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侯继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是什么,如何计算液体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玻璃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 特点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4. 公式运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熟悉公式的运用。

5. 应用举例: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液体的压强2. 板书内容:a. 液体压强的概念b. 液体压强的特点c.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d. 液体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简述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其计算方法为P = ρgh,其中 P 表示液体压强,ρ 表示液体密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液体深度。

2. 题目二:请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水坝的设计、液压系统等。

液体压强初中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初中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学生亲身感受、讨论法、课件展示、实验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具:老师准备: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大可乐瓶、塑料袋、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等。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问:带鱼生活在深海里,请问同学们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生:二、学习液体压强的概念。

1. 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三、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1. 实验一:观察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在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用U形管压强计观察压强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增大。

实验结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 实验二:观察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在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中倒入不同密度的盐水和水,用U形管压强计观察压强变化。

实验现象:不同密度的液体压强不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四、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 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章节总结1.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2.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计算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不同高度的容器、测量工具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压力、压强的概念。

2. 利用教具展示液体压强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

2. 实验一: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记录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值。

3. 实验二:比较不同液体(水、盐水)在相同深度下的压强值。

4. 实验三:观察不同容器(不同形状、不同高度)中液体的压强值。

三、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 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四、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目。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

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3. 学会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液体压强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提问:液体压强是什么?液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15分钟)1.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2.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液体压强的变化。

三、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15分钟)1. 提出问题: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3.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5分钟)1.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液体压强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延伸:1. 液体压强的测量实验。

2. 液体压强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最后,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液体压强初中教案

液体压强初中教案

液体压强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盐、空矿泉水瓶、测压强计、气球、细线、针、木板、直尺。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固体的压强概念,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提问:液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实验1:矿泉水瓶装满水,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2. 实验2:矿泉水瓶装满盐水,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3. 实验3:矿泉水瓶分别装满水和盐水,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

5. 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等于液体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液体深度。

三、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4:矿泉水瓶分别装满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和盐水),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2. 实验5:矿泉水瓶分别装满同一液体,不同深度下,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3. 实验6:矿泉水瓶分别装满同一液体,同一深度下,用测压强计测量瓶底压强。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

四、应用液体压强知识(15分钟)1. 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应用,如液压系统、潜水艇等。

2. 提问:液体压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例?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与液体密度、深度、重力的关系。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41压强教学文档

141压强教学文档
压力的作用效果 可能与哪些因素 有关?
合作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 些 因素有关,有怎么样的关系?
利用桌面的器材和生活中
常见的工具来设计实验对上 述猜想进行验证?10分钟后 请同学上台交流你的方案及 结论?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想一想
如果砝码和小桌对沙子压力是 30N,在受力面积是0.0003m2(桌 腿)和0.003m2(桌面)时,是什 么原因造成小桌对沙子压痕深浅不 同?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0Pa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压强 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 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 为了不压坏物体,要设法减小 压强,而有些情况下又需要增 大压强。请看下面的图,讨论 并回答图中的问题。
滑雪运动员 为什么不会 陷下去?
为什么要垫 梯子呢?
钢轨为什么铺在枕木上?
什这而啄 么对坚木 用它硬鸟 ?的的有
生尖个 存喙细 有,长
么 很 锋 利 ?
斧 头 的 刃 为 什
什这而啄 么对坚木 用它硬鸟 ?的的有
生尖个 存喙细 有,长
么 很 锋
பைடு நூலகம்
斧 头 的
利刃

为 什
滑雪运动员为什 么不会陷下去?
钢轨为什么铺在枕木上?
思考:还

改 变
作业:

强 的
P79页:

方 吗?
1、4
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
压强
授课人:吴忠市马莲渠中学 侯世民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大小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的概念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F ●

F 压力=重力 压力≠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一、中考说明要求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二、本节主要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
1.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2.理想模型法(“液柱法”):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三、本节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1.通过观察图1的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2.通过观察图2的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四、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用图3介绍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并提出猜想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水槽、水、盐水、刻度尺五、探究实验过程
1.利用图4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探究的结论:。

2. 利用图5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探究的结论:。

3. 利用图6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探究的结论:。

六、用“假想液柱法”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假想液柱法”的建立抽象不易理解从固体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 “假想液柱”对小液片的压力。

利用图7的“假想液柱法”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为:。

七、小结:
1.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多少、(液体的重力、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容器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2.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对某截面积的压力公式为。

并结合公式分析图8所示的帕斯卡实验:
(1)为什么用不了几杯水就能把很结实的木桶
撑破?
(2)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
九、课堂练习:
例1、如图9一密封的圆台容器内装一定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例2、计算水面下10m深处,水产生的压强为多少Pa?
十、中考链接:
例1:如图10所示,放在水平地面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 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N。

(g=10N/kg)
分析:理解自由液面、深度的含义、自由液面在何处。

例2: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如图19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

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

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
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

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分析:液体压强看两度,深度相同比密度,密度相同比深度,两度不同再寻路,善于寻找不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