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至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各章知识点总结物理

八年级各章知识点总结物理

八年级各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它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物理知识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尤其对于八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习物理知识是在探索自然现象的背景下,不断提升科学素质的过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各章的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需要两个因素:物体的移动和时间。

同时,还需要明确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也是相等的。

公式为 d=v*t,其中 d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3. 加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变化,则称为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F/m,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

第二章力和压强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指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必须同时给出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目标。

计量单位为牛顿。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还有电磁力、万有引力等。

3.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公式为 P=F/S,其中 F 表示受力大小,S 表示受力区域面积。

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动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可应用于飞行器、卫星、宇宙船等有规律的运动上,为理解宇宙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

第四章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牛顿第二定律规定,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施力、引力、弹力、摩擦力等物理学现象中,也为物理学科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可应用于弹性力、反作用力等物理学现象中,为理解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前3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前3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________.(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um nm二、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mm=103μm 1μm=103 nm3、刻度尺的利用方式:(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零刻度线的位置、单位。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与______平行,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小时()五、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六、测量工具:秒表、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不同就叫误差。

八、误差的来源:(1)测量者;(2)测量工具;(3)测量方式;九、减小误差的办法:(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10、错误可以避免。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二、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咱们把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不是发生位置转变。

3、参照物概念: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选取,就要假定不动;(3)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子:奔跑的猎豹相对于草原是运动的。

解析:此句,在研究猎豹的状态,草原是参照物,猎豹相对于草原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因此,猎豹是运动的。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章知识总汇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章知识总汇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章知识总汇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和速度等概念。

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便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择一个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

在物理学中,速度的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总路程,t表示所用的时间。

此外,第一章还介绍了长度单位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长度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其中1米等于1000毫米。

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读数时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第二章介绍了误差的概念,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能是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在精确测量时,要尽量减小误差,并注意避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第三章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即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以得到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以上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章的知识点总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前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前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前三章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物体振动,但振动不一定有声音,还必须有介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3.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4.噪声的控制:可以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的方法控制噪声。

第二章光现象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每秒3X10的8次方米。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如可解决测量长度的问题,测角的问题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总结为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解决测量长度的问题,测角的问题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总结为: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解决测量长度的问题,测角的问题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第三章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至第三章基础知识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

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_。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__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______,不能_______。

读数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_______,还必须注明测量_______。

2、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______避免,是____发生;但错误可以_______和________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

_____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

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________。

5、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__________;(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用的___________。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用符号______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在交通运输中的速度单位是_________。

其中1m/s=_______Km/h。

7、物体沿着________且速度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运动。

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所需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之外,还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3)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

8、声音是有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一切_______的物体都在振动,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9、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不能再_______传播。

声音在_________、_______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10、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做_______。

(1)声速的大小与______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_________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m/s。

(2)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到人耳的声音。

(3)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比原声晚______秒以上即大于______秒。

即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至少17米以上。

若小于17米则可以加强原声11、固体传声的效果比______传声的效果好。

12、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调与声音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_______越高。

人耳能听到声源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把高于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把低于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3、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

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别。

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5、声音既能传递________又能传递_________。

声音传递信息: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反射回来的__________,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利用_______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_______(计算公式____ ___);获取水中鱼群的________。

声音传递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清洗钟表。

外科医生用__________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是无规律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和工作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是人们以______为单位表示噪声的等级。

17、控制噪声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测量物体的温度用_________。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

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______。

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读作___________.20、温度计使用前要观察_______和________。

使用时,温度计的__________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_______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再读数;读数时_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

2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读数。

体温计再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________甩下去。

22、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

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_叫做熔化。

熔化要_______。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_________。

凝固要________.23、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

24、在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地保存蔬菜,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_______时放出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5、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要_____热。

26、汽化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1)蒸发是在______温度下且只在液体的_______发生的_______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1)与液体的______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______。

(2)与液体的______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______。

(3)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液体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______。

蒸发有_______作用。

(2)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_。

液体的沸点与______有关,气体压强越大沸点越_____。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__________。

液化要_____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8、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_______,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白气”、“白烟”、“白雾”都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小水滴。

“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小水滴。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是因为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小水滴。

30、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差不多,但是水蒸气_______的时候还要_________一些热量。

31、升华是物质从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要_____热。

凝华是物质从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要_____热。

32、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都属于_______现象。

北方冬天玻璃窗内侧的冰花、雾凇、、雪和霜的形成都属于_______现象。

33、白炽灯即“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丝先________后_________形成的。

补充题:小星利用节假日去看世博展览,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他比较特快T13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

若两车均正常运行,试问:(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少运行多少时间?(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