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第7章1

合集下载

燃烧学 第3版 第7章 煤的燃烧

燃烧学 第3版 第7章 煤的燃烧

❸反应产物从碳球的表面解吸,向外扩散
❷在碳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反应产物
整个反应的速度取决定于这3步中最慢的一步。
7.2.2
碳燃烧过程中的吸附和解吸
碳球
O2
碳球表面上吸附了氧的面积份额为θA,表面覆盖分数 ,即:
解吸的速率常数
吸附速率常数
吸附和解吸平衡时,θA将不再变化:
■煤粒的着火
■煤粒的着火现象与影响因素
挥发分燃烧时,煤粒直径几乎不变,煤粒表面局部有时有挥发物喷流,膨胀特性差别很大 。焦炭烧完,变成极小的粒子。
在T=1200K,CO2=0.23 kg/m3环境里,d0=750um褐煤粒的四个燃烧段时间为: 预热及挥发分着火:1.146s ; 挥发分的燃烧:0.3s ; 焦炭预热着火:0.35s; 焦炭燃烧燃尽 :4.6s。
扩散
外扩散
内扩散
表面反应过程
传质过程
7.3
碳的动力燃烧与扩 散燃烧
每秒每平方米固体表面上烧掉的氧量
化学反应常数,阿累尼乌斯定律
扩散
消耗
得到
假设化学反应速度与CO2的某个分数幂成正比
(1) 动力区
T较低时,k很小
很大
燃烧速度决定于化学反应
(化学动力控制或简称化学控制)
第七章 煤的燃烧
7.1
煤的燃烧过程特点及其热解
7.1.1 煤的燃烧过程 7.1.2 水分的蒸发过程及对燃烧的影响 7.1.3 煤的热解与挥发分的燃烧 7.1.4 煤粒的着火 7.1.5 煤粒燃烧的一些实验研究结果 7.1.6 影响煤粒着火的因素 7.1.7 焦炭的燃烧特性
煤:复杂的固体碳氢燃料 水分 + 矿物质+ 有机可燃混合物(由C、H、O、N和S等元素组成)。

消防燃烧学课件

消防燃烧学课件

06
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无法逃生,寻找避难场所,如卫生间、阳台等,等待救援。
火灾后的处理
立即报警: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火灾地点、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疏散人员:组织人员有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确保人员安全
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关闭电源:关闭火灾现场的电源,防止触电和二次火灾
演讲人
消防燃烧学课件
目录
01.
概述
02.
基本知识
03.
常见隐患
04.
认识消防
05.
火灾预防
06.
火灾应对与逃生
1
概述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的科学,对于预防和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消防燃烧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扑灭火灾。
03
01
02
04
2
基本知识
燃烧原理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要素。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的三个阶段:预热、燃烧和熄灭。
燃烧的种类:闪燃、着火、爆燃和阴燃。
01
02
03
04
燃烧类型
爆炸燃烧:如粉尘爆炸、气体爆炸等
气体燃烧:如氢气、天然气等
消防燃烧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课件的主要内容
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1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02
火灾扑救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
编辑ppt
1
编辑ppt
2
2004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 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 的“蓝极速网络”网吧发生火灾, 造成24人死亡,编辑pp1t 3人受伤。 3
据《中国消费者》报载:近三年 来,全国共发生火灾61.4万余起, 造成12997人死亡,19246人受 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6亿元。
编辑ppt
15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16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17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18
法逃 生 生 方
编辑ppt
20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21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22
法逃 生 方
编辑ppt
23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编辑ppt
6
1 .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2. .点燃两支蜡烛, 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
编辑ppt
9
3 .点燃木条和煤块
编辑ppt
10
一、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O2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编辑ppt
11
二、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燃烧学讲义》课件

《燃烧学讲义》课件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智能化控 制等。
挑战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经 济成本、政策法规和环保要求等。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和政策引导,推动燃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燃料电池可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和备用电
源等领域。
生物质能燃烧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燃烧技术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将生物质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高 效、环保、可再生的特点。
生物质燃烧设备
生物质燃烧设备包括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焚烧炉和生物质热电机组 等。
生物质燃烧应用
生物质燃烧可用于供热、发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 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02
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
01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燃烧过 程中化学反应如何进行的机制。 它涉及到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02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对于理解燃烧 过程、优化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 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烧反应动力学是研究燃烧过程中化 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 因素的科学。
通过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 解燃烧反应的快慢程度,进而优化燃 烧条件,提高燃烧效率。
燃烧热力学
燃烧热力学主要研究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变化。 它涉及到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燃烧热力学对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燃烧过程中的物质传递与热力学
燃烧过程中的物质传递与热力学涉及 到燃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与转 化过程。

燃烧学—第7章资料

燃烧学—第7章资料
Lambert-Beer定律:
I I 0 exp KL
K为消光系数
K KmM s
烟气浓度通常用光密度(或光学密度)D来衡量。其定义为:
I o D log I LK K m LM s D 2.3 2.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log d gn
N i log d i N i 1
n
采用标准差来表示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内的宽度,即
log g [
i 1
n
log d
i
log d gn N i
2
N
]1 / 2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6
《燃烧学》--第七章
7.5.2.2烟气的浓度和烟气光密度
顶棚射流
R
H
Q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3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平 均 温 度 轰然
初期增长阶段
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时间 图7-4室内火灾发展的温度-时间曲线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4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可分为三大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
从出现明火算起 开始火焰体积较小,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差不多; 随后火焰体积逐渐增大; 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烟气生成速率也可用体积速率来表示,即
M Vs
s
ρ s为热烟气的密度,其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293 s 0 T 27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0
《燃烧学》--第七章

《燃烧学》课程笔记

《燃烧学》课程笔记

《燃烧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燃料与燃烧概述一、燃烧学发展简史1. 古代时期- 早期人类通过摩擦、打击等方法产生火,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火进行冶炼、烹饪和取暖。

2. 中世纪时期- 炼金术的兴起,炼金术士们试图通过燃烧和其他化学反应来转化金属。

- 罗杰·培根(Roger Bacon)在13世纪对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火的三要素理论:燃料、空气和热。

3. 17世纪- 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通过实验证明了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推翻了燃素说。

-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为现代燃烧理论奠定了基础。

4. 18世纪-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和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分别独立发现了氧气。

- 拉瓦锡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揭示了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5. 19世纪-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发展,为理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

-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燃烧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6. 20世纪- 燃烧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发展,研究内容包括火焰结构、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等。

-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应用,使得燃烧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成为可能。

- 环保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清洁燃烧技术和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

二、常见的燃烧设备1. 炉子- 锅炉: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中的蒸汽供应。

- 炉灶:家用烹饪设备,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作为燃料。

- 热水器: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水。

2. 发动机- 内燃机: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

- 燃气轮机:用于飞机、发电厂等,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3. 焚烧炉- 医疗废物焚烧炉:用于医院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用于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讲义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讲义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讲义(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讲义(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讲义(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燃烧和灭火讲义【目标导航】(1)从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只要满足燃烧的一个条件燃烧即能发生②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④吹灭蜡烛的原理主要是将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⑤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能灭火⑥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2、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要防火灾、防爆炸,并要学会一些安全自救常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加油站可采取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架高顶棚加强通风等措施B.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门窗C.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也不能开灯检查D.只有可燃性气体才能引起爆炸(2)家庭或高层宾馆发生火灾,假如你身居其中,你应该怎么做?(任写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精讲】一、燃烧的条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__发生一种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燃烧学总结资料

燃烧学总结资料

燃烧学总结第一章绪论1.燃烧的定义: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分在空间发生强烈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叫做燃烧。

第二章燃料1.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过程和煤化作用。

2.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

3.燃料的元素分析:•固体、液体燃料的成分:元素分析成分的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气体燃料的成分:气体的分子式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

碳是燃料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燃尽,但其发热量都较高。

氢是热值最高且最有利于燃烧的元素,随着碳化程度的加深,煤中的氢元素含量减少。

氧是不可燃元素,含氧量随碳化程度的加深会较少。

氮通常情况下不可燃,煤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硫是可燃元素,但热值很低,存在形式包括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

灰分不可燃,属于矿物杂质。

影响:使燃料发热量少;着火、燃烧困难;积灰、结渣;影响传热磨损受热面;污染环境。

按灰分的来源可分为:内部灰分:生成煤时混入,混合均匀;外部灰分:开采、运输时混入,分布不均匀。

水分不可燃,属于杂质。

影响:燃料的发热量;着火、燃烧过程吸热,降低燃烧温度;排烟热损失;受热面腐蚀;制粉、干燥和运输。

水分构成:外部水分(表面水分)、内部水分(固有水分)、化合水分(结晶水)。

4.燃料的成分分析根据水分及灰分变化分为四个计算基准:各基准之间换算:水分的换算公式为:M t=M out+M ad(100-M out)/100其中M t、M out、M ad—燃料中的全水分、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5.煤的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构成:成分(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发热量、灰熔点挥发分:在高温条件下煤有机质分解的产物,不是自然存在于煤中的。

析出温度和析出量对燃烧过程影响很大,成为判别煤着火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焦炭:煤析出挥发分、水分后得到的固态物质称为焦炭=灰分+固定碳煤的焦结性:焦炭粘接程度称为煤的焦结性灰熔点:测定方法:角锥法;根据融化状态不同,分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和熔化温度发热量:单位质量或者单位体积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情况下所释放出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外墙窗口蔓延到相邻建筑
起火建筑物从外墙口喷出的热烟气和火焰,能通过辐射把火灾传 播给相当距离内的相邻建筑。因此在建筑物之间设臵防火间距, 主要是为了避免热辐射对相邻建筑的威胁。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4
7.5火灾烟气特征及其危害
7.5.1.烟气的产生
《燃烧学》--第七章
是火灾中最危险的阶段。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6
《燃烧学》--第七章
(3)衰减阶段:
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是火灾逐渐冷却的阶段。 由于室内可燃物的挥发分大量消耗,明火燃烧逐渐无法维持; 室内仅剩下一堆赤热的焦炭,它按固体炭燃烧的形式进行无焰燃 烧,不过其燃烧的速率已相当缓慢。
通过外墙窗口蔓延到楼上房间
起火房间的温度很高时,如果烟气中含有过量可燃性气体,则高 温烟气从外墙口排出后即会形成火焰,将会引起火势向上层蔓延, 为了防止火灾通过外墙窗口向上层蔓延需要设臵防火挑檐或加大 上下层窗间墙的高度。 楼板的孔洞和各种竖井管道、房间隔墙、穿越楼板、墙壁的关系 和缝隙、闷顶等也是火灾蔓延的主要途经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7
7.2 室内受限燃烧的特点
7.2.1通风因子
《燃烧学》--第七章
燃烧速率 m(可燃物的质量损失速率表示)与参数 A H 大致 成线性关系 通风因子与燃烧速率的关系式
m 5 .5 A H

7.2.2室内燃烧的控制形式
燃料控制燃烧
燃烧速率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 常出现在室内火灾初期
2
N
]1 / 2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6
《燃烧学》--第七章
7.5.2.2烟气的浓度和烟气光密度
Lambert-Beer定律:
I I 0 exp KL
K为消光系数
K KmM s
烟气浓度通常用光密度(或光学密度)D来衡量。其定义为:
I o D log I LK K m LM s D 2.3 2.3
烟气生成速率也可用体积速率来表示,即
M Vs
s
ρs为热烟气的密度,其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293 s 0 T 27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0
《燃烧学》--第七章
H Y
A
烟气层的体积表示为
Vs AH Y
Vs

dVs dY A dt dt
对于确定的通风因子,随着位臵高度的增加,燃烧速率 出现了上升-下降-回升的变化规律。
燃 烧 速 率
通风口位置高度h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0
《燃烧学》--第七章
当通风口很低时,室内形成的烟气层很厚,它可将部分火焰 浸没,从而影响了燃烧的正常进行。
当通风口位臵慢慢升高时,将使烟气层逐渐减薄,但在开始 阶段其主要效果是使烟气浸没火焰的情况得到缓解,于是, 燃烧速率不断增大。 到烟气层对火焰不再产生直接影响时,燃烧速率达到极大值,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7
《燃烧学》--第七章
将单位平均光路上得光密度DL作为描述烟气浓度的基本参数, 即
D KmM s K DL L 2.3 2.3
比光密度(烟密度)DS是从单位面积表面所产生的烟气扩散 在单位体积的烟箱内,单位光路长度的光密度
VD VD L Ds AL A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9
《燃烧学》--第七章
空气的质量卷吸速率可用下式来表示
M 0.096Pf 0Y 3 / 2 gT0 / T f

1/ 2
若将ρ0 = 1.22kg/m3 , T0 = 290K , Tf = 1100K 等数值代入上式, 得
0.188P Y 3/ 2 M f
1. 如果它们间距离较近或者方位合适,火焰就有可能直接触及 到邻近物体的壁面并将其点燃;
2. 火焰便靠辐射传热方式向外扩展,这往往是初期室内火灾蔓
延的主要形式。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3
《燃烧学》--第七章
火区由起火房间向外的蔓延
通过内墙门蔓延到相邻房间:
建筑物内某房间起火,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原因大多是房间 的门未能把火挡住。走廊内即使没有任何可燃物,从起火房间喷 出的火焰和高温烟气,也能把火蔓延到较远的房间或区域。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1
《燃烧学》--第七章
轰燃(FLASHOVER)发生的判据
地板平面处至少要接收到20kW/m2的热通量 可燃物的燃烧速率要达到40g/s 顶棚烟气温度接近600℃。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2
《燃烧学》--第七章
火灾的蔓延
火区由已燃物向邻近物体的蔓延方式
7.5.2.1.烟尘颗粒的大小及其粒径分布
烟气中颗粒的大小可用颗粒平均直径表示,通常采用几何平 均直径dgn表示颗粒的平均直径,其定义为
log d gn
N i log d i N i 1
n
采用标准差来表示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内的宽度,即
log g [
i 1
n
log d
i
log d gn N i
有焰燃烧
产生的烟气颗粒几乎全是固体颗粒,其中一小部分是在较高热通量 作用下脱离物体表面的灰尘,大部分则是在氧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由 于不完全燃烧或者高温裂解而在气相中生成的粒子。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5
《燃烧学》--第七章
7.5.2火灾烟气特征
不同的可燃物在不同火灾条件下产生的烟气具有不同的特征, 如烟尘颗粒的大小及其粒径分布、烟气的浓度、烟气光密度 和火场的能见度等。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8
7.7烟气的生成速率
烟气控制 两种途经:即挡烟(防烟)和排烟 挡烟
《燃烧学》--第七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用某些耐火性能好的物体或材料把烟气阻挡在某些限定区域, 不让它流动到可对人、物产生危害的地方 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没有开口、缝隙或漏洞的区域
排烟
是指使烟气沿着对人和物没有危害的渠道排到建筑外,从而消除 烟气的有害影响 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形式 排烟速度大于烟气的生成速度 在烟气控制计算中,可近似认为烟气的生成量等于卷入的空气量。
顶棚射流
R
H
Q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3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平 均 温 度 轰然
初期增长阶段
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时间 图7-4室内火灾发展的温度-时间曲线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4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可分为三大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
从出现明火算起 开始火焰体积较小,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差不多; 随后火焰体积逐渐增大; 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5
《燃烧学》--第七章
(2)充分发展阶段:
从轰燃算起 室内的燃烧强度仍在增加; 释热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 室内温度可超过1000℃; 严重地损坏室内设备以致建筑物本身,甚至造成建筑物部分或全 部倒塌; 高温火焰还常常卷着相当多地可燃气体从起火室窜出,使火焰蔓 延到邻近的区域;

0
t
dt
H
Y
A s dY 3/ 2 0.188Pf Y
20A t Pf g 1 / 2
1 1 1/ 2 1/ 2 H Y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2
通风控制燃烧
可燃物的燃烧速率是由空气流入速率决定 常出现在室内火灾充分发展阶段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8
《燃烧学》--第七章
通风口大小对燃烧的影响
壁当通风口很小时,外界空气流入相当 困难,燃烧不强烈,燃烧速率也很低。
随着通风口的增大,空气供应状况逐渐
改善,燃烧速率加大,这样室内既有较 高的温度,又有较好的通风,燃烧速率 便迅速增大,
由燃烧或者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称为烟,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烟气主要由三种类型的物质组成:
(1)气相燃烧产物; (2)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 (3)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分解物质和冷凝物微小颗粒。
无焰燃烧(阴燃)
生成的烟气基本上是材料分解的挥发分,它进入空气后可凝聚成较 重的高分子组分,形成一种薄雾。在静止空气中,表示烟气颗粒大 小的中间直径df0约为1um,并可慢慢沉淀在物体表面形成油污
而通风口高度在增加,烟气减弱造成的室内温度下降的影响
日趋明显,致使燃烧速率慢慢降到极小值。 通风口接近顶棚,烟气羽流撞击到顶棚后,可形成具有一定 水平速度的顶棚射流。若烟气可凭借这种速度流出去,必定 引起室内外气体交换速率的加快。烟气层既可保持足够的厚 度,又不影响火焰,还有足够的空气供应,室内的燃烧速率 将达到最大值。
燃 烧 速 率
在两者配合最合适的情况下,燃烧速率 达到最大值。之后,通风口再增大就开 始起相反的作用了,一方面造成烟气层
减薄,另一方面使得经过通风口向外的
辐射热增加,引起室内平均温度的降低, 并引起燃烧速率的降低。
通风口大小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9
《燃烧学》--第七章
通风口位臵高度h对燃烧速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