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2_3讲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二章)
降速 imin≥1/4; ≥1/4; 极限传动比 升速 斜齿轮:imax≤2.5 斜齿轮: 极限变速范围: rmax=8~10。 10。 极限变速范围: 直齿轮:imax≤2 直齿轮:
图 2-4 结 构 网
检验: 检验:
rm = ϕ xm ( pm −1) ≤ rmax 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小于8 10。 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小于8~10。
第二扩大组c 第二扩大组 级比: 级比:ϕ 6 x2= 6 r2 = ϕ 6
⑷ 功用
动路线; 动路线; 2)传动顺序; 传动顺序; 3)变速组数目; 变速组数目;
电动机




1400 1000 710 500 355 250
1)主轴各级转速的传
4)变速组传动副数、 变速组传动副数、 变速范围; 变速范围; 5)基本组和扩大组; 基本组和扩大组; 6)传动轴数目、转速 传动轴数目、 级数、转速大小; 级数、转速大小; 7)各传动副级比关系、 各传动副级比关系、 传动比的数值; 传动比的数值;
Z=pa×pb×pc×pd×……pm ……p
主轴转速为连续等公比数列,主轴转速级数Z 例:主轴转速为连续等公比数列,主轴转速级数 =12。 。 a、b、c三个变速组的传动副数: 、 、 三个变速组的传动副数 三个变速组的传动副数: pa=3、pb=2、pc=2。 、 、 。 主轴转速级数: = 主轴转速级数:Z=pa×pb×pc=3×2×2=12 × × =
⑷ 零件设计
§2 - 1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运动设计:运用转速图的基本原理, 运动设计:运用转速图的基本原理,拟定满足 给定的转速或速度要求的合理传动系统方案。 给定的转速或速度要求的合理传动系统方案。 拟定结构式或结构网; 拟定结构式或结构网; 拟定转速图; 拟定转速图; 内容 合理分配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合理分配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确定齿轮齿数和皮带轮直径; 确定齿轮齿数和皮带轮直径; 绘制机床的传动系统图。 绘制机床的传动系统图。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2讲课文档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2讲课文档
第13页,共36页。
1.2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水射流加工机床 水射流加工是利用具有很高速度的细水柱或掺有磨料的细水
柱,冲击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使被加工部位上的材料被剥离的 加工方法。随着工件与水柱间的相对移动,切割出要求的形状 。常用于切割某些难切削材料,如陶瓷、硬质合金、高速钢、 模具钢、淬火钢、白口铸铁、耐热合金、某些复合材料等。
❖ 特种加工机床 特种加工机床近年来发展很快,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
:电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 束加工、水射流中工等机床。
电加工机床 直接利用电能对工件
进行加工的机床,统称 为电加工机床。一般仅 指电火花加工机床、电 火花线切割机床和电解 加工机床。
第10页,共36页。
1.2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第5页,共36页。
1.1 概述 ❖ 精密和超精密技术
1)超精密切削 2)超精密磨削加工 3)精密和超精密特种加工 4)精密加工机床
❖ 少切削无切削加工技术
⑥数据管理
一方面要提高毛坯制造精度,发展精密铸造和锻造等技术,减
少材料切削加工量;另一方面要发展冲压、挤压、滚压长封闭 无切削成形技术。
第6页,共36页。
第11页,共36页。
1.2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电子束加工机床 电子束加工是指在真空条件下,由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流为带
高电位的阳极吸引,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经过聚焦、偏转和 加速,最后以高速和细束状轰击被加工工件的一定部位,在几 分之一秒内,将其99%以上的能量转化成热能,使工件上被轰击 的局部材料在瞬间熔化、汽化和蒸发,以完成工件的加工。电 子束加工机床就是利用电子束的上述特性进行加工的装备。
❖ 量具 量具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教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教学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3.2 可靠性评价

(一) 可靠性特征量


产品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
维修性
有效性 耐久性 安全性
造 装


可 靠 度
累 积 失 效 概 率
失 效 率
平 均 寿 命
可 靠 寿 命
维 修 度
修 复 率
平 均 修 复 时 间
瞬 时 有 效 度
平 均 有 效 度
极 限 有 效 度

面和联接方法,以保证相互组合的互换性和精确度。



2、 模块化设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设计进度、进行组合设
设 计
计的重要途径。


(二)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
(三) 模块化设计的步骤 1、 明确任务 2、 建立功能结构 图4、图6
3、 合理确定产品的系列型谱和参数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艺性应从加工、装配、维修和运输等方面来评价。
械 制



(一) 加工工艺性
设 计

(二) 装配工艺性

(三) 维修工艺性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3.5 产品造型评价

机械产品的造型的总原则是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经济”指的是造型成本低,
二 章
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和人机界面。“实用”指的是实用操作方便、 机
回 主

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装备设计的类型、实质及其区别;设计的各种方法及特点; 设计评价的项目、实质及适用场合。

机械装备制造-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重点)

机械装备制造-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重点)
主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应最大程度地反 映产品的工作性能和设计要求。
例: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在床身上的最大回 转直径,主要性能指标是最大的工件长度。
升降台铣床的主参数是工作台工作面的宽度、 主要性能指标是工作台工作面的长度。
摇臂钻床的主参数是最大钻孔直径,主要性 能指标是主轴中心线至立柱母线的最大距离。
3.分为四个阶段
(1)产品规划阶段 (2)方案设计阶段 (3)技术设计阶段 (4)施工设计阶段 4.缺点: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和投入较大的
开发工作量。
二、变型设计(快速满足市场要求 的变化) (重点)
1.概念: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基本工作原理和总体 结构保持不变,按一定的规律演变出各种不同的 规格参数,布局和附件的产品,扩大原有产品的 性能和功能。
2.要求:组合产品的设计应先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性 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 分并设计出一系列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构成 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市 场的要求。
3.原理:按系列化设计的原理进行。
结论:在机械制造装备产品有一大半属于变型 设计和组合产品,创新设计的产品只占一小 部分。但创新设计的意义不容低估,是企业 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变型设计和 组合设计是在基型和模块系统的基础上进行 的。而基型和模块系统也是采用创新设计方 法完成的。
是在设计的某一类产品中,选择功能、 结构和尺寸等方面较典型的产品为基型, 以它为基础,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 用化、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出其它各种尺 寸参数的产品,构成产品的基型系列。 2.遵循的原则: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结 构的典型化、产品系列化。
3. 系列化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P23 缺点: P23 4. 系列化设计的步骤 (1)主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

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四)施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零件工作图设计、完善 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设计,进行商品化设计,编 制各类技术文档等。 1. 零件图设计

在零件图中应包含为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信息。

2. 完善装配图
在绘制零件图时,由于从强度、工艺性和标准化 等方面进行零件的具体结构设计,则不可避免地对 技术设计阶段所提供的装配图作些修改。

3)社会调研——一般包括企业目标市场 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的经济技术政策, 如产业发展政策、投资动向、环境保护及 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及标准;社会的 风俗习惯;社会人员的构成情况、消费水 平、消费心理及购买能力;本企业实际情 况、现有优势和不足、发展动向及发展潜 力等。
3. 预测

1)定性预测—— 在数据和信息缺乏时,依 靠经验和综合分析对未来的发展状况作出推 测和估计。采用的方法有走访调查、抽样调 查、类比调查和专家调查等;
2)功能分解
一般的工程系统都比较复杂,难于直接求 得满足总功能的系统解。所以要对总功能进 行分解,将其分解为较简单的功能元。功能 元是能直接求解的功能单元。一般不能将总 功能直接分解为功能元,要有二级功能、三 级功能(即分功能)等。各种级别功能之间 的关系可用功能树(或功能结构图)表示, 树根、树枝和树叶分别表示总功能、分功能 和功能元(子功能)。


创新设计通常从市场调研和预测开始,明确 产品设计任务,经过产品规划、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阶段;还应通过新 产品试制和试验来验证其技术可行性;通过 小批试生产来验证新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工艺 装备的可行性。这一般需要较长的设计开发 周期,投入较大的研制开发工作量。
二、变型设计

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常常采用适 应型设计和变参数型设计方法。这两种方 法都是在原有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总体 结构保持不变基础上,适应型设计是通过 更换或改变部分部件或结构,变参数设计 则是通过改变部分尺寸和性能参数,形成 所谓的变型产品。适应型设计和变参数型 设计统称为变型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4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关慧贞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4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关慧贞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主轴箱温升引起 的综合变形
2.1.2 机床模块化设计方法
选配具有不同 性能的,可以 互换选用的模 块
关键: a. 模块接合
部设计 b. 模块快速
配.2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 机床的运动学原 理
工件的加工,就是通过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来完成的。
机床运动学是研究、分析和实现机床期望的加工功能所需 要的运动功能配置。
外圆磨床 最大磨削直径
第2主参数 工件最大长度 最大跨距 工作台工作面长度 最大磨削长度
2.1.1 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 求 • 2.机床的柔性: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 3.与物流系统的可接近性:机床与物流系统之间进行物流(工 件、刀具、切屑等)流动的方便程度。
• 4.机床的刚度: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抵抗刀具相 对于工件在影响加工精度方向变形的能力。包括静态刚度、动 态刚度、热态刚度。
1) 温度控制技术 热平衡结构设计技术 基础部件温度控制 关键部件温度控制
滑台
立柱
底座
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
1) 温度控制技术 热平衡结构设计技术 基础部件温度控制 关键部件温度控制
中空丝杆冷 却技术已得
到应用
4.3 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
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
2) 实时热补偿技术
机床在大空调厂房中,早、中、晚温度变化梯度较大,机床从冷却到 全热态过程中,机床的 坐标系原点存在漂移;钢件材料的热线张系数 和铝材料相差较大 (c) 解决方案 稳定机床工作的环境温度,搭建了二次恒温空调间,在加工前数小时 预热后不停机连续加工到完成,工件实测误差控制到0.05mm以内
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A型定位键的宽度,按 统一尺寸B(h6或h8) 制作,适用于夹具定 向精度要求不高的场 合。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与B型定位键 • 相配件尺寸 • 与圆柱形定 • 位键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图5-41 b)、c)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2.定位键或定向键 为确定夹具与机床工作台的相对位置,在夹具体的底面上应设置定
位键或定向键。 ◇铣床夹具通过两个定位键与机床工作台上的T形槽配合,确定夹具
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 ◇定位键有矩形和圆柱形两种,如图所示。常用的是矩形定位键,其
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可参阅“夹具零部件标准”(GB/T2206-91)。 矩形定位键有A型和B型两种结构型式。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5.5.1 孔加工刀具的导向装置
1.镗孔的导向
(2)回转式镗套 这种镗套与镗杆之间的磨损很小,能避免它们之间发热咬死的现
象,但对回转部分的润滑要充分保证。 根据回转部分安装位置的不同,回转镗套可分为“内滚式”和
“外滚式”。这两种镗套又按使用的轴承不同,分为滑动回转镗套和 滚动回转镗套。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5.5.1 孔加工刀具的导向装置
4.对定装置
对定装置的作用: 保证夹具相对于机床主轴或刀具、机床运动轨道有准确的位置
和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3.3.4 对定装置 对定: 即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使夹具相对于机床主轴(或刀具) 及机床成形运动具有准确的位置和方向。
(3)钻套下端面与加工表面间空隙值 h=(0.7-1.5)d

机械制造2-3 砂型铸造

机械制造2-3 砂型铸造
灰尘少,铸件质量好,但机器成本较高。
32
2.3.1 造型方法的选择
2. 机器造型
(1)机器造型紧砂方式 抛砂式。用抛砂方法同时完成填砂和紧实铸型。机器结构
简单,但制造成本较高,生产率较高,能量消耗少,型砂紧实 较均匀。
射砂式。用射砂方法同时完成填砂和紧实铸型。生产率高,
型砂紧实度高而均匀。机器结构简单,噪音低,不用砂箱(用 活动砂箱),但垂直分型,下芯困难。
31
2.3.1 造型方法的选择
2. 机器造型
(1)机器造型紧砂方式 震压式。在震击后加压,紧实铸型。机器成本低,结构
简单,生产率较高,但噪声大。型砂紧实度较均匀。
微震压实式。在微震的同时加压紧实铸型。生产率较
高,但机器易损坏。与前者的区别:频率高、振幅小。
高压式。用较高的比压来压实铸型。生产率高,噪音小,
25
2.3.1 造型方法的选择
1. 手工造型
(3)手工造型常用方法 (详见P23 表2-5) 按模样特征分类 整模造型:适用于分型面为最大截面且位于一端的铸件,
采用整体模,两砂箱,分型面为平面,操作简单。
分模造型:适用于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铸件,采用定位销定
位的分开模,分型面多是平面,操作较简单。
活块造型:适用于带有妨碍起模的凸台或凹槽的铸件,操
造型机展示视频(0:30)
30
2.3.1 造型方法的选择
2. 机器造型
(1)机器造型紧砂方式 压实式。用较低的比压(铸型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压实
铸型。机器结构简单,噪声较小,生产率较高。但铸型上紧 下松,容易掉砂,很少单独使用。
震实式。靠造型机的震击来紧实铸型。机器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但噪声大,生产率低,对厂房基础要求高,劳 动繁重。铸型上松下紧,也很少单独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节 下一页
P0 P P2 PJ 1 1
Z 1
退出
返回主页
2.4.3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一)拟定转速图和结构式 (2)结构式 变速组的级比是指主动轴上同一点传往被动轴相邻两传动 X 线的比值,用 X i 表示。级比 i 中的指数值 X i 称为级比 指数,相当于上述相邻两传动线与被动轴交点之间相距的格 数。 结构网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而不表示传动轴(主轴 除外)转速值大小的线图称为结构网。由于不表示转速值, 结构网画成对称的形式。 结构式各变速组的传动副数的乘积等于主轴转速级数Z, 将这一关系按传动顺序写出数学式,级比指数写在该变速组 传动副数的右下角,就形成结构式。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22
23
21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23 31
32
返回本节 下一页
23
返回主页
退出
0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26
23
23
31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Ⅳ Ⅰ Ⅱ Ⅲ Ⅳ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退出
2.4.1 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主要设计:外联传动链、内联传动链 设计外联传动链时,主要考虑保证要求的速度(或转速)和所传递的功率。 设计内联传动链时,主要考虑保证传动精度。 主传动功用及组成: 1. 把一定功率从运动源传递给执行件; 2.保证执行件的一定转速和一定的调速范围; 3.根据需要,能够方便地进行运动的启动、停止、换向和制动,方便地进 行运动的转换。 组成: 1.定比传动结构:常采用齿轮、胶带、链传动; 2.变速装置(适应一定工艺范围要求); 3.主轴组件:它是执行件。它由主轴、主轴支承和主轴上的传动件组成; 4.开停装置:控制主运动执行件的启动和停止,通常采用离合器或电机直 接开停; 5.制动装置:机械、液压、电气; 6.换向; 7.操纵; 8.润滑与密封; 9.箱体。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4.1 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主传动设计原则:
1.机床的主轴须有足够的变速范围和转速级数; 2.主电动机和传动机构须能供给和传递足够的功率 和转矩,并且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3.执行件(如主轴组件)须有足够的精度、刚度、 抗振性和小于许可限度的热变形和温升; 4.噪声应在许可范围内; 5.操纵要轻便灵活、迅速、安全、可靠,并便于调 整和维修; 6.结构简单,润滑与密封良好,便于加工和装配, 成本低。
转速图的绘制
根据转速图的拟定原则,确定结构式和结构网后,确定是否需要
有定比传动,若需要定比传动,首先确定定比传动比的大小,应尽 量保证轴Ⅰ为主轴转速线上的一个转速点。然后分配各传动组的传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动比,并确定其它中间轴的转速。这样就可画转速图了。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图2-2 12级等比传动系统结构网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要点:
⑴传动线相对于主轴的转速数列是对称的。 ⑵定比传动线不画,左边第一传动轴线为Ⅰ轴,轴号写 在相应传动轴上方;
r2 x2 ( P2 1) P0 P1 ( P2 1) 32( 21) 6 8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经第二扩大组的进一步扩大,使主轴(轴Ⅳ) 得到
Z 3 2 2 12
级连续等比的转速。
总变速范围是
重庆理工林园分校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退出
第四节 主传动系设计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主 页
2.4
主传动系设计
退出
一、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 三、分极变速主传动系 四、无极变速主传动系 五、数控机床主传动系 设计特点
返回本章
经第一扩大组后,机床得到 P0P1级连续而不重复 的等比数列转速。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退出
级比指数等于P0 P 的变速组称为第二扩大组。 1 第二扩大组的传动副数、级比指数、变速范围分 别用 P2、x 2、 6 1 1
在设计机床主传动系时, u主min 1/ 4 一般限制降速最小传动比 直齿圆柱齿轮的 最大升速比 u主max 2 斜齿圆柱齿轮可取 u主max 2.5 •一般最小传动比1/4,最大传动比2,极限变速范围8。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4.3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⑶Ⅰ、Ⅱ轴;Ⅱ、Ⅲ轴;Ⅲ、Ⅳ轴;„„轴间为第一、
二、三、四变速组。在两轴中间下方位置写上该变速组的 组成(传动副数和级比指数),传动副数为阿拉伯数字, 级比指数作为传动副数的下角标;电变速组电动机轴为0, 变速组组成写在0轴下方。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⑷转速点用圆点标出。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副数的变速组称为第一
扩大组,其传动副数、级比指数、变速范围分别用
P、x1、r1 表示 。 1
P 2 1
x1 3
r1 x1 ( P1 1) P0 ( P1 1) 3( 21) 3 2.82
R r0 r1 r2
Z 1
P0 1 P0 ( P 1) P0 P ( P2 1) 1 1

12 1
45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变速主传动系统规律

j 扩大组的级比指数为
x j P0 P P2 P( j 1) 1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4.2 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一般由动力源(如电动机)、变速装臵及执行件(如主轴、 刀架、工作台),以及开停、换向和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一)主传动系分类 (1)按驱动主传动的电机类型: 交流电动机驱动、直流电动机驱动 (2)按传动装臵类型: 机械传动装臵、液压传动装臵、 电气传动装臵以及它们的组合 (3)按变速的连续性: 分极变速传动、无极变速传动 (二)主传动系的传动方式 集中传动方式:主传动系的全部传动和变速机构集中装在同一个 主轴箱内。 图11 分离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中的大部分传动和变速机构装在远离主 轴的单独变速箱中。 图12
对数值为负,传动线向下倾斜。倾斜程度表示了升降速度的大小。
一个主动转速点引出的传动线的数目,代表该变速组的传动副数; 平行的传动线是一条传动线,只是主动转速点不同。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本节
下一页
级比等于公比或级比指数等于1的变速组称为基
本组。基本组的传动副数,用
数用
P0 表示,级比指
x0 表示,变速范围 r0 表示。
第 j 传动组的变速范围:称为基型传动系统 或常规传动系统。既无空缺又无重复的常规 传动系统, 必须遵守级比规律!
rj
x j ( Pj 1)

P0 P P2 P( J 1) ( PJ 1) 1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总变速范围为:
R r0 r1r2 rj
上一页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返 回 主 页
下一页
2.4.1 主传动系设计概述
机床的主传动系统实现机床的主运动,其末端件直接参与切削加工,
形成所需的表面和加工精度。且变速范围宽,传递功率大,是机床中最 重要的传动链。
设计时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一) 满足机床使用性能要求
(二) 满足机床传递动力要求 (三) 满足机床工作性能的要求 (四) 满足产品设计经济性的要求 (五) 维修调整方便,结构简单、合理, 便于加工和装配。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退出
2.4.3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4)转速图中传动比的分配 转速图的拟定原则
根据已确定尺寸参数、运动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后,拟定出机床主
传动的转速图。设计步骤是:根据转速图的拟定原则,确定结构式
,画出结构网,然后分配各传动组的最小传动比,拟定出转速图。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22
31
26
22
31
25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第 三 章 金 属 切 削 机 床 设 计
23
31
24
返回本节
下一页
返回主页 退出
2.4.3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二)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及极限传动比 变速组中最大与最小传动比的比值,称为 该变速组的 变速范围。即: Ri (umax )i /(umin )i (i=0,1,2,…,j)
距相等的水平线,相邻转速线间距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