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合集下载

解读次贷危机因果——为公允价值正身

解读次贷危机因果——为公允价值正身
发 生后 影 响 波 及 全球 金 融 系 统 。 最后 , 与部 分 美 国银 行 和金 融 机 构 违 规操 作 , 略 规 范 按 揭 贷 忽
-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美 国次 贷 危 机 的苗 头 . 实 早 在 2 0 其 0 6年底 就开 始 了 。 只不 过 ,
从 苗 头发 生 、 问题 累 计 到危 机 确 认 , 别 是 到 贝 尔斯 登 、 林 证 券 、 特 美
美 围金 融 市 场 的 影 响力 和投 资 市 场 的开 放 性 ,吸 引 了不 仅 来
抵 押 贷 款机 构 南 于 收不 回贷 款 遭 受严 重 损 失 ,甚至 被 迫 申请 破产 保护。 后 , 最 由于 美 国 和欧 洲 的 许 多 投 资基 金 买 人 了 大量 南次 级抵 押 贷 款衍 生 出来 的证 券 投 资 产 品 , 们 也将 受 到 重 创 。 会 计 的 主 它 对 要 影 Ⅱ 金 融界 与会 计 界 关 于公 允 价 值 的论 战 。 向: 公允 价值 作 为 衍 生 工 具 的 唯一 计 量 属性 , 到质 疑 . 至 欧盟 等 要 求 叫停 公 允 价 值 的 遭 甚
花 旗银 行 和 汇 丰银 行 等 国 际 金融 机 构 对 外 宣 布数 以百 亿 美元 的次 贷 危机 损 失 , 只花 了 半 年多 的时 间 。 南 于次 贷 危 机 的涉 及 面 广 、 原
因复杂 、 作用 机 制 特 殊 . 续 的 时 间会 较 长 , 生 的 影 响会 比较 大 。 持 产 次 贷危 机 形 成 的原 因主 要 有 以下 n 面 。 二方

基 金利 率 下 调 5 0个 基点 开 始 . 联 储 的 货 币政 策 开 始 了 从加 息 转 美
变 为减 息 的 周期 。此 后 的 1 3次 降 低利 率 之 后 , 2 0 到 0 3年 6月 , 联 邦 基 金利 率 降低 到 1 , 到过 去 4 % 达 6年 以来 的 最 低 水 平 。宽 松 的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李洁慧
【期刊名称】《新会计》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以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而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的失败,过度的短期化行为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问责制缺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公允价值不仅是计量金融工具的唯一可行方法,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应完善基于金融稳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发挥会计的风险揭示功能,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李洁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 [J], 李洁慧
2.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 [J], 赵博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 [J], 张育红;刘薇薇;张凤梅
4.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J], 胡筱蓓
5.中国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产业间协调问题分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J], 高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在 美 国 愈演 愈 烈 的金 融 危 机 中 ,一 些 银行 家 、 金融 业 人士和 国 会议 员将 矛头 指 向 美国会计准则 ,认为第 17 5 号美 国会计准则 要求 金融 产 品按照 “ 公允 价值 ” 量 的规 定 , 计 在市 场 大跌 和 市场 定 价功 能 缺 失 的情 况 下 , 导致 金融 机构 过分 对资 产按 市 价减计 , 成 造 亏损 和资 本充 足率 下 降 , 而 促使 金融 机 构 进 加大 资产 抛售 力度 , 从而 使市 场 陷入 交易 价 格 下跌 资产 减计一 核减 资本 金 … 一 慌 恐 性 抛售 … 价格进 一步 下 跌的 恶性 循环之 中 , 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 有关人士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笔者认为,我 们应该对公允价值在其 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反 思。本文试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 计量方 法的角度做一简单探讨 , 最后提出对我国应 用 公允 价值 的建议 。
三 、对我 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的启示
河 南 省 直 机 关 第 一 门诊 部 4 0 0 0 3 5
1 、完 善 公允价 值 计量 的估 值 技术 。在 使用 公允 价值 计量 技 术 时 , 企业 应 当选择 市 场参 与 者普遍 认 同 , 被 以往市 场实 际交 易 且 价格验 证具 有可 靠 的估值 技术来 确定其 公 允价 值 。例如 , 采用 估值 技 术讨 金融 工 在 量 具 的公允 价值 时 , 当尽可 能使 用市 场参 与 应 者 在 金 融工 具 定价 时考 虑 的所 有市 场参 数 , 包括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 、商 品价 格 、 价 或股 价指 数 、金融 工具 价格未 股 来波 动率 、提 前偿 还风 险 、金融 资产 或金 融 负债 的服务 成 本等 , 参考 已经被证 实 可行 的 计算 模型 , 能很 好地运 用 于金 融工 具的计 才 量。 另外 , 如果 我们 可 以利用 网络 信息 技术 , 建立 网上 公允 价值 数据 库 , 为 公允 价值 的 将 可靠 『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 生 2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分 析 C 2 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 AS 2 不难看出该 指南 隐含 了公 允价 值级 次理 念 。 当前 活跃 市 场报价为一级、近期活跃市场报价为二级、 采用 估 价技 术为 三 级 。 限于级 次 的 隐含 胜 , 该指南未能对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别 对待并要求根据各级次的可靠程度进行不同 范 围 的披 露 , 因此该 级 次理 念 不能 充 分地 发 挥作用。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进行公允价值计 量 的 资产和 负债 中 , 活跃市 场 的是少数 , 存在 没有 活跃市 场 的是 多数 。 通过 级 次划 分将 可 靠 程 度 不 同的 公允 价值 计量 区分开 来 , 披 在 露上 区 别对 待 , 高计 量 的可 靠性 。 提 3 、优化 公允 价 值应 用 的外部 环 境 。公 允价值 真正得 以运 用不仅 仅要靠 会计 界的努 力 ,还 需要 外部 环境 的 完善 。首先 ,市场 环 境 的完善是 改进公 允价值 可靠 结构 的根本 途径 ,也是 解 决公 允价 值 应用 困境 的 关键 。 我 国的市场 化改革 为公 允价值 的计量 提供 了 许 多可 观察 输入 变量 , 但从 总 体上 来说 , 我 国 的市 场环境 , 别 是金 融市 场环 境 , 处 特 还 于初步发展时期,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 ,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

分 录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l O O C OO 贷: 长期股权投资— c公 司 5 0 00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00 投资收益 400 0 0 由于借 方长期股 权投 资 l o o 没 由于长期股权 投资在贷方 .不可能 出观 O o. 有超 过取 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 超过取得投 资 当年 自被投 资单位分得的
场报价作 为金融工具计 价的标准 ;2 类似资产报价 , () 即如果本类
次贷危机暴露 出 S A 17的一些缺陷。S A 17 F S5 F S 5 将公允价值 定义为“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的有序交易中 , 假设将 一项 资产 出售 可收到或将一项 负债转让应支付 的价格” 这一定义包含 三个关键 。 点 : 1有序交易 , () 又包括三层含义 : 假设在计量 日之前 的一段时问 里就 已经存 在交易市场 ,因而这一交易所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的
寰向 ①若 2 0 年 5 1 09 月 日C-  ̄宣 ②若 C公司2 0 年 5 1 告分琚 2 ' - 告 09 月 日宣
分派 2 0 年现金 股利 5 0 0 08 0 0 0元 2 0 0 8年现金股利 3 0 0 0 0 0元 借: 应收股利 50 0 00 借 : 收股利 应 30 0 00 分 录 贷 : 资收益 投 4 00 50 长期股权投 资— 公 司 6 0 C 0O
价条件不能满 足时 ,则可选用第三层次的计价方式 。但 S A 17 F S 5
及 的一定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 市场出售或转让 ; 交
易费用不予调整 ; 脱手价格 。主要市场就是最大பைடு நூலகம்动数量 、 最大活 动水平的市场 ; 最有利市场是以最 大化价格 出售资产 , 以最小化金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反思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反思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反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重创,公允价值计量也随之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一些银行家、金融家、政治集团以及部分学者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纷纷提出质疑,甚至要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以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要求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使危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面对急剧下跌的资产价格,企业必须要将下跌的市场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的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

多么的荒谬可笑,金融家们居然把经济现象的发生根本原因归结于会计计量模式。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发现患有肺癌,去讨伐检查出他患病的仪器。

为什么不自己反省,是不是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是不是烟抽的太多。

正如《日本的反省》一书中所说金融危机的引发归结于投行的运营模式问题,书中认为在没有受到金融监管机构严格制度的限制下,股份公司化(承担有限责任)的投行用少量的自有资本进行巨额借贷,再将借得的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债券类商品导致了次贷危机。

也有学者认为是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深重的次贷危机,会计界并非次贷危机的罪人而是揭开次贷灾难危机面纱的功臣。

面对金融界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相关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正和改革,并适度放宽了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允许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证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对部分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

又让人不由的想到欧债危机,希腊最大的债主希腊国家银行前不久宣称其在第二季度减低希腊政府债券的账面价值,由此提取了13亿欧元(折合为18亿美元)的减值损失,这并不是损失突然出现并被及时披露出来,事实上,希腊政府债券出现减值已经相当长时间了,只是此时才最终被公布被计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
2 1年 2月 01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F b 01 e .2 1
总第 4 7期 8
第 o 期 2
Ge 4 7 NoO n.8 .2
由 国 贷 机弓 公 价 计 评 美 次 危 I 发的 允 值 量 析
文/ 博 赵
【 摘 要 】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金融危机 对各 国经济形成 巨大冲击,会计理论界就公允价值是危机 的根 源
恶性循 环 ,延 缓 了经济 的复苏 ,对加 重金融 危机起
推波助 澜 的作 用 。
4降低 了会计 信息 的可 比性 。在 公允 价值 会计 .
下 ,当 没有 可观察 的市场 价 值 时就 运用 估价 模 型 。 通过这 些模 型得到 的公 允价值 应该基 于来 自流动 市
短期债 券 。
计 这 种独 特 的 ‘ ‘ 效应 ” 反馈 ,造 成 了极 具破 坏 性 的
加会 向资本 市场传 递额外 风 险的信号 ,因而 投资者 会要求 更高 的风险 溢价 ,进而 提高 了银行 的资金成 本 。另 外 ,批评者 还指 责混合公 允价 值计量 模式会
导致银 行投 资组合 的不利 变化 。例如 ,银行 可能会 减少长 期债券 的持 有 ,转 而增 加持有 波动性 较小 的
还 是 ‘ 罪 羊 ”展 开 了激 烈 的论 战 。本 文 通 过 对 次 贷 危 机 中公 允 价 值 计 量 模 式 暴 露 出 的缺 陷及 存 在 的 问题 替 从 多 角度 、深 层 次进 行 探 析 ,提 出相 应的 对 策 ,以期 进 一 步 完善 公 允 价 值 计 量模 式在 我 国的应 用 。
【 键 词 】次贷危机 ; 公 允价值 ; 计量 关 【 作者简介 】 赵博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经营与管理。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l会 舞 财硼
次贷 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 的再 思考
肇庆科技 职业技 术学院 欧 阳世 芹 朱开
由 美 国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金 融 风 暴 在 全 球 范 围 内愈 演 愈 烈 , 到 国 际社 会 的普 遍 关 注 。在 这 场 金 融 风 暴 中 , 波 及 的 受 受 金 融机 构 纷 纷 将 矛 头 指 向 公 允 价 值 ,认 为 公允 价 值 计 量 模 式
资 产 和 负 债 的 估 值 。层 级 三 , 存 在 活跃 市场 , 法 确 切 地 观 不 无 察 到 资 产 的 市 场价 值 . 要 借 助模 型对 资 产 进 行 估 值 , 需 即假 设
性 循 环 .最 终 导 致 金 融机 构 因无 法 解 决 流 动 性不 足和 资 本 充 足 率 不 足 问 题 而 垮 台 。 著 名投 资 银 行 贝 尔斯 登 和 雷曼 兄 弟 的 破产都是典型的例子。 ( ) 允 价 值计 量层 级 的缺 陷 二 公 根 据 S A 17 在公 允 价 值 的 计量 层 级 中 , 级 一 计 量 是 F S5 , 层 可 靠 的 , 级 二 计 量 基 本 可靠 , 级 三 计 量 可 能 不 可 靠 。对 于 层 层 第 三层 级 计 量 而 言 , 要 利 用 复 杂 的数 学 模 型进 行 估 值 . 需 由于 要 求 管理 层 对 市 场 情 况 做 出大 量 的 假 设 、 计 和判 断 , 可 靠 估 其 性 令人 生 疑 。各 种不 同模 型 的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机 构 所 设 置 的 诸 多 变量 的差 异 。 估 值 结 果 不 可避 免 地 带 有 很 强 的 主 观性 。 使 产
量 》 S A 1 7 中 的定 义 为 : 量 日市 场 参 与 者 在 有 序 交 易 中 (F S 5 ) 计

公允价值会计论争—基于次贷危机视角

公允价值会计论争—基于次贷危机视角

若将 原直接在 所有者权 益 中确认 的相关 利得 或损失 转出 , 计
入该非 金融 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 额 ,则 以净额结算远 期外汇合同 , 并购入商品时的账务处理 如下:
借: 库存商品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 银行存款 套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3 00 0 0 0 80 0 0 3 00 0 0 0 80 O 0 ●
公允价值 计量自上世纪 8 0年代因大公司破产事 件, 尤其是 美
一 t
国境 内 20 0多家金融机 构在 没有预 警情况 下的破产被推 向高潮 , 0
再 次掀起 会计 界与金融界对金融工具 , 别是 衍生金融 工具确认 、 特

计 量和披露的论争 。围绕 以历史成本还是 公允价值 为金 融工具 的 计 量属性展开 ,历史成本会计 的缺 陷已事实上成 为职业 团体与 管 理 机构所关注的 问题 , 历史成本会 计信 息缺乏价值相 关性 , 表现 为 既不能区分管理 当局继续持有 、 得、 取 处置等决策对财务 业绩 的影
构迅速反应 ,AS F B于 1 8 9 4首次将公 允价 值运用于金融 工具会计 发布 了 F 8 ( AS 0 远期合 同会计 ) 19 。 9 0年 9月 , 当时的 S C主席 E Rc adC re e ih r Be d n在美国参议院作 证时指 出历史成 本财务报 告
大利亚在制定会计 准则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公 允价 值作为计量基
响 ;也不能将价格变动对财务 业绩 的影响与管理 当局 的主观努 力 所 产生的影响相 区分 , 进而不利于 经理 人员的业绩评价 : 更不能预
面优于历史成 本计 量,之 后公允价值的运用经 历了从表外披露到
表 内确认 的过程 , 中 F S 0 、O 、 1 1 9、2 其 A 1 5 1 7 1 5、 1 1 6要 求主体对公 允价值信息进 行表 外披露 ,AS 1 、 3 、 3 、 3 、 4 、 4 、 5 、 F 1 5 1 O 1 3 1 7 1 1 1 2 1 5 1 7 1 9等要 求主 体 对公 允价 值 信息 进 行表 内确 认 。F B从 5 、5 A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界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论争
乔治 ・ 索罗斯宣称 ,0 7年 在美国爆发且愈演愈 烈并波及世 20 界各地的次贷危机是 6 0年来 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根据 国际货 币 基金 ( M 2 0 年 4月发布 的《 I F) 0 8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 次贷危机 , 的总损失接近一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不仅撼 动了华尔街金融 巨头 的生存根基 , 也在金 融界与会 计界之间掀起 了一场硝烟弥漫 的战 争, 重新点燃 了公允 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的激烈论 战。 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的这场 战争始于今年三月 。 最先对会计 界发难的是在次贷危机 中损失惨重 的金融 巨头 。他们指 出 , 在次
缩。
以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A B) F S 和国际会计 准则理事会 (A B) I S 为代表 的会计界不甘示弱 , 奋起反击 , 指责金融界抨击公 允价值会计完全是 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 ,无非是为 了转移公众 的视线 ,为 自己激进 的放贷政策 和失败的风 险管理开脱罪责 。
专家论坛 IX E T S O U P R ’ R M E F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
厦 门国家会计 学院
美国“ 次贷危机” 是从 20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由于利 06
息上升, 导致还款压力增大 , 很多本来信用不好 的用户感觉还款压 力大, 出现违约的可能, 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美 国次级抵 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 的还款方式 , 即
笔者认为 , 金融 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 , 并通过 不受监管 、 不透 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 泡沫 ,才最终酿成 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 。 会计界并非次贷危机 的罪人 , 而是揭开次贷 危 机面纱的功臣。 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及时 、 明、 透 公开
f w) l 的巨额损失。这些天文数字般的 “ o 账面损失 ”,场纷争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最近的

次演讲中 , 呼吁美 国会计界认真检讨市价标价法 ( r一 M 卜 Ma a k 中, 银行和投资者为 了给所持金融 资产确定 一个 合理的价值而焦 头烂额 ,一种普遍 看法是 ,市价标 价法会计模 式加 剧了信贷紧
kt e 公允价值会计 的通俗叫法 ) , 会计模式 , 因为在前所 未有 的危机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 ,其后以浮动利率偿 还贷款。 20 在 06年之前的 5 年里 , 由于美 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 , 加 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 ,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 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级抵押贷款
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 , 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 , 住房 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 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 大批次级抵押贷款 的借款人不 能按期
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 金融界提 出的 “ 反馈效应 ” 理论是
临崩溃 , 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 并声称 , 公
彻 头彻尾的本末倒置逻辑 。就像烟草公司带了一个嗜烟如命 的病
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 “ 反馈效 应”(e bc f t , f d ak fc) 造成 了极 e ee 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 , 次贷 危机 中推 波助澜。为此 , 在 以花旗 、 美 林、 瑞银 、 国国际集 团、 美 百士通为代表 的金融机构 , 将矛头 纷纷 直指公允价值会计 , 声称 公允 价值 计量模式夸大 了次债产 品的损 失, 放大 了次贷危机 的广 度和深度 , 要求完全 废除或暂 时终止公
态、 规模和影响 。
二、 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公允价值的缺 陷
贷危机 中, 允价值对 资产支持证券 ( B )抵押 贷款支持证 按公 AS 、 券 ( S) MB 和抵押债务债券 ( D 等次债产 品进行计量 , C O) 导致金
融 机 构 确认 未 实 现 ( nele 且 未 涉 及 现 金 流 量 ( o— ah u rai d) z n n cs

允价值 圆桌会议” 上指 出,A B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 的要 FS 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 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言下之意 , 金融界对 公 允价值会计 的指责 明显置投资者 的信息需求于不顾 。F S A B负 责技 术部 主任 兼紧 急 问题任 务小 组 主席 卢塞 尔 ・ 戈登 ( usl R se l G le 也 态度 鲜明地 回击金 融界 的指 责 , 为公允价值 向投资 odn) 认
者 的心理 ,造成其恐慌性地抛售持有次债产 品金融机构 的股 票。 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 , 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降低次 债产 品的风 险暴露 , 其结果是 , 已脆弱不堪 的次债产 品市场濒 本
地 揭露金融资产泡 沫, 使金融界 、 促 投资者和金 融监管 当局正视和 化解金融风险。 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 , 资者可能永远被掩 投
者提供 了衍生金融工具基础资产更加透 明的信息。A B的主席大 IS 卫・ 特迪 爵士 ( iD v w e i) 近接受 《 Sr ai ede 最 dT 首席财务官 》 杂志 的 专访 时更是毫不客气地 回应 ,金融界 只会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 责, 却不能提 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在与金融界的这场战争中 , 代表信 息使用者 的财务分析师协会 ( F stt) 帜鲜 明地支 C AI tue 旗 ni 持会计界 , 坚定捍卫公允价值会计模式 , 出公允价值 比历史成本 指 更加透 明,几乎以实时的方式高效地让投资者了解次贷危机的动
FS A B主席 罗伯 特 ・ 赫兹 ( oet r) 20 R brHez 在 0 8年 4月 召开 的 “ 公
偿还贷款 , 进而引发 “ 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金融界和会
计界之间引发了关 于公允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 的论战。本 文概述 了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 ,指出了美 国第 1 7 5 号准则需要完善 的领 域 , 出了完善后的公允价值会计必将成为 2 世纪主要计量模式 提 1 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