薛瑄《猫说》)
【参考答案】
22 寓言四则/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 是处。
启示: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优点为人谋事,我 们应该给他成长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却把缺 点发挥到极致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后患无穷。
22 寓言四则/
1.有·闻而传之……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
··
··
【答案】1.闻:知道、听说。 2.道:讲述。 闻:使听到。
3.亡:无,没有。 4.中伤:伤害。 5.奈何:为何,为什么。
22 寓言四则/
五、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耳墨斯不 是爱慕虚荣,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任选课 文中的一则寓言,或以前读过的寓言(如《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等), 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示例】
22 寓言四则/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 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 “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 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 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22 寓言四则/ 方法拓展
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1.看寓言的题目。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 题目的意思,明确寓意。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
●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 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 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
寓意
●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 吓唬别人。但是,狡猾的手法绝不能使 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 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 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 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 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 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 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 不自知的昏庸之人。一切狡猾,奸诈的 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 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疏通文意
无,没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倒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 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 聚的气体罢了

行动,活动
●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像见到救星一样,赶忙拉住老人,把刚才产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要老人给评评理。狼也走过来,为自己辩解着:“您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刚才把我塞进口袋里,害得我在里面闷得喘不上 气来,这样的人我不该把他吃掉吗?”老人想了想,说:“你们都认为自己有理,我也不好判定谁是谁非。这样吧,你们 把刚才的情形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狼觉得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就又钻进了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东郭先生又把袋口系紧了。 老人立刻举起拐杖狠狠地朝狼打去。这下,东郭先生终于明白了,他感谢老人救了他的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
第1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重点)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

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1)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②《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

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

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哎,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

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

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三、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

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2
1.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重点)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4.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3.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5.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

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三、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 道听途说宋君令人问之 验证真相 说话要防止歧义,不要听信流言蜚语
杞人忧天⎩⎪⎨⎪⎧⎭⎪⎬⎪⎫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寓意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