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繁星》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繁星》教案+反思》

4* 繁星[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
【语文要素】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
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
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合适?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
(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说,全班分享。
)3.指导朗读,读出文中“我”对繁星的爱。
(全班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二)小组共学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对繁星的“爱”1.第1自然段是巴金写在家乡庭院里看到的繁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全文赏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全文赏析《冰心诗选:繁星春水》,从中国作家冰心的诗集《繁星》与《春水》中选取诗歌,编成的一本诗选。
冰心诗集的内容主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通过隽永的文字来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探索人生。
内容简介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冰心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
1923年1月,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收小诗164首,前有《自序》,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
5月,北京新潮社初版了她第二本诗集《春水》(作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收小诗182首,书前录《繁星》第120首为《自序》。
《繁星》和《春水》的问世,使冰心成为“小诗体”的代表诗人,《繁星》和《春水》也成为了冰心作为诗人的代表作。
冰心的诗,清新、细腻、俏丽、淡远而不乏深沉,微笑里带着泪痕,一个个性化的、追求真善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繁星》和《春水》中活灵活现。
诗人用字极其清新,使人感到美妙柔婉的情绪,即使在含有教训的几句小诗里也能很纤巧地用别一种艺术的方法叙述出来,表现出内心的深思和灵感的顿悟,是瞬间的感觉、情绪的珍珠,有浓郁的诗意又有浅近的哲理。
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太戈尔R Tagore的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
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一九二年的夏日二弟冰叔从书堆里又翻出这小本子来他重新看了又写了”繁星”两个宇在第一页上。
一九二一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说”姊姊!你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纸上么?我就写下末一段将他发表了。
是两年前零碎的思想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繁星)的序言就是这个。
冰心九一一九二一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赏析】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
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4繁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4 繁星》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夏夜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深邃,充满诗意,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秀教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夏夜繁星的美丽,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自然和家庭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夏夜观看繁星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夜繁星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问题。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5.实践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眼中的繁星。
6.总结提升: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夏夜美丽向往繁星怀念母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四年级繁星批注

繁星一、课文背景《繁星》是一篇描写夜晚星空的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夜晚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二、生字新词1.昧:隐藏,隐瞒。
在文中形容星光微弱,若隐若现。
2.坠:落,掉下。
在文中形容星星低垂,仿佛要坠落人间。
3.怀:胸前。
在文中形容作者仰望星空,心怀感慨。
三、重点句子解析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星空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星空的描写。
2.“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了夜晚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星星的活泼可爱。
四、批注与感想1.文章通过对夜晚星空的描写,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星空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2.文章中的拟人手法运用得当,形象地描绘了星星的活泼可爱。
通过拟人的手法,作者将星星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星星的美丽和神秘。
3.通过阅读本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作者通过描写夜晚星空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4.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5.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向上的精神风貌,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繁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出自巴金的同名散文。
文章通过对繁星点点的夜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赏析和情感体验展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1. 对散文中繁星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2.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 对散文语言美的感受和赏析。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繁星》。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繁星点点的夜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赏析散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感受散文的美。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散文中繁星景象的感受和体验。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板书设计1. 《繁星》2. 课文内容:繁星点点的夜空景象3. 散文特点:语言美、情感丰富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作业:收集与繁星相关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繁星》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从语言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美景,向往美好生活。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语】《繁星》是⼀篇优美的散⽂,描写了巴⾦先⽣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然的热爱,对美好⽣活的向往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理清本⽂的⾏⽂思路,知道⽂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然的热爱,对美好⽣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喻、拟⼈等修辞⼿法⽣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巴⾦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彩的星空时,你的⼼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坛巨匠巴⾦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巴⾦简介)巴⾦,原名李尧棠,字芾⽢。
四川成都市⼈。
代表作有《新⽣》《爱情三部曲》(《雾》《⾬》《电》)《春天⾥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字带有强烈的感情⾊彩,产⽣了重⼤的社会影响。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朗读课⽂,读准字⾳。
(多媒体出⽰) 2.查字典理解词语。
(多媒体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会⼉明亮,⼀会⼉昏暗。
密密⿇⿇:⼜多⼜密(多指⼩的东西)。
3.分⼩节读课⽂。
三、研读课⽂,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完成表格。
(多媒体出⽰) 2.概括课⽂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巴金《繁星》课文原文(附写作背景)【精品】

巴金《繁星》课文原文(附写作背景)繁星巴金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
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写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
繁星巴金赏析

繁星巴金赏析巴金的《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星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一、开篇引人入胜文章一开始,巴金就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他在海上看到繁星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夜晚,感受到了星空的璀璨与神秘。
这种开篇方式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也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
二、情感真挚动人在描述星空的过程中,巴金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星星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享着这美好的夜晚。
同时,巴金也表达了自己对星空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动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三、寓意深刻除了表达对星空的热爱之外,巴金在文章中还寄寓了深刻的寓意。
他通过描述星星的闪烁和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然而,尽管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巴金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认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读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四、语言优美巴金在《繁星》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短句和长句的结合,使得文章既有节奏感又富有变化性。
这种优美的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繁星》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散文佳作。
巴金通过描绘星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繁星》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繁星/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的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的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写作背景:
《繁星》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学途中。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
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
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
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句子解读:
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做“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
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
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无数的星星“悬”在天空中,在深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出一种宁静的美。
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萤火虫般的,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星星是闪烁着的,如对“我”“霎眼”,又如在“小声说话”,有一种动态的美。
在海上看繁星就如同小孩“睡在母亲的怀抱中”,能“忘记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繁星》这篇课文是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
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原文共有四节,作为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第一、二、三节。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此文不乏幽默,用词朴实,且颇有韵味,仿佛使人置身于繁星群,在其中遨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繁星》是一篇明明白白不足500字的文章。
它向我们展现出一个热爱自然。
特别是对于星星的情有独钟。
俗话说:“文若其人”或许,慢慢品味这篇美文,就能渐渐了解巴老,走进巴老,彼此之间能用心来交流。
在《繁星》中,巴金两次提及母亲。
可见“母亲”这个词语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多么沉重,母子情深,哪是生生死死可以隔绝的感情?巴金是个目光很敏锐的作家,天上的繁星,他也能拿来充实自己的写作,不做生活的留心者,怎么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的作品呢?
我很喜欢文中描写繁星的一段:“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试试看、静静地闭上眼睛,脑海中是不是能勾勒出这样美丽的画面呢?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让人不经意地联想到另一位大师凡·高的作品——《星夜》。
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而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同一种美丽的境界。
如果要给这两幅画打个分的话,我想《繁星》一定更胜一筹。
因为它没有色彩及线条的束缚,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天空,想象是美丽的、无边无
垠的,能带每一个读者都不一样的“繁星”,这也是《繁星》的魅力之一吧。
可见巴老又是如此高明,不仅把繁星之美带给我们,更创造出《星夜》望尘莫及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
物与我融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的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
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
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
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
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
第三次是在海上。
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外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虽然我并没有细读许多巴金的著作,对这位文坛巨匠的人生故事也知知甚少。
但是巴老的这一篇《繁星》却让我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