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概念

中药注射剂概念

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以注射剂的形式制成的药物。

它是通过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复方制成溶液或悬浮液,并经过严格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程序后,通过注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的药物形式。

与传统的中药剂型如颗粒、丸剂等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以下特点:
1. 快速有效:由于通过注射给药,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发挥作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救治。

2. 精准剂量:中药注射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精确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 方便使用:注射剂的使用相对简单,适合于那些无法口服药物或需要限制口服摄入的患者,如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等。

4. 药效稳定: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药效较为稳定,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疾病、重症患者和手术后的恢复等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三) 配制注射液时,灌注的药液必须澄明,容器 应洁净干燥后使用。 配制注射用油溶液时,应先将精制的油在150℃干 热灭菌1~2小时,并放冷至适宜的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混悬液中药物的细度应控 制在15μ m以下,15~20μ m(间有个别20~ 50μ m)者不得超过10%。 供直接分装成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原料药应无菌, 凡用冷冻干燥法者,其药液应无菌,灌装时装量差异 应控制在±4%以内。
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 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 剂。” 制剂若为液体,则 称为中药注射液或中草药注 射液;若为粉末则称为中药 粉针剂或中草药粉针剂。
《中药药剂学》的
定义是“以中医药 理论为指导,采用 现代科学技术和方 法,从中药或复方 中药中提取有效物 质制成的注射剂称 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学》的定
单方注射剂——鉴别目标差
在59种单方中药注射剂中,仅有1种没有 单独设立鉴别方法,但其含量测定中要求测 有效部位,也具有鉴别意义,可视为都有鉴 别方法,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由于研制、 审批年代较早,就当前科技水平而言,除薄 层色谱法中有部分涉及用化学成分对照的30 种注射剂,其鉴别目标较明确之外,其余29 种注射剂的鉴别目标不够专一、具体。
有效成分提取法——存在问题 单方注射剂——鉴别目标差 复方注射剂——组成药多难鉴别 同名原料异名注射剂——造成混乱 药味组成——药味越多鉴别越少
有效成分提取法——存在问题
水醇法—其原理是中药原料中的大部分有效成 分既可溶于水中又可溶于醇中,先用水提出有 效成分,然后用不同浓度乙醇除去杂质。 水醇法是生产中药注射剂最常用的方法。但此 法缺点较多,提取时存在多种杂质不易彻底除 尽、不良反应较多、有效成分损失较多、生产 周期较长、产品稳定性较差、质量不易控制、 药液受热时间长、能耗较高等。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商品名 规格
注意事项
溶于生理盐水,葡萄糖输液或右旋糖酐或羟 乙基淀粉中,混合比例1:10
新鲜配制
注意事项
伴有糖尿病等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 使用。配制好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如有结晶析出,用温水加热溶解即可。
每10ml应用不少于100ml的葡萄糖或氯化钠 稀释后使用,高龄患者日使用量不超过20ml 溶液配制浓度不低于1:4(药液:溶媒)
现配现用 药液稀释倍数不低于1:10(药液:溶媒) 稀释后4小时内使用。
名称 艾迪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复方苦参注射液 康艾注射液 苦碟子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舒肝宁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消癌平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商品名 规格 10ml 10ml 5ml 2ml 10ml 20ml 10ml 2ml 2l 10ml 10ml 10ml
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400450ml,一日1次 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250-500ml稀 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 稀释,每次5-10ml 静脉滴注,一次12ml用氯化钠注射液200ml稀释后使用, 一日1次 一日1-2次,每日40-60ml,用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 250-500ml稀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一次10-40ml,一日1次,用5%葡萄糖或0.9%氯 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500ml后使用 成人一次20ml,用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 使用,一日一次。 静脉滴注,每日6ml,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500ml 稀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250-500ml稀释后 滴注,一日1次 静脉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或500ml稀释 后使用 成人一般20ml,重症患者一次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 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一日1次 静脉滴注,一次0.6g,一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一次20100ml,一日一次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钠250-500ml稀释后滴注 5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病情重者一天3次; 10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病情重者,一天3-4次 静脉滴注,一次10-30ml,一日1次。必须加生理盐水 250ml

中 药 注 射 剂

中 药 注 射 剂

2.39%
其它
42.2%
脑血管用药
醒脑静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脑心通胶囊 苦碟子注射液 复方血栓通胶囊 其它
11.4% 10.7% 6.23% 6.22% 5.62% 5.19% 4.82% 4.82% 4.41% 4.0% 36.8%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应用——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静脉注射 优点:
吸收快、起效快、血药浓度高 有效原形吸收完全,无首过效应 与肌肉注射比刺激性小,病人接受程度好 缺点: 没有生物屏障,所有成分直接进入血液,易引 起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应用——给药途径
2、皮下给药:肌肉注射 药物成分经肌肉毛细血管吸收,不经胃肠道
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安全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近10多年来,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不
断增加 1960~1993年国内期刊的780篇文献共报告
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其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 %(不到200例)。
1994~2002年9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的193 篇文献,就报道了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配液建议
中药注射剂尽量现用现配,缩短放置时间 对于微量蛋白残留较高的品种,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浓
度,输液时严密观察 配置时应严格控制注射剂专药专用 对于中药注射液最好使用精密输液器,以截留大于5微米
的微粒,可减少不良反映发生
谢谢观看
应用
中药注射剂治疗病种分类比例
应用——门诊常用
心脑血管中成药的市场比例
心血管用药
银杏叶注射液 14.3% (金纳多)
丹红注射液
7.9%
银杏达莫注射液 6%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名词解释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病症的中药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

以下是中药注射剂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
1. 中药注射剂:指以中药为原料,通过加工、提取等技术制成的注射剂,常用于治疗急性病症。

2. 中药注射液:是一种透明或微浑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感染、炎症等病症。

3. 中药注射粉针:是一种固体注射剂,主要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中药注射液剂量:指中药注射液每次使用的剂量。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指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中毒等。

6.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是指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标准,通常包括外观、含量、杂质、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中药注射剂由于其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对注射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和使用范围,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函-第十三章中药注射剂

函-第十三章中药注射剂

0.2mL以下 1-2mL 5mL以下


10mL以下 不得有任何微粒/水溶液 不得添加抑菌剂 pH5.0-8.0
质量要求



无菌 无热原 澄明度 pH值:与体液接近 渗透压:等渗/张 安全性 稳定性 其他:鞣质/蛋白质等
13.2
热原
Pyrogen
含义与组成

广义

溶于水
溶于水
1-3%
0.25-0.5 %
偏碱性药液
偏酸性药液
调节pH

一般要求

pH4.0-9.0

酸 碱 缓冲液
减轻疼痛

苯甲醇

1-2%,兼抑菌,吸收差,产生硬块,影响吸收

盐酸普鲁卡因

0.2-1%,作用时间短,有过敏反应
0.3-1%,兼抑菌 0.2-0.5%,止痛作用较强、持久,过敏反应率低

凝聚澄清


石灰高锰酸钾


原水的净化

离子交换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 RSO3-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R-N+(CH3)3OH- / R-N+(CH3)3Cl混合床:阳离子树脂排在首位 水的化学纯度高、设备简单、节约燃料、成本低 依靠外场使水中离子发生迁移,并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阴、 阳离子交换膜使水净化 不适于不带电荷的杂质 经济 常与离子交换法联用
要达到以上要求,关键决定于玻璃的理化性质。
(二)安瓿的检查



1、物理检查 ①外观: ②清洁度: ③耐热性: 2、化学检查 ①耐酸性: ②耐碱性: ③中性检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我们谈论中药注射剂之前,先来聊聊中药这个大家伙。

说实话,中药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藏着无数的宝贵经验,时不时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中药注射剂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咱们得掌握一些“内功心法”,才能更好地让它发挥作用。

1.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1.1 直达病灶,见效快大家都知道,中药的传统服用方式一般都是汤剂、丸剂,那种慢慢来,等得心急火燎的感觉,真是让人捉急。

但中药注射剂呢,就像一位飞毛腿,迅速直达病灶,效果杠杠的!想想看,咱们有时候感冒发烧,喝药能不能立刻好,那是看缘分的。

而打针,一下子,药物就像开了挂,迅速进入血液,给你来个及时雨,让你“瞬间脱胎换骨”,真是太爽了!1.2 剂量精准,个性化调配说到剂量,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中药注射剂的好处在于,它能精准控制每一剂量。

我们就像调配调料一样,给每个人量身定制。

大多数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吃药一晚上,精神焕发,有的人却反应平平。

这就得靠医生的“火眼金睛”来调整剂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2. 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1 选药谨慎,配伍有道中药讲究的是“对症下药”,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用药前,医生得好好问问你,什么病、什么症状,真是不能马虎。

就像给菜调味,盐多了咸得很,少了又淡得可怜,药也是如此。

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非常讲究,像是调和的乐队,乐器搭配得当,才能演出一曲动听的乐章。

2.2 观察反应,及时调整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还得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是用药后,患者脸色变得苍白,心跳加速,那可得小心了,像一阵狂风暴雨。

医生得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立马停药,确保患者的安全。

毕竟,咱们是为患者的健康而战,不能掉以轻心。

3. 中药注射剂的未来3.1 科技助力,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和应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未来,咱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新技术,比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能够让中药注射剂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
洁净度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m2
尘粒径≥0.5μ m 尘粒径≥5μ m
微生物粒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m2 沉降菌/皿
100级 1万级 10万级 30万级
3500 350000 3500000 10500000
0 2000 20000 60000
5 100 500 -
1 3 10 15
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投料: (1)有效成
分中单一成分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同 时还需要提供溶出度的试验资料 ;(2)有效部位的 含量应不少于总固体量的70%(静脉用不少于80%)
药材投料量:im>20%, iv>25%
8、小容量溶液型中药注射剂处方设计 半成品(中间提取物)、有效成分或有效 部位进行有关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研 究,了解其溶解性、药物的稳定性(包括 物理化学稳定性与生物学稳定性)、配伍 特性、生理适应性等 根据溶解性能选择适宜的溶剂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选择 选择pH值调节剂 根据需要选择抗氧剂、止痛剂、抑菌剂等
18、鞣质检查不合格
鞣质对中药注射剂的影响: (1)放置后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生成沉 淀 (2)能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硬结,导致注射部 位疼痛、坏死 除鞣质方法: (1)明胶沉淀法 :2~5%明胶溶液,pH4~5 (2)醇溶液调pH法 :pH值8.0使鞣质成盐 (3)聚酰胺除鞣质法
19、蛋白质检查不合格
24、中药乳浊液型注射剂
特点:(1)比它们的油溶液吸收快;(2)可以与体 液(特别是血液)相混合,为油状或油溶性药物的静 脉注射给药提供了可能;(3)被动定向浓集在富含吞 噬细胞的肝、脾、淋巴系统等部位,实现靶向给药 制剂处方:由药物(油)、水及乳化剂组成。 (1)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是乳浊液型注射剂处方设计 的关键 (2)pH值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 乳化设备:电动搅拌器、胶体磨、超声波乳化器、高 速搅拌器、高压乳匀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治疗皮肤病的薄芝菌注射液、补骨脂注射液、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土贝母皂苷注射液等;治疗 骨关节结核、淋巴结核、肺结核的骨痨敌注射液; 治疗痔疮的矾藤痔注射液、消痔灵 • 注射液;治疗咳嗽、气喘的喘可治注射液、止喘 灵注射液、地龙注射液;治 • 疗子宫收缩的益母草注射液等。此外,有一类特 殊注射剂为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即最初从中药 中提取分离、现已人工合成的注射剂,如葛根素、 穿琥宁、炎琥宁、长春碱、苦参碱等,
四,科室里常用的中药注射剂
• 1.清热类 • 有:醒脑静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 2.补益类 • 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 • 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 3.活血类 • 有:丹参滴注液,注射用灯盏花素 ,苦碟子注射
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 4.抗肿瘤类
• 有: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斑蝥酸钠 维生素B6注射液 等。
中药注射剂
孔顺
主要内容
• 一,引言 • 二,中医药概述 • 三,中药注射剂的概述 • 四,科室里常用的中药注射剂
一,引言
橘子
陈皮
• 陈皮的功效: 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 • 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 • 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 • ,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 • 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 • 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
危急重症中 • 的独特作用,为其他剂型望尘莫及。中药注射剂
是基于长期 • 临休验证的传统中药的一个创新剂型,是中国特
有的药品,它 • 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
骤制成的灭菌制
二,中药注射剂的概念
中药注射剂( ,)是在中
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 中药、天然药
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的可供注 入人体中
• 4.抗肿瘤类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 • 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两方面,主公用于放化疗的减毒 • 增效,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如艾迪注射液、蟾酥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 • 注射液、痛可宁注射液、乌头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
胆子油乳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猪苓多糖
• 5.其他类(人工提取合成)
• 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 苷钠 ,天麻素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长春 西汀注射液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 银杏达莫注射液 。
醒脑静注射液
• 化学成分 :人工麝香、栀子、郁金、冰片 •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
• 总的说来,在上古时代,埃及、希腊等文明古国的药学 知识,比中国更丰富,但是,欧洲自进入中古黑暗时代, 就停滞不前了。中药不同于国其他科学技术学科,它源远 流长,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我们充分的论据证明, 从公元2—3世纪汉代后期的《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到1765年清代中期的《本草
• 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 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 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 茯苓同用。
• 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 • 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 • 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 • 、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 • 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 • 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 • 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
(包括肌肉、穴位、皮下、静脉及其他组织或 器官)的灭
菌制剂以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
• 三,中药注射剂的分类 •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主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1.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 • 剂占多数,多用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 • 耐西药的细菌及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 • 群体。如双黄连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板蓝根注 • 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清肝胆湿热 • 常用的有肝欣泰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苦黄注射液 • 、清肝注射液、舒肝灵注射液、田基黄注射液、岩黄连 • 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辛凉解表剂有柴胡注射液、 • 柴辛感冒注射液、桑姜感冒注射液等。
• 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 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
• 药同用。
二,中医药概述
• 中医中药的名称,是20世纪内才出现的。与其他科学技术 一样,直到新兴的西医西药传人中国之后,才有了中西医 药之分,中医药和西医药,是相对而言的;但是,像中国 这样的中西医药共存共荣的兴旺局面世界上尚无先例。所 以,中医药作为全人类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 当了解它的历史地位。
• 纲目拾遗》,约1500年间,我国药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此后西方后来居上,化学药品占了统治地位。
三,中药注射剂的概述
• 一,中药注射剂的概述 • 中医药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数十种剂型应用于临
床。注射剂 • 是当代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剂型之一,它在抢救
• 注射液等o • 5.扶风类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如穿山龙注射液、 • 当归寄生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复方风湿宁注射液、红
茴香注射液、黄瑞香注射液、鸡矢藤注射液、健骨注射液、 雪莲注射液、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伊痛舒注射液、正 清风痛宁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等‘
• 6.其他 除以上五类以外.中药注射剂在 • 治疗皮肤病、痔疮等病种上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 2.补益类 主要用于各类虚证,具有 • 补益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生脉 • 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黄芪扶正注射液、人参 • 糖肽注射液、注射用黄芪多糖、参附注射液、 • 鹿茸精注射液、注射用脑心康、肾康 • 注射液等。 • 3.活血类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涉及脑卒中
• 、心肌梗死及合并休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如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香丹注射液、灯盏 花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 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