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了解价格机制的作用,认识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

2. 价格机制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3. 消费者选择理论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4. 企业成本、收益分析与企业决策。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经济活动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经济新闻或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5. 角色扮演:模拟市场交易过程,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企业家的角色。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经济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与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中某个现象的分析论文。

2.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经济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掌握经济的基本规律,理解经济的基本要素。

3. 了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培养经济思维。

教学内容:
1. 经济概念:什么是经济?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经济的基本规律:经济的基本要素(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3. 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经济的作用(提供生活品,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的意义(促进人的幸福,保障人的权利)。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

2. 讨论法:讨论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经济模拟实验,加深对经济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讲授经济概念和定义,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
3. 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3. 通过实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的基本规律。

4. 讲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材料:
1. 经济学教材:包括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的讲解内容。

2. 实例和案例:包括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3. 经济模拟实验材料:包括经济实验所需的模拟市场、模拟产品等。

4. 作业材料:包括经济问题的练习题和相关任务。

【全册教案】高一备课组《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doc

【全册教案】高一备课组《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doc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高一年段政治备课组【讲授新课】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教师活动1:我们都知道,购买物品就得付钱,譬方说,我上课记笔记就需要笔记本,当我去买这笔记本的时候,老板总不会说“你喜欢呀?拿去,拿去”,我们买东西总得付钱,那为什么要付钱呢?[讲解]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教师活动2: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请看课本。

教师小结: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然后出现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学生活动1:(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厂商生产出来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来卖的,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导出商品的含义)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3:教材P5“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教师活动4: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2、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其公式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式:W—G—W[提问]同学们看P6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设计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江象平【教学依据】兴趣,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精神投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轻松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

作为思维科学的逻辑,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金钥匙和有效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因为逻辑和政治及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在政治课中,商品、货币、民主、文化、物质、意识等学生都比较难理解,但弄清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堂政治课,因而其重要性超出了其本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地表现在通过经济学中商品、货币等最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高中政治的学科逻辑;从对生活中与之经常打交道的经济现象分析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科理性,为经济生活乃至整个高中政治的持续学习播下种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商品内涵的理解及商品发展到货币的过程的分析。

(2)货币职能(包括两个基本职能和三个其他职能)的分析和比较。

(3)对货币的发展过程及对纸币的内涵和纸币发行量的认识。

(4)能正确运用上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题。

2、过程与方法:(1)逻辑演绎法:通过对课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推理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整课的知识是一个整体。

掌握一课的知识不是仅仅靠背背书就行的,还要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

(2)设问法: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理性思考;在讲解完知识点后设问,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得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新的知识点;通过回到课文中的综合探究的设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逐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破除对货币的迷信思想。

(2)学生能够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政治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政治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第一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 年月日星期课标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要求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讨论:“金钱万能”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难点纸币课时教具方法导拿出人民币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钱)好,在经济学入上被称为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具有流通职能。

大家都很清楚“钱”新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张印刷精美的纸片为何会有如此神奇课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基础知识】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云溪问答,货币的职能、纸币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能力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板书)板书)货币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

(。

(板书板书)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

(板书)讨论思考P4探究活动问题(1)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必须又有着交换的目的的)如母亲为你织的毛衣和商店的毛衣比较。

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板书)第1 页共149 页/?q-1656.html/view/index17411.html/article.php?pd=funinfo&id=4119035。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精品WORD文档)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精品WORD文档)

《经济生活》前言、第一课课堂教学实录广州市第七中学陈吉君【教学内容】《<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教版2005年4月第2版)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经济的含义。

②商品是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⑤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⑥商品流通。

⑦货币流通规律。

⑧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理解:①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④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⑤纸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纸币的本质。

(3)运用:①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②联系我国人民币最近小幅升值的情况,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1)比较能力:通过对商品与劳动产品、商品与货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纸币与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金结算与转帐结算、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能力:①透过商品交换发展的复杂历史,看清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通过价值、价格的关系,看清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辨证思维能力:①通过货币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发展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物物交换的困难、纸币产生的原因、电子货币的优点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辨证否定的初步思想。

③通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对人民币利弊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信息素养:通过货币发展各种历史形态的教和学,引导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各种货币的形态的实物或图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前言(致同学们)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一课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劳动、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热爱的情感。

经济生活学案第一课

经济生活学案第一课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了解纸币的含义并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5、理解外汇与汇率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学导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1)【预习填空】一、商品1、商品必须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商品的基本属性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二、货币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其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货币的其他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__________的货币,只需要________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不能用___________上的货币,只能用_______的货币。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探究一:昨天中午,张三从超市买了一瓶冰茶饮料(物品A),喝完后把饮料瓶(物品B)扔到路边就上学去了。

张三的父亲是马路清洁工,他捡起了这个饮料瓶,并把它和其他废品卖给了收购站,这个饮料瓶(物品C)卖了一角钱。

张三的父亲回家时想到儿子昨天做作业时没有铅笔了,就顺路用一角钱给儿子买了一支铅笔(物品D)。

晚饭后,张三的父亲把铅笔(物品E)送给张三,叮嘱张三认真写作业。

(1)材料中的物品A、B、C、D、E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练一练:下列哪些物品是商品()①收购站里的废品②母亲为你织的毛衣③商店售货架上的食品④农民自己种的供自己食用的粮食⑤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⑥汶川地震中国家捐赠给汶川地区的物资⑦联通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彩铃服务探究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同商品要按一定比例交换?练一练:辨析下列观点正误(1)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学案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学案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一、第一框题考点知识内容: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 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3. 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他职能 4. 纸币的含义及流通规律二、问题导引: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想一想、议一议”:学生根据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并回答: 1. 生活中你作为消费者你是怎么理解商品的?2. 人类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漫长的原始社会有商品交换么?外什么?3. 结合教材P4的图片和材料的内容想一想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什么问题?议一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是什么?4. 你如何理解一般等价物?为什么金银会固定下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课堂练习:1. 自古黄金贵,犹沽骏与才。

即使在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黄金仍然因其特有的天然属性,既是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信、航天航空业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这说明 ( D )①作为货币,黄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能②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③作为普通商品,黄金具有更多基本属性④作为硬通货,黄金还具备了投资的功能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 欧洲有句俗语:“劣货统统是昂贵的,好货就等于售出了一半。

”它告诉我们( D )①劣货因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价格水平相对较高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③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因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劣货的生产往往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想一想、议一议”:学生根据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并回答:1. 你作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关注价格么?你关注的商品价格是货币执行的什么职能?2. 结合教材P6材料分析商品流通过程中“惊险”重要跳跃是什么?为什么?3. 货币除了两个基本职能,你能理解其他的三个职能么?1课堂练习: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住进了该旅店最好的房间,店主立刻用这些银子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账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从容说课一文不名,使英雄气短,百万英镑,识世间冷暖;金融风暴,顿使经济衰退,人民币稳定,尽显大国风范。

为什么货币有如此魔幻般的力量?它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该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这就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所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

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教学重点1.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

教学难点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实物、趣闻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货币的本质[走进新课]师:“一叶障目”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我们&#0;起来看一下短剧《一叶障目新编》,边看边思考:俊媳妇为什么能轻巧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是偷东西?这里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什么?(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短剧《一叶障目新编》:俊俏的媳妇上街在摊铺旁轻巧地拿出五文钱给摊铺的伙计说“香粉一盒”,伙计收了钱很礼貌地递上香粉说:“请拿好,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俊俏的媳妇轻巧地接着香粉,嫣然一笑,优雅地离去。

俊媳妇的书呆子丈夫则拿着所谓的“蝉翳叶”遮在脸上,很迅敏地从摊铺上拿着东西就走。

伙计一把捉住且大声怒斥说:“你这个读书人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书呆子羞愧万分)师:俊媳妇为什么能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会羞愧万分?生1: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

生2:俊媳妇与伙计是两厢情愿,各得所好;书呆子与伙计则是一厢情愿,一得一失。

师:为什么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生1:俊媳妇是用五文钱换回自己所需的香粉;书呆子既没有用什么东西去换,也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

生2:俊媳妇同伙计双方是有买有卖,是交换;书呆子同伙计之间是无买无卖,简单地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生3:俊媳妇拿出了钱,书呆子没有拿出钱。

师:大家从不同角度都说明了:俊媳妇是用货币去购买,而书呆子不是用货币去购买。

那么,什么是货币?它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

[推进新课]一、商品想想议议:师: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红番茄、绿蒜苔是商品,小汽车、小手机、小鼠标也都是商品。

它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为什么都称为商品?是不是在各个不同的表面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和游子穿在身上的慈母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都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

生2:都是用来交换的。

生3:毛衣是母亲编织的产品,属于劳动产品,但编织毛衣是送给儿子穿,不是用来交换。

生4:它们都有用,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一是通过交换得来的,一是接受赠送得来的。

师:(小结)大家谈的都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现将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产品不成为商品。

②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

③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货币的产生讨论交流:师: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大家观察、体会一下发生在19世纪的非洲某一集市上的一个实际片断,思考后面的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必然会出现一般等价物。

(多媒体课件展示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的商品交换情境:卖牛奶的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咖啡的拿红珍珠来!”)问题:(1)上述材料中,各自要卖出的是什么?要买回的是什么?交换方式是怎样的?(2)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这说明了什么?生1:这里面要卖出的产品分别是牛奶、盐、咖啡,要买回的商品是盐、矛头、红珍珠,进行的是物物交换。

生2:拥有红珍珠的如果需要买回咖啡,当然就能同卖咖啡的人进行“咖啡&#0; &#0;红珍珠”的交换,能成交。

如果拥有红珍珠的需要的是牛奶,而卖牛奶的人需要的是盐,卖牛奶的人只会同卖盐的进行交换,而不会同卖红珍珠的进行交换。

这样,咖啡也卖不出,卖红珍珠的人也买不回牛奶。

这应该是“商品&#0;&#0;商品”交换的弊端,它呼唤着有一种大家都能接受而又能广泛地拿出去交换的商品出现。

师:(小结)①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可用“商品&#0;&#0;商品”进行表示。

②一般等价物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商品交换成为“商品&#0;&#0;一般等价物&#0;&#0;商品”。

③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生产商品中人们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三、货币的本质讨论交流: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应有哪些特征?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一般等价物应该价值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

聪明的人总不会挑一担出去,又挑一担回来。

生2:一般等价物应易于分割,分割之后绝不会减少价值,又能方便交换。

聪明的人总不会总是整卖整买。

生3:一般等价物应易于保存,且保存中不使价值发生变化。

聪明的人不会保存价值逐渐减少的物品。

生4:一般等价物应易于携带,以利于在较大地区进行交换。

笨重的东西不方便在更大的地区进行交换。

师:(小结)“既要漂亮,又要潇洒,两全其美是对一般等价物的要求。

作为一般等价物,应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征。

金、银因天生具有这些特征,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是只有商品才有资格充当货币;三是充当货币的商品是从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延伸新课]例题剖析: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

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

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

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

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

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

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问题:(1)美元、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因这位美国人的需要而联系在一起,就商品交换而言,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3)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剖析:本题的情境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典型,通过一个美国人在非洲原始部落的遭遇分析物物交换的弊端之所在。

在这则故事中,象牙、纱布、针都是商品,因这位美国人的需求充当了等价物。

阅读这则故事,要分析出物物交换最大的弊端在于阻碍了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

货币的产生不仅解决了这种物物交换的尴尬,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答案要点:(1)共同点是商品,充当了等价物。

(2)原始部落的交换方式是物物交换,原始部落的人不需要美元。

(3)此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答:改变商品交换的方式;选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发展经济,加强对外交往,使当地人接受美元。

(其他合理的设想均可)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活动一:援助之手伸向拥有红珍珠的人。

活动二:各抒己见话特点。

课外作业选择题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说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货币z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偶然的物物交换时期,其交换公式为A.商品&#0;&#0;货币B.货币&#0;&#0;商品C.商品&#0;&#0;商品D.商品&#0;&#0;货币&#0;&#0;商品3.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D.以前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②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③在任何地方都一样④二者的本质是有区别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几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②在生产力与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特别多③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的交换④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2.C3.B4.A5.B备课资料中国历代钱币简述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