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墩台的计算01-盖梁-35页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1 课件PPT 墩台

桩柱式桥墩盖梁钢筋图
桩柱式桥墩盖梁钢筋图
第一章 墩台的构造与设计
1.2 桥墩 1.2.2 轻型桥墩
柔性排架墩 通过一些构造措施,将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 力(制动力、温度影响力)传递到全桥的各个 柔性墩,或相邻的刚性墩台上。
第一章 墩台的构造与设计
1.2 桥墩 1.2.3 其他形式桥墩
法国米尔奥大桥,桥墩高245m与230m,世界最高 的桥墩。
墩帽构造及配筋
墩帽构造及配筋
第一章 墩台的构造与设计
1.2 桥墩 1.2.1 重力式桥墩
墩身
材料:块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尺寸:最小尺寸80-100cm
侧坡20:1~30:1
截面形式:空心墩 抗冲撞能力差
实心墩 圬工体积大阻水面积大
空心墩
第一章 墩台的构造与设计
1.2 桥墩 1.2.2 轻型桥墩
汽车荷载(重力式 桥墩不计冲击力)
人群荷载 汽车离心力 汽车制动力 风荷载 流水流冰压力 温度作用力 支座摩阻力
其他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 表2-7-2
编号
荷 载 名 称 不与该荷载同时参与组合的荷载号
14
风
力
15
汽车制动力
16
流水压力
17
冰压力
18
温度影响力
19
支座摩阻力
16,17,19
15,17 15,16
第二章 桥墩的设计与计算
2.2 作用及其组合 2.2.1 作用
1.永久作用 2.可变作用 3.偶然作用
第二章 桥墩的设计与计算
2.2 作用及其组合 2.2.1 作用 1.永久作用
上部结构恒载 产生的支承反力
桥墩自重 预加力 基础变位影响 力
桥梁工程-桥梁墩台ppt课件

Rd结 构 抗 力 效 应 函 数 ; m 材 料 或 砌 体 的 安 全 系 数 , 按 <<公 路 砖 石 及 混 凝 土 桥 涵 设 计 规 范 >>表 3.0.1-2 采 用 ;
ak结 构 的 几 何 尺 寸 ;
R j材 料 或 砌 体 的 极 限 强 度 , 按 <<公 路 砖 石 及 混 凝 土 桥 涵 设 计 规 范 >>第 2.0.5 条 采 用 。
三、桥墩防撞
流冰对桥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流冰对桥墩的撞击力和大面积流 冰堆积现象以及流冰对桥墩的磨损。对此,在中等以上流冰河道(冰厚 大于0.5 m,流水速度1 m/s左右)及有大量漂流物的河道,应在迎水方 向设置破冰棱体
航运繁忙的河道,船只往往因突发原因引起航行失控,或是因能见 度低造成船舶与桥墩相撞。桥墩在设计中不但要有一定抵抗船舶冲击 荷载的能力,还要考虑采用缓冲装置和保护系统,预防或改变船只冲 击荷载的方向或减少对桥墩的冲击荷载,不使其破坏
载,在墩台设计计算时要进行抗震验算和必要的防护构造措施设计。
(二)荷载组合
桥梁墩台计算时,预先很难确定那一种荷载组合最不利。通常需要 对各种可能的荷载进行组合计算,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墩台的计 算中,尚需考虑按顺桥向(与行车的方向平行)和横桥向分别进行,故在 荷载组合时也需按纵向及横向分别计算。
在所有荷载中,车辆荷载的变动对荷载组合起着支配作用。 验算墩身强度 在用在墩身截面的合力偏心矩 桥墩的稳定性
薄壁轻型桥台 (二)轻型桥台
支承梁型桥台 钢筋混凝土轻型桥台,其构造特点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能
力来减少圬工体积而使桥台轻型化。
(三)框架式桥台 框架式桥台是一种在横桥向呈框架式结构的桩基础轻型桥台,它埋置土
桥梁工程 墩台计算PPT课件

不均匀沉降→倾角→ 水平位移⊿c
◎判据:
1 c (mm) [] 0.5 L
(mm)
相邻两跨最小跨径,小于25m按25m计
17
第17页/共33页
2-3 基底土的承载力、偏心距验算(1)
2-3-1、基底承载力验算 • 1)一般情况: 竖向力 的合力点在截面核心之内: ○按顺桥向、横桥向分别验算偏心方向的基底应力。 ○判据:最大应力≯容许应力 • 2)竖向力 的合力点在截面核心之外: 因不考虑基底土受拉力,应计及基底应力重分布。〖详后↓〗
• ⊿总= ⊿0+ ⊿+φ0 ·H
32
第32页/共33页
感谢您的观看!
33
第33页/共33页
4-2-2.内力计算
•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多广泛采用有限元法; ○按桩、土、柱、梁等上、下部结构联合计算; ○这是一种最合理、最准确、最为简便的方法。
• ◎对于柔性墩简支梁桥: ○一次迭代法、三推力方程法仍在使用。 ○而集成刚度法、柔度传递法: -- 主要用于柔性墩连续梁桥计算;
•
31
第31页/共33页
16
第16页/共33页
2-2
墩 顶◎ 要水求平:位 移 计 算
• ~高墩(>20m)需验算;
◎计算图式:
• ~把桥墩视作:固定在基础顶面的悬臂梁。
• ~不考虑上部结构对墩的变形约束。
◎位移计算
• ~纵向力引起的位移:
○ 考虑荷载:制动力、风力,偏心的支反力;
○ → ⊿1 •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位移:
18
第18页/共33页
2-3 基底土的承载力、偏心距验算(2)
2-3- 2、基底偏心距验算: • 验算目的:
第二章_桥梁墩台

适用范围:较宽较大的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中。
4.柔性墩 定义:将刚度不等的桥墩通过主(盖)梁连接为 一体,纵向水平力会按各桥墩的剪力刚度进行分配, 大部分传向刚度大的桥墩和桥台,小部分传给刚度小 的桥墩,使那些刚度小的桥墩在顺桥方向的墩身可以 做的很薄,叫做柔性墩。 常见类型:钢筋混凝土排架墩和薄壁墩。
二、桥台构造要求和尺寸拟定
(一)梁、板式桥桥台构造要求和尺寸拟定
1、台帽
台帽平面的顺桥向宽度b满足
b ? e1 e0 a + + c1 + c2 2 2
台帽横桥向宽度,一般要等于或大于桥面宽 度,或等于引道路基宽度。
2、台身 台身外轮廓尺寸一般确定如下: 台身横桥向宽度按台帽宽度确定。 顺桥向长度为保证桥台与引道的可靠衔 接,《公混桥规》规定:桥台侧墙(或 耳墙)后端伸人桥头锥坡顶点以内的长 度不应小于 750 mm,并设1.0 m竖直 段;锥坡与桥台(正交桥)两侧相交线 的坡度,当有铺砌时,路肩边缘下的第 一个6m高度内不宜陵于1:1;在6- 12m高度内不宜陡于1:1.25;高于12m 的路基,其12m以下的边坡应由计算确 定,但不应陡于1:1.5;经常受水淹没 部分的边坡坡度不应陡于1:2。
B ? B1
a1 + b
2.墩身
对石砌实体墩身,石料强度不低于MU25,M10以上砂
浆砌筑;当采用混凝土时,强度等级要不低于C20,为节 约水泥,可在中间掺入不多于25%的片石,对轻型桥墩墩 身,应采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实体桥墩墩身坡一般20:1~ 30:1 ,当为小跨径桥墩
时,可做成直坡。
h = h1 + h2
第三节 墩台验算
一、墩台顶帽的验算 (一)梁式桥重力式墩台顶帽局部承压验算 按配置间接钢筋的混凝土构件确定墩台帽支座垫板
最新课件-桥梁墩台 精品

荷载组合 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荷载进行组合计算,满足各种 不同的要求。在墩台的计算中,需按顺桥向(与行 车的方向平行)和横桥向分别进行,故在荷载组合 时也需按纵向及横向分别组合。 (1)最大竖向力组合。用来验算墩身强度和基底 最大应力。 (2)按桥墩各截面在顺桥向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偏 心和最大弯矩的情况进行组合。用来验算墩身强 度,基底应力、偏心及桥墩的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薄壁墩:一种新型桥墩,截面型式 有板壁形、I形、箱形等,构造简单、轻巧、圬工 体积少。 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在墩位上有两个相互 平行的墩壁与主梁刚接的桥墩。可增加桥梁刚度, 减少主梁支点负弯矩。桥梁美观,无需设置支座, 方便施工。
3.6 轻型桥墩
3.7 框架式桥墩 框架式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等压 挠和挠曲构件组成平面框架代替墩身,支承上部结构, 必要时可做成双层或多层的框架。
2. 墩台的组成及荷载
墩台帽
组 成
墩台身 基础 上部结构 竖向力 水平力 弯矩
承 受 荷 载
地震力
风力
流水压力等
3. 桥墩的类型与构造
实体墩
受 力 按 截 面 形 式 分 矩形 圆形 园端形 尖端形
刚性墩
柔性墩
构 造
空心墩 柱式墩
框架墩等
3.1 实体墩 特点:靠自身的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 圬工量大; ������ 组成:墩帽,墩身,(基础); ������ 截面:矩形墩、圆端形墩、圆形墩等; ������ 材料:天然石材,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块; ������ 应用:在中、小跨桥梁,尤其是铁路桥梁中常 被采用。
3.4 柔性墩 柔性排架桩墩是由单排或双排的钢筋混凝土 桩与钢筋混凝土盖梁连接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通 过一些构造措施,将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力(制 动力、温度影响力等)传递到全桥的各个柔性墩 台,或相邻的刚性墩台上,以减少单个柔性墩所 受到的水平力,从而达到减小桩墩截面的目的。
桥梁工程课件第五篇第二章桥梁墩台计算PPT课件

布汽车车道荷载和人群荷载,其它可变作用中的汽车制动力、纵向风力、
温度影响力等.并由此对桥墩产生不平衡水平推力、竖向力和弯矩。
对于单向推力墩则只考虑相邻两孔中跨径较大一孔的永久作用力效应。
第五篇 桥梁墩台 第二章桥梁墩台计算
7
(2)横桥向的作用及其组合 在横桥方向作用于桥墩上的外力有风力、流水压力、冰
第五篇 桥梁墩台 第二章桥梁墩台计算
1
第二章 桥梁墩台计算
第一节 作用及其效应组合
第二节 重力式桥墩计算与验算
第三节 桩柱式桥墩计算
第四节 柔性排架墩计算
第五节 桥台计算
第五篇 桥梁墩台 第二章桥梁墩台计算
2
第一节 作用及其效应组合
一、桥墩计算中的作用
1.永久作用: 恒载、土重、预应力(组合式桥墩)、混凝土收缩及徐变 的影响力、基础变位影响力、水的浮力;
x e0
K0
2、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Kc
f Pi Ti
Kc
f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
系数,其值为0.25~0.7,可根据土 质情况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采用;
在桥墩抗倾覆、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时, 应分别按常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两种情况考 虑水的浮力。
第五篇 桥梁墩台 第二章桥梁墩台计算
汽车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人群荷载;风力、汽车 2.可变作用: 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在超静定结构
中尚需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
3.偶然作用: 地震作用、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
总之,在墩台设计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墩台的受力与工作阶段,给 出可能同时作用荷载的组合,以确定出最不利的受力状态。
•桥墩
第二章墩台计算-PPT课件

6、船只或漂流的幢击力
船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虽是桥梁墩台的偶然荷载,但是对桥墩结构的 危害性很大,对于通航河道或有漂流物的河流中的墩台,设计时应考虑船 只或漂流物的撞击力。 漂流物的撞击力,在无实际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
WV P (kN) gT
7、地震力 在地震区建造的桥梁,地震力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危害性大的偶然荷载, 在墩台设计计算时要进行抗震验算和必要的防护构造措施设计。
5、流水压力及冰压力 作用在桥墩上的流水压力,可按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流 水压力的合力作用点,假定在设计水位以下1/3水深处,即假定河底的流 速为零,作用力的分布呈倒三角形。 严寒地区位于有冰棱河流或水库中的桥梁墩台,应根据当地冰棱的具体 情况及墩台形状计算冰压力。冰压力有竖向和水平向作用力,主要是水平 向作用力。竖向力是由冰层水位升降而对桥梁墩台产生的作用;水平向作 用力包括因风和水流作用于大面积冰层而产生的静压力、冰堆整体推移产 生的静压力、河流流冰产生的动压力等。
水对水下墩台或土的固体颗粒的浮力作用,可用墩台圬工的浮容重或土的 浮容重来反映。圬工的浮容重等于圬工容重减去水的容重,土的浮容重可 以根据土质资料得到不同的物理指标,如天然容重、天然含水量、比重或 饱和容重等计算。
2、侧向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
桥台土压力计算时,采用哪种土压力,应根据桥台位移及压 力传播方式而定。梁式桥台承受的水平压力主要是台后滑动土体 (及滑动土体上的荷载)所产生的侧压力,它使桥台发生向河心 的移动。因此,梁桥桥台的侧土压力,一般按主动土压力计算。 当桥台刚度很大,不可能产生微量移动,滑动土体不可能形成时, 可按静止土压力计算。
总之,在墩台设计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墩台的受力与工作阶段,给 出可能同时作用荷载的组合,以确定出最不利的受力状态。
《桥梁墩台-计算》课件

墩台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墩台设计的目标、要求和使用条件。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
详细设计
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施工图设计
完成施工图纸绘制,明确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计算是指对桥梁墩台在静止状态下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包括 恒载和活载。
02
恒载是指在桥梁结构中永久存在的荷载,如桥面铺装、栏杆、防撞设 施等。
03
活载是指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临时荷载,如车辆、人群等。
04
静载计算需要考虑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以确保桥梁墩台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3
有限元分析法
利用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进行优 化设计。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桥梁墩台施工计算
施工方法选择
施工方法选择
根据桥梁墩台的结构形式、规模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 工方法,如常规施工法、预制拼装施工法等。
施工方法比较
比较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评估其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成 本等方面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动载计算
01 02 03 04
动载计算是指对桥梁墩台在动态状态下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包括 车辆振动、风振等。
车辆振动是指车辆通过桥梁时产生的振动,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车辆对 桥梁墩台的影响。
风振是指风力作用在桥梁结构上产生的振动,需要考虑风速、风向等 因素对桥梁墩台的影响。
动载计算需要考虑动态效应对桥梁墩台的影响,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作用效应组合及内力包络图 4. 截面验算及配筋:对于钢筋混凝土盖梁,应根据内力包络图
配置钢筋。(配筋时,应计算各控制截面所需的纵向钢筋、 箍筋、弯起筋)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表1)
每片边梁自重 (kN/m)
每片梁自重 (kN/m)
一孔上部构造 自重(kN)
每个支座恒载 反力
m1=1.422
人群 m2=-0.422
荷载
m3=0 m4=-0.422
m5=1.422
22.28
31.68 -9.40
0 -9.40 31.68
44.56
63.38 -18.81
0 -18.81 63.38
荷载横向分布情况
计算 荷载 横向分 方法 布置 布系数
各梁支点反力计算(2)
公路-Ⅱ级荷载(kN)
组合6
1+2+4
614.92 545.55
826.45
545.55
614.95
组合7
1+2+5
582.03 584.06
835.36
562.49
538.91
组合8
1+3+4
617.38 512.55
499.36
456.10
574.86
组合9
1+3+5
584.49 551.06
508.27
473.04
1 1号 号 梁 梁0 0..6 68 84 40 0..6 60 0..4 46 63 3 2 2号 号 梁 梁
0 0..4 44 42 20 0..4 40 0..3 33 31 1 3 3号 号 梁 梁
0 0..2 2 0 0..2 2 4 4号 号 梁 梁--0 0..0 04 42 20 0 0 0..0 06 69 9
软塑粘性土; 按无横桥向的水平力计算 3. 材料
钢筋:盖梁主筋HRB335,其它均用R235钢筋 砼:盖梁、墩柱用C30,系梁及钻孔灌注桩用C25
盖梁设计
宽度B、长度:依据上部构造、支座确定 悬臂端高度:≥30cm 高度:H =(0.8~1.2)B 各截面尺寸及配筋需计算确定
740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 (二) 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 顺桥向可变荷载引起的支座反力最大值的计算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4. 各梁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反力组合 (四)双柱反力计算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 (二)内力汇总 三、截面配筋及承载力校核
单孔满载时:
B2
1.0
0819.7 2
52.2
52
2.28kN(一侧)
双孔满载时: 2B2 44.56kN
一、荷载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对称布置时用杠杆法,
非对称布置时用偏心受压法 2. 按顺桥向可变荷载移动情况,计算支座可变荷载反力的最
大值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2
双孔布载双列车时: 2B2332.06664.12kN
单孔布载单列车时: B19.57.875178.5255.28kN
2
单孔布载双列车时: 2B510.56kN
一、荷载计算
q人 =2.25 kN /m
1 9 .5
0 .5
1 9 .5
1 .0 0 8 11
双孔人群 单孔人群
(2)人群荷载
50 160 160 160 160 50
120
60 50 100
60 50 400
100
10
160
420
160
100
100
70
120
0.5 1.1
R1
R2
R3
R4
160 160 160
12 34
5
0.5 0.5 0.6 0.5 1.6
0.5
R5
160
12 3 4
5
210
210
G1
G2
盖梁设计步骤
m3=0.200 m4=-0.042
m5=-0.284
22.28
15.24 9.85 4.46 -0.94 -6.33
44.56
30.49 19.70 8.91 -1.87 -12.66
一、荷载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对称布置时用杠杆法,
非对称布置时用偏心受压法 2. 按顺桥向可变荷载移动情况,计算支座可变荷载反力的最
333.34
337.12
330.71
2
汽车双列对称 220.83
227.24
493.11
227.24
220.83
3 汽车双列非对称 223.29
194.24
166.02
137.79
180.74
4
人群对称
63.38
-18.81
0
-18.81
63.38
5
人群非对称
30.39
19.70
8.91
-1.87
-12.66
PP 22 0 .90 .9
1.8 1.3 1.8
0 .81 .6 1 .6 1 .6 1 .60 .8
1 号 梁
1 1 .4 2 2 2 号 梁 -0 .4 2 2
3 号 梁
0 .5 6 2 5
1 0 .4 3 7 5 0 .4 3 7 5
4 号 梁 5 号 梁
1 0 .5 6 2 5
1
1 1 .4 2 2
例题14 盖梁计算与配筋
根据以下基本资料,设计双柱式盖梁。 1. 设计标准及上部构造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桥面净空:净-7m+2X0.75m 标准跨径20m,梁长19.96m,计算跨径19.5m 上部构造:钢筋砼T形梁,5片主梁(翼缘板宽度1.6m)
边梁自重16.77kN/m,2、4梁17.09kN/m,3梁16.90kN/m 2. 水文地质条件:冲刷深度:最大冲刷线为河床下2.8m处;地质条件:
(kN)
1、5号
16.77
2、4号 3号
17.09 16.90
1689.02
边梁 1、5号 中梁 2、4号
中梁 3号
167.36 170.56 168.66
60 50 100
740 50 160 160 160 160 50
100
10
160
420
160
100
100
120
120
60 50 60 50
b. 双车列,对称布置 c. 单车列,非对称布置 偏心受压法 d. 双车列,非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a. 两侧有人群,对称布置 b. 单侧有人群,非对称布置
一、荷载计算
(1)公路-Ⅱ级: a. 单车列,对称布置 b. 双车列,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a. 两侧有人群,对称布置
0 .6 7 5 q r
498.82
一、荷载计算
(四) 双柱反力计算
双柱反力G1计算
荷载组合情况
组合6: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对称
组合7: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非对称
组合8: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对称
组合9: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非对称
反力G1 (kN) 1573.69
1592.50
1384.03
1402.83
R1 R2 R3 R4 R5
0
332.06
0 93.31 145.44 93.31
0
对称 布置
m1=0.266
双列 m2=0.438
行车
m3=0.594 m4=0.438
m5=0.266
510.56
135.81 223.63 303.27 223.63 135.81
664.12
176.66 290.88 394.49 290.88 176.66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 顺桥向可变荷载引起的支座反力最大值的计算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4. 各梁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反力组合 (四)双柱反力计算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 (二)内力汇总 三、截面配筋及承载力校核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内力 1. 弯矩计算 各截面弯矩计算式为:
160 160 160 160
12 34
5
12 3 4
210
5
210
G1
G2
由表的计算可知,偏载左边的 立柱反力最大(G1>G2),并 由组合7控制设计,此时:
G1=1592.50kN
G2=1067.96kN
计算步骤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 (二) 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0.81.6 1.6 1.6 1.60.8
1号 梁 10.5312
0.46880.4062 2号 梁
3号 梁
1 0.5938 0.5938
4号 梁
0 1.4062 0.4688 1
5号 梁
0.53121
一、荷载计算
(1)公路-Ⅱ级: c. 单车列,非对称布置 d. 双车列,非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b. 两侧有人群,非对称布置
5 5号 号 梁 梁--0 0..2 28 84 4--0 0..2 2 --0 0..0 06 63 3
--0 0..2 2 0 0
0 0..4 4 0 0..6 6
0.81.6 1.6 1.6 1.6 0.8
配置钢筋。(配筋时,应计算各控制截面所需的纵向钢筋、 箍筋、弯起筋)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表1)
每片边梁自重 (kN/m)
每片梁自重 (kN/m)
一孔上部构造 自重(kN)
每个支座恒载 反力
m1=1.422
人群 m2=-0.422
荷载
m3=0 m4=-0.422
m5=1.422
22.28
31.68 -9.40
0 -9.40 31.68
44.56
63.38 -18.81
0 -18.81 63.38
荷载横向分布情况
计算 荷载 横向分 方法 布置 布系数
各梁支点反力计算(2)
公路-Ⅱ级荷载(kN)
组合6
1+2+4
614.92 545.55
826.45
545.55
614.95
组合7
1+2+5
582.03 584.06
835.36
562.49
538.91
组合8
1+3+4
617.38 512.55
499.36
456.10
574.86
组合9
1+3+5
584.49 551.06
508.27
473.04
1 1号 号 梁 梁0 0..6 68 84 40 0..6 60 0..4 46 63 3 2 2号 号 梁 梁
0 0..4 44 42 20 0..4 40 0..3 33 31 1 3 3号 号 梁 梁
0 0..2 2 0 0..2 2 4 4号 号 梁 梁--0 0..0 04 42 20 0 0 0..0 06 69 9
软塑粘性土; 按无横桥向的水平力计算 3. 材料
钢筋:盖梁主筋HRB335,其它均用R235钢筋 砼:盖梁、墩柱用C30,系梁及钻孔灌注桩用C25
盖梁设计
宽度B、长度:依据上部构造、支座确定 悬臂端高度:≥30cm 高度:H =(0.8~1.2)B 各截面尺寸及配筋需计算确定
740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 (二) 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 顺桥向可变荷载引起的支座反力最大值的计算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4. 各梁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反力组合 (四)双柱反力计算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 (二)内力汇总 三、截面配筋及承载力校核
单孔满载时:
B2
1.0
0819.7 2
52.2
52
2.28kN(一侧)
双孔满载时: 2B2 44.56kN
一、荷载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对称布置时用杠杆法,
非对称布置时用偏心受压法 2. 按顺桥向可变荷载移动情况,计算支座可变荷载反力的最
大值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2
双孔布载双列车时: 2B2332.06664.12kN
单孔布载单列车时: B19.57.875178.5255.28kN
2
单孔布载双列车时: 2B510.56kN
一、荷载计算
q人 =2.25 kN /m
1 9 .5
0 .5
1 9 .5
1 .0 0 8 11
双孔人群 单孔人群
(2)人群荷载
50 160 160 160 160 50
120
60 50 100
60 50 400
100
10
160
420
160
100
100
70
120
0.5 1.1
R1
R2
R3
R4
160 160 160
12 34
5
0.5 0.5 0.6 0.5 1.6
0.5
R5
160
12 3 4
5
210
210
G1
G2
盖梁设计步骤
m3=0.200 m4=-0.042
m5=-0.284
22.28
15.24 9.85 4.46 -0.94 -6.33
44.56
30.49 19.70 8.91 -1.87 -12.66
一、荷载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对称布置时用杠杆法,
非对称布置时用偏心受压法 2. 按顺桥向可变荷载移动情况,计算支座可变荷载反力的最
333.34
337.12
330.71
2
汽车双列对称 220.83
227.24
493.11
227.24
220.83
3 汽车双列非对称 223.29
194.24
166.02
137.79
180.74
4
人群对称
63.38
-18.81
0
-18.81
63.38
5
人群非对称
30.39
19.70
8.91
-1.87
-12.66
PP 22 0 .90 .9
1.8 1.3 1.8
0 .81 .6 1 .6 1 .6 1 .60 .8
1 号 梁
1 1 .4 2 2 2 号 梁 -0 .4 2 2
3 号 梁
0 .5 6 2 5
1 0 .4 3 7 5 0 .4 3 7 5
4 号 梁 5 号 梁
1 0 .5 6 2 5
1
1 1 .4 2 2
例题14 盖梁计算与配筋
根据以下基本资料,设计双柱式盖梁。 1. 设计标准及上部构造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桥面净空:净-7m+2X0.75m 标准跨径20m,梁长19.96m,计算跨径19.5m 上部构造:钢筋砼T形梁,5片主梁(翼缘板宽度1.6m)
边梁自重16.77kN/m,2、4梁17.09kN/m,3梁16.90kN/m 2. 水文地质条件:冲刷深度:最大冲刷线为河床下2.8m处;地质条件:
(kN)
1、5号
16.77
2、4号 3号
17.09 16.90
1689.02
边梁 1、5号 中梁 2、4号
中梁 3号
167.36 170.56 168.66
60 50 100
740 50 160 160 160 160 50
100
10
160
420
160
100
100
120
120
60 50 60 50
b. 双车列,对称布置 c. 单车列,非对称布置 偏心受压法 d. 双车列,非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a. 两侧有人群,对称布置 b. 单侧有人群,非对称布置
一、荷载计算
(1)公路-Ⅱ级: a. 单车列,对称布置 b. 双车列,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a. 两侧有人群,对称布置
0 .6 7 5 q r
498.82
一、荷载计算
(四) 双柱反力计算
双柱反力G1计算
荷载组合情况
组合6: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对称
组合7:汽车双列对称 +人群非对称
组合8: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对称
组合9:汽车双列非对称 +人群非对称
反力G1 (kN) 1573.69
1592.50
1384.03
1402.83
R1 R2 R3 R4 R5
0
332.06
0 93.31 145.44 93.31
0
对称 布置
m1=0.266
双列 m2=0.438
行车
m3=0.594 m4=0.438
m5=0.266
510.56
135.81 223.63 303.27 223.63 135.81
664.12
176.66 290.88 394.49 290.88 176.66
1.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 顺桥向可变荷载引起的支座反力最大值的计算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 4. 各梁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反力组合 (四)双柱反力计算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 (二)内力汇总 三、截面配筋及承载力校核
二、内力计算
(一)恒载+活载作用下各截面内力 1. 弯矩计算 各截面弯矩计算式为:
160 160 160 160
12 34
5
12 3 4
210
5
210
G1
G2
由表的计算可知,偏载左边的 立柱反力最大(G1>G2),并 由组合7控制设计,此时:
G1=1592.50kN
G2=1067.96kN
计算步骤
一、荷载计算 (一) 上部结构永久作用 (二) 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 (三) 可变作用计算
0.81.6 1.6 1.6 1.60.8
1号 梁 10.5312
0.46880.4062 2号 梁
3号 梁
1 0.5938 0.5938
4号 梁
0 1.4062 0.4688 1
5号 梁
0.53121
一、荷载计算
(1)公路-Ⅱ级: c. 单车列,非对称布置 d. 双车列,非对称布置
(2)人群荷载: b. 两侧有人群,非对称布置
5 5号 号 梁 梁--0 0..2 28 84 4--0 0..2 2 --0 0..0 06 63 3
--0 0..2 2 0 0
0 0..4 4 0 0..6 6
0.81.6 1.6 1.6 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