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高考化学课时提能演练十四5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 智能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智能考点十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I.课标要求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Ⅱ.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 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6.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Ⅲ.教材精讲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见本考点“三、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4.电离能⑴概念①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少能量,叫做电离能。
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kJ/mol。
电离能大小反映了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电离能越小,原子(或离子)越易失去电子。
②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
③第二电离能:气态 +1价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
依次类推。
⑵性质及用途①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I5……;②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金属活泼性的衡量尺度。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版高考化学课时提能演练十四5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版高考化学课时提能演练十四5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同一元素不能够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构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到达8电子动摇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反,化学性质完全相反2.(2021·天津高考)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动摇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3.(2021·福建高考)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 HI的热动摇性依次增强D.假定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反,那么原子序数:R>M4.(2021·舟山模拟)室内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安康的一大要素,我国规则,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用226 88Ra作为规范。
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B.元素Ra与元素Ca为同族元素C.一个226 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D.元素Ra应为金属元素5.(易错题)以下判别中一定正确的选项是( )A.假定A2+2D-===2A-+D2,那么恢复性:D->A-B.假定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反,那么碱性:ROH>MOHC.假定X2、Y2都是气态单质,且酸性HX>HY,那么非金属性X>YD.假定M、N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那么非金属性:M>N6.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区分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反的电子层结构。
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元素周期律(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元素周期律(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周期1①2②③④3⑤⑥⑦⑧⑨(1)表中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⑧的原子半径最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
(4)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结构式...回答)。
(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该晶体气化的过程中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该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填“离子”、“分子”、“原子”)。
(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互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3周期IVA族 F NaOH H-F 分子间作用力共价化合物原子 Al(OH)3+NaOH=NaAlO2+2H2O【解析】【分析】根据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分别是H、C、O、F、Na、Mg、Al、Si、Cl。
据此解答。
【详解】(1)半导体材料应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寻找,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半导体材料是晶体硅,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2)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Mg>O>F,即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NaOH>Mg(OH)2>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4)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 2O >CH 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其结构式为H -F ;(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是CO 2,其电子式为:,CO 2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6)③和⑧构成的化合物是SiO 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晶体为原子晶体;(7)⑤是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 ,⑦是Al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Al (OH )3,Al (OH )3表现两性,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OH )3+NaOH =NaAlO 2+2H 2O 。
【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5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课件 新人教版(含精细解析)

同周期
(从左→右)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 电子数逐渐增多,1→8 (第一周期1→2 ) 逐渐减小(0族除外)
同主族 (从上→下)
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 子层数递增
原子半径 元素主要
逐渐增大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非金属最低负价 = 主族 序数-8
最高正价由+1→+7,
最低负价由-4→-1
【拓展延伸】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还可以通过以下 方法比较: (1)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例如铝热反应中铝 置换出铁。
(2)与变价金属化合后,形成高价态的化合物的元素非金属
性强。例如2Cu+S====Cu2S,Cu+Cl2====CuCl2,Cl的 非金属性强于S。 (3)在同种物质中可以通过化合价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例如HClO4中Cl、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7、-2,所以O元 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l元素。
【技巧点拨】在中学要求范畴内可按“层多径大,同层序小 径大”规律来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1)在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在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
(3)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同一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可表示如下:
(2)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增
强,非金属性减弱。
2.根据实验事实 元素金属性强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易, 与氢气化合的越易、氢化物 金属性越强 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 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金 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 属 非金属 单质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 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 强 越强
2024届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四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件

2.(2019年1月·广东学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 工具。短周期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原子半径:丙>甲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戊<丁 C.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丙>戊>丁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戊<丁 C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F除外) (2)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O、F 除外) (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H 最低价为-1,O、F除外) 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1.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指导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考点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及性质规律 1.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
(1)金属性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最强的是Cs(放射性元 素除外),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气体除外), 最强的是F。 (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 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 的界线。 2.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元素之 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 由上向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B
考点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 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注:①元素重要化合价的变化中O一般无正价,F无正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关系;②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仅适用于非金属元素)③金属无正价④有些非金属有多种化合价,如:C元素有+2,+4,-4价(在有机物中也可以有-3,-2,-1价);S元素有+4,+6,-2价;Cl元素有-1,+1,+3,+5,+7价;N元素有-3,+1,+2,+3,+4,+5价。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递减,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元素的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a.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这种金属元素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c.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比较1:①镁与2mL1mol/L 盐酸反应②铝与2mL1mol/L 盐酸反应32222l 6l 2l l 3g 2HCl MgCl H A HC A C H ↑↑+=+反应比较容易M +=+反应更加容易所以金属性:l Mg A > 比较2:⑴钠与水反应(回忆)⑵镁与水反应【实验5-1】2222222()22()Na H O NaOH H Mg H O Mg OH H ++↑++↑冷=碱性:2aOH Mg(OH)N >金属性:Na Mg Al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a.非金属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果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容易且稳定,则证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反之,则非金属性较弱;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l r F C >>B >I对于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如2i l S P S C 、、、等非金属单质与2H 反应渐趋容易,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432i l S H PH H S HC <<<上述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2334244i l H S O H PO H SO HC O <<<非金属性:i l S P S C <<< 结论: a g l i l N M A S P S C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六 5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新人教版(含精细解析)

化学复习方略课时提能演练(十六) 5、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人教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
电负性:④〉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2。
(2019·江苏高考)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与的数值等于8B。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与Z3+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3。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与X的原子序数之与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ZB。
氢化物的稳定性:X〉WC。
离子的还原性:X〉W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Y>Z4、(2019·新课标全国卷)短周期元素W、X、Y与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讲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特不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5、(易错题)下表列出短周期8种元素的部分性质,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号元素原子半径小于⑦号元素的原子半径B。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近几年高考中每年必考的内容,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考查内容主要是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物质结构、元素重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主要的考查方向为非金属性或金属性强弱、原子半径大小比较、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强弱、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类型、物质的性质间的关系等问题,新高考模式下,可能会出现电子排布式、不成对或成对电子数、第一电离能或电负性大小、原子的杂化方式、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等内容的考查与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对应元素不一定处于同主族,如He、Be的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前者处于0族,后者处于第IIA族。
②第IA族和0族不是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应是第ⅢB族,共有32种元素。
③第VIII族属于副族,但表示时仍表示“VIII族”;过渡元素包括8个副族,全部是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
分区价层电子排布s区ns1~2p区ns2np1~6(除He外)d区(n-1)d1~9ns1~2(除钯外)ds区(n-1)d10ns1~2f区(n-2)f0~14(n-1)d0~2ns2(1)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表示各级电离能):如果某元素的I n+1≫I 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
例如,钠元素的I2≫I1,故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多电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电离能的变化出现突变时,电子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课时提能演练(十四) 5.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苏教版)(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2.(·天津高考)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3.(·福建高考)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4.(·舟山模拟)室内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我国规定,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用226 88Ra作为标准。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B.元素Ra与元素Ca为同族元素C.一个226 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D.元素Ra应为金属元素5.(易错题)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A2+2D-===2A-+D2,则还原性:D->A-B.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碱性:ROH>MOHC.若X2、Y2都是气态单质,且酸性HX>HY,则非金属性X>YD.若M、N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则非金属性:M>N6.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C>B>AB.原子半径:A>B>CC.离子半径:A2->C->B2+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和S属于第3周期元素,P原子半径比S小B.同周期ⅡA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都相差1C.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和单质的还原性都按照A、B、C、D的顺序减小D.Cl和Br属于第ⅦA族元素,HClO4酸性比HBrO4强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9.(·绍兴模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第ⅣA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⑤>④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10.(·浙江高考样题)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ⅣA族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0分)常见的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常温下,A、C可形成A2C2和A2C两种液态化合物,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与C同主族。
(1)上述五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填写元素名称)。
(2)元素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五种元素,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易溶于水的物质中,能促进水电离的物质是:(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下同),能抑制水电离的物质是:。
(4)常温常压时,2.8 g BC气体在3.2 g C2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BC2气体时放出28.3 kJ的热量,则表示B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分)(探究题)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
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洗后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
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单质B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
(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8分)(预测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F 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
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化合物如表所示: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请完成下列问题:(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己的空间构型。
(2)向含有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mol。
(3)8 g 丙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单质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丁与戊两种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解析】选B。
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 错误;第3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数是0,C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2.【解析】选B。
137Cs与133Cs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差4个,A错;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对;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错;同主族元素的单质,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非金属元素熔点逐渐升高,D错。
3.【解析】选B。
B和C都是第2周期的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C>B,所以酸性:H2CO3>H3BO3,A错;Be和Mg都是第ⅡA族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金属性越强,即金属性:Mg >Be,所以碱性Mg(OH)2>Be(OH)2,B对;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C错;M失去1个电子和R得到2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所以M的原子序数比R的大,D 错。
4.【解析】选A。
根据原子序数可知Ra位于第7周期ⅡA族,属于金属元素,故A项错。
B、D两项正确;因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C项正确。
5.【解析】选A。
A2+2D-===2A-+D2为置换反应,D-为还原剂,A-为还原产物,还原性D->A-,A对;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M的原子序数小于R,B错;非金属性的强弱与气态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无关,C 错;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D错。
【误区警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作依据来比较,但无氧酸或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作为比较依据。
6.【解析】选C。
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处于C的下一周期,在短周期中,只能是B在第3周期,C在第2周期;再根据离子所带的电荷可知,B是Mg元素而C是F元素;又因A、B在同周期,且A 可形成A2-,故A是S元素,故A、B、D错误。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元素周期表中列序与族序的关系,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对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及性质比较。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选D。
P与S为同周期元素,P的原子序数比S小,原子半径P>S,A错;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11、25,B错;a A2+、b B +、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由大到小为A>B>D>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B>A>C>D,还原性由大到小为B>A>C>D,C错;Cl与Br同主族,Cl的原子序数比Br小,非金属性比Br强,HClO4比HBrO4酸性强,D对。
【方法技巧】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有关规律(1)若两种元素均在第2或第3周期,因为没有副族元素,所以原子序数差为1。
(2)若两种元素均在第4或第5周期,因为在第ⅡA族与第ⅢA之间插入副族,共10个纵行,所以原子序数差为1+10=11。
(3)若两种元素均在第6或第7周期,因为在第ⅢB族中存在镧系或锕系元素,每一格多排布了14种元素,所以原子序数差为1+10+14=25。
8.【解析】选A。
根据X、Y、Z、W的位置关系可知,X、Y在第2周期,Z、W在第3周期。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为O元素,Z为S元素,X为N元素,W为Cl元素。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关系为S>Cl>N>O,A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B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C对;四种元素的单质中,N2与O2、Cl2为非金属气态单质,S为固态单质,故S的熔沸点最高,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