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1项目建设必要性1.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1.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

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

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1.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1.2 承办单位:市建设委员会1.3 承办单位负责人: 林某某1.4 承办单位概况市建设委员会是主管市城镇基础建设的国家执法单位。

近年来市建委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和各项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按《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及城市规划有关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以法执政,为市的城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5编制依据(1)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7日第6号文《市政府第6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市政府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3)亳政办[2015]53号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4)《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5)《河截流工程初设技术方案》;(6)市建委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1.6 编制范围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布局、建设条件、工程设计、节能环保、组织管理、实施计划、投资概算、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等。

1.7项目概况1.7.1工程选址市河治理工程选址于河市城区段,其北起涡河,南至南二环路,全长9550米,覆盖范围包括河两岸延伸30米范围。

1.7.2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底清淤、截污工程、河坡整治、亮化、河岸绿化、人行休闲道路铺设、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辅助设施建设八个方面。

1.7.3建设规模河底清淤320.88万立方;截污管道铺设23.875km,其中主干管19.1 km,支管4.775km;河坡整治面积191000㎡,二级平台建设面积34380㎡,自由活动大空间平台面积12000㎡;干砌石块和湿砌块石体积19100m3,斜面护坡石块11460 m3、垫层820 m3;路灯、草坪灯、景观射灯等691739个;人行休闲道路铺设57300㎡;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共计3000平方米;拆迁还原3000平方米。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对策2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 安全。
风险2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 情况,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对策1
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施工 质量。
对策3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投资 成本。
03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项目投资成本估算
直接投资成本
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及安装 等费用。
间接投资成本
包括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管理、培训、科研等费用。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2
目录
• 项目背景 •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 项目社会可行性分析 •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01
项目背景
项目来源
政府规划
政府根据当地环境和生态需要, 提出河道治理工程,以改善河道 水质、提高防洪能力、增强生态
功能。
群众需求
康。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项目综合评价
社会经济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需要考 虑的。
就业机会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提供就 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业与渔业
河道治理工程可能会影响当地农业和渔业的生产 ,需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措施。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项目综合评价
技术可行性
河道治理工程技术是成熟的,但在具体工程中 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评估。
施工工艺
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难题
针对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需要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步骤3
进行方案实施,包括河道疏浚、护 岸工程建设、湿地建设等。
03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 - 1 -1.1 项目名称 ................................................................... - 1 -1.2 项目背景 ................................................................... - 1 -1.3 编制依据 ................................................................... - 2 -1.4 项目建设单位 ........................................................... - 2 -1.5 项目建设地点 ........................................................... - 2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 - 2 -1.7 建设周期 ................................................................... - 4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5 -1.9 工程管理 ................................................................... - 5 -1.10 综合评价 ................................................................. - 5 -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 - 6 -2.1项目区位置 ................................................................ - 6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 8 -2.3项目区背景 .............................................................. - 12 -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14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 - 14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 - 17 - 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 ...................................................... - 20 -4.1指导思想 .................................................................. - 21 -4.2工程等级 .................................................................. - 21 -4.4总体布局 .................................................................. - 23 -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 - 25 -5.1河道疏浚工程 .......................................................... - 25 -5.2防洪护坡工程 .......................................................... - 28 -5.3护村坝工程 .............................................................. - 29 -5.4景观跌水工程 .......................................................... - 30 -5.5河道护砌工程 .......................................................... - 30 -5.6节水灌溉工程 .......................................................... - 31 -5.7围栏防护工程 .......................................................... - 42 -5.8防洪道路工程 .......................................................... - 43 -5.9 登山步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河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道,导致河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另一方面,城市河道改造不及时和不完善,使得河道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和改善,已成为当前市政工程、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综合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力求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1. 调查现有的河道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基于当前的技术和资源,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3. 评估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和风险,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4. 探讨河道治理的长期发展路径和策略,促进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调查分析1. 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污染源、水质情况、河道生态环境等方面;2. 分析现有治理工程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 探讨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因素对河道治理的影响,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治理方案1. 基于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考虑;2. 分析不同治理方案的优劣势,综合评估各方案的风险和成本;3. 探讨治理方案的实施路径和可行性,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4. 比较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影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发展策略1.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探讨河道治理的持续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2. 分析治理工程的长期维护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3. 探讨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六、结论与建议1. 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发现,提炼出具体的结论;2.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河道治理的相关建议,包括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3. 强调河道治理的长期性和综合性,提出加强规划、协调各方力量的重要性。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市某河道进行整治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整治方案及实施建议,旨在为河道整治提供可行性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整治是一项必要且可行的工作,可有效改善河道环境,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环境改善;城市发展一、引言河道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承载着城市的水运、供水、排水等功能,对城市环境及居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河道出现了环境问题,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对河道进行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选取某市某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道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探讨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施河道整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南。

二、问题分析1. 河道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分析,某市某河道存在以下环境问题:(1)水质污染:受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河道水质恶化,浑浊度高,PH值偏低,重金属含量超标。

(2)河岸垃圾堆积:河岸上垃圾、废弃物大量堆积,影响河道景观,增加了治理难度。

(3)水生生物缺乏:河道水域受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稀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 其他问题(1)河道治理体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对河道治理责任不明确,沟通协调不畅,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2)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河道整治的经费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整治技术条件有限:缺乏先进的河道整治技术和设备,制约了整治效果的提升。

三、整治方案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河道水质、水生态、河岸环境等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河道治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河道治理机制,加强协调合作,提高治理效率。

3. 强化经费保障:增加河道整治的经费投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 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河道整治技术和设备,提高整治效果和工作效率。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淤积、堵塞等。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做好河道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理,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确保水生态系统健康。

二、项目内容和技术方案1.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除淤泥,恢复河道原有的水流能力。

2.河道排污与水质改善:优化河道的排污系统,引进先进的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河道水质。

3.河道景观提升:在河道两岸美化和修建绿化带,改善河岸环境,提升居民休闲娱乐体验。

4.河道防洪措施:修建防洪堤坝,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河岸整治:对河道两岸建设规划安全的居住区,完善交通建设,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社会环境可行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该项目可有效改善河流水质和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2.经济可行性:该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但从长期来看,治理后的河道将成为城市的独特资源,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力。

3.技术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清淤、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这些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政策可行性: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城市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四、项目实施计划和预期效益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可行性较强,具体实施计划如下:1.第一年: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研究。

2.第二年:申请项目立项,筹措项目资金,启动项目实施。

3.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技术方案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度。

4.第六年及以后: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和巩固,做好长期维护和管理工作。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1项目建设必要性1.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1.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

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XXX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

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1.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6)1.1项目名称 (6)1.2建设单位 (6)1.3单位性质 (6)1.4建设性质 (6)1.5建设地点 (6)1.6法人代表 (6)1.7注册资金 (6)1.8主要生产内容 (6)1.9投资企业概况 (6)1.10企业宗旨 (6)1.11投资建设规模 (7)1.12项目由来 (7)1.13建设目标 (8)1.14组织管理 (9)1.15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9)1.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9)1.17效益分析 (9)1.18结论与建议 (10)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11)2.1项目建设背景 (11)2.2项目建设的意义 (12)2.3技术创新 (13)2.4产业关联度分析 (14)第三章市场分析 (15)3.1产品简介 (15)3.2产品发展 (15)3.3市场分析预测 (36)第四章生产纲领与产品水平 (39)4.1生产纲领 (39)4.2产品水平 (39)第五章建设方案 (48)5.1项目建设规模 (48)5.2项目建设内容 (48)5.3设备原则 (49)5.4工作制度 (49)5.5产品工艺流程 (49)5.6设备选型特点 (53)5.7人员培训 (53)第六章厂址方案 (54)第七章总图布置 (57)7.1总图 (57)7.2土建工程 (59)第八章公用工程 (60)8.1给水 (60)8.2排水 (61)8.3供热采暖 (61)8.4供电 (62)第九章环境保护 (64)9.1环境状况 (64)9.2简要说明 (64)9.3项目产生的污染物 (64)9.4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64)第十章职业安全卫生 (66)10.1建筑物的安全卫生 (66)10.2设备安全 (66)10.3搬运及运输安全 (66)10.4电气安全 (66)第十一章消防 (67)11.1建筑物耐火等级、防雷等级 (67)11.2消防给水设计 (67)第十二章节约能源 (68)第十三章筹建进度 (69)13.1筹建进度 (69)第十四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0)14.1投资估算 (70)14.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73)第十五章财务分析 (74)15.1概述 (74)15.2产品销售收入、增值税和销售税及附加估算 (74)15.3生产成本及估算费用 (74)15.4社会效益 (75)15.5风险分析 (75)第十六章项目组织管理、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 (77)16.1组织机构 (77)16.2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77)16.3人员选择及培训 (78)第十七章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79)17.1经济效果及节能效果 (79)17.2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80)17.3社会评论结论 (80)第十八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81)第一章综合说明1.1 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1.2 项目背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1.3 设计依据(1)《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北京市**县统计年鉴2011;(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4)《**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5)《**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6)项目区影像图及1/10000地形图;(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 项目建设单位**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

1.5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

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

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 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

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1.7 建设周期项目从2012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

项目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1434.22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1325.5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08.69万元。

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1.9 工程管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为项目的建设期。

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

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

做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

1.10 综合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河道行洪畅通,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河道一侧道路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用。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项目区位置**镇位于京北**长城脚下,**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县的南大门。

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

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邻。

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

**县区域位置见2.1-1图、项目区域位置见2.1-2图。

2.1-1 **县区域位置图项目位置2.1-2 项目区位置图2.2 项目区自然条件2.2.1自然地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壤。

地理位置在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之间。

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

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占74.8%;平原区面积522km2,占25.2%。

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和16个居民委员会。

**镇地处**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关沟地势险峻。

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

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431m。

全镇总面积99.4km2,山地约占70%。

2.2.2水文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

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

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1m 左右。

陆面蒸发量400mm/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8.8℃,年日照时数为3120.8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0mm。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

**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6℃,最低气温-18.9℃,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最高气温32.8℃。

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354.4mm,全年无霜期156天。

年均日照时数2813h。

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3.4m/s,属风沙治理区。

2.2.3 社会经济状况截止到2009年,**县共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11.26万户,其中农业户7.93万户;总人口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9万人,非农业人口8.21万人,人口密度为137.6人/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