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4.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考点:正反比关系】5. 纸币是由某些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纪念币本质为价值符号】6.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7.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内涵: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 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9. 汇率的含义: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格影响供求;(2)价值决定价格。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的影响:(1)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不同商品对价格反应程度不同;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
(2)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 几个比较重要的图像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物价总水平与居民的收入。
措施:从居民收入方面:增加当前收入,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从物价总水平方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2. 消费类型按消费目的可分为(1)生存资料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3)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1)有形资料消费,(2)劳务消 需求曲线是反比,供求曲线是正比QP b a a 表示生活必需品, b 表示高档耐用品费。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经济生活第一课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班级 __ 姓名命题人:宋瑞花 12.5【课前预习案】二、考点梳理:参考《一轮复习》P1—2逐一落实,强化识记重点。
自主检测: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货币的含义、本质、基本职能;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公式;价格及与价值的关系;3、纸币的产生及优点;纸币的含义、本质、职能、发行规律、发行过多过少的危害;4、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及用途;5、外汇与外币、外币汇率的升高和跌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三、知识体系构建:四、复习自测:A组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2、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4万元。
其中4万元利息、25万元房价、5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8000亿元,则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货币的()A、4元B、1元C、0.5元D、0.25元4、国家所以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主要是因为( )①国家无法控制纸币的发行量②纸币的购买力和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调节的③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面值④纸币的购买力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5、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纸币升值,物价上涨B、纸币贬值,物价下降C、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D、纸币供应量与流通需要量不符6、通货紧缩表现为()A、社会供给不足,物价水平下跌B、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C、社会需求过旺,物价水平上涨D、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上涨7、自1986年中国银行首发人民币长城卡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目前我国发卡总量已超过8亿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高中政治全套笔记

高中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套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提示:第一,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只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筒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利: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
弊:1.不利于中国的出口; 2.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3.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 4.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5.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造成通货膨胀,物以稀为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造成通货紧缩,货多不值钱) *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法: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要求 考点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考点2:货币的产生、本质和基本职能 考点3:纸币 考点4:结算与信用工具 考点5:外汇和汇率 考点6:货币和财富
考点1:商品 (1)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巩固练习
1、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 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国 家紧急调拨救灾物资。这里的“救灾物资”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发展生产,实行从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 对策 紧的财政政策和货 策和货币政策,增 加出口、扩大内需 币政策 实质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
巩固练习
12、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 20元、50元、10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A.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 B.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D.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13、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 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 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17、(09广东) 右图(人民币元 /100美元)表明 ①A点到B点表示人 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 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 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考回望
18、(2009四川卷)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 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 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 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巩固练习
21、下表为2008年10月31日与11月4日人民币 对美元、欧元的汇率变化表。
由上表可知,相对于人民币来说,11月4 日与10月31日相比 A. 美元汇率跌落,欧元汇率升高 B.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都跌落 C.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都升高 D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①就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 人民币汇率不变 ②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2:货币 (1)产生(略) (2)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 一般等价物
巩固练习
4、影片《梅兰芳》上座率很高。梅兰芳的出场费曾达 到十根金条,他的演出常常是一票难求。当年他走红的 程度,现在任何当红歌星都无可比拟。这里“金条”的 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 B.一般等价物 C.一种价值符号 D.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巩固练习
6、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的两种职能是 A.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与世界货币 C.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7、(09浙江卷)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 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 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考点1: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注意: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
巩固练习
在国际市场上,易货贸易是指根据买卖双方的协 议,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中 国采用易货贸易的方式,可以用8亿条裤子换回法国的 一架空中客车飞机。据此回答2-3题 2、裤子和飞机这两种商品之所以能进行交换,是因为 A、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B、二者都有价值 C、二者的使用价值不同D、二者都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3、裤子和飞机这两种商品之所以要进行交换,是因为 A、二者的使用价值相同 B、二者的价值不同 C、二者的使用价值不同 D、二者的价值相等
巩固练习
15、支票与信用卡的相同点是 A.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C.集存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 D.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16、(08广东卷)没有稳定收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 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A.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房发行的一种信用凭 证 B.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 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考点5:外汇 (1)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 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高考回望
高考回望
14、(08江苏)2008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 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 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 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A.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考点4:结算和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考点3:纸币 (1)优点(略) (2)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 值符号。
巩固练习
10、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7月30日起在全国发 行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该1元纸币与现行人民 币等值流通。对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般等价物 B.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C.具有贮藏手段职能 D.是一种价值符号 11、在我国,人民币之所以能够购买商品是因为 A.人民币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B.人民币是一般等价物 C.人民币是全国人民公认的货币 D.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高考回望
19、(2009海南卷)2007年1单位A国货币/1 单位B国货币为1:5.5。2008年,A国的通货 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 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4.95 B、1:5 C、1:5.6 D、1:6.05
巩固练习
20、近年来,汽车已成为为家庭消费的热点。 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 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以下 选项中,可能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 格的因素有 ①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②人民币升值 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④进口关税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考点6:货币与财富
(1)金钱是什么? 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 基本职能; ④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金钱是人 生幸福的基础。
考点6:货币与财富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巩固练习
8、某商场,一只手机标价说明:原价2100元, 优惠价格1980元。这1980元是 ( )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观念中的货币 ④商品的价值 ⑤商品的价格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9、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是 A.某旅行社的海南5日游报价为每人2000元 B. 刘某从单位领取工资1000元 C. 王某到银行领取国债利息500元 D.李某花100元从商店买衬衣一件
5、(09广东文基)“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 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考点2:货币 (4)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 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金属货币)、支付手 段(金属货币或纸币)、世界货币(金属货币 和个别纸币)
考点3:纸币 (3)发行量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 经济过热。 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表现 (供给大于需求) (需求大于供给)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 原因 中所需货币量是主要 原因之一 社会总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