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在油坊林场的性状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的可行性分析一、引言樟子松是一种坚硬木质的植物,在樟子松树干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樟子松脂是一种宝贵的天然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有可能成为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二、樟子松资源林口林区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樟子松资源丰富多样。

樟子松在这里生长良好,树干粗壮,树高适中,是进行采脂的理想树种。

林口林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能够提供足够的樟子松资源供采脂使用。

三、市场需求樟子松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

特别是在中药市场,樟子松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外对樟子松脂的需求量都较大,市场空间较大。

因此,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四、采脂技术樟子松采脂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

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樟子松采脂技术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樟子松脂的采集效率和质量。

在林口林区,可以引进这些先进的采脂技术,提高樟子松脂的采集效率。

五、环保问题樟子松采脂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林口林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环保设施,通过引入合适的处理和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环保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六、政策支持在进行樟子松采脂活动时,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合法合规的操作可以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请相关的资金支持,获得财政的支持。

林口林区位于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利于樟子松采脂活动的开展。

七、经济效益樟子松脂是一种高价值的产品,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通过在林口林区进行樟子松采脂,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时,樟子松采脂活动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

2015年4月防 护 林 科 技A pr .,2015第4期(总139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4(S u m N o .139)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4-0022-02收稿日期:2015-01-29作者简介:潘兴(1971-),辽宁北票人,大学,工程师,从事林业管理工作.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潘兴(北票市中德合作生态造林项目办,辽宁朝阳122100)摘 要 通过分析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造林成活率的调查,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㊂结果表明:整地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2.4~25.1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8.0~19.5个百分点,整地造林效果显著;造林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6.62%~12.58%,土壤孔隙度增加25.13%~32.89%,土壤全氮提高45.92%~61.60%,速效氮提高7.87%~38.05%,速效磷提高5.02%~36.33%,速效钾提高16.35%~46.22%,不同整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㊂关键词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樟子松;整地造林中图分类号:S 791.254;S 791.25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4.008E f f e c t o f S i t eP r e pa r a t i o na n dF o r e s t a t i o no f P i n u s t ab u l a e f o r m i s a n d P i n u s s y l v e s t r i s v a r .m o n g o l ic a i nS e m i a r id a re a s o fW e s t e r nL i a o n i n g Pr o v i n c e P a nX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 F o r e s t a t i o nP r o j e c tO f f i c e o f S i n o -G e r m a n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B e i p i a oC i t y ,C h a o y a n g 122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E f f e c t so f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f o r e s t a t i o no f P i n u s t a b u l a e f o r m i s &P i n u s s y l v e s t r i s v a r .m o n go l i c a o n s o i l p h y s i c a l&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i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f o r e s t a t i o nw 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e s e m i a r i d a r e a s i nw e s t e r n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r a t eo f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i n c r e a s eb y 22.4%-25.1%a n d18.0%-19.5%t h a nt h a to fC K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f o r e s t a t i o n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f t e r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o i l b u l k d e n s i t y d e c r e a s e b y 6.62%-12.58%;s o i l p o r o s i t y ,t o t a lNo f s o i l ,a v a i l a b l eN ,a v a i l a b l eP ,a v a i l a b l eKi n c r e a s eb y 25.13%-32.89%,45.92%-61.60,7.87%-38.05%,5.02%-36.33%,16.35%-46.22%,r e s p e c t i v e l y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m e t h o d s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p h y s i c a l&c h e m i c a l p r o pe r t i e s of s o i l .K e y wo r d s w e s t e r n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s e m i a r i da r e a s ;P i n u s t a b u l a e f o r m i s ;P i n u s s y l v e s t r i s v a r .m o n g o l i c a ;s i t e p r e pa r a t i o n 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辽宁西部北票地区,属于内蒙古植物区系,由于处于半干旱地带,植被多以针叶树种和灌木草本植物为主,土壤属于褐土和风沙土,受地带气候和植被分布特征的影响,山地土层瘠薄,土壤养分贫瘠㊁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普遍㊂年降水量多在400~550mm ,年平均蒸发量2100mm ㊂年平均温度7.5ħ左右,ȡ10ħ积温3500ħ,年平均相对湿度40%~50%,春季平均相对湿度35%左右,无霜期155d,十年九旱现象十分普遍㊂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油松(P i n u st a b u l a e fo r m i s ),樟子松(P i n u s s y l v e s t r i s v a r .m o n g o l i c a ),均为2年生移床苗和营养钵苗㊂2.2 试验方法2.2.1 整地方法 整地时间均在春季造林前一年秋天进行,有利于土壤蓄积秋冬的降水,并通过熟化作用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㊂(1)鱼鳞坑整地凡地形复杂坡地,在不适宜进行带状等高整地的地块,均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树坑呈鱼鳞状,外沿半圆形,坑深为35~40c m ,坑穴半径20c m ㊂(2)穴状整地适合在较平缓的山地,坡度小于10ʎ,先用测杆和测绳定点,按3mˑ4m 株行距用白灰定点,树坑规格为40c mˑ40c mˑ45c m ㊂(3)带状等高整地用罗盘和测竿定好等高线,进行等高整地,植树带宽8m ,每一等高带栽树2行,行距4m ,株距3m ,树坑规格为40c mˑ40c mˑ45c m ㊂2.2.2 栽树方法(1)塑料袋泥浆造林油松㊁樟子松在4月中旬或下旬开始造林㊂用规格直径30c m ,袋高40c m 塑料袋,每袋置2铁锹约8k g 熟土,放置到树坑内,把树苗栽到高于根茎1c m 的位置,每袋浇水2~3k g,等水沉下后(约2h),用松散的表土盖穴保墒㊂(2)土坑稀泥浆造林在土壤属黏壤质地情况下,在4月下旬造林时,可采用树坑内拌泥浆,然后把树苗根茎以下埋入泥浆里,坑穴用松散的表土封穴保墒㊂(3)雨季前钵苗造林在缺水和不易浇水的困难造林地段,可用营养钵苗在雨季进行造林㊂造林时间取6月下旬或7月上旬,在雨季前,营养钵苗集中在苗圃进行肥水管理,临上山造林前进行抗旱炼苗,保持钵内的土坨干爽,以利于运输不撒坨,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雨季造林时,将营养钵苗脱去塑料袋,保持土坨不散,用细土埋至超过根茎2c m 处㊂2.2.3 研究方法 苗木生长量调查,采用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定期进行树高生长量调查,在当年秋天11月初树木休眠期进行造林成活率调查㊂ 土壤养分状况和物理性质的分析,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㊁孔隙度;用烘干法(105ħʃ1ħ)测定土壤含水率;养分测定全氮用凯氏法;全磷采用碱融钼镝抗比色法;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速效钾采用1m o l 乙酸铵火焰光度法㊂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表1 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试验地点树种坡向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百分点成活率保存率黑城子林场下华油松南坡鱼鳞坑86.4A 85.2A 23.118.9黑城子林场前东山油松东南鱼鳞坑87.2A 84.3A 23.918.0黑城子镇野毛沟樟子松东南鱼鳞坑90.3A 87.6A23.120.4黑城子林场下华樟子松南坡带状整地89.6A 85.9A22.418.7黑城子林场前东山油松东南带状整地88.4A 85.8A 25.119.5黑城子镇野毛沟(对照)樟子松东南不整地67.2B 67.2B--黑城子林场下华(对照)油松东南不整地63.3B 66.3B--注:差异显著性水平0.05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造林和整地能显著地提高土壤含水率[1,2],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3],土壤含水率和养分状况是制约辽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㊂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就是为了找出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形因子的土壤改良方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一个有利的土壤环境㊂由表1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整地方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情况㊂与对照不整地相比,整地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2.4~25.1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8.0~19.5个百分点㊂经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显著,说明整地造林有显著的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效果,能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㊂3.2 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2 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样地点整地方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g c m -3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全氮/g k g-1全磷/g k g-1速效氮/m g k g -1速效磷/m g k g -1速效钾/m g k g -1黑城子林场下华鱼鳞坑12.14A 1.32A 46.8A 0.099A 0.041632.63A 21.59A 78.43A 黑城子镇野毛沟鱼鳞坑11.96A 1.33A 47.1A 0.089A 0.021341.74B32.04B 98.57B 黑城子林场前东山带状等高12.07A 1.37A 49.7A 0.091A 0.045250.72C 34.52B 89.36B对照不整地7.12B 1.51B 37.4B 0.061B 0.042225.74D 18.32C 67.41Z C 表3 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比对照提高%采样地点整地方式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黑城子林场下华鱼鳞坑70.51-12.5825.1361.60-1.427.875.0216.35黑城子镇野毛沟鱼鳞坑67.98-6.6225.9445.92-49.5313.6126.5446.22黑城子林场前东山带状等高69.52-9.2732.8948.047.1138.0536.3332.56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见表2㊁表3㊂由于整地活化了土壤,减轻了土壤紧实度,使土壤容重变小,土壤含水量得到了提高㊂明显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㊂孔隙度增加和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促进了造林地拦截降水的功能提高,增强了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㊂(下转第32页)32 第4期 潘兴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经历长期人类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壤和立地生态均发生变化㊂据调查,在辽东地区不同次生林在树种结构组成上随坡向㊁坡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发生较大的变化,但较多以栎类㊁核桃楸㊁桦树和山杨树种为代表的树种占据生态优势,虽然以这些树种为代表的林分组成,立木蓄积量不高,但有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功能,生态意义是重大的,应该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进行培育和保护㊂4.2辽东山区不同林型林木径阶分布及格局在次生林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林型中,由于树种种群的差异变化,某一径阶的株数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立木的径阶分布较之人工针叶林不同,次生林树种组成较多,混交度较高,相对径阶的分布株数比较分散,树种的更新能力较好㊂针阔混交林幼龄阶段较小的径阶也较多,大径阶立木分布株数相对于次生林而言也较多,立木蓄积量相对较高,但在成林之后的成熟龄阶段应注意幼龄树的培育和保护,注意树种的更新问题,以培育可持续的林龄结构和分散的径阶分布格局㊂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栽植的整齐度相对次生林较好,在幼龄阶段和成熟龄阶段立木径阶相对整齐,随着林龄的增加,幼树的比例会明显减少,树种更新问题和成熟林皆伐引起的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将会制约着人工针叶纯林的发展㊂4.3次生林营林启示从本研究中得到的启示是辽东山区今后营林工作重要任务是研究和探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人工介入修复的若干技术,从树种选择㊁配置方式和林型结构上做到适地适树,不能沿袭大规模纯林等距的传统造林模式,而应依据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混合式造林,这将有利于提高林地的正向演替㊁防止森林功能退化和生产力下降㊂参考文献:[1]孔祥文,胡万良,张冰.辽东山区现有次生林结构类型的数量分类[J].辽宁林业科技,2002(3):14-16[2]代力民,唐立娜,曹玉明.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3):6-12[3]刘聪,朱教君,吴祥云,等.辽东山区次生林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79-81 [4]刘足根,朱教君,袁小兰,等.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2-18 [5]丁国泉,许继中.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2(5):94-124[6]陈俊华,文吉富,王国良,等.E x c e l在计算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中的应用[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3):88-90[7]詹秋文.E x c e l和S A S在生物统计学的应用比较[J].生物学杂志,2009,26(1):74-75,83[8]吴大荣,朱政德.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1):23-30 [9]金则新.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3):245-251[10]马宇飞,李俊清.湖北仔妹山珙桐种群结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12-16[11]P a r k e rAJ,P e e tR K.S i z e a n d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o n i f e r f o r e s t s[J].E c o l o g y,1984,65(5):1685-1689(上接第23页)造林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6.62%~ 12.58%,土壤孔隙度增加25.13%~32.89%,土壤全氮提高45.92%~61.60%㊂全磷养分状况没有规律性,速效氮提高7.87%~38.05%,速效磷提高5.02%~36.33%,速效钾提高16.35%~46.22%㊂从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鱼鳞坑整地和带状等高整地同属于一个显著水平,即两种整地方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说明2种整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辽宁西部干旱地区造林有显著的效果㊂4结论与讨论4.1鱼鳞坑㊁穴状和带状等高整地是在秋天进行,次年春天进行工程造林,经过整地挖坑,使坑内的土壤和坑面的土壤得到活化,树坑蓄积了秋季降水和冬季降雪,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㊂这在缺水干旱的辽西地区进行工程造林,对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至关重要的㊂4.2在整地过程中,应该根据造林地的坡向和坡度以及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地选用整地方式㊂一般而言,在地形复杂多样㊁坡度较大的地段应该选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对坡度较缓,坡面较长,土壤中石质含量较小和土层较厚的地段适宜采用穴状和带状等高整地,这对提高林地生物量和改善林地经营抚育水平更为有利㊂4.3在选择正确的整地方式之后,选择恰当的造林时期也极为重要,在辽西北票地区,春季的造林时间是在4月中下旬,采取塑料袋泥浆和树坑泥浆造林和雨季营养钵造林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这些造林技术措施对实施生态工程造林,改善辽西生态脆弱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㊂参考文献:[1]汤志馥.辽西半干旱地区整地与造林的关系研究[J].现代园艺, 2014(1):9-10[2]王景学,王世忠,张丽霞.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8(5):127-128,136[3]何富广,赵荣慧,胡承海.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抗蚀改土效益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4,31(2):170-17923防护林科技2015年。

樟子松造林技术分析

樟子松造林技术分析
.度A较l大l的山Ri地g,h应t进s行块Re状s、e穴r状v和ed鱼.鳞坑整地。 三、造林的密度 应根据造林的用途、立地条件及抚育水平等因素确定密度, 用于木材生产时,还要考虑大径材或小径材的区别;用于耕地保 护、防风固沙林的营造时,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密度合理有利 于达到造林目的,保证树木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保持 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效果,促进树木生长。 一般情况下,樟子松造 林的密度应为 1.5×6 米或 4×6 米。 四、造林苗木规格 造林用的苗木应提前在苗圃进行定向培育, 保证苗木的根 系发达、树干粗壮、无病无虫、无损伤等,要根据造林的实际需要 选择不同规格的苗木。 可利用以下 3 种樟子松苗木造林: 1、裸根苗。苗龄达到 2 年以后可用于造林,裸根苗造林具有 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 要保证苗木高在 12 厘米以上,侧根在 10 条以上,一级苗或二级苗均可。 2、容器苗。 主要用于植苗造林,而且不分苗龄均可以利用。 3、大苗。 5 年生以上的幼树被称为大苗,超过 10 年生的树 木不宜用于造林栽植。 大苗造林根部必须带土球栽植。 五、起苗与运输
六、适时造林 樟子松一年四季都适宜造林,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造林时 间。春季造林应采取裸根苗和容器苗栽植的方法。春季造林应尽 量在土壤化冻后提早进行, 东北地区可选在 4 月 10 日至 5 月 20 日之间植树造林。 夏季造林主要利用容器苗进行,7 月 10 日 至 8 月 20 日之间为适宜造林时间。 要选择在雨后造林,尽量不 要在干旱天气造林。 秋季造林的时间为 10 月 5 日至 11 月 10 日,在树木落叶后入冬前进行。 冬季造林必须选择 5-10 年生的 幼苗,必须带土球栽植。 七、造林方式 1、裸根苗。 利用裸根苗造林,需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栽植方 法,山地沙壤土应进行穴植,沙地应进行穴植或缝植。 穴植是造 林中广泛采用的方式,提前将栽植穴挖好,把苗木放入穴中后填 土、踩实、浇水,雨后栽植无需浇水。 挖栽植穴时,应根据苗木的 大小确定穴的规格,穴的规格应大于苗木根系的直径。 为促进苗 木成活与生长,可在栽植前将适量有机肥撒在穴底,以增强土壤 的肥力。 沙地缝植的方法为,将铁锹插入沙地上,别出宽 30 厘 米、深 40 厘米的缝隙,然后从垂直的一面插入苗木,随后将锹抽 出并用土填满缝隙并踏实、浇透水。 在缝隙中插入苗木时要避免 窝根,要尽量保持根系处于舒展状态。 2、大苗。 利用大苗造林时,可采取带土球造林和移植筒造林 的方法。 带土球造林是在起树苗时,将根系周围的土同时挖出, 栽植时将土球与苗木同时放入栽植穴中,然后填满穴土并踩实、 浇透水。 移植筒是一种沙地造林的方式,利用移植筒起苗,然后 将苗木和移植筒同时运到造林地。 栽植时把苗木带移植筒放入 穴中,然后抽出移植筒并填土、踩实、浇透水。 八、营造混交林 在樟子松造林时,应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 纯林的林分过于 单一,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而使林木损失。 混交林可以使林分 层次丰富,多种有利因素可以被林木应用,能吸引害虫的天敌在 此栖息,减轻病虫害对樟子松的威胁。 樟子松与落叶松是适宜混 交的树种,另外,樟子也可以和油松、杨树、沙棘等混交。 可采取 块状、带状、行间等多种混交模式。 九、幼林抚育 造林后 1-3 年期间, 应根据林间杂草及土壤情况, 进行除 草、松土及培土抚育作业。 除草要以铲除大草为主,丛生的小草 可无需清理,具有防晒、保温、保湿的效果。 土壤板结时应及时进 行松土,并向树基部培土。 入冬前将树干下部涂白,具有防寒、防 病虫害的效果。 总而言之,进行樟子松造林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木材,还可 以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有利于改善生存环境,从而获得良好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希望本文能为樟子松造林提 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155600 黑龙江省宝清县

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

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

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樟子松有什么特性?樟子松的种植技术要点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树形优美的特点,它是防风固沙、改良沙地、经济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栽种的主要树种之一。

樟子松在我国解放前仅有少量栽培,解放后人工造林发展迅速,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它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北方各地得到广泛引种栽培,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难得的重要树种之一,此外,樟子松树干通直,树形塔形、树皮红色,并能抗一定的污染,在城镇绿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樟子松特性樟子松耐寒性强。

能耐-40℃~-50℃低温。

喜光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

适应性强,生长快。

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人工造林在6~7年生时即可进入生长旺盛时期,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发育的情况相差悬殊。

樟子松不仅对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中等的抗性,而且对松梢螟、松干蚧及松针锈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但幼林时易遭鼠害。

2、地理分布樟子松自然分布按地理类型可分为沙地樟子松和山地樟子松。

沙地樟子松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以南。

从锡泥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辉河上游地区、巴尔图至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区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樟子松林。

山地樟子松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满归、阿龙山到图里河、根河一带。

在大兴安岭东坡,经阿里河至博克图、巴林、南木、阿荣旗也有少量分布。

此外,从1955年在辽宁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成功之后,先后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九个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引种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3、樟子松种植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樟子松是沙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丘间低地,沙丘上均可以生长,但以湿润沙地为好。

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形态特征

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形态特征

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形态特征樟子松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中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嗜阳光,喜酸性土壤。

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

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

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已经是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

最大胸径1米左右。

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

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20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

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

叶两针一束。

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

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月—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克,大兴安岭5.4克,章古台地区10-12克一、科学选择育苗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施足底肥改良土壤。

在辽西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育苗,须施足有机肥,以保证养分的供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保墒和通气性能。

试论樟子松的形态特性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试论樟子松的形态特性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试论樟子松的形态特性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作者:张伯慧来源:《新农村》2016年第08期摘要:樟子松为喜光性强,耐寒性强、阳性树种、抗逆性强、寿命长。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樟子松进行科学营造、合理经营及做好樟子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树种的健康生长和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本文简要阐述了樟子松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

并着重论述一下樟子松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樟子松;形态特征;病虫害;防治方法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高一般为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圆锥形或是椭圆形。

树干挺直,3-4米以下的树皮黑褐色,鳞状深裂,叶2针一束,刚硬,常稍扭曲,先端尖。

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圆形,黄色,聚生在当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圆形,紫褐色。

球果长卵形。

鳞盾呈斜方形,具纵脊横脊,鳞脐呈瘤状突起。

种子较小,具棕色、黄色、黑褐色不一,种翅膜质。

樟子松抗逆性强、耐寒性强、喜光性强、抗逆性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一般可作绿化树种以及庭园观赏树种,可作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

一、樟子松的形态特征1.樟子松是乔木,胸径一般达80厘米、高可达25米;大树的皮非常厚,上部树皮以褐黄色、枝皮黄色,内侧一般以金黄色,裂成薄片脱落:树干下部以黑褐色或着灰褐色为主。

深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枝或平展或斜展,幼树的树冠尖塔形,老树一般呈平顶或着圆顶,树冠稀疏;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没有毛,二、三年生长呈灰褐色;冬芽褐色或淡黄褐色,长卵圆形,有树脂。

2.针叶2针一束,硬直,常扭曲,长4-9厘米,很少达12厘米,径1.5-2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微扁,皮下层细胞单层,维管束鞘呈横茧状,二维管束距离较远,树脂道6-11个,边生;叶鞘基部宿存,黑褐色。

3.雄球花圆柱状卵圆形,长5-10毫米,聚生新枝下部,长约3-6厘米;雌球花有短梗,淡紫褐色,当年生小球果长约1厘米,下垂。

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DENG Ji-fengh2, LI Jing-hao3, SONG Y i- x u a n ' JING Yan-li1 必 2, LI Xiao-yu1 a , LIU Qi-ming1 a , WANG Xian-li1 a , MA Rui1 a
(1.a.College of Forestry, b. 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丄iaohe Plain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Changtu Liaoning 112500, China; 3.Forest Pest Control Station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110034, China)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8(5) &522-529 Journal 〇 , Shenyang Agricultur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niversity
522-529.
http : //syny. cbpt. DOI:10.3969/j . issn. l 000-1700.2017.05.002
mongolica tree specie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1.沈 阳 农 业 大 学 a .林 学 院 $b . 土 地 与 环 境 学 院 沈 阳 1 1 0 1 6 1 # 2 . 辽 宁 辽 河 平 原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定 位 研 究 站 , 辽 宁 昌 图 112500# 3.国 家 林 业 局 森 林 病 虫 害 防 治 总 站 , 沈 阳 110034)

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浅论

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浅论
s b t t r p r t n o sei z t n s e l g e o ay ln n , n ti o b g d vc ,r s t e r g t n n u sr e p e a a o ,s i t r iai , di s t mp r r p a t g u r n a e ie e e t ,i i ai a d a i l l o e n i i t l r o f r l a o ,s e l g e tc nr l u v vn e f r n c ,n O o fc nf rc n an rs e l g o h n s i e a d et i t n e d i sp s o to,s r i i g p r ma e a d S n o o i o t i e e d i fc i e e pn n iz i n o e n s oc i e i h o t f S a x - T kn e Yo f g f rs a m u s r f p p a x e me tb r a fS a x c th p n n t e n r o h n i - a i g t u a o e t r n re y o o lr e p r n u e u o h n i h h n f i p vn e f re a l . o r i c o x mp e
Ab t a t o t d f t e tc n q e ,c mb n d wi r x e e c s le ,i e d i g b d p e a t n , sr c :S me su y o h e h i u s o ie t wo k e p r n e my e v s n s e ln e r p r i s h i a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6993(2010)04-0071-02
樟子松在油坊林场的性状分析
冯建华
(山西省右玉县杨树局油坊林场,右玉
037200)
摘要:樟子松天然分布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红花尔基一带,在油坊林场栽植樟子松是从1987年开
始的,经过近25年的栽植,观察其生长及表现性状,主要特点是耐高寒,耐瘠薄,抗干旱,特别是抗干旱性状在早期表现明显强于其他针叶树种,目前油坊林场的针叶树造林所保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樟子松,油松、落叶松保存很少,而且表现也不好,樟子松目前已成为主要的乔木造林树种。

关键词:樟子松;性状;表现;分析中图分类号:S791.253
文献标识码:B
1自然概况
油坊林场地处右玉县境内,位于山西省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东分别接阴县、左云县,地
理位置东经3939~4018,北纬11238,海拔1250~1950m,年均降雨量400mm ,年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0.4!,绝对无霜期90d ,土壤为淡栗钙性土,有机质含量0.2%以下,PH 值7.5~8,含盐量0.1%以下,土壤表层沙性较大,常年盛行西北风,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20多d ,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表现性状2.1抗旱性
据观察樟子松具有十分优良的抗旱性,特别是在新造林后的1~2年内,其抗旱性表现十分突出,优于油松和落叶松。

如1990年春季在九连山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相同条件下,油松几乎全部死亡,樟子松成活仍达53%(同为3年生实生苗,详见表1)。

表1樟子松、油松成活对照表


成活率
土壤
含水

樟子松


4月份9.3﹪90.4﹪89.3﹪5月底6.2﹪81﹪75﹪6月底4.1﹪65﹪42﹪7月中、下旬2.5﹪
53﹪
12﹪
注土壤含水量为土层深3的实测数据。

近年来,土壤含水率随着降雨量的减少逐年下
降,春夏干旱期逐年增大,油松和落叶松不能度过漫长的干旱期,而樟子松却可以在补水的情况下顺利成活。

2.2早期的速生性
樟子松早期的生长状况也是十分可观的,如红土堡梁1989年春季造12a 生樟子松,2000年调查其平均高即达4.5m,而老虎坪1985年春季造16a 生油松其平均高只有4.2m 。

见表2。

并且樟子松树干通直,树形挺拔,长势旺盛;而油松则干性扭曲,有的没有明显的主梢,生长前景不佳。

表2樟子松、油松高生长比较
单位:m
生长年度


樟子松

高年高生长量


年高生长量
10.20.10.20.0830.60.150.70.251.00.21.30.371.50.32.00.3592.20.352.80.412
3.00.4
4.5
0.7
16
4.2
0.4
2.3侧芽优势
樟子松具有侧芽优势,即在顶芽遭受损害后侧芽能迅速形成顶芽,继续保持顶端的生长优势,而油松则不然,一旦顶芽被破坏会形成灌丛状树势,本地
由于风大沙多,一般要进行两次冬季的覆土,顶芽
收稿日期5
作者简介冯建华(),男,大同市左云县人,林业助理工程师第33卷第4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v o.l 33.NO .42010年8月Inner M o ngolia Forestry Investi gatio n and Desi gn August .2010
:0c m :2009-04-1:1979-.
损坏率一般达20%左右,这样2年后至少有40%左右的幼苗失去顶芽,油松就无法成林,而樟子松所受的影响很小。

2.4根系数量多、分布广,吸收水分的能力强
樟子松根系发达,不仅有密集的水平根系,而且主根也很明显,据1996年对5a 生幼树的根系调查,0~50c m 土层中侧根烘干重28g ,50c m 以下为66g ,主根粗壮深扎到270c m,还有三条下扎侧根也深扎在150~280c m 之间。

(见附图)
根据根系调查,5a 生长幼树根系极其发达,根幅为冠幅的3倍,主根为树高的2倍,由于在幼龄阶段有了数量多、分布广的茁壮根系的形成,可以广泛吸收土壤表层和深层的水分养分不仅保证了生长量逐年提高,而且为今后逐年生长量的直线上升打下
了基础。

附图幼树根系图
3造林技术
3.1采用壮苗,特别是大苗造林
良种壮苗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经验证明用同样
年龄的苗木造林,壮苗(苗根发达,根茎粗壮,顶芽饱满)可提高成活率20%~30%,用特别细弱的苗木造林甚至造成失败。

近年来,采用大苗造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1996、1997年在公路两侧采用4+2龄樟子松苗带土栽植,成活率高达93%,5a 后保存率仍达82%;红土堡梁用3+2龄樟子松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达89%,保存率达78%。

可见大苗造林虽然一次性投入高,但其效果是很好的。

3.2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造林成败的关键保证苗木在栽植的各个环节不失水分是造林成败的关键,这几个环节主要是起苗、运苗、栽植,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践证明,苗木根部的含水量散失一半后,苗木的生命力急剧下降,减少10%的水分,就降低成活率30%,当减少水分70%时,根系便失去再生能力。

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苗木不失水。

3.3其他方面
栽植季节以春季造林为最好,一般可比其他季节提高成活率20%~30%,大苗造林更适宜于春季造林。

本地由于风大沙多,而樟子松幼苗易受风沙侵害,所以在造林后2个冬季,要进行越冬覆土保护。

4小结
通过近25a 的造林实践,油坊林场目前已栽植樟子松近2万多h m 2
,樟子松成活率高,生长快,能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预计其生长前景较其他树种要好,但其易受中华鼢鼠的危害,目前还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需要今后更进一步的探索。

就目前来看,其表现在目前的荒山造林中是不可替代的。

72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