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下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自己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引入新课活动10.3 观察与思考教师:思考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各自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在a图和c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学生:讨论1分钟并作图。

学生①答: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电线的拉力作用。

学生②答: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其余回答略。

)教师:板画a图和c图力的示意图,同时指出:在物理学中人们常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称为平衡力。

如果只有两个力平衡,则称为二力平衡。

在刚才的例子中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轮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回收舱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都是二力平衡。

从刚才的讲述中我们应当明确,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节:二力平衡。

三、新课部分1、活动10.4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要求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的内容推测一下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学生:推测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做一做”中的内容,然后由大家上讲台完成步骤1和2。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2分钟。

教师:说明步骤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线的末端挂钩码。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7)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7)

二、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课前预习:1、同学们游泳或洗澡时,在水下有什么感受?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活动过程:活动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有无压力?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倒水前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倒水后再观察橡皮膜向凸出。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倒水前也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的情况倒水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结论: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

活动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你认为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因素有关。

2、压强计的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

3、压强计金属盒固定在水面下5厘米处,记下两次液面高度差,任意改变膜的方向,结论: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将其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处,改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课堂反馈1、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压强_______;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而跟其它因素无关。

2、下列关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体质量越大,所产生的压强越大B 、不同液体内的不同深度,压强可能相等C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下的压强总大于向上的压强D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A 、B 两个容器中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的关系为:P A _____P B ,F A ______F B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版

二、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资源
1.教具:有底试管、无底试管、橡皮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四、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的10.2章节,主要讲述了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水塔、潜水员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进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3. 特点讲解: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公式p=ρgh,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进行计算练习。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液体的压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液体的压强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强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液体压强公式: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包括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3.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阐述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4. 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水、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潜水员潜水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内部的压强现象。

提问: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如何变化的?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 公式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示例讲解:假设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深度为5m,求液体内部的压强。

4. 实验分析: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正比的结论。

5. 应用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提问:液体压强在工程设计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5)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5)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素。
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微小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水槽、塑料可乐瓶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应用
小结
课堂反馈
我们已经探究了固体有压强,那么液体有没有压强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完成实验和学案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讨论完成并展示
课Hale Waihona Puke 巩固教学反思演示课本P81活动10-4
1、用手指触及注满水的塑料袋表面,你的感觉是什么?
2、在向玻璃管注水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猜想与假设]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观察压强计。
提问:1、用手按压橡皮膜,你看到了什么?
2、橡皮膜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这说明什么?
请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想?
总结实验,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
生活中有那些现象能够证明这些?
举例;人从浅水区走到深水区,感觉胸口的压力增大。
演示实验:小瓶喷水。
(瓶口要敞开,不能密封)
讨论完成学案上的例题
让学生对问题提问
学生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10.2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苏科版

液体的压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现有L1“6V 3W”和L2“6V 9W”两只小灯泡,若将两灯串联接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假设灯泡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灯均能正常发光B.两灯的额定电流相同C.灯L1可能被烧毁D.灯L2可能被烧毁【答案】C【解析】B.由P=UI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是:I1=P1/U1=3W/6V=0.5A,I2=P2/U2=9W/6V=1.5A,由此可知,两灯额定电流不相同,故B错误;A.由I=U/R知道,两灯泡的电阻分别是:R1=U1/I1=6V/0.5A=12Ω,R2=U2/I2=6V/1.5A=4Ω,两盏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I=U实/(R1+R2)=12V/(12Ω+4Ω)=0.75A,故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故A错误;C.由于0.75A>0.5A,灯L1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所以灯L1可能被烧毁,故C正确;D.由于0.75A<1.5A,所以,灯L2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故灯L2不可能被烧毁,故D错误.2.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C.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D.三个都不变【答案】D【解析】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瓶酒精和半瓶酒精的热值、比热容、密度都不改变.3.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甲: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极B.图乙:匝数一定时,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会增加C.图丙: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会发生触电事故D.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所以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答案】B【解析】A. 能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司南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磁体的南极或叫S极,故A错误;B. 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在电流一定,线圈的匝数越多,其磁性越强,故B正确;C. 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D. 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的选择需要满足电阻率大,熔点低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彼此两个物体上.木块对桌面压力作用在桌面上,而重力是地球对木块,不在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也不是彼此之间的力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A错误.B.绳对木块和木块对绳是相互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B错误.C.木块在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D.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木开移动过程中,对桌面压力不变,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D正确.5.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图是点火后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的一个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火箭升空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小C.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是运动的D.“天链二号01星”进入轨道后,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联系【答案】D【解析】A.B.在火箭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火箭上升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AB错误;C.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链二号01星”进入轨道后,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联系.故D正确.6.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A.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B.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C.将立即停止运动D.运动的将越来越慢【答案】D【解析】小车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说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剪断轻绳,拉力消失,但由于惯性,物体还要向前运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越来越慢.7.如图,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盛满水的溢水杯总重为6.0N。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 教案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 教案

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经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许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学生会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自救的意识(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物理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实验法四、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橡皮管,橡皮膜五、教学过程引入: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视频:水将车身淹没,人被困在车里,车门打不开活动1:思考,水将车身淹没,车门打不开,是谁使车门打不开的?预设:学生会说是水使车门打不开的,水对汽车门有压力的作用过渡:水对车门有压力,说明水的内部存在压强,使车门无法正常打开。

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研究液体的压强引出课题:10.2液体的压强活动2:水杯中装有水,水对水杯的底部有没有压强?预设:有压强过渡:我们如何可以体现出水对水杯底部的压强呢?(更直观地体现)类比:如何体现木块对水平桌面有压强?→海绵→在水杯底部装上橡皮膜→若橡皮膜凹陷则说明水杯底部受到水对它的压强反问:水是不是只对水杯底部有压强呢?对水杯侧壁是否也有压强呢?我们可以怎么做?配图分析若橡皮膜凸起则说明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这样的实验思想我们称为转换法演示:向PC管中倒入水,观察橡皮膜的改变→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过渡:从这样的操作出发,若想知道液体的内部,其他位置是否有压强,我们可以怎么办?→将PC管放入水中,膜向里凹陷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过渡:产生液体内部压强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产生内部压强的原因分析:①液体为什么会对底部产生压强?→液体的重力②液体为什么会对侧壁也产生压强,导致落入水中的汽车无法将车门打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液体压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

2、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3、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内部有压强
2、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素。

【教学资源】微小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水槽、塑料可乐瓶 【知识回顾】
1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Pa 10的物理意义是 。

2、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我们已经探究了固体有压强,那么液体有没有压强呢? 演示课本P81活动10-4]
1、用手指触及注满水的塑料袋表面,你的感觉是什么?
2、在向玻璃管注水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自学指导】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如图所示,A 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 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 皮膜,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 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 也有压强。

[猜想与假设]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探究】
3、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你认为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82相关内容。

讨论: ⑴怎样观察液体压强的大小?
⑵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

3.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4.按照自己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

序号 液体 深度 /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mm 3 水
3 向上 2 6 向上 3 9 向上 4
9
向侧面
5 9 向下
6 盐水
9
向下
3、总结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下窄的形状?
分析:拦河坝是为抵御水产生的压力,水对拦河坝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用压强表示,拦河坝的形状肯定与水产生的压强有关。

答案: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所以拦河坝下面修的较宽,是为了能够承受较大的 。

例 2.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试管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在水未从试管流出前,水对管底的压强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减小
C 、不发生变化
D 、先变大后变小 例 3.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A . Pa<Pb<Pc
B . Pa>Pb>Pc C. Pa>Pb=Pc D . Pa<Pb=Pc 【课堂反馈】
1、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下列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体积有关
B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体积及重力有关
C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重力及该处深度有关
D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及该处的深度有关
2、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某液体,液体对容器底A 的压强为p 。

若将此容器倒置过来,容器底B 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 ',则( )
A P '=p 。

B. P '>p 。

C. P '<p 。

D. 无法判断。

3、如图,盛有盐水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4 如右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甲p 、乙p ,则( ) A 、甲p <乙p B 、甲p =乙p C 、甲p >乙p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 A 、P B 、P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6.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⑴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
强 ,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
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

⑵小莉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都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 和 ,要改变的是 。

【课后巩固】 一、填空题
1、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2、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___,把它的金属盒放进液体中,可从U 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_的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
3、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_______增加而_______.
4、如图2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5、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得江水中泥沙含量增加,从而导致江水的密度_______了,因此,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泥沙含量大的江水对堤坝的压强______,使得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
6、桌面上的烧杯里盛有半杯浓盐水,如果再向烧杯内加水,则溶液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加水前后,烧杯里深度都为h 的某处受到的液体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二、选择题
7、玻璃杯中放有大半杯水,当用手指伸入水中不碰到杯底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8、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只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将试管口从图4所示位置沿箭头所指方向转动时,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 .不变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9、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
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6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条件不足
10、一个装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 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甲所示),
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1,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 1′;将瓶倒置后(如图9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 2,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 ).
A .p 1>p 2 p 1′>p 2′
B .p 1=p 2 p 1′<p 2′
C .p 1<p 2 p 1′<p 2′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 强 计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28 2 60 58 3 90
84 4
盐水 90
92
图4 图6 图9
图2
三、实验探究题
11、下表是小莉用图11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
序号液体深度h(mm)
压强计
左液面(mm)右液面(mm)液面高度差(mm)
1
水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90 154 246 92
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
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3)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
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由
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答:.
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