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民风民俗3篇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它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因此得名。
七夕节的习俗独特多样,充满了浪漫和传统文化的味道。
一、传统习俗1. 织女穿针七夕节的传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讲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的爱情故事。
根据传统习俗,许多女孩在七夕节这一天会在家中织布,寓意着向织女学习勤劳和技巧。
2. 祈福七夕节也是祈福的时刻。
人们会前往庙宇或神社,向神明祈祷平安和幸福。
他们会点燃香烛,祭拜神像,同时祈求心愿能够实现。
3. 点亮灯笼在七夕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举行灯笼展览。
人们会点亮华丽的灯笼,用来祭祀神明和祈福。
夜晚的灯笼展览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4. 探索天文七夕节也是天文学的重要时刻。
人们利用这一天晴朗的夜空观察星星,寻找牛郎织女星等,寄托着对爱情的期望。
同时,人们还会互相赠送星星戴花,寓意着希望爱情能够长久美好。
二、现代习俗1. 送花和礼物在现代七夕节,送花和礼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习俗。
许多人选择在这一天送给自己的爱人鲜花或浪漫的礼物,以表达他们的爱和关心。
2. 约会和浪漫晚餐七夕节也是情侣们约会的时刻。
人们会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度过这一天,享受浪漫的晚餐和时光。
餐厅和咖啡厅通常会准备特别的七夕套餐,吸引情侣们前来共度美好时光。
3. 写情书和诗歌七夕节也是写情书和诗歌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表达自己的感情,用美丽的文字将深情和思念传达给对方。
一封真诚的情书或一首动人的诗歌,能够让人永远铭记。
4. DIY手工艺品很多人喜欢在七夕节这一天动手制作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以表达对另一半的爱意。
例如,制作一只纸鹤或编织一条七色纱线手链,这些特别的礼物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三、七夕节的意义七夕节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庆祝七夕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勤劳、智慧和爱情。
七夕节也是表达感情和情谊的重要时刻。
七夕节的风俗及注意事项

七夕节的风俗及注意事项七夕节的风俗及注意事项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追求爱情和浪漫的时节。
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吃七夕饼、赏花灯和拜织女等。
同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一、七夕节的传统风俗1.吃七夕饼七夕饼是七夕节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七夕饼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点。
在过去的七夕节,人们会一起制作七夕饼,并且给邻里亲朋们送去祝福和问候。
2.赏花灯赏花灯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
在七夕节当晚,人们会在公园和街道上看花灯。
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在夜晚摇曳,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3.拜织女中国的七夕节也与牛郎织女有关。
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人们会向织女祈求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同时,也有一些女孩子会在七夕节这一天去拜访织女,以祈祷自己的姻缘。
二、七夕节的注意事项1.注意交通安全七夕节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夜晚,街上的车流和人流都非常拥挤,需要注意交通安全。
人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不占道挤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2.防止火灾赏花灯是七夕节的一个传统活动,但是也容易引起火灾。
因此,人们在赏花灯时应该注意安全,不要在灯笼里放火等易燃物,以免引起火灾。
3.保护环境在七夕节这个日子里,人们到公园和街道上赏花灯,但也需要保护环境。
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不要破坏公园景点,不要损坏花灯,让七夕节的庆祝活动更加浪漫美好。
综上所述,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也是许多人期待的爱情节日。
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习俗,同时也需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火灾、保护环境等事项。
愿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节日里过得开心、浪漫,享受与爱人团聚的美好时光。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资料大全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资料大全七夕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到来每年都会引起人们的津津乐道。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庆祝爱情,祈求幸福。
然而,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起源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资料大全。
一、牵牛和织女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七夕节中最为重要的主角。
传说他们是两个相爱的星座。
他们经常在河边相会,交换爱慕之情。
然而,因为织女年龄太小,织女的母亲不满意他女儿和牛郎的恋情,最终将女儿嫁到了远方。
因为织女的离去,牛郎非常伤心,并跟牛奶娘娘借来了一头牛,就跟牛在草地上放牧。
因为他的真情,银河天幕的状师就将他们两人化成了两颗星座,这就是今天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二、妇女祭天在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会来到大清早去祭奠织女星,并把自己编织的棉布、麻布等物品扔到池塘或河流之中,表示感谢玉帝赏赐的织女技艺。
同时,为了祈求旱涝有度,太平无事,在家中也要点燃香烛祭祖。
三、砍竹子在一些地区,女孩子会在七夕这一天砍竹子,而砍到的竹子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如长虹代表着爱情美满,蝴蝶代表着飞蛾扑火等等。
此外,女孩子还会在竹林里挂上自己编织的手绢、香囊等物品,祈求织女保佑她们的姻缘美满。
四、晾笄在古代,这一天是闺阁女子升级成为少女的标志。
女孩子都会在家中美丽地打扮自己,穿上红色的新衣裳,洗漱妆容,然后将青春洒满大地,展现出她们的美貌。
五、纸鹊绒鹊在七夕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颜色的纸张和丝绸练就一些鹊鸟造型,如纸鹊、绸鹊等,代表了人们向织女祈福的美好愿望。
六、红叶貂在七夕这一天,若已有男女之间的好感,便可在红叶上以符号表白或观星,一旦被看到即表示表示已接受对方意思,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七夕情景。
七、看星在这一天,除了庆祝爱情和祈祷幸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看星”。
在夜晚,人们手持梦想,铺开绸巾,择高处或草地,借着繁星闪烁,用幸福、美好、真情写下情书。
此时的星空璀璨无比,细细观察会发现天上有很多闪亮的星星,群星争辉,夺目迷人。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七夕节的来历篇一七夕是中国的浪漫情人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如何过七夕篇二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
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
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
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
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七夕节的传说篇三七夕节也称作乞巧节,这是一个节日比较独特的形式,也在侧面反映出来,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面有一个比较流传较远又独特的活动。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民间亦效之”七夕的优美句子篇四1、所谓岁月静好,好不过能有个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愿我们彼此默契,走尽千帆,仍能携手相伴。
2、我有风里雨里的暴脾气,可我最爱的人还是你。
3、初识你,那是缘分的天意,喜欢你,那是心灵的所系,爱上你,那是幸福的开始,拥有你,只愿一生不分离。
民俗文化作文范文三篇

民俗文化作文范文三篇民风民俗是我国的特色之一,我国地广物博每个地方都有着他不同的民俗文化,下面就是xx整理的民俗文化作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民俗文化作文篇一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的民俗文化。
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古代女子最重视“乞巧节”!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
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
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
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
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
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
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
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
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
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七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七夕有哪些传统习俗七夕,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庆祝七夕,一同欢度这个浪漫而美丽的节日。
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习俗。
习俗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的习俗与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相关——牛郎织女的故事。
根据传说,牛郎和织女原本是在天上的两颗星星上生活,但他们因为太过相爱而被玛祖仙女惩罚,被迫分离。
玛祖仙女只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团聚一次,而这一天就成了七夕节。
因此,人们借着七夕节来向牛郎和织女祈愿姻缘和幸福的爱情。
习俗之二:放纸灯笼和烟花在七夕节这一天,放纸灯笼和烟花是一项受欢迎的习俗。
人们制作各种形状的纸灯笼,如心形、星星形等,然后点燃蜡烛让它们飘向天空。
这种行为寓意着人们向天上的牛郎织女伸出手臂,祈求自己的爱情如同飞舞的灯笼一般照亮前途。
同时,七夕当晚也会有烟花表演,将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
习俗之三:编织七夕粽子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七夕这天编织七夕粽子。
这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加上豆沙、红枣等馅料的传统糕点,外面用粽叶包裹而成。
编织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而夫妻二人可以一起合作,体验到共同努力的幸福感。
在编织的过程中,夫妻可以相互交流感受,增进感情,并希望能够得到美好的姻缘。
习俗之四:穿戴七夕饰品七夕节是中国人民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因此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穿戴一些特别的饰品,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纪念。
一些女性会选择戴上装饰有牛郎织女形象的项链、手链或耳环,以示对这对古代传说中的情侣的敬仰。
同时,一些商家也会推出限量版的饰品,吸引人们选购,这使得七夕饰品成为了节日商机的一部分。
习俗之五:赠送礼物和情人节晚餐就像西方的情人节一样,七夕节也是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许多人会在这一天赠送礼物给自己的另一半,以示对他们爱情的珍视和感谢。
有些人会选择浪漫的巧克力、花束或手写的情书,而另一些则会策划一顿特别的情人节晚餐。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七夕节习俗集锦15篇七夕节习俗1七夕节今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今天是“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传说站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呢!今天他们第一天见面,一定会哭的。
我等啊等啊,睡觉的时候果然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织女在哭呢!他们哭得时间那么长,声音那么大。
他们一年才能见一面,真令人难忘啊!假如我和妈妈一年不见,突然有一天见面了,那是多么开心、激动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妈妈看的《天仙配》,《天仙配》里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织女,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天神让蛇将去人间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后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用金簪划了一条线,这就是银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十五见一面这就是七夕的来源,不过七月十五就把他们分开了,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办不完的事。
我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分开。
七夕节习俗2关于七夕节的由来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七夕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也就是夏天的一个温馨夜晚)举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璀璨的星空,还可以感受到浪漫和爱的氛围。
以下是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一、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七夕节的由来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这个传说是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
据说,牛郎是一个能唤醒牛羊的男子,在一次出门放牛的时候,遇到了天上的织女,两个人相互钟情,但是由于天上地下不同,分别后难以再见,后来玉帝得知两人相爱,允许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鹊桥上相会,这天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
二、放纸灯、烛笼在七夕节的晚上,人们会在房屋周围放置纸灯笼和烛笼来迎接牛郎和织女的到来。
一般来说,烛笼和纸灯笼的制作需要提前准备好,灯笼寓意着温馨、团圆,而烛笼则象征着福气、安宁。
放烟花和放赏桂也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三、乞巧在七夕节上新娘子一定要戴“乞巧冠”,现代人根据这一传统而举行了祭月祭神、乞巧等活动。
乞巧寓意着女孩子在这一天能够得到男神驾轻就熟的爱情技巧,女孩子都会做一些手工制品,比如编织风筝、做饰品等等,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四、吃巧果七夕节的传统食品是巧果,巧果是以果蔬为主的食品,有糖果、蜜饯、麻酥果、蜂蜜干等等小吃。
这些东西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也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幸福和团圆。
五、赏花鞭在七夕节,人们会把新鲜的葡萄挂在家门口或者是园子里,形成花鞭,意味着节日里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晚会表演七夕节晚上通常会举行晚会,表演文艺节目包括歌舞、相声等等,节目精彩纷呈,引来路人的驻足观看,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郁。
以上就是关于七夕节传统习俗的介绍,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特殊的氛围,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刻,一起怀念、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节民风民俗3篇
Folk customs documents of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七夕节民风民俗3篇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七夕节民风民俗模板
2、篇章2:七夕情人节美丽传说
3、篇章3:青岛七夕习俗文档
眼看七夕情人节就到来了,下面小泰精心整理了七夕节
的民风民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篇章1:七夕节民风民俗模板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
“婚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两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
于166年)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又造华胜相遗。
”(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
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
抛在水面乞巧。
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七夕之节物风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篇章2:七夕情人节美丽传说【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命题。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是我国的七夕佳节,是诸多传统节日中最具罗曼蒂克主义的一天。
有关七夕节由来的传说,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遥远的过去,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一家贫穷的小农户。
家里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母早逝,弟弟牛郎为人忠厚老实,哥哥娶回了一个刻薄吝啬的妻子。
这个嫂子怎么看牛郎不顺眼,便给了家中的一头老牛将他赶出了家门。
可怜的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他每天照顾老牛,起早贪黑地劳作。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一般的凡物,他本是天上的神牛,后被贬下凡。
老牛同情忠心于牛郎的朴拙善良,偷偷帮助他与下凡嬉戏的织女邂逅,两人一见倾心,织女自此嫁给了牛郎,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奈何织女是天上神女,与凡人结合实是触犯天规,被王母娘娘抓了回去。
相爱的恋人两分离,老牛牺牲自我,让牛郎拿自己的皮制靴上天找回织女。
牛女带着两个孩子上了天庭,却被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一条无垠的天河阻隔了他与织女。
后来,世间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成千上万只喜鹊在每年的七月七自发飞来搭成鹊桥,有情人得以相会。
这便是七夕节由来的大概了。
篇章3:青岛七夕习俗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青岛《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
果子”,有的这天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1、磕巧果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
巧果也叫“巧
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
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
据了解,人们在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
至5枚模纹,诸如“福禄寿喜”形成一套。
同时常用的还有寿桃模、莲子模等,用于结婚、寿诞、年节宴会,寓意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
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
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
面和好后,
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
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
有的地方这天生豆芽,称“巧芽”.
2、乞巧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
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晚上少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互相击掌,唱着乞巧歌,向天上的织女乞巧。
崂山、即墨一带的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
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凑在一起过乞巧节(有炫耀和相互评比的意思)。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