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论文-可编辑

合集下载

某机械厂供配电设计

某机械厂供配电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设计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生学号 0205指导教师2016 年前言 (4)第一章选题背景 (6)设计的意义 (6)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7)设计内容及步骤 (7)第三章负荷计算 (8)计算负荷及无功功率补偿 (8)全厂负荷计算: (11)第四章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13)第五章变电所变压器和主接线方案设计 (15)主变压器的选择 (15)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5)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5)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6)第六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17)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17)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7)(1).电力系统的电抗标幺值 (17)(2).架空线路的电抗标幺值 (18)(3).电力变压器的电抗标幺值 (18)K-1点(侧)的相关计算 (18)(1).总电抗标幺值 (18)(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18)(3).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19)(4).三相短路容量 (19)K-2点(侧)的相关计算 (19)(1).总电抗标幺值 (19)(2).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19)(3).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19)(4).三相短路容量 (19)第七章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0)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0)按工作电压选择 (20)按照工作电流选择 (20)按断流能力选择 (20)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 (21)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5)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27)第八章变压所进出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27)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27)10KV高压进线的选择校验 (27)由高压配电室至主变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 (28)作为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选择校验 (28)按发热条件选择 (29)校验电压损耗 (29)第九章降压变电所防雷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31)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31)直击雷防护 (31)雷电波入侵的防护 (31)变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设置 (32)第十章设计总结 (33)总结 (33)参考文献 (34)前言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不仅易于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加以运用,而且容易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电能的输送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为它的分配十分简单经济,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

供配电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供配电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供配电综合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及配电装置的参数和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分析简单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及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绘制出一个简单供配电系统的原理图。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供配电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效益。

3.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供配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项目中有效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3. 强化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理解在供配电系统设计和操作中遵守规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课程目标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强调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供配电的基础理论,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和主要设备。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设备:介绍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主要设备的功能和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设备3. 电力线路及其参数:讲解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类型及参数计算,分析线路的电气特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线路及其参数4. 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探讨短路故障、过电压故障的类型及危害,分析故障保护措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故障分析5. 供配电系统设计:教授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6. 供配电系统仿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供配电技术是电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设施调试和维护管理的重要基础。

随着项目的发展,电工作业的复杂性增加,供配电技术的作业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提高全体人员的供配电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项目,特别是为了解决有关施工人员职业技能的短缺,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培训和技能的累积。

为了培养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故设计此课程,满足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以及电工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供配电技术,提高学习效果。

本课程培训目标:1、通过培训,使学员熟悉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运行原理,加强对电力设施技术、安装、调试和维护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电力相关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掌握电力设施的操作技能和控制技术,掌握检测及调试技术,以及跨区域供电技术等。

2、掌握现代电力设施调试、检修技术,理解不同用电设备及调度要求,掌握电力设施使用、维护、安全保护设施的技能和方法。

3、根据电力设施的具体情况,运用电力设施调试、维护和安全保护技术,进行安全、准确的操作,以及必要的记录等。

课程内容:(一)电力系统基础理论:1.电力系统的建构:主要电力系统的建构、组成及功能的分析;2.电力系统运行原理:电力系统供电规律、线路及设备的运行原理,以及电容器、变压器、开关柜、变频器等设备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二)供配电技术:1.电力系统调度:调度技术运用、熟悉电力系统调度技术在各种电力系统及设备中的运用;2.电力系统调试:熟悉有关调试的规定,熟悉电力系统调试要求和方法,掌握电力系统调试的实际技能;3.电力系统维护:熟悉电力系统维护的原则,掌握维护设备的基本方法及技能,理解安全、可靠运营的重要性;4.电力系统安全保护:了解电力系统中各种安全保护设施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安全保护设施的操作方法;5.跨区域供电技术:了解跨区域供电技术的各项要求,掌握跨区域供电技术的应用;6.常见故障排除:熟悉工作环境中的安全规定,熟悉常见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并能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三)实践练习:1.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学员对电力设备操作原理和技能的理解;2.让学员熟悉电力设施的操作技能及控制技术;3.让学员熟悉现代电力设施调试、检修技术;4.让学员掌握电力设施使用、维护、安全保护设施的技能和方法;5.让学员掌握检测及调试技术;6.活动安排:向学员安排故障排除训练活动,以便学员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取相关经验。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供配电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强对供配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电力分配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规划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5.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供配电技术,绿色供配电技术,高效供配电技术,安全供配电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供配电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因此,对于供配电的学习和掌握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供配电相关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学习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常用设备;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供配电系统概述(1)供配电系统概念及分类(2)供配电系统组成结构及特点(3)供配电系统主要设备介绍2. 低压设备安装与调试(1)低压开关柜及元器件介绍(2)低压开关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3)低压开关柜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3. 中压设备安装与调试(1)中压开关柜及元器件介绍(2)中压开关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3)中压开关柜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4. 高压设备安装与调试(1)高压开关柜及元器件介绍(2)高压开关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3)高压开关柜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5.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1)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要点(2)供配电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3)供配电系统维护保养要点四、课程设计实施方案1. 课程设计时间:40学时;2. 课程设计人员:本科生或研究生;3. 课程设计教材:《电力系统供配电技术》;4. 实验设备和工具:低、中、高压开关柜,万用表,电缆接头,手动工具等;5. 实验内容:(1)进行低、中、高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实验;(2)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验;6. 课程设计考核:(1)实验操作考核;(2)理论知识考核;(3)课程设计报告。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1.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2. 学生对供配电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3.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4. 课程设计报告质量得到提高。

供配电技术论文范文

供配电技术论文范文

供配电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供配电技术也不断更新升级,逐渐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论文将从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供配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初期,当时电力系统刚刚起步,供配电系统并不发达。

20世纪初,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供配电技术开始发展。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人工配电方式逐渐被自动配电系统所取代,同时,电压稳定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十世纪中叶,供配电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各种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其中,数字化保护技术、数字化监控技术、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二、供配电技术的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1. 技术应用(1)数字保护技术数字保护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一项重要技术,其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数字保护技术应用了高速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以数字化方式取代传统的模拟量处理技术,从而使保护系统变得更加精确、快速和可靠。

(2)数字化监控技术数字化监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遥测的技术。

通过数字化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测和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中的故障问题。

(3)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处理供配电系统数据,对系统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供配电系统各个领域的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效率。

(4)配电自动化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和数字化设备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10KV和35KV供配电课程设计论文

10KV和35KV供配电课程设计论文

10KV和35KV供配电课程设计论文10KV和35KV供配电课程设计第1章绪论国家经济发展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统计信息,电力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国家经济建设电力能源供应的保障,面对电力可以适度超前发展的机遇和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局面,政府相关部门及电力行业相关领导随时掌握电力行业统计信息,依据数字分析和判断,制定行业战略规划、发展计划,对于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下,电力行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兴衰成败,它为现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电能供应的质量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工厂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变电所。

因此,设计和建造一个安全、经济的变电所,是极为重要的。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做好工厂供电设计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厂供电系统首先要能满足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其次要确保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并做好节能。

本设计根据化纤厂所能取得的供电电源和该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生产的发展,按工厂供电的基本要求,对各车间进行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确定出了各变电所的位置及各变电所变压器台数、数量和型式;计算了短路电流;选择了各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所高低压设备;配置了继电保护装置、防雷和接地装置;绘出设计图样,完成了化纤厂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第2章负荷计算2.1计算负荷方法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前二种方法在国内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一些尚未推广的方法如单位产品耗电法、单位面积功率法、变值系数法和ABC法等. 常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用电设备组的负荷时,应将性质相同的用电设备划作一组,并根据该组用电设备的类别,查出相应的需用系数K,然后按照表一给出的公式求出该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供配电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供配电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供配电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供配电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配电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个用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能源。

因此,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负荷分布、电源容量、线路容量、变压器容量等。

这些因素对于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供配电系统中。

例如,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了供配电系统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例如,通过优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降低线损和变压器损耗,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技术。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供配电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关注节能减排问题,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及补偿
1.1 负荷计算的意义
计算负荷是根据已知的工厂的用电设备安装容量确定的、预期不变的最大假想负荷。

它是设计时作为选择工厂电力系统供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变压器容量、开关电器及互感器等的额定参数的重要依据。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用电情况,合理选择配电系统的设备和元件,如导线、电缆、变压器、开关等。

负荷计算过小,则依此选用的设备和载流部分有过热危险,轻者使线路和配电设备寿命降低,重者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荷计算偏大,则造成设备的浪费和投资的增大。

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1.2 负荷计算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前二种方法在国内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一些尚未推广的方法如单位产品耗电法、单位面积功率法、变值系数法和ABC法等. 常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用电设备组的负荷时,应将性质相同的用电设备划作一组,并根据该组用电设备的类别,查出相K,然后按照上述公式求出该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应的需用系数
x
1.3 负荷计算过程
某机工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在负荷计算时,采用需要系数法对各个车间进行计算,并将照明和动力部分分开计算,照明部分最后和宿舍区照明一起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

基本公式:d 30K 需要系数设备容量⨯=P
φ
tan 3030⨯=P Q
2
3023030Q P S +=
38
.0330
)11(30⨯=
S I
将各个车间的数据带入得 1. 仓库:动力部分 ,
)(5.2225.090)11(30kW P =⨯=;)(325.2617.15.22)11(30kVar Q =⨯=
)(63.34325.265.2222)11(30kVA S =+=;)(61.5238
.0363.34)11(30A I =⨯=
照明部分,)(6.18.02)12(30kW P =⨯=;
0)12(30=Q ;)(73.238
.038
.1)12(30A I =⨯=
2. 铸造车间:动力部分 ,
)(3.22335.0638kW P =⨯=;)(8.22702.13.223)11(30kVar Q =⨯=
)(9.3188.2273.22322)11(30kVA S =+=;)(5.48438
.039.318)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3. 锻压车间:动力部分 ,
)(5.6425.0258kW P =⨯=;)(46.7517.15.64)11(30kVar Q =⨯=
)(27.9946.755.6422)11(30kVA S =+=;)(82.15038
.0327.99)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4. 金工车间:动力部分 ,
)(5.5925.0238kW P =⨯=;)(14.7933.15.59)11(30kVar Q =⨯=
)(01.9914.795.5922)11(30kVA S =+=;)(43.15038
.0301.99)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5. 工具车间:动力部分 ,
)(9725.0388kW P =⨯=;)(49.11317.197)11(30kVar Q =⨯=
)(29.14949.1139722)11(30kVA S =+=;)(8.22638
.0329.149)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6. 电镀车间:动力部分 ,
)(1695.0338kW P =⨯=;)(72.14888.0169)11(30kVar Q =⨯=
)(12.22572.14816922)11(30kVA S =+=;)(03.34238
.0312.225)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7. 热处理车间:动力部分 ,
)(695.0138kW P =⨯=;)(77.9133.169)11(30kVar Q =⨯=
)(81.11477.916922)11(30kVA S =+=;)(43.17438
.0381.114)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12(30A I =⨯=
8. 装配车间:动力部分 ,
)(3.8335.0238kW P =⨯=;)(97.8402.13.83)11(30kVar Q =⨯=
)(9.11897.843.8322)11(30kVA S =+=;)(78.18038
.039.118)11(30A I =⨯=
照明部分,)(88.010)12(30kW P =⨯=;0)12(30=Q ;)(15.1238
.038
)12(30A I =⨯=
9. 机修车间:动力部分 ,
)(2725.0108kW P =⨯=;)(59.3117.127)11(30kVar Q =⨯=
)(55.4159.312722)11(30kVA S =+=;)(13.6338
.0355.41)11(30A I =⨯=
照明部分,)(48.05)12(30kW P =⨯=;0)12(30=Q ;)(07.638
.034
)12(30A I =⨯=
10.锅炉房:动力部分 ,
)(5.2925.0118kW P =⨯=;)(52.3417.15.29)11(30kVar Q =⨯=
)(41.4552.345.2922)11(30kVA S =+=;)(99.6838
.0341.45)11(30A I =⨯=
照明部分,)(6.18.02)12(30kW P =⨯=;0)12(30=Q ;)(43.238
.036.1)12(30A I =⨯=
11.宿舍区:照明部分,
)(2177.0310)12(30kW P =⨯=;0)12(30=Q ;)(7.32938
.03217)12(30A I =⨯=
另外,所有车间的照明负荷:)(7930kW P =
取全厂的同时系数为:9.0=∑p P ,95.0=∑q P ,则全厂的计算负荷为:
∑==⨯==11
1)1(30)2(30)(82.10168.11299.09.0i i kW P P
∑==⨯==11
1
)1(30)2(30)(1.86879.91395.095.0i i kVar Q Q
)(9.13361.86882.101622)2(30kVA S =+= )(33.203138
.0398.1336)2(30A I =⨯=
统一各车间的计算负荷
1.4年耗电量的估算
年有功电能消耗量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年有功电能消耗量: a pa T P W 30α=
结合本厂的情况,年负荷利用小时数a T 为4800h ,取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7.0=α,由此可得本厂 年






)(1042.3)(2.3416515480082.10167.06h kW h kW W pa ⋅⨯=⋅=⨯⨯=;
二.变压器选择
该厂有三台S9-800KVA 10/0.4/0.23Kv 变压器 变压器一相车间:2 3 4 变压器二相车间:1 5 6 8 变压器三相车间:7 9 10 11 三.主接线图
四.保护设备
1.高压断路器:QF是一种专用于断开或接通电路的开关设备,它有完善的灭弧装置。

因此,高压断路器不仅能在正常时通断负荷电流,而且能在出现短路故障时保护装置切断短路电流。

2.高压隔离开关:QS的主要功能是隔离高压电流,以保证其他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维修以及人身安全。

隔离开关断开后具有明显的可见断开间隙,绝缘可靠。

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不能负荷拉合闸。

3.高压负荷开关:QL有简单的灭弧装置和明显的断开点,可通断负荷电能和过负荷电流,有隔离开关的作用,但不能断开短路电流。

4.高压熔断器:FU是当通过其熔体电流超过一定极值时,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自动断开电路的一种保护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对电路及其设备进行短路和过负荷保护。

5.电容互感器:TA是变换电流的设备。

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二次侧不得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必须有一端接地,电路互感器在接线时注意其端的极性。

6.避雷针:F 其尖端因静电感应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从而保护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保护设备之一。

本次所需的设备如下
五.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南京理工大学,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