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3课 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教案 鲁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三课 第一框 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教案 鲁教版

课时
本学期第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关爱自然要从我做起
能力目标
从我做起增强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2、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②③④(P42)
3、怎样善待自然?①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②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③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4、善待自然的意义①②(P44)
5、怎样美化自然?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保护好自然景观
学生对照提纲自学课本,并找出问题答案。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每组的发言同学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8
教师讲解
1、回看P38自然物种减少的数字资料,结合“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组合作完成)
1、
2、为善待自然,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为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请看课件了解小蒂皮和野生动物做朋友的事迹。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如何善待自然?
课堂复习记忆,教师检查提问,做《学检》进行巩固与练习
10
课堂小结
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3
教后
思想品德: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下)

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课前准备:一、 [导入新课]大家喜欢听歌吗?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首优美动听但又值得我们思考的歌曲。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中间老师板书课题)师:这首歌曲叫《地球,你好吗?》,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地球,老师想问你:地球,你好吗?你会怎样回答我呢?老师现场采访一下。
师:是啊,我们的地球母亲她真的很不好。
大量的烟尘、有毒的气体使她的视线越来越模糊;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使她绿色的皮肤大量脱落;物种减少、污染严重,沙尘暴频发,使得曾经健康美丽的她变的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究的话题。
请大家用你最大的声音把课题读一遍。
(出示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关爱大自然,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大自然。
在我们大自然存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使的世界精彩纷呈。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部短片,了解一下生物的多样性。
(播放短片)师:(播放完后)生物的多样性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不同的生物对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是不同的。
下面就让我们化身为一个个的生物,去体会感受一下生物的多样性,好不好?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叫做《自我比拟》的小活动,分为三个组,分别是动物组,植物组和微生物组。
要求:每一个同学用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比拟自己,并体现它对人类的作用。
例如:我是一条鱼,我对人类的作用是我不仅具有观赏的价值,还能奉献精美的鱼肉供人们享用。
请大家准备1分钟,比赛开始后,1分钟内哪个小组说的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师:宣布比赛成绩。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请组和组不要气馁,我们后面还有很多机会在等着你们。
其实,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都在无私的向我们奉献着,有的奉献了它们的皮毛,甚至生命,有的奉献出他们甜美的果实,我们人类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恩赐”,才得以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繁衍。
这都是生物多样性向我们奉献的结果。
思想品德:6.13.1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力目标】能用实际行动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知识目标】知道要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教学难点:认识怎样为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作贡献四、教学过程预习案阅读课本P101—108,思考以下问题:1、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2、西藏人民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大自然又是如何对待西藏人民的?我们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3、阅读教材案例《给鸟儿安一个温暖的家》思考:我们应该向少先队员学习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4、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导学案1、生活探究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的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挥毫泼墨,但人们不知道他还是个“绿化迷”。
所到之处都会说服百姓栽树种花,文明遐迩的“西湖白堤”就是他在任杭州刺史时率领闽中栽种的。
这位伟大的诗人不仅热爱自然还用事实行动告诉我们美化自然才能享受自然的道理。
白居易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还要用实际行动美化自然。
2、合作探究: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从身边做起美化自然、保护环境?在自己家的庭院:。
在自己所在的校园:。
在自己居住的村庄:。
美化大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美化大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依法规法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
(三)练习案日本有为名叫秋鹿的小姑娘,生前热爱大自然。
她精心画了一本卡通画,叫做《地球的秘密》,提出并回答了500个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问题。
可惜她刚刚把画册交给老师看过,当天就因脑溢血去世了。
小秋鹿字画册中写到:“我们都要热爱环境,热爱生物。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个人力量小,对解决问题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错误思想,这样就可以使地球到处鲜花盛开,百花争艳,环境优美。
关爱大自然_从我做起__教案

2多媒体展示视频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
b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界中的生物?
3,a、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b、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c、就等于保护了人类自身。
4拒把朋友端上桌
(五)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善待自然,做
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大自然的朋友
学生谈收获
(多媒体播放音乐《月光水岸》)
精彩图片导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图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感动,心灵上有所震动,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关爱自然的主题中,顺势导入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升
第一,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但我可以做到---------------------;
我无法阻止工厂和城市的污水污染江河湖海,
但我可以做到----------------------;
我无法阻止白色垃圾和汽-------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以真正在行动中做到善待自然,爱护环境,美化自然.
教师课前准备:
1、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教参、翻阅手头资料、上网查询等形式进行教案的设计和编写;
2、,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抽查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预习情况。
二、教学课题: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13课第一项目《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三课第1框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情境探究型教案鲁教版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教育主题,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依为命、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与大自然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
本项目《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项目设三个层次讲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只有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才可以善待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只有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才可以增进善待自然的情感;只有理解了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才可以从自我做起,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总之,只有赢得了青年一代对大自然的关爱,才会赢得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能力目标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提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以及如何善待自然,明白为什么要美化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
只有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才有助于学生善待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理解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才有助于学生从自我做起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教学难点:认识怎样为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作贡献。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而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强,同时对待社会上的是非美丑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社会上破坏大自然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强学生关爱大自然的爱心,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命的多样性的意识。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教案 鲁教版

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第一框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第一部分:【内容标准】一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目标:善待自然,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说出关爱自然的具体要求,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分析】“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规范,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项目共设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能够从身边做起,保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第二层次“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主要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以及如何善待自然,能够从我做起,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层次“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美化自然,怎样美化自然,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为美化自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
其中“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地球之歌》。
问题:在视频中,最让你触目惊心的画面是什么?老师引导: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更好的生存,为了一切生命的延续,关爱自然,从我做起。
环节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1、【呈现材料】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呈现材料】: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呈现故事】拯救澳大利亚的夜蝴蝶。
老师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保护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行动。
【呈现材料】老师引导学生从健康角度、法律角度、人与自然的道德角度等方面回答问题。
山东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三课 第一框 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教案 鲁教版

3、怎样善待自然?①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②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③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4、善待自然的意义①②(P44)
5、怎样美化自然?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保护好自然景观
学生对照提纲自学课本,并找出问题答案。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每组的发言同学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课题
课时
本学期第课时
日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关爱自然要从我做起
能力目标
从我做起增强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从我做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3、通过第一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为让自然更美,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保护好自然景观。为美化自然,你以前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反思以前和今后该怎样做,并回答展示
15
课堂知识巩固与练习
1、怎样关爱大自然?2、怎样善待自然3、善待自然的意义4、怎样美化自然?5、完成《学习检测》11题
8
教师讲解
1、回看P38自然物种减少的数字资料,结合“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组合作完成)
1、
2、为善待自然,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为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请看课件了解小蒂皮和野生动物做朋友的事迹。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如何善待自然?
八年级政治下册13_1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案鲁人版六三制

走依法治国之路课题走依法治国之路课型复习课课时 1 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过程与方法承担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难点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1.话题引领,导入新课“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教师提出话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落实课标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如规定不同的小组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从公民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的角度进行讨论。
(2)对每个小组的讨论2.共同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提出讨论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活动。
然后由小组代表谈出讨论结果。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假如生活中没有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
时间和代表发言的时间适当控制,整个活动控制在8分钟左右为宜。
(3)讨论和发言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短小结,揭示出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使学生初步感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1)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时提出明确的问题,引起小组内的思考。
(2)教师适时将典型案例呈现,由学生共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力: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提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3、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知道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
教学重点: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教学难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自主探究:教师准备:搜集资料进行预习学案的设计和课件制作,提前发放限时作业以备学生课前预习,并于课前抽批部分学生的预习学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准备:1、学生搜集反映大自然美丽风光动植物图片资料,汇集后班级交流。
2、观察学校及周边环境,结合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分析哪些地方是美丽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造的地方?课中研讨:一、小组合作探究解惑:(15分钟)新知初探:1、人类应遵守哪些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3、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我们该如何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4、为什么要美化自然?应怎样美化自然?班级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发言。
解疑释疑: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疑问:解答:二、问题展示点拨升华:(7分钟)2009年12月7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引起全球关注,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国际能源机构警告说冰盖融化导致海面上升造成的损失将达28万亿美元,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是第一个制定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国家。
同时,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我们自主提出了,就是到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1、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2、为了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课堂练习:(15分钟)一、我来选择(温馨提示: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号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到2009年实施一年来,各大商场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下降幅度较大。
这种做法()①倡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②能完全遏制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③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④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捕猎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一些已在野生环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彻底灭绝。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B.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已造成了生态危机C.这是人类改造自然得以生存必须要付出的代价D.我们应该学会平等的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3、下列行为属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是()①参加铁道两旁清理垃圾的志愿者活动②捕捉、贩卖国家保护野生动物③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④在风景区乱写乱画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①④二、分析说明:青藏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层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一条环保型铁路。
由于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此,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限定施工区域,对施工区域的植被进行移植、养护和恢复。
同时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通过研究野生动物生活规律,在沿线为野生动物开辟了33处迁徙通道。
青藏铁路上运行的列车均设有专门的垃圾、污水收贮装置,在整个青藏铁路沿线都不外排垃圾及污水。
1、从人与自然相处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2、青藏铁路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小结:(3分钟)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2、疑惑:课外拓展:1、请你设计关爱自然的两种宣传标语和两种活动方式。
2、请你列举生活中破坏自然的现象,并就其中一方面谈一谈建议。
教后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