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新教材解析培训(2018最新)
人教版九上语文(2018部编版)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4张PPT)

怀疑与学问
分论点 (3~6)
A.怀疑是从 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主 要步骤
1.对于传说 的话,应当 经过一番 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 便就信了
a.国难危急时 的口头消息 (事实) b.三皇五帝 (事实论据) c.腐草为萤 (事实论据)
2.不论对于
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 “尽信书不 问 自, 己都 的要 怀经 疑过 ,(如 道无 理书 论” 据)
(二)品味语言 1.语言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与段之间有非常 清楚的逻辑关系。 [交流点拨]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 用的语句来突出这些关系。如“有”“还有”“虽然”“但 是”“固然”“诚然”“由此”等等。 2.第⑨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 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交流点拨]不能,这些词语是为了强调所有学问家是经常这 样做的。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2)第⑥⑦⑧⑨句同第①句是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为 几个小层次?
[交流点拨]第⑥⑦⑧⑨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 第一层(⑥句):提出一个小论点。 第二层(⑦⑧句):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⑥句的小 论点和第①句的全段论点。 第⑨句则由点到面证明。 (3)第⑩⑪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 [交流点拨]第⑩句从正面论述,第⑪句从反面论述。
2.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jié) 程颐.(yí)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停滞.(zhì) 譬.如(pì) 腐.草为萤.(fǔ)(yínɡ)
虚妄.(wànɡ) 启迪.(dí) 墨.守(mò)
(2)词语积累 ①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②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 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③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 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④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⑤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⑥大儒:儒学大师,泛指学向渊博的人。 ⑦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

展、延伸篇目
自读课 本
• 紧密配合单元课文,精选优秀文
综合性学 习
• 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文本阅读,
本,突出可读性
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名著导读:聚焦阅读方法
围绕一部名著,例谈一种读书方法或一类书的阅读策略。结合专题探究和精
彩选篇,阅读全书,完成任务。
名著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板块构成
读书方法指导
精彩选篇
专题探究
自读 课文
旁批
•内容,写法 •激趣,启发, 准备
预习
教读 课文
阅读提示
•精要指导 •延伸阅读
课后练习
读读写写
•科学化处理 •书法范字
•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
其他构成 精彩 选篇 课外古 诗词 非连续 性文本
课外阅读
• 每册推荐4部课外自主阅读名著
自主阅读推 荐
拓展延伸 篇目
• 每单元至少有一两课提供拓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新教材 培训
2018.9.14
八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 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 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 双线组元 关键词四: 三位一体 关键词五: 重视选文
关键词六: 多层次构建助学系统
关键词七: 综合实践 关键词八: 一课一得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3
4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积累 理解 扬弃
学习策略
文化传承
学习方法
策略方法
诵读 学习习惯
语文素养
阅读与鉴赏
写作
品味
表达
梳理
口语
语言与思维
积累
心得
理解
2018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新变化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八(上)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格列佛游记》:讽刺小说的阅读 九(下)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二)综合性学习(18 个)
册次
名称
主要活动
能力培养点
口语交际
类别
有朋自远方 专题资料搜集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资料搜集 介绍
传统文化
来
自我介绍
与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曹刿论战/《左传》
与朱元思书/吴均
八(上)
《孟子》二章
出师表/诸葛亮
九(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愚公移山/《列子》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四)古诗词(73 首,其中课外 47 首)
册次
篇目
古代诗歌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
观沧海/曹操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虽有嘉肴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培训

1
九年级教材编写特点
(一)编写思路与前四册一脉相承
1.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2.采用“双线组元”的组织框架 3.实行 “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4. 发挥“助学系统”的助学效用
2
九上
人文主 题
语文要 素
(阅读 方法、 阅读策
略)
自然之音
诗歌
涵咏品味,把 握诗歌意蕴, 学习诗歌朗诵 技巧,学写小 诗
13
阅读教学建议 (以二、五单元为例)
14
阅读教学建议
1.依据体式 2.基于特质 3.立足课型 4.着眼单元 5.勾连前后 6.以读为本
15
1.依据体式
人文主题
砥砺思想
语文要素
议论性文章
(阅读方法、 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阅读策略) 把握作者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论证方法
理想信念 议论性文章
8.论教养
• 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 • 正反对比论证
9.精神的三间小屋 • 说理性散文 • 比喻论证(三间小屋:
情感、事业、自我)
18
2.基于特质
•第五单元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谈创造性思维
•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内容
• 善用举例论证
• 了解驳论的特点
• 材料的运用
• 立论与驳论
18. 怀疑与学问
7
现代文阅读
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
朗读
七年
级
默读
1.学习重音、停连,通过朗读体会诗文思 想感情; 2.把握全文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 化。
1.以一定速度读完全文,学会抓标题、开 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2. 圈点勾画,厘清作者思路;3.做摘录,概 括文章中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2018新教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2018部编版)《论教养》教案

-对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课堂分享、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良好教养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教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他人缺乏教养而感到不舒服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教养的奥秘从深层次理解教养的内涵,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论证方法的运用: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论证方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价值观的引导:如何使学生在理解教养的同时,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举例解释:
-对于教养内涵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入思考教养的内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养的基本概念。教养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中所展现出的道德修养和社交礼仪。它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教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教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教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18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讲解PPT PPT 课件

编写框架及体例构
(一)阅读 5.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根据课标对识字量的规定,新教材重视生字、词语的积累,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读读写写”是以词语形式体现的,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 的生字;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 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所有词 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正楷到行楷,落 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没有细致的观察,没 有对生活的热爱,怎 么能了解这些细节呢?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作 3.写作实践加强了灵活性和指导性。每个专题设计3个实 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 结合,前者往往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类似于热身,利于学 生更好进入写作状态,比如七上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与 想象”第一题设计的“故事接龙”活动;每课的“写作实践” 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写作思路,并 提出方法建议。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作 2.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一 是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专题,比如七上“热爱生活,热 爱写作”,就是一节“激趣”课;二是写作指导中穿插一些 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 比如七上第一单元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一些习焉不察的事 情,像妈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 件事做什么等;三是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的精神,教材加大古诗文的比重,合理编排古诗文的相关内容, 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为了与小学阶段衔接,降低难度,七年级采用文白混编的形 式;八年级以后,增加阅读量,每册集中安排两个单元。 单元选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全套书一共选编古代诗文130 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2%。此外,每册的综合性学习中 有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专题。
(2018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2018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2018.7.15)第1课《沁园春·雪》滔滔:指大水奔流貌,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第2课《我爱这土地》嘶哑: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第5课《我看》丰润:丰足而滋润。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忧戚:忧伤烦恼。
勃发:蓬勃生发。
飘逸:漂浮,飘散。
漫游:随意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摇荡,晃动。
第6课《敬业与乐业》禅师: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精微:精深微妙。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秘诀:不公开的能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羡慕:爱慕,钦慕,希望自已也有。
亵渎:轻慢,不尊敬。
浪荡:东逛西逛,无所事事;行为不加约束、任意胡为。
妄想:狂妄的打算;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堵塞、彻底制止.调和:配合得适当。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
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赞誉:称赞,称誉。
恍若:好像,仿佛。
绸缎:绸子和缎子,泛指丝织品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
惊骇:惊慌害怕。
瞥见:瞧见,偶然看到。
剪影:把纸剪成人头、人体的轮廓形象;比喻对事物作轮廓的描写;亦指比喻描写出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