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4 交通运输5-中图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交通运输》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交通运输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交通运输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交通运输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情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及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和运输枢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地图的基本阅读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系统认识尚不足,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和枢纽等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交通运输布局及运输枢纽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直观展示交通运输业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成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分析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讲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4交通运输 教案

第四节交通运输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特征;(3)、世界主要铁路线;(4)、我国主要铁路线与铁路枢纽;(5)、公路运输的特点与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6)、海洋运输的特点;(7)、世界重要远洋航线;(8)、内河航运;(9)、航空运输。
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列独立。
知识点多,比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比较多,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强。
2、教材结构特点:包括正文、选学课文两大部分,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少,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与现象发现背后的道理与规律。
3、图像系统特点:图片较少,需要教师增加较多图片或者统计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的主导设计思想是:探究学生最感兴趣的交通运输事物背后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繁多,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了选择性,所以将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运输方式作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作为探究的对象,即,上海作为铁路公路河海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成和发展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于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探究上海这个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交通枢纽城市,从而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与线的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对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
设计阶梯性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3、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4、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5、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2、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3、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2.通过对比学习,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通过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一)铁路(板书)1.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说说铁路运输的特点。
(运输量达、连续性强、速度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出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找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
(二)公路出示:“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公路,看分布特点。
讲解:我国公路遍及全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部,特别是青藏地区,公路运输还是主要的方式。
(三)航空说说航空运输的特点?(速度快、安全、国际性)我国的航空运输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空业取得很大的发展,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目前的前3位,初步确立了我国世界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
(四)水路出示:“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分布图”,找出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地区和港口。
回忆我国的河流分布,找出松花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和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
总结:我国内河运输主要在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为主,北方是东北的松花江。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4 交通运输4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2.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探索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初步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3)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铁路干线的分布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
2.教材结构特点:本节课是《交通运输》第二课时内容,授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根据需要如何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为第二课时具体介绍铁路运输做了相应铺垫。
图文,阅读材料多,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规律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1.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2.列车时刻表使用。
【教学案例设计】整节课所设计问题及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在设置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对于铁路干线的学习,通过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识记我国主要铁路线名称及分布,让学生理解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铁路运输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意义,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板书设计】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教案 中图版

《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2.通过对比学习,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通过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一)铁路(板书)1.我国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说说铁路运输的特点。
(运输量达、连续性强、速度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出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找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和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东西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
(二)公路出示:“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公路,看分布特点。
讲解:我国公路遍及全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西部,特别是青藏地区,公路运输还是主要的方式。
(三)航空说说航空运输的特点?(速度快、安全、国际性)我国的航空运输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空业取得很大的发展,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目前的前3位,初步确立了我国世界民用航空大国的地位。
(四)水路出示:“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分布图”,找出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地区和港口。
回忆我国的河流分布,找出松花江、长江、珠江等河流和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
总结:我国内河运输主要在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为主,北方是东北的松花江。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4.4交通运输教案二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4.4交通运输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3、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难点】交通运输的作用【学习链接】第一章第三节工业【学习过程】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读P27 表A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举例分析总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和管道。
铁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我国第一条铁路是,是由主持修建的。
2.我国铁路形成了、的分布格局。
3.【能力训练】实践: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读P29 D北京—上海铁路客运简明时刻表,为课本上的三个问题找到答案。
公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1.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2.“世界屋脊生命线”指。
3.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航空: 1.我国的航空运输以为中心,共有条民用航线。
2.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
3.读图H。
思考:①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网密度一样吗?②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是否相似?③影响这种分布格局的因素有哪些?三、交通运输作用1.学生讨论: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火车拉来的城市”是。
【学习检测】1.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迅速增加,因为高速公路运输有下列特点:()A.运输速度快,效率高B.适宜大距离运输大宗笨重货物C.运输费用低D.路线四通八达,可以“门到门”服务2.沿我国铁路干线,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广州,路线最合适的是:()A.兰新——陇海——京沪线B.兰新——陇海——京九线C.兰新——包兰——京广线D.兰新——陇海——京广线3.下列四种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运费最高的是:()A.航空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铁路运输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该地,应选择的合理运输方式是:()A.水运B.铁路C.公路D.航空5.现代运输方式多样,“西气东输工程”中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管道运输D.航空运输6.河网密集、水运发达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7.山西煤炭出口到日本,其运输工具主要是:()A.汽车船舶B.汽车火车C.火车船舶D.汽车飞机8.贝贝一家暑假从郑州出发乘火车旅游,带回家的照片记录了他们在西安、兰州、吐鲁番等地的合影。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中图版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特征;(3)、世界主要铁路线;(4)、我国主要铁路线与铁路枢纽;(5)、公路运输的特点与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6)、海洋运输的特点;(7)、世界重要远洋航线;(8)、内河航运;(9)、航空运输。
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列独立。
知识点多,比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比较多,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强。
2、教材结构特点:包括正文、选学课文两大部分,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少,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与现象发现背后的道理与规律。
3、图像系统特点:图片较少,需要教师增加较多图片或者统计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的主导设计思想是:探究学生最感兴趣的交通运输事物背后的地理规律与原理。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繁多,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了选择性,所以将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交通运输方式作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作为探究的对象,即,上海作为铁路公路河海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其形成和发展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于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探究上海这个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交通枢纽城市,从而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与线的发展与形成的因素,以及交通运输对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
设计阶梯性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3、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4、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5、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海洋运输的特点与世界重要远洋航线;2、影响上海港布局的影响因素; 3、影响内河航运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交通运输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在探索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初步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3)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铁路干线的分布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
知识点多,内容较繁杂,尤其是文字材料较多,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强。
二、教材结构特点:阅读材料多,提升学习能力的活动与案例提供较多,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材料组织课堂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资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规律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材中的图片较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增加较多图片和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进行合理选择。
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二、教学难点: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素养培养】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非常感兴趣,乐于主动探索和发现,初步具备探究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心理需求。
所以设计内容要多结合乡土地理和生活实际,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探索活动设计】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针对每种交通运输方式假定一个题目,小组抽签探究交通运输方式的在运量、运速、运价方面的特点并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然后进行对每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加强学习信心。
【教学案例设计】整节课所设计问题及情境均以家乡为背景展开,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够在设置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通过铁路干线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铁路运输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意义,初步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进生活导入新课
看图片识交通运输方式
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指出管道运输只适合货运,请同学们说出生活中见到的管道运输方式,并了解管道运输特点。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中见到的管道运输方式,并了解管道运输特点。
一、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1.按照PPT表中的资料,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某方面的优劣,用1、2、3、4排定次
序,数字越小越优。
(p26表格)
2.总结以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你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二、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呢?
三、探索活动每个题目突出体现一种运输方式
1.成都某公司的小王,急着去北京签订一份合同,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的潇潇考上了大学,暑假里她想和同学一起去重庆,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北京的乐乐想去广州旅游,他想选择比较经济可行的旅行方式。
在回答问题时帮助学生归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客运中的优缺点。
货运又如何选择呢?
考虑1.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考虑2.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货运:
•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水路
四、铁路运输方式的演变历程引出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纵向铁路干线和横向铁路干线,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
2.活动:结合p27页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指出铁路线命名的原则。
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铁路线()
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
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归纳: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
3.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4.练一练
1.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运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应设计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
B.公路
C.管道
D.航空
2.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兰新铁路
B.成昆铁路
C.京广铁路
D.青藏铁路
3.铁路客运车次是成对编排的,有来和去两个方向,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其车次编为()
A.单次
B.双次
C.单次多些,双次少些
D.单次少些,双次多些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如果我们从杭州乘火车到哈尔滨参加冰雕节,选择最便捷的路线,沿途经过哪些铁路线以
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板书设计】
铁路交通运输
干线分布方式:公路
枢纽铁路知特点
水路会选择
航空
管道
【课堂评价】本节教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并力求创设一种让学生有兴趣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运用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和探究兴趣。
通过对各学习小组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探究的题目尽量贴近家乡生活,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